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教育」班級裡前10名的孩子,都來自這4種家庭

2020-09-04 北教輔學

一位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班主任總結出這樣一個事實:班上10個最優秀的孩子中,有的聰明,有的學習自覺,有的勤奮刻苦……


但根本原因在於:他們成長環境、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使得他們變得更優秀。


下面列舉這4種家庭,是培養學霸的「溫床」。



有良好學習氛圍的家庭


教育不是苛責,更不是強迫,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片雲彩推動另一片雲彩,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


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就必須是什麼樣的人;希望孩子取得好成績,父母要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如果父母每天下班回家,就是看電視、玩手機,但卻要求孩子認真讀書、學習,孩子心中自然會不情不願,會感覺不服氣。


言傳身教就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想讓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自己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具有良好學習氛圍的家庭,孩子不用父母反覆催促、強迫讀書,自覺地就會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溫馨、和善的家庭


曾經,在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有愛的家庭長大後,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網民給出許多了精彩、高贊的回答:在愛中成長的孩子,孩子長大後,靠使命生活,努力實現自己的興趣,達成目標,不怕困難,坦然面對。


愛子女的父母,是對孩子最好的「富養」。


在溫馨、和善的家庭氛圍中成長,孩子的心靈會得到滋潤,也能夠有足夠的安全感。


餐桌上,一家人說說笑笑地談著自己遇到的趣事。


燈光下,彼此不說話,靜靜地做著自己的事情。


放假時,一家人積極熱情地安排假日活動。


只需與家人在一起,每天都是幸福的,每天都是快樂的,每天也都是美好的。


成長於這樣家庭中的孩子,性格開朗、機敏善良,學習起來也沒有壓力,能夠專心、投入。



善於交流的家庭


父母總是一邊說「我是為了你好」,一邊剝奪孩子與自己交流的權利。


忽略孩子心中的想法,於是,孩子開始把話藏在心裡,越來越不願意與父母溝通。


這時,父母又會責怪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和我交流?」


「交流」是雙向的,是需要互動的。


善於與孩子交流的家庭,孩子無論遇到什麼事,都會積極地反饋給父母,尋求父母的幫助,父母也會更加了解孩子。


孩子在學習中遇到什麼問題,父母能及時發現並解決,孩子的成績自然就會好。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學霸並非天生,而培養學霸的關鍵,在於家長。



寬嚴相濟的家庭


現今的教育理念,追求的是家長能與孩子交朋友,讓孩子快樂成長。


當父母跟孩子板起臉來,孩子還以為父母是在和他開玩笑,完全不覺得這是一件很嚴肅的事,依舊嬉皮笑臉的。


直到最後,父母不再板著臉,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如果一直,孩子就會越來越放肆,越來越無法無天。


作為父母,首先應該明白,自己需要盡到管教的責任,應該給孩子制訂規矩,讓孩子懂得規矩的重要性,然後才是與孩子交朋友。


對孩子的教育,自始至終要掌握好一個度,過分寬容會變成縱容,過多嚴厲則會變成苛刻。


良好的教育是做到寬猛相濟,良好的父母是懂得寬嚴相濟。

相關焦點

  • 班級裡前10名的孩子,大都來自這4種家庭
    同樣的老師,同樣的上課,怎麼孩子的成績就千差萬別呢?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惑。一位從教多年的老教師總結出來一個真相:班級裡前10名的孩子,有的聰明伶俐、有的學習自覺、有的勤奮刻苦......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他們成長在不同的家庭,接受的家庭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以下4種家庭,往往是培養學霸的溫床。
  • 小學班級裡前10名的孩子,都來自這4種家庭
    每次考試成績出來後,都是有人歡喜有人憂。有些家長實在想不通,同樣的老師,同樣的上課,怎麼孩子的成績就千差萬別呢?一位從教多年的老教師總結出來一個真相:班級裡前10名的孩子,有的聰明伶俐、有的學習自覺、有的勤奮刻苦......
  • 班級裡前5名的孩子,都來自這4種家庭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番成就。但是,為什麼智商相差不多的這些孩子,考完試後,有的成績斐然,有的卻排名墊底呢?實際上,孩子們的學習成績除了受智商影響外,還受到家庭的嚴重影響。
  • 班主任直言:班級成績前十名的孩子,通常都來自這幾種家庭
    每當考完試出了成績,家長開家長會時看著成績表上那前幾名學生的名字,內心不禁都會感慨,這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吧,每次都能考到前幾名。當然,這些成績優異的學生,好成績的得來不是憑空而來,自身的努力和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基礎,家庭的良好教育是強有力的後盾。
  • 班主任直言:班級成績前十名的孩子,通常都來自這幾種家庭
    每當考完試出了成績,家長開家長會時看著成績表上那前幾名學生的名字,內心不禁都會感慨,這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吧,每次都能考到前幾名。當然,這些成績優異的學生,好成績的得來不是憑空而來,自身的努力和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基礎,家庭的良好教育是強有力的後盾。
  • 學霸非天生,班級前10名的孩子,90%都來自這4種家庭
    孩子學習成績的高低,家庭因素佔據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超過學校因素!這不是信口開河,而是通過嚴密的調查得出的結論。通過對幾百名考上名校的學生調查發現,超過90%的學霸,都出自以下4種家庭!如果一個家庭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孩子成長在一個正面積極的環境中,那麼這個孩子一定也是一個會情緒管理的人,在學習上也會更富有效率!會良性溝通的家庭如果家長平時不注重溝通技巧,和孩子的交流簡單粗暴,使談話變得不講究方法和效果,而只有情緒的宣洩,孩子便容易產生排斥、逆反心理。
  • 學霸非天生,班級前10名的孩子,90%都來自這3種家庭
    「在孩子小學階段,成績的高低,決定因素是家庭,而非學校。」這並非小E信口開河,而是美國網站Fatherly,通過對約500名5歲至18歲進行嚴密的調查得出的結論。經研究發現:在這些孩子裡,超過90%的學霸,都出自以下3種家庭!
  • 班主任透露:班級成績排名靠前的孩子,大多來自於以下3種家庭
    作為家長都很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孩子的成績決定了孩子未來的出路。家長都希望孩子學習好,不過大多數孩子成績都是中等水平,班級裡成績排名靠前的孩子,總是那麼幾個。為什麼同坐在一個教室,孩子的差距這麼大呢?
  • 「融合教育」在臺灣:是「融」或「不容」?
    班上總有 1、2 個讓大家覺得「有點怪怪」的同學,他們或者會在某些課程跑去其他教室上課,或者體育課時,只能在旁邊看著大家打球、遊泳。平常他們雖然與大家一起待在教室裡面,你卻總覺得好似有一道隱形的牆難以突破?──這正是臺灣以「融合教育」為名、卻是以「整合教育」為實的教育現況。什麼是「融合」教育?
  • 任何成功,都彌補不了家庭的失敗!用時間軸,看見孩子成長的脈絡
    而相信對於拿起這本書的你來說,想必贊同「任何成功,都彌補不了家庭的失敗」。陪伴每個父母和小孩,成為更好的自己。而相信對於拿起這本書的你來說,想必贊同「任何成功,都彌補不了家庭的失敗」。孩子是我們生命的延伸,更是我們一生的至寶。身為師長的我們,究竟該怎麼樣花時間陪伴孩子、教養孩子呢?身為師長的我們,是否可以看穿時間的謊言,知道人們常寄望一年有大收穫,卻低估一日的時間?我們除了做對選擇外,如何能夠長久堅持,最後獲得長時間的真價值?
  • 10年幼師總結:入園時「淡定」的孩子,多數來自於4種家庭
    那位寶媽說到我沒有糊弄他,我們家孩子真的很喜歡上幼兒園,第一天就是這樣。隨後老師開了入園家長會,她用10年教育經驗總結:上學之後不太愛哭鬧、比較淡定的孩子,他的家庭有特殊之處。上幼兒園比較「淡定」的孩子,多數來自於4種家庭
  • 10年「老幼師」總結:入園時「淡定」的孩子,多數來自於4種家庭
    旁邊的家長都在羨慕你家孩子怎麼這麼好糊弄啊!那位寶媽說到我沒有糊弄他,我們家孩子真的很喜歡上幼兒園,第一天就是這樣。隨後老師開了入園家長會,她用10年教育經驗總結:上學之後不太愛哭鬧、比較淡定的孩子,他的家庭有特殊之處。
  • 十年後,有出息的孩子都來自這7種家庭,請家長都讀一讀!
    一個重視教育的家庭,一定能培養出一個熱愛學習的優秀孩子。蔡元培先生說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重視家庭教育,是所有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別讓「5+2=0」,別讓孩子輸在家教上。
  • 李玫瑾:自信的孩子,都來自什麼樣的家庭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 「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根本,要讓孩子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 孩子的學習成績的確很重要,但成績不是一切,家長應該更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 家庭教育是一門藝術,父母給予孩子的教育,不能唯分數論成敗。
  • 開學季,幼兒園聽取「哇」聲一片,上學不哭的娃多來自這3種家庭
    這不,幼兒園開學第一天,教室裡就已經上演了好幾場「生死別離」的年度大戲了,看著小朋友們一把鼻涕一把淚摟著家長不讓走的模樣,默默也是心累不已,只好採取強硬手段把孩子們抱進教室裡。沒過多久,班級裡孩子的哭聲就已經連成一片了,默默哄完這個哄那個,耳邊的哭聲卻依然是「此起彼伏
  • 重慶西南大學有4個班級,每班只有1名男生
    在新生入學教育大會上,4個班級的女生和僅有的4個男同學合影。昨日(26日)下午,外國語學院2018級新生入學教育結束後,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採訪了這幾名男同學,看看他們在這樣一個班級中都有哪些不一樣的體會?
  • 「驚爆」這五人,顛覆了臺灣的教育
    導讀:一份高薪,賺的只有自己,「均等而一流」的教育,獲利的是國家。五位大男生,錄製線上教學影片,為拉近城鄉知識落差,盡一份力。「別人都說你是傻瓜,但進來很開心,因為這裡有很多傻瓜,感覺我們真的可以為臺灣做什麼。」誠致教育基金會均一教育平臺專案企劃陳逸文說。
  • 「中考·教育」一大波中考高分學霸出爐~90%來自這4種家庭
    隨著各地中考成績的公布,一大波高分學霸出爐,他們的分數讓人羨慕,同時也讓人好奇,他們到底來自什麼樣的家庭,有什麼可借鑑的經驗呢?跟小北老師一起看看吧。深入了解這些學霸們後,你會發現:原來學習成績的高低,最重要的因素取決於家庭因素!有超過90%的學霸,都出自以下4種家庭!
  • 3 歲前的孩子,都是不記恩的「白眼狼」
    前幾天,幾個媽媽在丁香媽媽的微信群裡聊天。 聽說 3 歲之前的孩子都沒有記憶,真的還是假的? 真的吧,我家娃 4 歲半,去年帶她出去玩的事就不記得了…… 我自己 3 歲之前的事情好想還真不記得,不知道孩子會不會記得。 ……嗯,「孩子 3 歲前沒有記憶」,這個說法 是真的。
  • 班級前十名的孩子,父母每天都說這5句話
    導讀:班級前十名的孩子,父母每天都說這5句話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班級前十名的孩子,父母每天都說這5句話!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