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是解決任何問題的法器,這絕對是大部分人的認知。有錢人「不怕」,可以豪橫。
30歲的人,問到他老了以後養老的問題,可能會說去養老院,或者根本還沒考慮。考慮養老問題的四十歲以後的人,大多數認為工作時候交了養老保險,老了有保障,事實情況怎樣呢?
太多的人認為養老最重要的是錢,這個真沒爭議的,錢是硬體,人是軟體,沒有好的軟硬結合,難有高品質的可靠養老。
今年初夏,我經歷了一個獨居老人的生病,真真正正的面臨一次人老生病的問題。或許能給那些認為有錢就可以豪橫的人一點啟發吧。
當知道大伯躺在醫院裡已經兩天的時候,我立馬放下手裡的工作,還有接送孩子上下學的任務,趕回了大山裡的鎮衛生院。
這是大伯第二次進醫院了,上次去看他的時候,也是在鎮醫院,不久就出院了,在家一個月,又開始發燒了。不得不再次進了醫院,因為離縣城稍遠,不可能去條件好的縣醫院。在鄰居的幫助下,住進了鎮衛生院。
大伯一輩子沒有結婚,無兒無女,年近80。這幾年黨的政策確實很好,五保戶,低保戶,每年還有低保給的錢,自己還存有一點錢,醫療在鎮、縣幾乎接近8、90%的報銷。
這算是一個「有錢」的老人吧。
老人住進鎮醫院的第一天,做了CT片,肺部有陰影,鎮醫院各項檢查(也就血液化驗)初步判斷肺炎,住院。
當天村裡鄰居回家了,自己一個人住院,咳嗽挺厲害,第一天還能下床去外邊買飯吃,第二天基本難以行動,就是出去也體力不支,在醫院有個打掃衛生的人,看比較可憐,代為買了兩天的飯。
等我趕到醫院已經是第三天下午了,剛到醫院就聽見醫生抱怨,沒人陪護,沒人去藥房取藥,耽擱輸液。
隨後幾天,在他不願意轉院到最後說服他轉院縣城醫院,在縣醫院治療過程中,去外邊買特效藥,以及情緒變化到最後治好出院,每一步,都證明著人老以後的難處。
01錢
看病必須要有錢,而大伯五保戶看病倒是省錢,鎮醫院報銷比例最高,要花的錢可能就是一些陪護費、病床空調費、床位費之類的固定費用,最多的是吃飯消費。
但是,鎮衛生院的醫療條件確實很差,首先環境糟糕,甚至蒼蠅橫飛,吸菸人士在病房都能吞雲吐霧,雖然制止,但還是吸菸。院裡的食堂基本上是吃飽,你說挑個口味,能做恐怕捨得吃的人不多,也就索性不做了。
醫生,能在鎮醫院「混」的,也就那樣的水平了,更不敢說他能給你負責到那種程度,不在他這齣醫療問題應該是他的重要任務了。
藥品,基本上能在鎮醫院用好藥物的病人也不多,所以也沒有更好治療效果的藥物可用了。
設備,不用說,很不齊全,病症難以真正確診。
所以,在鎮衛生院想要把一個看似比較「重」的病治好,很困難。
在這確實省錢了,最起碼藥物不貴。但是醫治的效果基本沒有啥。(沒有貶低鎮醫生的意思,單純從硬體考慮)
在這,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認為在鄉下養老非常好,這個是個很大的誤區。有些條件可以說比起城市來說,確實不錯,比如空氣,菜,水(現在也很難保證)消費也基本上也能滿足,然後可以自己種點菜之類的,既鍛鍊了身體,又能吃到環保的菜類,確實不錯。
但是人老了以後,疾病自來,及時的得到救治應該是首當其衝的問題,鄉下,離好點醫院遠的,無論風景如何宜人,就不用考慮了。
進入到好的醫院,醫療費就是一個大問題,甚至說有很多特效藥有效但是不在報銷範圍。費用大就是擺在面前的一大問題,沒有一定的存款,就不要說怎麼治病了。
大伯能高額度報銷,確實得感謝中央政策,不然,無論任何一個病痛都將是巨大支出。所以人們常說沒錢看不起病很現實。
02陪護
躺在床上治病的人,如果沒有一個合適的陪護人,是最糟糕的事情,這個也是一個治病的核心問題。直接關係著進一步的治療,如果在這少了這個人,治療期間是很麻煩的。
在鎮醫院裡,有一個專門的病房「低保病房」,裡面經常住著一些孤寡老人,沒有人照顧,沒有子女陪護,很可憐。
人老了本來行動不便,生病了起不來床那基本是司空見慣,如果進一步的嚴重不能自理,可以這樣說,不會等到被病死,必定是缺乏營養或者極度糟糕狀態下離世。
01.生活
吃喝拉撒的照顧,這對一個老年病人來說,幾乎是能治好病的一半作用,沒有細緻周到的照顧,基本是毀滅的。
在鎮醫院前兩天大伯的吃飯是 衛生院裡一位打掃衛生的人給代買的,看大伯可憐身邊沒人,買了幾頓飯,就是在醫院食堂隨便買點。可以想像有的飯菜,可口就不要談了,能吃上一口算是有福了。
有人說,可以請護工啊,的確是可以。老人的積蓄以及消費心理,基本上是很少可能的,另外護工,我不敢說不好,能盡心盡力的肯定有,大部分還是當成個工作的吧。
如果有一位既負責又親近的人在身邊跑前忙後,弄一些可口的飯菜,這病得好一大半了。老伴和孩子是最佳人選。
02.情緒
得病的人,哪有心情好的,即便是普通病症,也使人沮喪,有一個陪在身邊說話,開導心情的人至關重要。
在鎮醫院的時候,大伯無論如何都不想去縣醫院,縣醫院人比較多,樓道複雜,曾經就是出門就迷路,吃飯 ,買個東西也是一件頭疼事。
寧願在鎮醫院稍微恢復一下,就急著回村裡,外邊實在待不慣,我想這也是絕大多少老人不願意去大城市照顧孫子孫女的最擔心之處吧。
加上生病的病痛折磨和對治好病缺乏認知和信心,導致老年病人心情極度消極。
大伯的病,一開始CT表明,是肺癌情形,醫生都是這樣懷疑的,經過做穿刺排除了,但是醫生表示不樂觀。最後又做了氣管鏡,再排除,病情還是不太好,大伯的心情是糟糕的,不穩定。每一次劇烈咳嗽都讓他很難受,他想的啥,不用猜,就能知道大半。
那天晚上,陪大伯聊了很多,從小時候生活在一起的日子,包括我們離開農村去了城市,大伯年輕時候當了一段村長,曾經背著糧食去我們家,那幾年困難的生活,一直到他一年比一年老,以及我們經常回去看他,到現在這個時候。
大伯擔心的事情,老無所依,即便是有一點錢,身邊沒人,生病了躺倒怎麼過。聊天中,再三確定我作為侄子不會丟下他,逐漸開朗起來。心情好轉對病情好轉很有利,那天我買了一盒西瓜塊,他拿著給病房的病友分過來一遍,甚至還餵一個正在輸液的人。看著他這樣狀態,病肯定好的快。
人老了,最擔心的事,病倒了沒有人陪在身邊,沒有人不怕死,在疾病和死面前,人都是渺小和懦弱的。
但是,有了親人在身邊,那種親情就是靠山,一種無法撼動的力量,人就會非常坦然,直面死亡,會把這些生生死死看的很淡,但是一個人自己去面對,那是非常恐懼的。
所以,人,最寶貴的是親情,無論你再有錢,再怎麼人生橫行,直到有一天,你躺到了,最明白的就是這件事:親情。眾叛親離的下場最悲慘。
03.陪伴的那個人
有人脾氣生來比較強勢,或許一輩子難改。壞脾氣是很傷人的,也是不太好相處人的,可能一輩子招人恨。
在醫院裡陪伴著的那個人,更多的是:老伴。老伴最有時間,最親近的,最知冷知熱的那個人。
回到現實中來,很多夫妻爭吵、暴力、出軌、離婚,實際上是給自己人生埋了一個雷,可以好好說,可以好好活,但是在現實中就是不能把握自己,到頭來可能就是把自己推向一個人生的坑。
對子女成長負責,對自己的另一方有責任,是這一生最有價值的投資,到那個時候,你會發現有錢,真是很多事情是辦不到的。
有些病有錢也難以治癒。
有些事花錢也不會合你的意。
有些人給他再多錢也不一定按照你想的去辦到。
大伯出院了,我開車把他送回村裡,把住院的費用跟他算了一下,住院20天,除了吃飯,並沒有花太多錢。大伯說,別算了,有啥必要算的,這命回來就是好的。
隨著步入老年,生理心理都會發生很大變化,然而更多的人適應性遲後,不服老,不願意接受自己的衰老狀態,這就是一個障礙。
如果一生一個好婚姻,兒女孝敬,確實是有福之人了。話反過來說,什麼會讓我們有一個好婚姻和孝敬的子女呢?
懂得珍惜愛情,不拿婚姻任意傷害對方,當愛情逐漸揉和了親情的時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靠,一損俱損,這時候就會相依為命。
一輩子跟對方的缺點爭鬥,最後你也沒勝我也沒有勝,鬥著走到了終點,未嘗不是一種幸福,最重要的都沒有放棄對方。
子女之於父母,這更是個技術活。陪伴,教育在成長的過程中缺位了,心中那份情可能就褪色,如果在人生中有再那麼一些缺憾,一輩子抹不掉的。
來了就是緣分,雖然是父母子女,但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愛,不能丟,丟了就把自己坑了。這東西不可言,藏於內心。
我一直認為,父母在孩子成長中責任難以推卸。你把他教育成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就會回報你什麼樣的舉動。
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有一份自己的事業,有一個還算不錯的婚姻,還有一個爭氣的孩子,你的錢就是幸福的根源,否則,有錢更煩惱。
我是「古天涼月」,關注我,有更多精彩為你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