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應警惕倖存者偏差

2020-12-13 新浪財經

來源:中歐基金

倖存者偏差是指僅看到篩選後的結果,以偏概全,從有偏向的子集中得出面向全集的結論。

比如,人們看到很多藝人收入豐厚,得出演藝圈收入很高的結論,卻忽略了大部分演員可能就是跑跑龍套、賺個辛苦錢;

看到許多沒考上大學的人當了老闆,就認為學歷不重要,卻不知道高學歷人群中的成功比例遠高於低學歷人群。

倖存者偏差最經典的例子是關於二戰的一個故事,盟軍的飛機在空戰中損失嚴重,統計了倖存飛機的各部位中彈密度後,決定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

而統計學家沃德提出了相反的意見,他認為應該對機身上彈孔少的部位加強防護,理由是機身各部位中彈概率是一樣的,這些部位受到重創的戰機,很難有機會返航,僅統計能回來的飛機的特徵,就是倖存者偏差。

沃德的意見被採納後大大降低了盟軍飛機被擊毀的概率。

投資是一個知識和觀念變現的活動,錯誤的觀點會直接帶來金錢上的損失,而倖存者偏差就是一個很容易犯的錯誤。

1.

技術分析中的倖存者偏差

筆者於2006年初入股市,當時,技術分析大行其道,股市相關的電視、網絡和書籍中大量充斥著各路短線大師的論斷。

常見的套路是這樣的,先拋出一個論斷,如「橫盤放量向上突破,後市看漲,橫有多長豎有多高」,然後舉出許多k線圖,證明其正確性,比如下圖:

經過細心尋找,你終於發現了一個完美底部放量突破形態,買入待漲,心中充滿期待:

然鵝,後來股價又慢慢跌了回去,被套在了山上:

大師們只會舉橫盤突破後成功上漲的例子,而有意或無意忽略了橫盤突破後下跌的股票,類似的陷阱還很多,是典型的倖存者偏差。

2.

基本面分析中的倖存者偏差

除了技術分析,基本面分析中也存在許多倖存者偏差。

從牛股中總結出一些特徵,然後去市場中尋找符合特徵的股票,希望找到下一個牛股,這種行為很常見,貌似也很有道理,但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這其中也隱含著倖存者偏差的陷阱。

比如,有的人可能會從白酒股中得出高ROE、高現金流的股票很有希望成為大牛股的結論,並以之為選股原則來投資,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根據淨資產收益率>20、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大於淨收益兩個條件進行選股,選出其中淨資產收益率最高的20個股票持有,每半年調倉一次,發現結果並不好:

最近7年年化收益率才3.91%,還不到滬深300的一半。

實際上,不僅僅是股票分析中存在倖存者偏差,投資大師、股市大V的經驗和觀點中也可能存在倖存者偏差。

比如,一些股票長線走牛,那些長線持股的投資者容易被神話,他們在困境中堅持持有股票的定力被廣為稱頌;

可是仔細想想,那些表現差的股票中就沒有堅定的投資者嗎,他們又得到了什麼?

成王敗寇是常態,人們往往聚焦在成功者的身上,從他們身上總結經驗,把他們的觀點奉為真理,失敗者的行為和聲音被忽略,很容易不知不覺間陷入了倖存者偏差。

那麼,如何避免倖存者偏差呢?

1、意識到倖存者偏差的存在,多關注那些「沉默的大多數」;

2、樹立批判性思維,聽到或看到一個觀點,不妨保持懷疑的態度,通過歷史和數據對它進行驗證回測。

3、建立概率和統計的思維,用概率和統計是思想(如顯著性思想)來區分偶然現象還是必然規律。

相關焦點

  • 心理學:警惕倖存者偏差,你看到的並不一定是真相
    >(另一種說法是飛行員座艙裝護甲還是油箱裝護甲,大同小異)其實倖存者偏差的例子比比皆是戰場上,看著倒在地上的人,你覺得應先救誰,誰受傷最嚴重?首先那些叫疼,呻吟的人肯定是焦點。但正相反,最需要救助的是那些倒在地上不發出聲音的人。因為他們嚴重到連聲音都發不出來了。
  • 股市中的倖存者偏差
    來源:雪球倖存者偏差,指的是當取得資訊的渠道,僅來自於倖存者時(因為死人不會說話),此資訊可能會存在與實際情況不同的偏差。倖存者偏差,是由優勝劣汰之後自然選擇出的一個道理:死人不會說話。人們只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
  • 微淼商學院乾貨分享:投資中的損失厭噁心理與倖存者偏差
    盲目羨慕直播帶貨暴富的人們,就是典型的陷入了「倖存者偏差」的思維當中。倖存者偏差來源於二戰。1941年二戰時期,美國飛機被擊落的頻率非常高,因此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沃德,應軍方的要求開始研究「如何才能降低飛機被擊落的頻率」的課題,來提高飛機的生存率。沃德研究大量戰場倖存下來的飛機,發現飛機的機翼被擊中的頻率是最高的,而機尾被擊中的頻率是最低的。
  • 倖存者偏差,看不到的真相最致命
    那什麼是「倖存者偏差」?1什麼是「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是2000多年前古羅馬一名叫做西塞羅的政治家提出。這說明偏信「倖存者偏差」只會導致更多的不幸,只有看到「倖存者偏差」背後的邏輯錯誤,才有可能阻止更多不幸的發生。
  • 舉幾個例子來聊聊股市投資分析中的統計學概念「倖存者偏差」
    統計學倖存者偏差概念也被應用於投資倖存者偏差是一個數學統計或者說是邏輯學的概念,指的是由於取樣時採用了某種篩選方式,而對分析結果產生了影響。為什麼叫倖存者偏差,這是一個很形象的比喻,通俗得講,意思是你的篩選方式使很多人出局了,留下被分析的都是倖存者,由於出局的人不會說話,所以結果只能是偏向倖存者的取樣結果。我想到了投資分析的全面性問題,也就想跟大家聊一聊投資分析中「倖存者偏差」這個統計學概念。
  • 有一種窮人思維,叫「倖存者偏差」!(深度好文)
    1941年,二戰期間,應軍方要求,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的沃德教授,通過其精深的專業知寫了一篇《飛機應該怎樣加強防護,才能降低被炮火擊落機率》文章,提出種種建議。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沃德教授根據飛機遭受攻擊後的數據,分析發現:飛機的機翼是最容易被擊中的位置,機尾相對來說則是最少被擊中。
  • 開車的「倖存者偏差」
    【 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的其實是在統計概率分布時一個典型的錯誤。錯誤在於對統計過程中對於基數的錯誤估計。如果上面這兩句話你看起來很難理解,那我就舉個簡單的例子:A吃了一個偏方治好了某種病,於是說這個偏方可以治好這種病。
  • 91思維模型:倖存者偏差
    這種邏輯謬誤在統計心理學上有一個專業術語叫做「倖存者偏差」。一、什麼是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通過只統計來自倖存者的數據,只能看到經過特定的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沉默的數據)。
  • 騙子密碼:倖存者偏差
    05倖存者偏差公式稍微理性思考下,我們就可以總結出一個倖存者偏差公式。這個公式非常簡單,f(x)代表了事件的正常概率,x是與該事件相關的有效數據。06利用倖存者偏差:你也可以成為大神那些市場上的騙子,大部分時候就是在利用倖存者偏差理論。
  • 巧用「倖存者偏差」,讓我們的生活更舒心
    」倖存者偏差「雖然是經典的統計學案例,但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也常常與統計學打交道,尤其是講「偏差」這種心理學範疇的概念,跟我們每個人的決策判斷又息息相關,其實也屬於心理學範疇,興趣猶濃,今天跟大家分享這個有趣的故事,以及我在生活中的一些使用心得——你會發現其實我們都是生活中使用科學原理的能手。
  • 機械行業中常見的倖存者偏差問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沃德教授(Abraham Wald)應軍方要求,利用其在統計方面的專業知識來提供《飛機應該如何加強防護才能降低被炮火擊落的機率》的相關建議。沃德教授針對聯軍的轟炸機遭受攻擊後返回營地的轟炸機數據,進行研究後發現:機翼是最容易被擊中的位置,機尾則是最少被擊中的位置。
  • 倖存者偏差
    記得某年某省的高考題作文材料是「倖存者偏差」的故事。這則故事很有哲理,儘管仍然有一定局限性。
  • 什麼叫倖存者偏差?
    這就叫倖存者偏差。我們在求職和工作中,經常會碰到諸多問題。通常會去求助成功的「過來人」問問他們,例如,讀書拿大學文憑到底有沒有用?怎麼樣才能找到月薪過萬的工作?怎麼樣在職場中快速升遷?等等問題。上述成功者給出的答案都對,但都是倖存者偏差。都只是一部分真相。這就跟我們小學語文課本裡面的一篇文章《小馬過河》一樣,我們問別人得到的成功經驗答案永遠是片面的,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
  • 醫療服務質量評價中的「倖存者偏差」分析
    這種推理的方法與日常理解的邏輯關係有點出入,這就叫倖存者偏差又叫「倖存者謬誤」,反駁的是一種常見邏輯謬誤,即只看到經過某種篩選之後的結果,忽略被篩選掉的信息,使對事物的認識僅限於某一偏面,甚至是與事實相反的結論。二、倖存者偏差對醫療服務質量服務評價的偏差表現1.相信療效。在醫療服務質量評價中,稍不注意也會犯倖存者偏差的問題。
  • 倖存者偏差你真的理解了嗎?
    什麼是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指的是在做統計分析時,我們只專注於那些成功的例子,從而得出以偏概全的錯誤結論。簡單來講,成功的例子往往只屬於少數,如果我們只看成功的倖存者,而忽略那些大部分的「失敗者」,那麼就會得出很多不符合常理的荒唐結論。我們先來看下倖存者偏差的故事來源。二戰期間,為了加強戰鬥機的防護,英美軍方調查了作戰後倖存飛機上彈痕的分布,決定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
  • 倖存者偏差和烏合之眾
    05—倖存者偏差的現象在此我們得提到「倖存者偏差」現象,比如以下例子:A:學校組織郊遊,老師問:沒來的同學舉個手,好,人齊了,我們出發吧!因此,西塞羅也就成了第一個提出「倖存者偏差」的人。因為只有活著的人才可以說話,死人是開不了口的,每當活著的人回來之後說:」因為我是拜過神的,所以我就活下來了。「因此久而久之人們就會認為,只要拜過神出海就會平安回來。然而死人開不了口,你憑什麼就認為死去的人沒有拜神?
  • 心理學:倖存者偏差,你最應該防止掉進去的人性誤區
    這種情況其實就是倖存者偏差,表面上看是統計學、邏輯學的範疇,但實際上卻是來自於人性。很多倖存者偏差問題,是非常隱蔽,危害性也相當大的。-1- 什麼是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又被稱為「生存者偏差」,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意思是只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最好理解倖存者偏差的,就是「死人不會說話」。
  • 六度空間理論和倖存者偏差 !
    思想有點跳躍 ,毫無聯繫的就想到了另一個理論「 倖存者偏差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遇到過這種人 ,總喜歡說「 讀書有什麼用 ,我的小學同學 XXX ,他從小成績一塌糊塗 ,初中都沒念完就退學了 ,現在生意做得可大了 ,我本科畢業還不是租著房吃著泡麵朝九晚五 。」
  • 倖存者偏差——這個世界遠比你想像得複雜
    先複述一下作文材料:「二戰」期間,為了加強對戰機的防護,英美軍方調查了作戰後倖存飛機上彈痕的分布,決定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然而統計學家沃德力排眾議,指出更應注意彈痕少的部位,因為這些部位受到重創的戰機,很難有機會返航,而這部分數據被忽略了。事實證明,沃德是正確的。
  • 倖存者偏差:被忽視的大多數,才最致命
    這就是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這個概念,是從戰爭中的一個故事來的。在二戰期間,空軍是每個國家最重要的戰鬥力之一,為了減少戰鬥機的損耗,各國都派了大量的專家來研究如何保護戰鬥機,在保證戰鬥力的同時還能減少戰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