是什麼讓他從一個乖小孩變成了網癮少年,最終成為了高考落榜者?

2020-09-03 七月夜話

「唉,考什麼名牌大學啊,專科線都還差2分呢?」彤彤媽媽一邊嘆氣,一邊抹眼淚。聽了她的話,我簡直驚呆了……

彤彤是女兒的初中同學。因為我們和她媽媽經常都在校園外等著給孩子送飯,一來二去,就熟識了。彤彤雖然是男孩子,可是大家眼中的「乖小孩」!他非常懂事,學習也刻苦,力求上進,成績經常在班上名列前茅。他就是我們常說的「別人家的孩子」


這可是彤彤媽媽的驕傲!她經常說,雖然自己窮一點,打工也很辛苦,但再怎麼辛苦,也要努力讓孩子吃好點,穿好點!我們也覺得她說的不無道理,的確,孩子懂事,一切辛苦都值得!

中考時,彤彤果然不負家人期望,脫穎而出,順利考上了市裡最好的高中,還進了英才班。我們都為他高興!老師也覺得按他這樣的發展,高考時考個985,211之類的名牌大學絕對沒有問題!

後來,由於他讀的文科,女兒選的理科,我們和她媽媽很長時間沒有遇見過了,加上疫情,差不多一年多了吧。

高考成績出來以後,我們天天忙著諮詢,查資料,做著各種志願填報的準備工作。今天終於忙完了,好不容易鬆了口氣,想著到城裡逛逛,放鬆放鬆,不曾想在路上遇到了彤彤媽媽。一問起他們志願填報的情況,就出現了文章開頭的一幕。然後,彤彤媽媽也給我們講述了事情的原委……


原來,彤彤在高一的學習還比較順利,可是在高二,也許是分文理科換了老師的緣故,他在學習上出現了困難。父母干著急幫不上忙,於是,節衣縮食給他買了一臺電腦。他利用電腦在網絡上查資料,還買了一些比較便宜的網絡輔導課程。起初,感覺還不錯。父母見了也開心,這下可算是放心了!

就這樣,彤彤每天走讀一回家就扎進自己的屋裡學習,假期也是,除了吃飯、睡覺、上廁所,基本上都不出自己的房間。從那以後,再也沒有聽到彤彤講起學習上的問題,他們覺得這電腦的作用還真大,科技發達對教育來講,還真是好處多,自己也省事省心了,就放心地去賺錢了!

高二期末,兒子成績有些下滑,他們也沒怎麼在意。高三了,兒子的學習繼續一路下滑,而且老師反映孩子上課精神萎靡不振,可一問兒子,兒子又覺得很難受,不想說話。他們想,也許是兒子壓力太大了吧!可當疫情結束複課一個多月以後,有一天,老師把他們請到了學校,原來兒子利用走讀回家的便利,竟然翹課去了網吧


這下他們才明白,兒子早已沒有用電腦學習了,天天扎在屋裡忙的是打遊戲!這遊戲癮一天比一天大,開始還能堅持白天上課,晚上回家偷偷打遊戲,現在是白天上課也想著打遊戲了,才忍不住去了網吧!這真是晴天一霹靂!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眼看就要高考了,孩子這樣的狀態怎麼能考好呢?這一年多,彤彤在知識上欠缺的實在是太多了,心理上又是如此的狀態,自然高考考得很不理想,距離專科線也還要差兩分!

我們安慰著彤彤媽媽,鼓勵她跟兒子好好談談,期望兒子能從這一次的教訓中重新振作起來,好好復讀,明年考上理想的學校。她說,也只能如此了!


是什麼讓他從大家眼中的「乖小孩」變成了「網癮少年」,最終還成為了高考落榜者呢?

網絡時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電腦、智慧型手機等高科技產品深入我們的生活,與我們息息相關。我們享受著這些高科技產品給我們的生活、教育等帶來的諸多便利。可沒想到,科技發展也是一把雙刃劍啊!它給我們的教育,給孩子們的學習的確帶來了很多便捷,但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網絡問題!孩子年齡小,無法把控,但我們大人要擦亮眼睛,隨時關注

第一,關注孩子上網的時間。孩子上網的時間隨著年齡的不同和學習程度的差異也有所變化。一般來講,小學中低段的孩子控制在30分鐘以內,小學高段的孩子在一個小時左右,初高中的孩子雖然學習任務重,也不應該超過兩個小時。控制上網時間,適度休息也是對視力的保護。現在孩子近視率高和上網時間偏長有很大關係。


第二,關注孩子上網的狀態。如果一個孩子一回家就把自己關在屋子裡,甚至把門也反鎖了,你會相信他是在學習嗎?這樣的狀態其實就給我們透露一個信號:他肯定在上網,而且幹的是與學習無關的事!這種狀態就要引起大人足夠的關注和重視!

第三,關注孩子上網的內容。雖然有可能孩子上網的時候,不願意你在旁邊看著,那你也可以通過瀏覽痕跡、歷史記錄等方式查看孩子上網關注的內容。如果孩子經常瀏覽一些視頻、小說、遊戲等網站,說明孩子的學習狀態已經出了大問題了!你要想辦法及時解決。


總之,科技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它給教育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問題。面對孩子的教育,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認識,多關注,多陪伴,多交流,發現問題要及時解決,不然悔之晚矣!


相關焦點

  • 【方志四川•勵志故事】一個高考落榜者,是如何成為大學教授的?
    編者按 今日,「方志四川」新媒體矩陣(微信公眾號、人民號、澎湃號、頭條號、搜狐號、企鵝號)及「四川省情網」發布西華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何希凡於今年高考結束日撰寫的個人回憶文章《一個高考落榜者,是如何成為大學教授的?》(標題系編者所加,原標題《走上大學講臺的高考落榜者》)。
  • 一個高考落榜者,是如何成為大學教授的?
    嚴厲而勤勞的養父清醒地意識到我絕沒有改變農民身份的希望,他不希望我放棄幹好農活的機會,也不準我每逢趕場日去和那些邀約我的同學聚會。其實,我要是乾脆不上學讀書,或許早就是一個不錯的農民了,而讀了12年書後,書無用,當農民也是低能兒,我這一生怎麼活下去啊。 沒想到很快有一個好消息傳來:大隊要組織農田基本建設專業隊,因為需要有文化的人,大隊長點名我必須參加,還讓我負責宣傳。
  • 細數元氣騎士中的玩梗武器 網癮少年網癮少女居然是對他的諷刺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這句咒語『米斯卡,木斯卡,米老鼠』這句話就是米奇妙妙屋這座神奇房子的開啟咒語了,當時看這部動畫片的時候真的感覺這座屋子好大好大,什麼都有。妙妙槍也繼承了這座屋子的特性,能夠發射所有武器的子彈,不管你是土豪金還是沙漠之鷹,你想要的我都有。然後就是步槍中的撒幣槍,不是諧音是真的在撒幣。
  • 一個高考落榜者,是如何成為大學教授的?(第2部分)
    晚上的總結會上,教研室主任吳璧老師一時興起,就借那段時間正熱播的武打電影《自古英雄出少年》來總結我們的課,我也被確定為教改現場會的執教老師。1984年春天,整個南充地區來了很多領導和前輩聽我所執教的吳伯簫散文《菜園小記》,他們對我給予了極大的鼓勵,南部縣教研室還專門出了教學簡報,我就因為教改而在南部縣也小有名氣了。
  • 網癮是什麼
    在這樣的條件下,「父權」是威嚴的強大的,同時在大部分時候也是管用的,他能保證一個家族在物質匱乏的農耕時代中最有可能活下去。然而工業革命之後,隨著生產力的大幅度發展,科技進步已經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可能這個月的潮流到了下個月就變成了過時產品。同時工業化形成了社會分工,相比於傳統的家庭構架,工業合作的構架在生產中顯得更加重要了。
  • 所謂電競選手,真的只不過是一群中途輟學的網癮少年嗎
    最近兩年電子競技成為了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特別是在IG和FPX分別在這兩年奪冠,這兩支戰隊奪冠之後,中國掀起了一陣關於電子競技的話題。很多人都在網上指出所謂的電競選手,只不過是一群中途輟學的網癮少年罷了。電競選手真的只是一群中途輟學的網癮少年嗎?電競選手,到底意味著什麼?財富?榮耀?名聲?還是一份單純的熱愛。
  • 從小培養孩子閱讀習慣,語文學習不吃力,更能杜絕成為網癮少年
    所以後來孩子讀書就成為一個自發的行動,我每個周末我都得帶她去書店,所以我們那個新華書店那些人都知道我孩子,我孩子一來,小書蟲又來了,都圍著她。 她就是基本把新華書店的那些書全給買遍了,全給看遍了。所以到了高三,我看到當別的孩子被語文累的死去活來的時候,其實我孩子輕輕鬆鬆。因為什麼,她幼兒園期間形成那種廣泛的閱讀習慣,讓她輕鬆智慧一生,輕鬆一生的。
  • 怎樣讓網癮少年變成學霸
    寫完了看看書,預習或複習,看電視能學到什麼?考試又不考看電視!玩手機除了毀眼睛,寫作業去吧~哦,作業寫完了,那就看書!孩子此時心中多想聽您一句:歇歇吧孩子,咱們一塊逛逛公園吧?孩子此時多想聽您一句:來,乖孩子,告訴我,你們學校又有什麼有意思的事?孩子無從交流,無法得到心理上需要的,如果給孩子一部手機,孩子很容易迷戀手機網遊。
  • 我採訪了三個從網癮中心出來的少年 他們到底經歷了什麼
    今日(8月12日),微信公眾號「為你寫一個故事」發表了一篇有關「電擊教授楊永信」的文章。文中,網友雷斯林分別對三個從網癮中心走出來的少年進行了採訪,講述了他們當年在「網癮治療中心」的遭遇,以及「電擊療法」對他們後來生活帶來的影響。
  • 少年說:那個網癮少年還記得嗎?老師放話說solo,現在怎麼樣了?
    少年說:那個網癮少年還記得嗎?放話跟老師solo,現在怎麼樣了?今天又想給大家聊一聊《少年說》了,畢竟這檔綜藝節目特別勵志向上,非常的充滿正能量,節目的方式是深入全國各地12所中小學,尋找具有真實訴求的中小學生,展示中國新一代青少年的風採,中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未來的希望」。
  • 拿什麼拯救你,網癮孩子
    □河南日報記者湯傳稷網癮少年讓家長苦惱9月11日,正是學生在校正常學習時間。來自方城縣的14歲少年文文(化名),因為治療網癮,只能在鄭大一附院精神醫學科接受治療。談起文文的病情,文文的媽媽痛心不已:「孩子有點內向,以前常玩手機,我們沒在意。今年疫情期間,孩子上網課,我們只有把手機給他。
  • 從網癮少年到高考狀元,這位八塊腹肌的南審小哥哥真膩害
    蘇建宇曾是個叛逆的網癮少年,一度沉溺於風靡一時的CF遊戲的他,勉強考上了當地的一所高中。父母為了幫他戒掉網癮,砸掉了家裡的電腦。「雙眼無神、體態微胖、情緒低落……」這些網癮少年的標配症狀他一應俱全。蘇建宇在醫院躺了很久,但他沒有因為受傷而氣餒。那時很快就要高考了,他決心重拾課本,參加高考,決定為自己的未來再拼一次。
  • 一個高考落榜者,是如何成為大學教授的?(第一部分)
    就這樣,曾經被羨慕的我,一旦回鄉當了農民,所讀之書已然無用,而幹農活又處處不如人,四川人有一個最精彩的比喻活畫了我的生命境遇:狗屎做鞭,聞(文)也聞不得,舞(武)也舞不得。曾經認真讀過魯迅的《孔乙己》,我感覺自己就是一個既不能像丁舉人那樣爬上去,又放不下那一點兒可憐尊嚴的孔乙己。作為養子的外來者身份和已然成了「狗屎」的半殘廢生存能力,我被欺辱的命運是逃不過去了。
  • 網癮少年試穿哈佛博士袍
    本報訊 (記者丁文亞)3月3日下午,20多名網癮少年搶著戴上哈佛博士帽、穿起博士袍,過了把博士癮。  3月3日下午,香港心理學會輔導學會會長、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嶽曉東博士受邀出現在中國最大的網癮戒除機構——中國青少年成長基地,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與在此接受心理治療的24名網癮少年共同制定「生涯規劃」。
  • 誰家沒個網癮少年,看高考狀元如何對抗網癮
    湖南雙胞胎高考狀元上熱搜,兩個孩子一個考上了清華,一個考上了北大。又是一對「別人家的孩子」。當被問及學霸的秘訣時,兩兄弟都給出了同樣的答案:遠離電子產品。去年有媒體針對68名高考狀元及其家人進行了專題採訪,他們的家庭教育和自身都有一個相似點:高度自律。
  • 蠟筆小新:小新成為乖小孩,代價卻是忘記了野原一家,眾人崩潰
    但小夥伴們有沒有想過,假如小新某一天不搗蛋了變成了一個乖小孩,那給野原家帶來的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到了傍晚,父親野原廣志下班回來見到主動問好的新之助,也是有點驚訝,向美伢了解情況之後,本來以為他只是為了有喜歡的東西而暫時性的當個乖小孩而已。但當廣志看到小新主動給小白準備食物,小葵講故事,還為他倒酒,並且真的不知道他們的名字,才知道他是真的失憶了。
  • 中國式網癮戰爭,家長老師同學眼中的的「毒瘤」——網癮少年
    對於我們這些農村出來的孩子說電腦跟遊戲太新奇了,太能吸引人注意,一旦自制能力不好的人一旦接觸到那馬上就入迷,馬上就沉迷了,也就是誕生出了所說的網癮。我親眼見證了我們同學一個班級裡面的優等生,從班級的前一二名經過一個學期以後,他的成績直線直線下降,直接掉到了班級的倒數,所以說遊戲這個東西是它是好東西嗎?在很多人眼裡他不是好東西,因為他確確實實影響了很多人。
  • 「杏壇講道·青年教師演講稿選登」《雪梨女孩和網癮少年》
    今天,我十分有幸地向大家介紹雪梨女孩和網癮少年。第一次見到雪梨女孩,是開學的第一天。因為年齡沒達到標準,我婉拒了她的報名。然而,父母的堅持和多番協商,小女孩最終加入了我的班級。由於年齡原因,她的個頭比別人矮,膽子也比較小,不忍心看她瘦小的身子擠到窗口打飯,我就早早地幫她盛好飯菜;擔心她在課堂跟不上大家的節奏,我會對她多些關注。
  • 為什麼從前常見的「網癮少年」,現在銷聲匿跡了?一網管講出實情
    為什麼從前常見的「網癮少年」,現在銷聲匿跡了?一網管講出實情我們這一代人小時候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父母老師在你的耳邊不停的嘮叨著:「不要和那個誰誰誰玩,他可是不良的小孩,天天就會玩電腦,家裡人也不管教,都有網癮了,後悔都來不及……」甚至有很多家長會把自己的孩子送進管教所讓這些管教人員來管理自己的孩子,戒掉網癮;但是這「網癮少年」四個字仿佛就像非主流的時期一樣長遠了,現在很少會有人說誰誰誰身上有網癮,為什麼現在很少有網癮的孩子了呢
  • 案例:「網癮少年」的自我救贖
    就在一年前,他還被別人貼著「網癮少年」的標籤,如今他是該校重點班的學生,學習成績排名靠前。   「我對遊戲不上癮,就是對網絡小說上癮,喜歡看玄幻類的作品。」劉小志告訴記者,在虛擬世界裡他感到無比快樂。   見過父親摔電風扇,也習慣父母打架……這是他內心揮之不去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