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桑代克的三大學習定律,看看孩子成績不好,是卡在哪個環節了

2020-12-11 沛澤媽讀心理

有一位網友給我留言說,她家孩子腦瓜很聰明,學知識很快,老師上課一講,他就全明白了,可考試的時候就一塌糊塗,總是不理想,有些問題很簡單,他也做錯。起初她以為是孩子太馬虎,但每次都這樣,覺得好像不是這麼回事,她很困惑:為什麼上課能聽明白,到了考試就犯糊塗呢?

其實,很多孩子都會有這樣的現象,學習知識是一個複雜的連續的過程,聽懂只是第一步,並不等於把知識變成了自己的,還需要後期的聯繫和及時的反饋,通過不斷的鞏固,才是真的學到了知識。

我們回憶一下,每次老師上新課時,都會分三步,第一步,先把與要講的新知識相關的舊知識進行回顧,為即將開始的新知識做好準備。第二步,老師講新知識,進行課堂練習;第三步,留家庭作業,老師會批改,了解掌握的情況。

這說明學習是分步驟、連續進行的,哪個環節沒有準備好,都可能影響到學習效果。桑代克是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他做過很多動物學習的實驗,用來解釋學習的實質,從心理學的角度,總結出了三大學習定律,分別是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

01準備律

準備律就是指在學習之前,要做好準備,這不是指學習前的知識準備,而是指孩子在學習開始時的預備定勢。我們常說牛不喝水,強按頭是沒有用的。如果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學習動機不強烈,學習就很難有效果。

典型的例子就是厭學的孩子,老師教學能力再強,也很難教會一個不願意學習的學生。一個主動學習的孩子,說明他有強烈的學習動機,若孩子不愛學,光靠父母的高壓政策這些外部措施,很難起到很好的效果,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習動機,才最關鍵。

02練習律

練習律是指學習要經過反覆的練習。光說不練是假把式,有些孩子說起來頭頭是道,可讓做道題,就會錯誤百出,這就是練習不夠,熟練度不夠造成的。

好腦瓜不如爛筆頭,孩子腦瓜再好,不肯下功夫,學習的知識就會如浮萍一樣,漂浮在水面上,很難深入的學習。等學的知識多了,就會困難重重。

所以,一定要讓孩子按時完成作業,不能拖拉,當天學習新知識,當天一定要練習,才能真正把知識學會。有的孩子經常不完成作業,做不到今日事今日畢。學習知識具有連貫性的特點,如果前面的知識沒有學紮實,後面的知識就很難學好,長此以往,新帳舊帳一起算,孩子對學習就徹底沒信心了。

03效果律

效果律就是一定要對孩子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比如,學生寫完家庭作業,老師會批改;家長定期檢查孩子的學習情況,給他聽寫;學校組織的月考、期中、期末考試等,這都是對孩子的學習知識的效果進行評價。

當孩子取得好的成績時,家長和老師及時的表揚,會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習動力。相反懲罰只會讓孩子削弱對學習的興趣,讓自己更加沒有信心。

通過對桑代克三大學習定律的了解,我們會發現,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是一種結果,而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卻是多種多樣的,原因不同,解決的方法自然不同。

一些家長看到孩子成績不好,會逼著孩子去努力學,或者送到輔導班去補課。如果孩子厭學,這樣做就是典型的不對症治療,結果肯定是越來越糟糕。因此,找對原因才是提高成績的關鍵,千萬別病急亂投醫。

相關焦點

  • 桑代克的三大學習定律
    接著第二次,桑代克再把餓貓關在籠子中,如此多次重複,最後,貓一進入籠中即能打開籠門。實驗表明,貓的操作水平都是相對緩慢地、逐漸地和連續不斷地改進的。由此,桑代克得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貓的學習是經過多次的試誤,由刺激情境與正確反應之間形成的聯結所構成的。桑代克據此認為,學習的實質就是有機體形成「刺激」(S)與「反應」(R)之間的聯結。
  • 桑代克定律學習技巧
    桑代克「餓貓迷箱」實驗,在背到此個知識點的時候將自己想像成實驗動物,在遇到同樣的問題時候會做出一個什麼樣的反應,再結合生活中的實例來幫助理解。將自己想像成一隻貓,餓了很多頓放入一個籠子裡,肯定想極力逃脫,亂抓亂撞嘗試若干次之後終於出來了,所以他認為學習是試誤,不斷的嘗試錯誤終於學習到如何開籠子的過程,這樣,一下就把桑代克的學說記住了——試誤說。
  • 學習理論-桑代克的嘗試錯誤說
    桑代克的試誤說又叫做嘗試錯誤說,首先他是行為主義代表人物之一,他認為學習的過程就是刺激與反應之間建立聯結的過程,而其中聯結就是指通過盲目嘗試-逐步減少錯誤-再次嘗試而形成的,這也是其理論稱之為試誤說的原因。
  • 教資重要考點:桑代克三大律
    桑代克三大律一直是我們考試的難點部分,最常考的題型是選擇題,需要大家理解記憶。下面我將為大家重點去剖析這一塊的知識點。三、練習題1.當學生取得好的成績後,老師家長給予表揚和鼓勵,這符合桑代克學習規律中的( )。A.準備律 B.練習律 C.動機律 D.效果律1.【答案】D。解析:對於學生的學習成果及時給予反饋是效果律的要求。
  • 桑代克的三條主要學習定律如何做出區分?
    接下來桑代克再次把這隻貓餓兩天兩夜,重複上述的實驗過程,通過多次實驗之後他發現這隻貓在籠子裡呆的時間變得越來越短,這隻貓盲目嘗試發現自己的行為是無用的之後,就會捨棄這種無用的方式轉而繼續去尋找那些有用的方式,這就是桑代克的餓貓開籠取食實驗。通過這個實驗,他提出了嘗試錯誤說,簡稱為試誤說。通過這一個實驗,桑代克提出了三條主要的學習定律。(1)準備律。
  • 桑代克定律知多少
    桑代克定律知多少之前我們了解過很多教育學、心理學當中的人物了。這些人物在教師招聘考試中考察的概率還是比較高的。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分享一個行為主義理論流派的重要人物:愛德華·桑代克。桑代克是動物心理學的開創者、教育心理學之父也是心理學聯結主義的創始人。代表作為:《教育心理學》。
  • 桑代克學習理論及教育意義
    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桑代克——學習理論及其教育意義文章摘要: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認為學習的實質是刺激
  • 親子教育中桑代克的「餓貓」,心理學:孩子學習方法的指引手冊
    桑代克餓貓實驗總結出來的試誤說,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根據著名心理學家桑代克的研究實驗表明,餓貓在經過在裝有機關的木箱子裡反覆的試誤,最終形成了自己的學習機制。這是刺激情境與正確反應之間形成的聯結所構成的。所以這個實驗結果讓我們明白:孩子學習的過程是一不斷發現錯誤並改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錯誤的反應被不斷糾正和減少,正確的反應被不斷肯定並且增加。
  • 餓貓迷籠實驗揭秘學習的三大定律,輕鬆學習,事半功倍
    他提出了一系列學習的定律,包括練習律和效果律等。1912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17年當選為國家科學院院士。桑代克著名的餓貓迷籠實驗桑代克為了研究動物是否能通過學習,具備推理的思維,就建立了這樣一個迷籠實驗,將貓關入有三種開門機關的迷籠中,讓貓反覆嘗試,看它是否能夠逃出籠外獲得魚。
  • 2019下半年甘肅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知識點之桑代克三大律
    桑代克三大律一直是我們考試的難點部分,最常考的題型是選擇題,需要大家理解記憶。下面我將為大家重點去剖析這一塊的知識點。一、知識點三、練習題1.當學生取得好的成績後,老師家長給予表揚和鼓勵,這符合桑代克學習規律中的( )。A.準備律 B.練習律 C.動機律 D.效果律1.【答案】D。解析:對於學生的學習成果及時給予反饋是效果律的要求。
  • 教師招聘考試複習指南之桑代克的學習理論
    教育心理學學習理論一章的複習對於同學們來說可能比較困難,尤其對於初學者而言更是如此。因為這一章涉及到許多心理學家,他們提出的各種各樣理論很容易讓同學們產生混淆。那麼,在平時複習中,我們應該注意對這些人物及相關理論進行梳理,以增強複習過程中知識邏輯體系的準確性。今天,中公講師李筱琛就來帶我們看看行為主義代表人物之一桑代克的相關理論。
  • 【有獎競答】桑代克的聯結—試誤學習理論
    來源 | 中冠教師組編輯 | Tinyrelax桑代克聯結論的基本觀點可集中在對學習的實質、過程和規律的認識上
  • 孩子學習不紮實?了解桑代克的「學習三規律」,父母做好這3步
    學習是一個連貫性的過程,一個環節的失敗必然會影響下一個環節的進程,很多孩子學習不紮實,是因為他們對前面已經學了的知識還未掌握好,老師便已經開始講述新的知識。如此循環,導致孩子根本聽不懂新知識,從而造成不懂的知識點越來越多,甚至會打擊孩子的學習熱情。
  • 教師招聘考試考點之桑代克的學習聯結理論
    他提出了一系列學習的定律,包括練習律和效果律等。1912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17年當選為國家科學院院士。第三,桑代克認為,情境與反應之間的聯結是嘗試錯誤,按一定的規律形成或建立起來的,學習的過程完全是盲目的或嘗試錯誤的,這就更進一步地抹殺了學習的自覺性和目的性。桑代克提出形成情境與反應相聯結的三大定律,即所謂的準備律、練習律和效果律。其中,練習律和效果律是"學習的主律"。
  • 桑代克的「餓貓開籠取食實驗」
    桑代克是行為主義的先驅人物,他也是最早提出系統學習理論的心理學家,而他的理論依據則是源於經典的「餓貓開籠取食實驗」。通過這個實驗,桑代克總結出了學習的基本規律:準備律、練習律和效果律。1.準備律我們設想,如果我們將一隻吃飽喝足的貓放進籠子裡,那將會發生什麼呢?很有可能它會在籠子裡睡覺。
  •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桑代克的試誤說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桑代克的試誤說考情:桑代克的三條學習定律是考查要點,一般以客觀題也就是單選、多選、判斷的形式對大家進行考查,以單選題為主。桑代克認為學習的過程是刺激與反應之間建立聯結的過程,聯結是通過盲目嘗試,逐步減少錯誤(試誤)而形成的,因此他把自己的觀點又稱為試誤說或聯結說。
  • 教師招聘考點:桑代克聯結-試誤學習理論
    桑代克行為主義代表人物之一,他曾做過許多動物學習的實驗,以解釋學習的實質。其中,我們考試主要考察其經典性實驗---餓貓開迷籠。餓貓開迷籠的實驗:該實驗首先我們一定要先準備一隻餓貓,桑代克把一隻餓貓放到籠子裡,籠子裡有一個能打開門的扛槓,當貓踩到扛槓,門籠就會開啟,貓即可逃出籠子,並能得到籠子外的獎勵物——魚。
  •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之桑代克、斯金納
    各類教師招聘考試,都將學習理論作為重點知識考查,我們有必要對此做詳細的介紹。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表明,學習是刺激與反應的聯結,即形成行為習慣或條件反射的過程,行為的塑造依靠強化即可完成,得不到強化或受到懲罰的行為則會消退。它強調改變學習的外部條件和環境塑造個體的行為。
  • 桑代克的試誤說
    通過大量的人和動物的實驗,桑代克總結了三條學習定律:1.準備律:強調學習開始前做好身心兩方面準備的作用,用於對學習的解釋以及動機性原則;2.練習律:強調通過不斷的練習形成聯結的應用過程。3.效果律:凡導致滿意結果的行為被加強,而帶來煩惱的行為則會被削弱或淘汰。產生滿意結果的動作被保留下來,而產生煩惱的行為將會減少。
  • 孩子長期的學習成績不好,是孩子不想好好學習嗎?
    有一項研究表明說世界上容易成功的孩子,那些人物他既都集中在哪個年份,或者說哪個月份出生的?年份平均,那是跟重大事件是有關的,但是同一年,什麼樣的孩子容易成功?秋天生的和冬天生的,為什麼?因為我們是9月1之後是下一年上學,那麼下一年上學的話,秋天生的和冬天生的孩子,和夏天生的往往就差半歲到1歲之間,這樣的孩子體能也好,智力也好,人際關係處理的也罷,他就不斷的去體會到成功,他越體會到成功,他越自信越來越自信,他越能體現到成功,漸漸的長大了,也是不斷的這樣良性的循環,會越來越成功。那麼針對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該注意哪些細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