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
到今天幼兒園開園不到一周,新生之間的差距就顯現出來了。有的小孩兒第一天去的時候哭了幾聲,很快適應了幼兒園的環境,有些則一直到現在還不停地哭鬧,
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很常見,但是不同的狀態代表了孩子不同的心理情況。
女兒已經上大班了,今天早上去的時候看到有一個小班的男孩,媽媽把他送進去之後,男孩很高興地跟媽媽說再見。
旁邊的家長都在羨慕你家孩子怎麼這麼好糊弄啊!那位寶媽說到我沒有糊弄他,我們家孩子真的很喜歡上幼兒園,第一天就是這樣。
隨後老師開了入園家長會,她用10年教育經驗總結:上學之後不太愛哭鬧、比較淡定的孩子,他的家庭有特殊之處。
1)父母感情好的家庭、有安全感的家庭
安全感來自父母的陪伴照顧、還有平時的溝通,父母在家裡用心跟孩子一起玩耍,不在幼年的時候扔下孩子很久。
此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父母感情好,這樣的孩子內心會有強大的安全感,即使他上幼兒園也知道爸爸媽媽不是不愛他了,等他放學之後還會跟家長見面。
2)懂得鍛鍊孩子自理能力的家庭
孩子在家裡的時候經常被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著,以至於到上幼兒園之前還有很多事情不會做。
有些家庭就會在平時很注意孩子的能力,疼愛歸疼愛但有些小事需要孩子自己做,這樣孩子離開父母之後就不會覺得自己很無助。
到了幼兒園之後可以更快接受新的環境,不會因為遇到困難而想著逃離。
3)有家規家教的家庭
孩子的行為習慣不是上學後才學會的,而是在他小的時候就已經受到家人的教育和培養、還有耳濡目染。
如果孩子小時候在家裡就很守規矩,那麼在上學之後他就不會任性撒潑,懂得聽別人的勸告。
4)經常帶孩子出門的家庭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小什麼都記不住,就算帶他出去玩耍也是浪費時間和錢,其實我們忽略了這背後的優點。
孩子經常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他接觸不過同的環境、不同的人,在進入幼兒園後就不會對新環境特別牴觸,有更強的適應能力。
★ 不能「趕鴨子上架」
如果準備送孩子去幼兒園,那麼至少在一兩個月之前就要鍛鍊好孩子的各種能力。
比如說他的自理能力、跟他講一講即將要去幼兒園的事情,然後去帶他熟悉一下校園周圍的環境。讓孩子先有一個心理準備,會減少入園第一天的哭鬧情緒。
★ 帶著孩子體驗即將入園的氛圍
開學之前我們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買幼兒園的用品,比如新書包、新衣服、鞋子、鉛筆、橡皮等等。
並且挑選孩子自己喜歡的樣式,這樣他就會對如願有一種比較興奮的心理。
★ 做個守時的家長
從孩子上幼兒園的第一天開始,家長就要注意準時接送。送的時候儘量不要第一名,因為這樣教室裡比較空蕩,孩子會覺得無聊不想進去。
接孩子的時候也不要最後一個接,這會讓他產生失落感,不願意再待幼兒園待下去。
★ 平時的語言引導很重要
太多家長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就拿這件事情嚇唬他,這樣還沒等孩子去幼兒園的時候,就已經對幼兒園產生恐懼心理了。
★ 送去之後別在幼兒園門口徘徊
當我們把孩子送進幼兒園之後,老師會讓我們立刻離開這邊,並不是老師狠心。孩子如果見不到家長,也許一會兒就好了,但是如果她發現媽媽在身邊,就會一直哭鬧著找媽媽。
★ 藉助繪本的力量
如果你的寶寶已經上幼兒園了,卻一直沒適應,或者明年就準備去幼兒園了,那麼現在需要一本書來幫助我們提前給孩子做好心理建設。
這套書可以讓孩子通過聽故事的方式,管理好情緒、學一些必備技能、怎樣與人溝通、並了解幼兒園生活。
卡通形象可愛故事簡單易懂,讓寶寶在不知不覺中就愛上了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