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成長:寶寶學會走路都會經歷哪些「溝坎」

2020-12-25 寶寶知道

學會走路應該是寶寶要面對的第一個大的挑戰,很多父母看到孩子顫巍巍的模樣總是無限憐惜,捨不得孩子下地;有的卻是把孩子放在學步車裡,任其自由發展,孩子學會走路會有哪些步驟呢?

現在我們一起探討寶寶學走路的詳細過程。

嬰兒從生下來骨骼就在慢慢成長變得堅硬,3個月之前寶寶連抬頭都非常困難,抱在手裡都要輕輕託著腦袋,慢慢地你會發現他能夠跟隨光源尋找樂趣。豎起抱著寶寶,他的小腿開始踮一踮,這個時候寶寶已經在運動腿部神經,強勁的力量會讓寶寶更加穩妥。

到5個月的時候,寶寶的本領增強不少,他像一個彈跳的球,開始在成人的輔助下跳躍,還會開懷大笑。這是寶寶成功掌控身體的表現,也是最喜歡的玩耍方式,這樣的情形基本會持續2個月左右。

如果寶寶剛好在夏季有了7個月,他的行動力會得到質的飛躍。他變成一個靈敏的戰士,匍匐前進成了寶寶最新鮮的遊戲,只要你把他放在地上,不一會兒就該滿地找孩子。只要我們把門窗關好,收拾好危險物品,就可以放心大膽讓寶寶曆練。爬行不僅開發寶寶的右腦,還能提高寶寶的協調能力,高昂的頭部更是鍛鍊寶寶專注力的最佳時候,任何一種人為的訓練都不如寶寶主動去做來得有效。

會爬的寶寶8個月的時候可以扶著物品站立,也會扶著牆根行走,更不會規矩地坐在你設定好的位置。看到感興趣的物品,他會想法設法去獲取,不再用哭泣來求助。在安全許可的範圍,我們可以設定小障礙,讓寶寶滿足挑戰自我的機會。

9到10月的寶寶開始練習蹲下來。在成人看來蹲下和站立是個簡單的動作,對嬰兒來說可不算小事。寶寶站立只需要藉助一樣物品即可,蹲下來可是對寶寶手眼協調和平衡能力的大考驗。寶寶在嘗試這個動作之時千萬別掉以輕心,初戰失敗的寶貝會在以後二個月都心有餘悸,甚至拒絕再次體驗。

到11月和12月的時候,寶寶已經能夠在成人的輔助下輕鬆邁開步伐了,學步車坐多了的孩子會興衝衝地往前跑。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在兩個人的情況下讓寶寶學習短距離脫單,經過大約二三周的練習,寶寶就學會自己走路了。

一歲之後的寶貝會在反覆嘗試中更加穩健地行走,甚至能獨自拿著自己喜歡的玩具,這個時候也是寶寶最容易摔倒的時期。寶寶雖然學會了走路,但還不知道如何規避「危險」,不要說小溝坎,就是一個細小的石頭都能讓他磕到,還有的會因為著急絆住自己的腳摔倒。

一般下半年出生我的孩子學走路比較快,因為在孩子練習的時期,衣服會越來越單薄,輕裝上陣當然動作會更加靈活。從來沒有父母會擔心寶寶學不會走路,只因為我們相信這是孩子的必備本領。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愛森爾育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寶寶剛剛學會走路,一歲寶寶學步鞋怎麼選?
    見證寶寶走出第一步是幸福的,這一小步是人生一大步,這意味著寶寶開始獨立去探索這個世界。這也給媽媽們帶來甜蜜的負擔。小腳丫這麼柔嫩應該如何去保護呢?寶寶怎樣做才能提昇平衡感,減少摔倒呢?寶寶走路內八字,這會影響到寶寶未來的生活嗎?其實只要選對鞋,這些問題都會變成小問題。那麼針對剛剛學會走路的寶寶,學步鞋應該怎麼選呢?
  • 寶寶開始學走路,多久能學會並不重要,家長要關注寶寶的「情緒」
    一、寶寶在學走路時,有了異常情緒之後會有哪些外在表現?1、好奇心變強寶寶慢慢學會了走路之後,好奇心會變得更強,以前只有家長把東西遞給寶寶時,寶寶才能夠拿在手裡仔細研究,而現在寶寶不需要家長的幫忙也能夠做到這一點。2、變得暴躁寶寶有了異常情緒之後,脾氣會變得很大,特別暴躁,當家長無法滿足寶寶的需求時,或者是沒有猜出寶寶想要表達的意思,寶寶會很著急,可能會摔東西、打人,甚至是躺在地上打滾。
  • 寶寶學會走路的誤區
    前面說到寶寶不經歷爬行不應該學走路,寶寶的行走時運動能力發展的一種表現,從爬行逐漸到站立。再到走路,可以令寶寶的背部肌肉,四肢肌肉及運動技巧得到鍛鍊,在學走路的過程中,爸爸媽媽要避免以下幾個誤區:1. 寶寶走路不是越早越好:寶寶在八九個月時模仿成人學走路,不僅不利於寶寶的足弓發育,也容易引起寶寶的用眼疲勞,因為一歲寶寶視力沒有完全發育好。
  • 寶寶走路的早晚和智商發育有關?你家寶寶是幾歲會走路呢?
    但是如果說寶寶已經成長到兩歲左右,仍然還不能夠自己獨立的走路的話,媽媽們就該要記得帶他檢查下了。第三,寶寶這個學習走路的時間,是早是晚,到底與智商怪不掛鈎呢?寶寶走路早晚,是不一樣的,有些寶寶學會走路很早,自然就會有一些寶寶,是屬於走路學習比較慢的。
  • 寶寶應該幾歲學會走路?
    我有個閨蜜,經常聽她提起寶寶的往事。有一次,她說,她的寶寶是一歲差不多兩歲的時候才學會的走路,當時她非常著急,身邊比他小的全都能學會走路了,只有他寶寶一個這麼高個子的還在爬行。閨蜜的家人也都在埋怨她說:「讓你給寶寶買個學步車的,你看,人家比他小的都會走了,這麼大個子還在爬行,羞不羞啊!」雖然如此,我朋友還是頂住了周邊的評論和壓力,給寶寶一個自然成長的空間,之前該怎么正確引導的就繼續,順其自然才是對寶寶最好的方式。沒過多久,他的寶寶走著走著的時候,突然學會站起來了。
  • 「孩子越早走路越聰明」老人的說法科學嗎?哪個時間段走路最好?
    孩子什麼時候翻身,什麼時候吃輔食,什麼時候開口說話,什麼時候走路等等這些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裡程碑,也是需要父母格外關注的事情。很多父母特別在意寶寶什麼時候學會走路,甚至有些老人覺得「越早會走路的孩子越聰明」,在這種觀點的指引下,部分家長急著訓練寶寶走路,希望寶寶儘早學會。然而,我們需要思考的是這個觀點正確嗎?
  • 寶寶走路越早越聰明?並不是這樣,過早走路可能會導致幼兒O型腿
    寶寶走路越早越聰明?並不是這樣,過早走路可能會導致幼兒O型腿有舊言說,寶寶做的各種動作做得越早,闡明寶寶越聰明。因此有不少家長急著要教寶寶爬,讓寶寶走,當看到寶寶略微落後於別人家的孩子,就著很憂心,生怕寶寶發育緩慢,智商出現問題。
  • 寶寶一歲了還不會走路怎麼辦?掌握這3個順序,4點事項,快速學會走路
    之所以兩個寶寶學會走路的時間相差這麼大,我感覺是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一,寶寶走路比較晚的原因有哪些 如果寶寶的父母小時候也是走路走的比同齡孩子稍晚一些,那寶寶走路晚也是比較正常的現象,家長只要積極的訓練寶寶走路就可以了,不用過於擔心。 此外,如果寶寶對走路比較排斥,或者以前在嘗試走路的過程中有跌倒的痛苦經歷,那寶寶就會對走路產生恐懼的心理。害怕再次遇到危險,變得不敢放開父母的手。因此這種情況也會造成寶寶走路比較晚的情況。
  • 孩子越早學會走路越好?遵循成長規律,不晚於這個月齡就好
    太早學會走路會給寶寶的成長發展帶來很多的危害根據「丹佛發育篩查測驗表」的數據顯示:10-13個月為寶寶「站的很棒」的時間,11.5-13個月其「走的很棒」,14個月的大部分孩子能夠學會走路。慢一點的娃可能18個月也會走路了,所以,10-18個月之間都是正常的學會走路的時間。
  • 寶寶是怎麼學會走路的?父母掌握這6點,用遊戲幫助寶寶學會走路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生長節奏,所以有的孩子走路早,有的慢。一些大人看到別人家小孩挺早就學會走路了,就很心急,也要拉著自己的孩子學走路。這根本是揠苗助長。如果這個時候寶寶的身體沒發育完全,腿部骨骼和肌肉還不足以支持他走路。強行走可能會對他們骨骼發育造成損傷,也很容易走成「內八字」。在學走路這件事上要記住4個字:水到渠成。
  • 想讓寶寶學會走路,家長巧用5個方法,孩子「健步如飛」
    導語:寶寶成長的每步都能要引起大家的注意,10個月大的時候,對於寶寶來說正是學習走路的黃金時間,有的寶寶學習速度很快,但是有的寶寶學習速度卻很慢。為什麼寶寶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其實是和很多東西有關的,我們要認真對待,讓寶寶快速學會走路,家長們得花費一些心思才可以。
  • 寶寶幾個月才能學走路?「走太早」有哪些壞處?新手媽媽須知
    寶寶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被激起,就會想要嘗試如何讓膝蓋彎曲,並進行下蹲和站立。在這個階段寶寶可能隨時學會走路,所以家長要看住寶寶,避免寶寶突然走路,家長看管不及時,導致寶寶出現意外。通常來說,寶寶在13個月至15個月時,基本上都會走路了。寶寶在這個年齡段,不用扶著物體也可以自己走路,但走路時平衡能力會比較差,搖搖晃晃走不穩,但已經達到了學會走路的程度。寶寶學習走路時,家長會犯哪些錯誤?
  • 學走路時期的寶寶應該注意什麼
    寶寶學走路的階段對父母來說是一個新的階段,但同時也是有趣的階段——你的寶寶在情感、認知和社交方面都在繼續成長,這讓他們充滿好奇和渴望去探索。寶寶剛開始學走路的樣子,大多數父母和專家實際上認為學走路的寶寶大概是從一歲到三歲,就寶寶成長而言,這是一個很大的範圍。可以期待你的寶寶從嬰兒期到學走路時期再到學齡前的發展過程中會有很多的轉變。而且,雖然跳躍可能不像爬行到走路那麼明顯,但你的寶寶仍然會快速變化。
  • 讓寶寶更快更安全的學會走路,爸爸媽媽們應該怎麼做?
    學走路是每個寶寶都必須經歷的階段,很多媽媽認為寶寶學會走路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卻忽視了一個好的學走路的環境對寶寶的重要作用,那么爸爸媽媽們到底在寶寶學會走路的過程中扮演著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爸爸媽媽們又該怎樣做才能讓寶寶更快更好的學會走路呢?
  • 寶寶學會走路的時間,能看出智商高還是低?媽媽們可別誤會了
    當寶貝出生以後,相信每個家長都會特別關心孩子的成長發育,討論著孩子們什麼時候翻身、坐著、爬行、走路。當自己家的孩子的行為動作早於其他孩子時,就會流露出沾沾自喜的表情,而當自家孩子的行為動作晚於其他孩子時,就會緊張得不得了。
  • 寶寶走路早晚與智商掛鈎?寶媽別再上當了,過早走路不是好事
    前幾天,看到小區裡溜娃的家長們在一起討論孩子走路的事情,想必這也是很多家長非常關心的問題。孩子從呱呱落地的小嬰兒,成長為一個能跑,能跳,能獨立思考的人,要經歷很多個成長階段,而走路就是很重要的一項大運動。
  • 寶寶成長的三個關鍵期:手指、走路和說話,直接影響語言邏輯能力
    ,走路和說話的能力時,也就意味寶寶已經成長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往大了說的話,手指東西、走路和說話這也代表孩子生理、語言和社交能力發展迎來了裡程碑的變化。直接影響孩子語言表達的三項能力1、用手指東西細細觀察的話,當孩子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已經學會了用手指東西,而且這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動作,而是寶寶的社交行為。
  • 米兜熊紙尿褲,幫助寶寶更快學會走路
    學習走路,是每個寶寶的必修課程,一般來說,寶寶在大概十個月的時候,就會有想要走路的欲望,那麼這個時候的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更好的幫助寶寶走路呢?做好保護工作是必須的,當然也要積極地鼓勵與引導寶寶走路,下面我們來具體聊聊。
  • 梯坎有面,大溪溝
    但作為歷史悠久的老城區,也還存有不少能尋得老重慶影子的地方,大溪溝便是如此。-01-關於大溪溝地名的由來,是這樣的。重慶為山城,又多雨水。城內城外很多溪溝。《巴縣誌》還專門列了一個城內水溝表。因大溪溝在城外,位於半島西北角。棗子嵐埡和曾家巖等地的流水匯此布入嘉陵江。因流域面積較大,溪溝較大。水勢也較大,從而便取名大溪溝。
  • 寶寶什麼時候開始走路才正常?寶寶走路晚怎麼辦?
    每一位寶寶的成長總是充滿驚喜與未知的,驚喜是他們成長的速度之快,上一秒還在媽媽肚子裡,下一秒就開始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圖源:pixabay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大部分的家長都希望寶寶儘早學會走路,這種急切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做每一件事都要循序漸進,一步登天只存在於神話世界裡。寶寶們學會走路之前,首先學的就是坐、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