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發現青藏高原落單的這個霸道物種,勸你一句別去招惹

2020-12-18 百家號

青藏高原是中國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因此它被被稱作是世界屋脊。著名的旅遊景點有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塔爾寺等。而今天我們說的這個是比較兇猛的。

青藏高原有著獨特的生態環境和地貌,許多珍稀動物就喜歡生活在這個雪山高原。然而,有一個獨特的「霸道」物種,它出現在許多紀錄片裡,這是一群可怕的生物。如果只有一個人,在這個時候可不要亂來,因為它會把它附近的任何東西作為敵人。還有一些會跑下山,衝進家養的畜群,綁架雌性上山去做官寨夫人。

自古以來,犛牛一直是高原上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藏族的生活是由犛牛和駱駝組成的。因此,犛牛在西藏的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任何一部記錄藏族人民生活的電影中,沒有犛牛的形象是不完整的。但除了國內犛牛之外,還有一群犛牛同伴生活在高原的高海拔地區。他們不僅出名,而且有時性情多變。

野犛牛是家養犛牛的原種,因為它的叫聲就像一頭豬,所以又叫「豬聲牛」。野生犛牛正變得越來越稀有,因此它們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在高寒嚴酷的青海高原生態條件中它們有著傑出的適應能力,可以說是雪山草地不可缺少的特種役畜。

野生犛牛不僅兇猛,而且咄咄逼人,在動物界被稱為「戰鬥民族」。它們喜歡群居,但單獨生活。成群的野犛牛逃離他們的敵人,人或汽車。相反,兇猛的孤牛往往會主動地攻擊它前面的任何物體,甚至撞倒駕駛汽車。受傷的野犛牛,無論性別如何,都會拼命地攻擊敵人。

據說有些雄性野犛牛在戰敗後會下山,然後闖入國內犛牛隊,甚至把國內犛牛變成「亞寨太太」。所以在Qiangtang,當我們提到野犛牛時,牧民遭受了巨大的損失,誘拐犛牛損失了數萬元。

野犛牛在西藏可以看到,西方西北新疆南部,青海、甘肅、四川等地也有野生犛牛。因為在高山草甸面積在海拔3000 - 6000米,人跡罕至的山峰,這座山盆地,不同的環境,如高山沙漠草原就像野犛牛的棲息地。

亞拉索,這就是青藏高原~這就是青藏高原的耗牛~就想問你一句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啊?

相關焦點

  • 高原鼠兔——保護西藏高原生物多樣性的關鍵性物種
    中國在制定國家級保護動物名錄時對於那些非常有名的物種非常重視,而一些雖然在國際上已被公認為瀕危動物但卻不很出名的物種卻未被列入名錄,因此目前還無法了解高原上瀕危動物的全部情況(Baillie and Groombridge,1996)。在青藏高原這樣大的區域進行生物多樣性保護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程。
  • 青藏高原所發現森林更新可以記錄青藏高原冰川變化
    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山脈是全球中低緯度冰川分布最為集中的地區,為亞洲多條大河(雅魯藏布江、長江、印度河等)提供了水源。然而,由於地處偏遠、難以到達,高原地區的冰川觀測資料不僅少,而且時間也很短。數據匱乏限制了人們對長時間尺度上(幾十-幾百年)冰川變化及其對氣候變化響應的認識。
  • 中美科學家在青藏高原取得高原醫學研究歷史突破
    新華社西寧5月17日電(記者馬勇)由青海大學醫學院和美國猶他州大學鹽湖城分校學者組成的聯合科研小組經過大量科學探索,在青藏高原成功發現了兩種藏族人適應高原環境的特殊基因。5月14日,這一成果由國際權威自然科學雜誌《科學》正式發布,有關專家認為,它對於人類預防和治療高原病將產生劃時代的意義。
  • 親愛的熊貓,你在青藏高原過得好嗎?
    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新華社西寧6月16日電(記者白瑪央措 李琳海)6月的高原古城陽光明媚,草木芬芳。青海西寧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出現了四隻圓滾滾、毛茸茸的黑白身影。16日,位於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內的西寧熊貓館正式對外開放,四隻國寶以萌姿迎接各方遊客。新華社記者探訪了熊貓的新家,看看這些萌寵在高原過得怎麼樣。
  • 在青藏高原的神秘王國到底在哪裡。
    說起青藏高原就會想起許多美麗或詭異的傳說,被稱為「世界屋脊」,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中華民族的源頭地之一和中華文明的發詳地之一。在青藏高原的西藏更是神秘而又瑰麗,有著足跡罕見的野人,千年不化而又流血的紅雪,顏色各異而又美麗的虹化等等,一個個傳說和故事為青藏高原和西藏蒙上了神秘的面紗。在青藏高原有這麼一個傳說,在青藏高原深處的一個鮮為人知的地方,隱藏著一個神奇的王國-香格裡拉王國。
  • 推翻達爾文猜想:這個時期的動物竟起源於青藏高原
    第一次去西藏,我是要研究生物的進化過程、地球的變遷和青藏高原的滄桑變化,因此我們需要找到青藏高原隆升過程的證據。下圖是典型的冰河世紀動物——猛獁象、劍齒虎、野馬、大角鹿、披毛犀。而他發現這個犀牛確實是披毛犀,但是跟剛才提到的末次冰期的披毛犀不一樣。因為這個披毛犀生活在兩百萬年前,冰河世紀早期的時候,他覺得這個披毛犀是原始的。按照達爾文的想法,原始的披毛犀,應該出現在更靠近北極的地方,而不是在西伯利亞南面或是河北出現。
  • 青藏高原科考拾零
    原標題:青藏高原科考拾零   1991年深秋,在老一輩青藏科學家的帶領下,我有幸第一次踏上去西藏的路,開始了我20年的青藏科考與研究生涯。從那以後,我每年都要去青藏高原,多則一年七八次,少則一二次;最長在那裡生活了兩個多月。屈指粗算,至今去了近四十次,計約五百餘天。
  • 新發現!科學家首獲青藏高原中南部地層年代序列
    新發現!青藏高原中南部隆升到現代高度的歷史比國際主流看法要晚。  12月10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人員首獲青藏高原中南部新生代地層年代序列,他們測定青藏高原中南部倫坡拉盆地古高度年代為4000萬年前小於2300米,2600萬年至2100萬年前才可能達到3500米至4500米。此前,國際學界認為,約4000萬年前青藏高原中南部就已隆升到4600米的現代高度。
  • 雅魯藏布江河谷:青藏高原的水汽通道,也成就了「高原季風區」
    我國的三大自然區劃分但是,如果我們把「季風區」和「東部季風區」做一個疊加,我們發現還是有偏差,主要是青藏高原的岡底斯山以南至喜馬拉雅山脈之間的區域,在三大自然區中,屬於青藏高寒區,而在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劃分中又屬於「季風區」的範疇,也就是說,這一地區夏季風是能夠影響到的,換句話說就是「夏季風是能夠進入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區的」
  • 雅魯藏布江河谷:青藏高原的水汽通道,也成就了「高原季風區」
    我國的三大自然區劃分但是,如果我們把「季風區」和「東部季風區」做一個疊加,我們發現還是有偏差,主要是青藏高原的岡底斯山以南至喜馬拉雅山脈之間的區域,在三大自然區中,屬於青藏高寒區,而在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劃分中又屬於
  • 青藏高原曾是丹尼索瓦人的地盤,19萬年前已佔領,最終被智人打倒
    「姐妹群」的丹尼索瓦人,曾經在青藏高原地區,生活過很長一段時間,並且將他們抵達青藏高原的時間大幅度提前。最終,通過研究,科學家們認為,這個指骨的主人,是一種全新的人科物種,她是一名年齡大約在5-7歲左右的小女孩,雖然他們也是直立行走,而且出現的時間較晚,但是他們的身體結構上,仍然和現代人類有著很大的區別,他們看起來更像是100多萬年前就已經滅絕的直立人後裔。
  • 「視草為寶」的青藏高原守護者
    這位「視草為寶」的科學家,多年來紮根青藏高原,默默從事草地生態學、恢復生態學的研究與實踐,為中國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不懈努力。「只要能讓大家都重視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問題,多一些環保意識,一切辛苦都不算什麼。」他說。  1991年,18歲的董世魁考入甘肅農業大學。因為覺得「在草原上騎馬很有趣」,他出人意料地選擇了「草原科學」這個冷門專業。
  • 4700萬年前,青藏高原擁有亞熱帶森林
    我國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4700萬年前的青藏高原曾擁有亞熱帶森林植被。該成果於北京時間8日發表在了國際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上。自我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啟動以來,由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組成的團隊在海拔近5000米的青藏高原班戈盆地發現了大量古生物化石。
  • 新發現!青藏高原中南部4000萬年前古高度低於2300米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新生代環境團隊方小敏研究員等聯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王成善院士和蘭州大學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人員首獲青藏高原中南部新生代地層高精度年代序列。此前,國際學界認為,約4000萬年前青藏高原中南部就已隆升到4600米的現代高度。
  • 青藏高原東南部腹地首次發現典型石核-石片工業
    由青海師範大學教授、高科院「高原環境變化與人類活動研究」團隊成員侯光良和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陳宥成聯合完成的研究成果《晚更新世青藏高原人類活動的新視角:通天河流域石核-石片工業》日前發表,該研究成果顯示,青藏高原東南部腹地首次發現典型石核-石片工業。
  • 為啥火車到青藏高原就換車頭?竟是這個原因?
    畢竟,收費站同時更便宜、更舒適,但很少有人知道,雖然開往西藏的列車開始使用國內機車,但一旦進入青藏高原,就會被美國列車取代。國內火車對高原也有反應嗎?外國的月亮比中國更圓?當然沒有,主要原因如下:首先,在動機方面。國內列車的前部與美國不同。我國的列車主要以電力為動力,環境好,運行速度快,顛復駕駛感很小。
  • 青藏高原首次發現史前彩繪手印巖畫
    近期,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剛察縣文旅廣電局邀請陝西考古專家張建林、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副所長賈鴻鍵在青海湖北岸進行調查,在剛察縣發現了彩繪手印巖畫,這在青藏高原尚屬首次。  手印巖畫是一個世界性的巖畫題材,在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澳洲均有發現,是所有巖畫中最古老的一種表現形式。最早出現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到近代原始部落巖畫中都還保存著這種題材。
  • 青藏高原,內陸高迥
    這是被稱之為「世界屋脊」的地方,孤獨的內陸高迥,沉寂,空曠,恆大,這就是青藏高原。來到高聳而遼闊的青藏高原,你會看見天是那樣的藍,伸手可及;雲是那樣的白,圍著你轉;空氣是那樣的清新,像是要醉了一樣。總之,是一種完全不同於世俗生活的感覺,你享受到了一種平日裡或許久已忘懷,但在你靈魂深處未必不在期待著的奇蹟降臨般的精神洗禮。
  • 青藏高原「大湖期」之謎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博士生張帥和張繼峰博士等在Science Bulletin2020年第16期發表了題為:Spatiotemporal complexity of the 「Greatest Lake Period」 in the Tibetan Plateau的「News & Views」欄目文章。
  • 4700萬年前的青藏高原什麼樣?科考團隊新發現:曾擁有亞熱帶森林植被
    來自中科院科考團隊的消息,經多年研究發現,4700萬年前的青藏高原中部,曾擁有亞熱帶森林植被。這一成果,為認識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樣性演化歷史和地形地貌協同演變過程,提供了全新證據。目前研究成果已經在權威科學刊物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