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雪球
倖存者偏差,指的是當取得資訊的渠道,僅來自於倖存者時(因為死人不會說話),此資訊可能會存在與實際情況不同的偏差。
倖存者偏差,是由優勝劣汰之後自然選擇出的一個道理:死人不會說話。人們只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沃德教授(Abraham Wald)應軍方要求,利用其在統計方面的專業知識來提供關於《飛機應該如何加強防護,才能降低被炮火擊落的機率》的相關建議。
沃德教授針對聯軍的轟炸機遭受攻擊後的數據,進行研究後發現:機翼是最容易被擊中的位置,機尾則是最少被擊中的位置。沃德教授的結論是「我們應該強化機尾的防護」,而軍方指揮官認為「應該加強機翼的防護,因為這是最容易被擊中的位置」。
沃德教授堅持認為:
(1)統計的樣本,只涵蓋平安返回的轟炸機;
(2)被多次擊中機翼的轟炸機,似乎還是能夠安全返航;
(3)而在機尾的位置,很少發現彈孔的原因並非真的不會中彈,而是一旦中彈,其安全返航的概率就微乎其微。
軍方採用了教授的建議,並且後來證實該決策是正確的,看不見的彈痕卻最致命!
這個故事被後人用一個詞語概括——倖存者偏差。
短期說股票賺大錢的人很多,每一次所謂牛市或者大漲都會誕生許多股神。但是最終會持續3年以上從事投資的人不多。因為賠錢的人,大多只會默默離開,而不會到處說我股票賠錢了。
最終,你會發現,當你聽到很多人說股票賺錢的時候,這時候就是很多人要賠錢的時候。因為,如果你加入了這個賺錢的行列,大多情況下你實際上是加入了賠錢的行列。
最後剩下來能用很多資金投股市的人,是少於10%的倖存者,甚至是1%。
實際上,無論是創業、做娛樂明星、拍電影、做科技創新、做醫藥研發,最終生下來的都是少數倖存者。聽到的、看到的往往不是全部真相。
如何讓自己成為倖存者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幸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成為倖存者的方式只剩下降低失敗的概率。
巴菲特:第一保本,第二還是保本,第三,請記住前兩條;
芒格:如果我知道我會死在哪裡,那我就永遠不會去那個地方。
孫子兵法曾經曰過: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
作者:博實連結:https://xueqiu.com/2107541144/154265062來源:雪球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