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到過期食品 為多獲賠償故意拆分結帳

2020-12-25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當你在超市買到7袋過期食品,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立即投訴或是直接結帳後將超市告上法庭?高先生的作法有點與眾不同,他在收銀臺有意分成7次結帳,之後,以7次不同的購買行為來主張獲取7次賠償,索賠7000元。如果按一次購買行為索賠,他最多只能獲得1000餘元。你可能覺得高先生挺「聰明」,只是,他這樣的訴求在法院碰了「釘子」。

昨日,記者從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獲悉,這樣的「維權方式」是從去年年底開始「流行」起來的。對於消費者理性維護自身權益的行為,法院歷來依法予以支持,但對於個別維權者「獨具匠心」的過度維權行為,法院是不會「綠燈放行」的。法院判決,超市只需按高先生購買7袋食品總價格的十倍作為賠償。

事件

退一賠十嫌錢少 靈機一動分開結帳

今年1月,高先生在無錫某大型超市購買了7袋相同的食品,單價均為16.6元,他共計支付了116.2元。但是,這7袋食品均沒有明確標明保質期,高先生遂起訴到法院,要求超市退貨退款並賠償。在案件審理過程中,高先生提供了7張購物發票,並提出「新《食品安全法》規定除了『退一賠十』外,如十倍價款不足1000元的,以1000元為增加賠償的金額」,因此,他要求超市按照每張購物發票賠償1000元,共索賠7000元。

按理說,高先生向超市索賠的行為完成符合法律規定,只是,細心的法官在審理中發現,高先生提供的這7張發票甚至是在幾分鐘之內在同一個收銀臺開出,也就是說:高某是一次性購買了7袋食品但分開結帳。

在日常生活中,消費者一次性買多個同樣商品是很正常的行為,但一筆一筆分開結帳,與大眾的消費習慣並不相符,除非有別的特殊需求,比如開發票、賺積分等。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案中,高先生提出了「退一賠十」的要求,並分別對這七筆消費提出賠償要求,此舉與一般的消費者維權形式不同。以往,消費者都是以購買的過期商品的總額來主張賠償金額的。

爭議

分開結帳 算一次購物還是多次購物

依照法律規定,如果認定高先生為一次購買行為,那麼,他可以獲得的賠償金為1162元;而如果認定為七次購買行為,他便可能獲得賠償7000元。

高先生的購買行為到底應該算一次?還是七次?直接影響到其賠償數額。法院對此如何認定?

首先,無錫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法院肯定了一點:經營者應當保證在正常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情況下,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應當具有的質量、性能、用途和有效期限。超市作為銷售者,對其銷售的食品把關不嚴,將保質期不明的食品進行出售,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應當對消費者承擔退還貨款、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高先生要求超市退貨並返還貨款,法院予以支持。

關於高先生分開購買,要求7袋過期食品各賠償1000元的訴求,法院認為,其在幾分鐘之內在同一收銀臺結帳的行為應當認定為一次購物行為,應按照「退一賠十」向高先生支付賠償金,遂駁回了高先生要求分7次賠償的訴訟請求。對於這樣的一審判決,當事雙方目前均未提出上訴。

法官提醒

「懲罰性賠償」不應 濫用成為謀私工具

1993年我國頒布第一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後經2009年8月、2013年二次修訂;自1995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後在此基礎上於2009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到2015年10月1日新《食品安全法》經修訂後實施。我國對於消費者的保護,也從退款退貨到建立懲罰性賠償,懲罰性賠償的力度從「退一賠一」到「退一賠二」到「退一賠三」再到「退一賠十」,增加賠償的金額從500元到1000元,在鼓勵全員打假的進程上,我國法律也不斷在進行著促進作用。

個別消費者在發現假冒偽劣產品後,並不單純為了「維權」,而是企圖通過法律條款來達到獲取私利的目的,這不僅不能有效地對假冒偽劣產品進行監督,反而給一些小微企業或銷售企業帶來不利影響。對於這種行為,違反了立法本意,也不符合法律條款規定的情形,是無法得到法院支持的。

相關焦點

  • 大媽在藥店買到過期藥 獲10倍賠償(圖)
    該藥包裝上顯示有效期至2016年1月  2016年1月就過期的藥,居然還在售賣?前日,胡先生的丈母娘在通盈街的「宏仁堂大藥房」,就買到了這樣一瓶過期藥。  懷疑藥店賣過期藥給老年人,胡先生撥打了成都商報的熱線電話,投訴這家藥店。對於銷售過期藥,藥店老闆表示是管理上出了疏漏,向胡先生道歉,並以原藥品10倍金額(共計270元)進行賠償。  昨日,成都市雙桂街道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執法人員來到該藥店,對藥店的藥品進行抽查,暫未發現有其它過期藥存在,對於過期藥是否是該藥店進的、庫存量有多少,食藥監部門將進一步調查。
  • 買到過期奶粉要求十倍賠償,被說是「碰瓷」該怎麼解決?
    在生活中,如果你買到過期的食品,你會怎麼做呢?來看看這一位遭超市拒絕賠償的唐某是如何維權的,有哪些維權方式值得我們借鑑?唐某在超市花了280元購買奶粉,走出超市中後不久就發現奶粉已經過期一個月了。隨後就回到超市投訴協商。
  • 超市買到發黴麵包獲賠償 保質期內食品變質可維權
    原標題:超市買到發黴麵包獲賠償 保質期內食品變質可維權   產品還在保質期內,但是已經變質,消費者能獲得賠償嗎?近日,市民朱女士買麵包就遇到了這樣的事,距離保質期期限還有三天,麵包卻已經黴變,找超市理論,超市只同意更換,不願賠償。後來,朱女士投訴到工商部門,獲得了十倍賠償。
  • 在超市買到了過期食品怎麼辦
    可如果在超市買到過期的商品該怎麼辦?我們應該如何應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今天老律師就教大家怎麼維護自己合法權益。解決方案:與商家協商解決要求賠償,如果和商家協商無法解決,你可以向當地消費者協會投訴,也可直接向法院起訴。
  • 新規:買到過期食品不要換,價值1000元以上!
    為什麼說過期食品價值千元?《食品安全法》第148條第2款規定,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了有權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要求商家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
  • 男子在家樂福買過期酸奶,媒體曝光獲千元賠償,最後舉動讓人敬佩
    男子在家樂福買過期酸奶,媒體曝光獲千元賠償,最後舉動讓人敬佩相信大家都有買過過期食品的經歷,確實買到過期食品讓我們非常的痛恨這些無良商家,不過隨著食品安全法越來越健全,大家維權意識的增強,很多商家對於過期產品的售賣也有所收斂
  • 南昌市民在好上好超市買到過期蓮子 索十倍賠償遭拒
    本報訊 記者李志強報導:南昌市民宋女士向本報反映,稱她在上沙窩路好上好超市購買了兩包「綠滋餚」蓮子,誰知回家才發現產品已過期兩個多月,超市方面卻否認蓮子是他們售出的。  買到過期蓮子遭拒賠  宋女士稱,9月20日,她在好上好超市購買了兩包「綠滋餚」蓮子,每包售價52元。
  • 買到過期食品怎麼辦 教你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正所謂,病從口入,食品的質量安全問題相當重要,對於質量不合格、過期、添加有害物質等等食物,一旦攝入身體,將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那麼,要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買到過期食品怎麼辦呢?別急!下面小編教你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走,一起好好了解清楚這方面的知識,對自己有益無害。
  • 今年1月就過期的藥 藥店還在賣 消費者獲10倍賠償
    前日,胡先生的丈母娘在通盈街的「宏仁堂大藥房」,就買到了這樣一瓶過期藥。胡先生及妻子到藥店理論,對方不以為然,反而認為他們「小題大做」。懷疑藥店賣過期藥給老年人,胡先生撥打了成都商報的熱線電話,投訴這家藥店。對於銷售過期藥,藥店老闆表示是管理上出了疏漏,向胡先生道歉,並以原藥品10倍金額(共計270元)進行賠償。
  • 超市、便利店過期或變質的食品是怎樣處理的?
    第一種,商家損失了800塊,心裡非常心痛,但維護了信譽,第二種,商家繼續出售,由於很多消費者買飲料時都是很匆忙的,買完就喝,也沒想過飲料是否過期,有少部分人買飲料時看到是過期的,轉而買其它種類的,另有少數人發現過期了,但已經打開或喝完了,手裡沒有小票,也懶得向商家投訴,很快就忘記了,還有少數人發現過期了,但還沒喝,會選擇退還給商家,最後一種情況是除了極少數人和專業的打假人會依據法律索賠十倍賠償之外,
  • 兩桶橄欖油過期5天 消費者要求10倍賠償
    紅網湘潭站4月13日訊(湘潭晚報記者 馬青松 通訊員 朱莎)市民劉先生買到過期橄欖油,他要求超市賠償遭拒後起訴至法院。4月12日,我們從嶽塘區法院了解到,雙方達成了和解協議。  去年11月3日,劉先生在嶽塘區一家大型超市,花費近600元購買了2桶進口橄欖油。
  • 松原男子大潤發買雞柳無生產日期 獲千元賠償
    消費者在購買食品的時候,最怕的就是買到假冒或者過期的問題食品,22日,消費者孫先生就在我市大潤發超市內買到了一件不明生產日期的「冰城牧業川香雞柳」,經過與店方工作人員協商,大潤發超市賠償消費者1000元。
  • 超市買到過期大米 被質疑「職業打假」
    原標題:超市買到過期大米 被質疑「職業打假」   中年浙江網7月2日電(記者 謝盼盼 通訊員 葉菲 方剛)今年3月份,家住武漢武昌的杜先生在浙江台州三門一家好又多超市購買了大米及醬鴨腿等商品後,發現兩種商品均已過保質期。
  • 瀋陽:男子買到過期大米 獲賠1000元
    消費者張先生在超市買到兩袋過期大米,超市賠償1000元-華商晨報記者趙威攝  近日,瀋陽市民張先生在鐵西區一家超市購買到過期大米,引發維權煩惱。  市民投訴:買到兩袋過期大米  張先生介紹,6月24日,他在超市購買兩袋長粒香五常大米,每袋售價為79.9元,共計花費159.8元。「我在收銀臺交完款後,還沒離開超市,就發現這兩袋大米過期了。」張先生說。
  • 老人買到過期藥家人去理論 藥店稱消費者小題大做
    懷疑藥店賣過期藥給老年人,胡先生撥打了成都商報的熱線電話,投訴這家藥店。對於銷售過期藥,藥店老闆表示是管理上出了疏漏,向胡先生道歉,並以原藥品10倍金額(共計270元)進行賠償。  昨日,成都市雙桂街道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執法人員來到該藥店,對藥店的藥品進行抽查,暫未發現有其它過期藥存在,對於過期藥是否是該藥店進的、庫存量有多少,食藥監部門將進一步調查。
  • 南寧一市民在超市買到發黴花椒,要求賠償1000元!
    市民投訴:在人人樂超市買到發黴花椒?市民田先生告訴記者,6月9日,他在人人樂超市華成都市店購買了黑椒牛排、青椒、花椒在內的食材和調料,準備回家做一頓豐盛的美食,可是結帳之後走出超市,發現這包售價10.9元的花椒竟然發黴了。
  • 超市買到過期米 市民打官司獲賠 - 海口日報數字報·海口網
    本報3月19日訊(記者高潮 通訊員王倩)市民在超市買到過期大米,打官司維權終於討回公道。近日,美蘭區法院判決海口某商貿有限公司向劉某強退還購物款460元,並支付賠償金4600元。    2016年4月20日,劉某強到海口某商貿有限公司開設的某批發超市購買了一包「綠椰香」米,工作人員沒有開具相關票據。
  • 南京一市民買到過期麵包 超市賠償1000元
    投訴麵包竟過期半個多月市民黃女士介紹,6月8日上午,她在鼓樓區一家連鎖超市買了一塊麵包當早餐,買完後吃了一口,發現麵包的味道有些不大對勁,「麵包跟平時吃的不太一樣,味道酸酸的。」黃女士說,自己看了一下包裝袋,結果嚇了一跳,這塊麵包竟然已經過期了。黃女士說,吃過麵包沒過一會兒,她便感覺胃開始有點疼,很不舒服,於是趕緊去了醫院。「還好所食不多,因此沒什麼大礙。」黃女士說。
  • 家樂福被曝蛋糕過期3個月仍在賣 回應稱沒吃下去不賠償
    事發北京家樂福 4家門店因食品過期賠11次 專家詳解為何只花幾元會獲賠千元  法制晚報訊(記者 毛佔宇 楊國華)2016年11月,北京市朝陽區法院審結了11起家樂福門店出售過期食品被消費者索賠案,結果家樂福全部敗訴,共需賠償12120元。
  • 全家便利店售賣過期食品,評測人員有疑似異常行為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1月8日上午,曾揭露五星級酒店不換床單的獨立評測機構「藍莓評測」,通過其新浪官方微博刊發了《全家,你為什麼賣過期食品》。視頻中,直指全家便利在中國國內的多家門店存在售賣過期商品的情況。對此,全家方面也回應了此事:評測人員有疑似異常行為,不能完整反映事實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