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生長節奏,所以有的孩子走路早,有的慢。
一些大人看到別人家小孩挺早就學會走路了,就很心急,也要拉著自己的孩子學走路。
這根本是揠苗助長。
每個孩子骨骼發育情況不同。
如果這個時候寶寶的身體沒發育完全,腿部骨骼和肌肉還不足以支持他走路。
強行走可能會對他們骨骼發育造成損傷,也很容易走成「內八字」。
在學走路這件事上要記住4個字:水到渠成。
按照WHO的運動發育裡程。
對於小寶寶而言,從5月齡開始到12月齡之間,能扶站就是正常的。
從6月開始,到14月齡之間,能扶走就行正常的。
從7月齡到16月齡之間能獨立站,從8月齡到18月齡能獨走,都是正常的。
如下圖
要知道,學走路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是一個需要積累的過程。
在這期間要經過獨坐、會爬、扶站、扶著東西走,再到自己走路的過程。
在孩子準備走路之前,可以多多鍛鍊孩子的爬行能力。
爬行是用來鍛鍊小腦的平衡能力的,多爬可以讓孩子在走路的時候少摔跤。
孩子的身體已經做好了學習走路的準備,會有哪些表現呢?
1、孩子可以獨立站立
孩子學站,是從扶站開始的,慢慢的孩子會獨站,最開始可能就是幾十秒,慢慢的會越來越長。
2、孩子可以扶物前行
就代表著寶寶已經開始自己學習走路了。
因為從爬到走,孩子的視線會變的更加寬闊,對於孩子,好奇心會驅使著他走得更遠。
3、孩子自己開始獨自前行
剛開始學習,孩子可能會走一兩步。
這個時候,孩子已經到了獨立學習的時候。
媽媽要做的就是站在孩子的前方,拿著玩具或者吃的,鼓勵孩子大膽的走過去。
1、做好安全防護
寶寶剛開始學走路時難免會摔倒。
為了避免一些家具桌角磕碰傷到孩子。
在孩子學走前需要提前給家中的家具上貼好防撞條、防撞角,做好保護措施。
2、引導孩子自己走
多數情況下,寶寶學走路這事,是個自然發展的過程。
寶寶會爬了,慢慢就會站了,會站了,慢慢就會走了。
父母要做的,不是教孩子怎麼走,而是引導和鼓勵。
可以嘗試用這些遊戲來引導
遊戲一:
媽媽在沙發的或者床的邊緣擺上一排寶寶喜歡的玩具。
然後把寶寶放在一側,鼓勵寶寶扶著沙發或床的靠背前進,去拿到自己喜歡的玩具。
遊戲二:
媽媽給寶寶準備一把小凳子,寶寶的手能支撐在上面,推動前進。
注意椅子不能有輪子,以免速度太快導致寶寶摔跤。
媽媽在幾步之外的地方張開雙手歡迎寶寶,引導他前行。
當寶寶已經不需要支撐物,那就去掉椅子,直接張開雙手迎接他的擁抱。
在寶寶邁出第一步時,給TA鼓鼓掌,表揚一下,多給寶寶支持。
當然,家長也不能僅僅做一個旁觀者。
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給寶寶一定的幫助。
這個尺度需要爸爸媽媽根據實際情況酌情掌握。
比如寶寶在家中的地板上摔倒了,那麼讓他自己爬起來就行。
而如果眼看著寶寶快要從樓梯上摔下去了,就要及時幫助寶寶回到安全地帶。
3、讓孩子光著腳
光腳走路時,寶寶能更好地感受到來自地面的刺激。
從而刺激觸覺神經發育,促進感官和大腦之間建立聯繫。
使感官觸覺得到增強,身體的靈活性和協調性也能得到提高。
相信每位家長在寶寶學走路時,都懷著激動和緊張的心情。
即便寶寶起步晚,也不要著急,耐心點,給寶寶多一些時間和鼓勵。
我們能做的就是放下焦慮,放手讓他們自己成長!
寶寶學走路急不來,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轉發告訴有需要的朋友們吧!
【育嬰全知道】專注於分享科學餵養、疾病觀察於預防、早教啟蒙、兒童安全等內容,讓你輕鬆育兒,快樂帶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