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頭菇,又名猴頭菌,是因為它的外形很像猴頭而得名。
猴頭菇與熊掌、海參、魚翅被列為中國「四大名菜」。
猴頭菇在很多重要的國宴上都有它的身影。其實據史料記載,早在幾千年前的商代,就有人採摘食用猴頭菇,由於野生猴頭菇數量少,只有宮廷、王府的達官貴人才有條件品食。
猴頭菇,在二十幾年前就開始出現人工繁殖,隨著農業技術不斷創新發展,人口培育繁殖的猴頭菇開始大量上市,昔日的山珍野味,開始出現在普通百姓家的餐桌。
猴頭菇,具有豐富的營養和藥用價值。幹品中猴頭菇每克含蛋白質2.6.3克、含脂肪0.42克,是真正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同時它含有胺基酸多達11種。
猴頭菇,具有治療神經衰弱、消化道系統保護;抗癌,調理和修復功能等方面的醫效。對於女性來說,猴頭菇還有延緩衰老、美容養顏之功效。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猴頭菇,基本上都是幹品。在食用前,需要先發泡。如果泡製不好,入口會出現有點苦澀味道。下面我就分步驟講一下,如何發泡幹品猴頭菇?
第一步,清洗摘淨雜物。猴頭菇幹品,雖然很輕但很硬,在發泡前,先用溫水泡一會,然後用剪刀清除掉根部的雜物。
第二步,將清洗乾淨的猴頭菇放入盆中,加入40度左右的淘米水,水要沒過猴頭菇。在發泡時,根據氣溫可以往容器中加2-3次溫水。幹品猴頭菇發泡十幾個小時左右,菇體就會全部膨脹開,用手捏一下感到比較柔軟就可以了。猴頭菇有素中葷之說,其口感是柔軟爽滑的肉感,所以一定要泡發透才能加工製作,如果感覺有些發硬,就再多泡一段時間。
第三步用蒸籠蒸。發泡好的猴頭菇,用清水洗2-3遍後,把它放進蒸籠裡面加入適量的水,水開後再蒸30左右,出鍋。
第四步,把蒸好的猴頭菇撈出,控一下水,再用清水洗2-3遍用手擠幹。
完成以上這四個步驟,猴頭菇就發泡好了。
一般南方人喜歡用猴頭菇煲湯,其實它還可以炒肉吃,也可以煮成營養菌粥。
烹調猴頭菇的時候,東北人喜歡用蔥、姜、蒜、花椒、大料、辣醬來調味,做出的猴頭菇清香鮮辣,根本品不出苦味來;南方廚師喜歡用蜜棗、圓肉等甜味來中和猴頭菇的苦甘,煲出的湯,就一個字「鮮」透了。
在東北,目前正是猴頭菇的上市的季節,現在的猴頭菇的價格和豬肉價格差不多,好吃不貴,是買的時候,不然到了春節就漲價了。
(以上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告之,本作者及時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