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他曾做過許多動物學習的實驗,以解釋學習的實質。其中,讓餓貓開籠取食實驗是他的經典實驗之一。
餓貓開籠取食實驗:
桑代克把一隻餓貓放到籠子裡,籠子裡有一個能打開門的腳踏板,當貓踩到腳踏板,門籠就會開啟,貓即可逃出籠子,並能得到籠子外的獎賞——魚。 試驗開始了。剛開始,餓貓進入籠子中時,只是漫無目的地亂撞,後來偶然碰上腳踏板,餓貓打開龍門,吃到了事物。 接著第二次,桑代克再把餓貓關在籠子中,如此多次重複,最後,貓一進入籠中即能打開籠門。實驗表明,貓的操作水平都是相對緩慢地、逐漸地和連續不斷地改進的。由此,桑代克得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貓的學習是經過多次的試誤,由刺激情境與正確反應之間形成的聯結所構成的。
桑代克據此認為,學習的實質就是有機體形成「刺激」(S)與「反應」(R)之間的聯結。他明確地指出「學習即聯結,心即是一個人的聯結系統。」同時,他還認為學習的過程是一種漸進的嘗試錯誤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無關的錯誤的反應逐漸減少,而正確的反應最終形成。根據他的這一理論,人們稱他的關於學習的論述為「試誤說」。
桑代克的三大學習定律:
桑代克認為,人類的學習方式可能要複雜一些,但本質是一致的。桑代克提出了三大學習律:練習律、準備律、效果律。
1.準備律
這個規律主要是指:「當一個傳導單位準備好傳導時,傳導而不受任何幹擾,就會引起滿意之感。在實驗當中準備律就是貓必須是餓貓,如果貓吃的很飽就沒有動力去跑出籠子去吃魚。所以給我們的當下的一個啟示就是,我們一定要給學生準備時間,作為老師千萬不能搞突襲。」此準備,不是指學習前的知識準備或成熟方面的準備,而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開始時的預備定勢,簡而言之,聯結的增強和削弱取決於學習者的心理調節和心理準備。
2.練習律
指學習要經過反覆的練習。練習律又分為應用律和失用律:應用律是指一個聯結的使用(練習),會增加這個聯結的力量;失用律是指一個聯結的失用(不練習),會減弱這個聯結的力量或使之遺忘。所以這個定律給我們的啟示就是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多練習才能鞏固知識,不然學習的知識就會忘記。
3.效果律
在實驗中的效果律其實就是貓跑出籠子有食物吃,這個食物對於貓來說就是一個反饋,他給我們的啟示就是,我們在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對於學生進行評價,學生回答完問題要給學生進行評價,學生交上來的作業,老師要給予批改,這些對於學生後續的學習有非常大的幫助。」這也就是說當建立了聯結時,導致滿意後果(獎勵)的聯結會得到加強,而帶來煩惱效果(懲罰)的行為則會被削弱或淘汰。
以上就是對桑代克的三大學習定律的詳細講解,希望能對考生有所幫助!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QQ公眾號教育雜談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學科知識」即可查看13大學科知識點解讀
關注QQ公眾號:教育雜談,獲取考試資訊!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