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上的轉化型搶劫是什麼意思?轉化型搶劫需要怎樣的條件?

2020-12-11 成都毒辯律師周向陽

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條規定,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註:即依照搶劫罪定罪處罰)。在刑法理論上,由盜竊、詐騙、搶奪轉化的搶劫被稱之為轉化型搶劫。搶劫罪和盜竊罪、詐騙罪、搶奪罪的刑罰差別很大,轉化型搶劫和普通意義上的搶劫,在構成要件上也有差別。轉化型搶劫罪的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行為,與先行的盜竊、詐騙、搶奪行為在時空上具有連續性和關聯性,即在時間上前後是持續的,不間斷的,在空間上可以是同一場所,也可以是前行為場所的延展。我們不能把成立本罪的時空條件「當場」機械的理解為現場,這將使時空範圍過於狹窄,不符合轉化型搶劫罪的實際情況,也不利於打擊這類犯罪。

網友諮詢:

準搶劫罪和轉化型搶劫罪是不是同一個概念?

周向陽律師解答:

準搶劫罪和轉化型搶劫罪是同一概念。

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條是關於犯盜竊、詐騙、搶奪犯罪行為轉化為搶劫罪的規定,刑法學界上稱之為「轉化型搶劫罪」或「準搶劫罪」。在適用這一條款時必須同時具備三個轉化要件,也可以說是轉化型搶劫罪的構成要件:前提要件、主觀要件、客觀要件。

周向陽律師補充:

一、對轉化型搶劫罪的立法理解

要正確理解轉化型搶劫罪現行立法,是離不開罪刑法定原則的。作為刑法的基本原則,罪刑法定原則貫穿於刑法始終,指導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全過程,它當然也是我們正確認定轉化型搶劫罪的指針。

1、罪刑法定化,即犯罪與刑罰必須事先由法律作出明確規定,不允許法官自由擅斷;

2、罪行實定化,即對於什麼行為是犯罪和犯罪所產生的具體法律後果,都必須作出實體的法律規定;

3明確化,即刑法條文必須文字清晰,意思確切,不能含糊其詞或模稜兩可。從刑法第269條看,該條規定「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依照本法第263條的規定定罪處罰。」刑法的上述規定符合「法定化、實定化、明確化」的要求的,因而是符合罪刑法定原則的。

二、轉化型搶劫罪的適用條件

1轉化型搶劫罪適用的前提條件是行為人必須是先「犯盜竊、詐騙、搶奪罪」,而不能是先犯其他犯罪,這是適用該條的前提條件。盜竊、詐騙、搶奪的財物均要求在達到期「數額較大」才構成上述三類犯罪,那麼盜竊、詐騙、搶奪財物行為構成轉化型搶劫罪是否也要求達到「數額較大」呢?這個有很多的專家吃不同的觀點.

2轉化型搶劫罪適用的客觀條件是行為人在先行實施盜竊、詐騙、搶奪行為後,還必須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這一客觀條件可分為行為條件和時空條件,行為條件即實施暴力或暴力威脅行為,時空條件即這種暴力或暴力威脅行為是「當場」實施的。所謂「當場」,有的認為是實施盜竊、詐騙、搶奪行為現場;有的認為是指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毀滅罪證有關的地方;有的認為除行為現場外還包括以犯罪現場為中心與犯罪分子活動有關的一定空間範圍,甚至包括犯罪分子尚未擺脫監視者力所能力的範圍;有的認為是行為人實施盜竊、詐騙、搶奪行為的現場以及被人追捕的整個過程和現場。

3、轉化型搶劫罪適用的主觀條件是行為人實施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脅的目的是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窩藏贓物是指保護已非法取得的財產不被奪回,;抗拒抓捕是指拒絕司法人員的強制措施以及一般公民的扭送等;毀滅罪證是指銷毀和消滅實施盜竊、詐騙、搶奪行為的證據。

周律師結語:《刑法》第269條屬於法律擬制,法律擬制屬於法律的特別規定,不能隨意的再加以擴展,前行為必須要符合盜竊、詐騙、搶奪罪的犯罪構成。不能無限制的擴大,盜竊、詐騙、搶奪的特別犯不適應轉化情形,其處理方式為先前行為所犯的罪與後行為所犯的罪數罪併罰。這樣做才符合罪刑法定主義原則。

相關焦點

  • 轉化型搶劫罪的構成要件是什麼,有哪些?
    轉化型搶劫罪是指犯罪嫌疑人盜竊、詐騙、搶奪達到財物數額較大構成犯罪,其將會被按照刑法的規定進行定罪處罰。那麼轉化型搶劫罪的構成要件是什麼,有哪些?網友諮詢:轉化型搶劫罪的構成要件是什麼,有哪些?3、行為人當場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脅的目的是為了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毀滅證據這是構成轉化型搶劫罪的主觀條件。
  • 論轉化型搶劫罪成立的條件與現行法律之不足
    可見,本罪是由盜竊、詐騙、搶奪犯罪轉化來的,最終應依照搶劫罪處理,故稱為轉化型搶劫罪或準搶劫罪。為更好地理解,適用本條規定,本文擬從轉化型搶劫罪成立的條件與現行法律規定之不足進行探討:  一、轉化型搶劫罪的成立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條件:  1、前提條件:  行為人必須實施了盜竊、詐騙、搶奪三種犯罪行為,這是成立本罪的前提條件。
  • 未實施暴力的共同犯罪人是否構成轉化型搶劫罪
    比較一般的轉化型搶劫犯罪,如:劉二牛邀請張明敏為自己的盜竊行為望風,劉二牛在實施盜竊財物時被陳小妹發現,劉二牛為了抗拒陳小妹的抓捕,當場使用暴力的行為。劉二牛的行為構成搶劫罪無疑,而張明敏不知情,沒有搶劫的故意,不可能成為搶劫罪的共犯,只能以盜竊罪論處。而本案卻存在差異:在共同盜竊發現後,劉二牛實施了搶奪行為,斷後的張明敏當場實施了暴力,掩護劉二牛逃避抓捕。對劉二牛是否屬於轉化型搶劫罪?
  • 入室後尚未實施盜竊行為與被害人輕微接觸是否構成轉化搶劫
    上述事實,公訴機關提供了相關證據,認為被告人史廣非法侵入他人住宅進行盜竊,為抗拒抓捕而當場使用暴力,其行為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條之規定,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應當以搶劫罪追究其刑事責任。被告人實施犯罪,由於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三條規定情形,系犯罪未遂,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 盜竊後使用輕微暴力抗拒抓捕不轉化為搶劫罪
    對於入戶盜竊,只要行為人入戶竊取了值得刑法保護的財物,就構成盜竊罪,入戶盜竊沒有數額較大標準的要求。其次,袁江為了逃跑而與被害人發生拉扯,並將被害人摔倒,這一行為不構成「轉化型搶劫」。所謂「轉化型搶劫」是指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依照搶劫罪定罪處罰。
  • 搶劫未遂罪量刑標準如何規定
    一、搶劫未遂罪量刑標準如何規定  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1、入戶搶劫的;  2、在公共運輸工具上搶劫的;  3、搶劫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
  • 2019年刑法:搶劫罪竟然也是分類型的,不同類型量刑大有不同!
    有的人認為,搶劫就是搶劫,抓住罪犯判刑就對了,但細細一區分才知道,搶劫竟然也是有類型區分的,不同類型的搶劫案件,在量刑上大有不同,了解一下沒壞處!2、事後搶劫事後搶劫罪是指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於行為時實施暴力或者脅迫的行為。理論上,稱為準搶劫罪或事後搶劫罪。根據我國《刑法》第269條規定,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依照搶劫罪處罰。
  • 刑法總則讀書筆記(二):形式解釋論與實質解釋論
    一、刑法解釋(一)刑法解釋的概念刑法解釋是對刑法條文含義的說明。任何法律都需要解釋,啟蒙思想家設想的那種不需要解釋的完美法律是不存在的。具體而言:首先,刑法內容由文字表達,這就決定了刑法需要解釋。刑法解釋的必要性說明了刑法解釋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而不是消極地、被動地去發現立法者的原意,因此,刑法解釋的目標是存在於刑法規範之中的客觀意思,而不是立法者制定刑法規範時的主觀意思或者立法原意。同時,刑法規範是由文字規定的,對刑法進行解釋不應超出文字的最大文意,否則有違反罪刑法定原則之嫌。正式的刑法解釋主要指立法解釋與司法解釋。
  • 刑法中的「年齡」、轉化型罪名、純正的不作為犯完整總結,快碼住!
    刑法中的「年齡」 刑事責任年齡 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姦、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 「強盜」、「竊盜」與「搶劫」、「盜竊」
    2013-12-06 09:54:13 | 來源:人民法院報 | 作者:蔣家棣   當今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明白刑法上的「搶劫」、
  • 周銘川:論刑法擬制的本質、正當性及應有類型
    、是否向被害人展示或使用了兇器等,不需要也不可能去查證屬實行為人主觀上具有搶劫故意、客觀上實施了搶劫行為。比如,難以想像怎樣為故意毀壞財物行為設置出一種搶劫罪的構成要件,即便是外觀上比較近似的搶奪和搶劫,也難以想像可以互換設置。因此,關於對攜帶兇器搶奪行為要按搶劫罪論處的法律擬制,只是「準用」搶劫罪的罪名和法定刑,既不是要將攜帶兇器搶奪的事實擬制為搶劫的事實,也不是並且不可能為搶劫罪創設一種新的犯罪構成。
  • 犯意在轉化型犯罪中的作用
    山東棗莊中院判決薛某故意傷害、任某尋釁滋事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裁判要旨  轉化型犯罪中
  • 陳洪兵: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研究
    因此,其殺人行為應當實施在從搶劫罪的實行著手到實行中或者實行之後不久,以及拋棄實行意圖之後不久等社會普通觀念上足以認定犯罪行為還未結束的期間裡。」由此,「原審對上述公訴事實,以由於被告人的殺人行為和搶劫行為在時間上、距離上的靠近性,犯罪行為還處在社會普通觀念上還未結束的狀態下發生為理由,判決為搶劫殺人罪。該判決是正確的,並沒有誤解搶劫殺人罪的法理。」
  • 搶劫與搶奪的區別是什麼?搶劫罪的構成要件是什麼?
    在刑法中搶劫與搶奪是兩種不同的行為,也是兩種不同的罪行。那麼搶劫與搶奪的區別是什麼?搶劫罪的要件是什麼?近日王海英律師為您解讀搶奪與搶劫區分、搶劫罪要件相關問題。一、刑法中搶劫和搶奪的區別1、客觀行為不相同搶劫罪表現為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其他強制方法,強行劫取相關的公私財物。但王海英律師需要在這裡強調的是,搶奪罪表現為乘人不備公然奪取數額較大的財物,使他人來不及反抗。
  • T13.導數的幾何意義——距離型模型(轉化)
    湖南衡陽2019聯考文科數學第12題題目給的條件很少,關鍵是怎麼轉化第一步, 看到(a-c)²+(b-d)²,就應當將其理解為「距離的平方」型。轉化為函數,即這個題目求的就是兩個圖像間 距離的平方 的最小值。
  • 男子搶劫嫌錢少欲性侵,女孩磚砸自己嚇退歹徒,如何評價本案?
    旨在通過本案例討論相關的刑法原理,下文結合案例,根據刑法相關規定,展開討論。關於搶劫的既遂與未遂,理論及司法實踐中存在爭議。有觀點認為,即使行為人沒有搶得財物,只要造成他人傷害,就構成搶劫罪既遂;也有觀點認為,搶劫罪雖然侵犯的法益既有人身權也有財產佔有權,但本罪規定在刑法第五章侵犯財產罪中,因此,行為人沒有搶得財物,就是搶劫罪未遂。
  • 以案說法:對於盜竊被發現而以暴力相威脅的,應認定為入戶搶劫
    【案件焦點】原審被告人蘇亞國的行為是否屬於刑法規定的入戶搶劫廣東省化州市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條、第二百六十三條、第五十二條、第五十三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搶劫、搶奪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五條的規定,作出如下判決:被告人蘇亞國犯搶劫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五千元。宣判後,廣東省化州市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原審被告人蘇亞國不服,提起上訴。
  • 在集體宿舍搶劫的行為能否認定為入戶搶劫
    【點擊文末小程序,免費諮詢法律問題】在集體宿舍搶劫的行為一般是不能認定為入戶搶劫的,一般情況下集體宿舍是不能認定為戶的。入戶搶劫是指為實施搶劫行為而進入他人生活的與外界相對隔離的住所,包括封閉的院落、牧民的帳篷、漁民作為家庭生活場所的漁船、為生活租用的房屋等進行搶劫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