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濟南各大書店迎來了越來越多放假的學生讀者,孩子們紛紛來到書店挑選自己喜歡的書籍,利用假期「充電」。周四晚上,記者在山東書城發現:孩子們看書看得非常專注,而陪同的家長們則大多數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手機上,也忙得「不亦樂乎」。對此,學校的老師認為,身教勝於言傳,既然已經把孩子領到了書店,為什麼不能再進一步跟孩子一起讀書呢?不過,家長也有自己的委屈:工作沒做完、孩子不讓陪、沒有自己想看的書……
你看你的,我玩我的
7月23日晚上,在山東書城三樓的少兒成長館——兒童讀物區,書架上各種內容豐富、印刷精美的少兒讀物吸引了不少小朋友。雖然不是周末,但是愛看書的孩子仍然不少,他們或席地而坐,或靠著書架翻閱,還有的選好自己要讀的書就找個人少的地方安靜坐下來看。
雖然少兒成長館的孩子不算少,但是並不嘈雜。孩子都在安靜看書,家長們也沒閒著:「一機在手,天下我有」,通過手機忙著自己的事情。
在少兒成長館的西側盡頭,有一排小椅子,喜歡讀書的的七八歲小男孩拿著漫畫書看得津津有味,而坐在他身邊的媽媽,雖然腿上也有一本書,但是眼睛卻隨著手指一起在手機屏上移動。而在不遠處的漫畫書區,東邊的八九歲兒子盤腿而坐,一邊的媽媽則在手機上快速地瀏覽著各種圖片,似乎在找什麼東西。
這種情況不僅出現在少兒成長館裡,館外不遠的三樓走廊上,兩對母女差不多保持著一樣的姿勢:母女倆背靠背坐著,女兒拿著書認真翻閱,媽媽則對著手機轉不開眼睛。
由於不是周末,7月23日晚上陪著孩子看書的家長不算多。但是,不管是「陪讀」的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人雖然在孩子身邊,但是心卻放在了手機上。記者隨機觀察了九位家長,只有一位年輕媽媽是在陪兩三歲的孩子一起看繪本,還有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看著剛上幼兒園的孩子防止摔倒,其餘家長都將眼睛放在了手裡的手機屏幕上。
家長「理由」也挺多
已經把孩子領到了書店裡,為什麼還不能陪著孩子好好看書?在記者隨機調查的家長裡,他們各有各的說法。
坐在漫畫區臺階上刷手機的徐女士正在看微信上同事發的水滴籌信息,她8歲的兒子在裡邊看漫畫書。徐女士說,孩子不愛看跟學習相關的書,又不想被媽媽說,就自己選書看書,並且不讓媽媽陪著。徐女士原來也拿書想跟孩子一起看,被孩子堅決拒絕了,就坐在一邊看手機等孩子。
坐在三樓西側陪孩子的韓女士說,「今天是個意外」,因為有點頭痛,看不進去書,所以就翻翻手機。平時她都會陪孩子一起看書的。不過,韓女士估計,90%以上家長都會在陪孩子時看電子產品,因為現在很難靜下心來去看一本好書,工作、生活中的雜事又太多,不如手機上碎片化信息吸引人。她老公以前特別愛讀書,不管多嘈雜的環境都能看下去,現在只看手機上的微信微博。
71歲的曹老先生是陪著孫子到書城去的。他在看自己手機上訂閱的微信公號,而小孫子就在他旁邊的地板上坐著看書。曹先生說,自己年紀大了,身體不允許,也沒有合適的地方坐著陪孩子看書,就在坐在臺階上看手機休息休息。
正在手機上搜索產品圖片的王女士,則是因為工作還沒忙完,又比較著急,就先用手機處理工作的事情。王女士告訴記者,平常她都是陪著孩子一起看書的,今天會先把工作忙完,然後再陪孩子看書。
山東書城的一位工作人員劉先生說,濟南市各小學放暑假後,書城裡來看書的孩子就逐漸多了起來,周末的時候人最多,但是就像記者看到的那樣,一半以上的家長雖然進了書店,但是並沒有認真陪著孩子看書,而是在看手機或平板電腦。
榜樣的作用很重要
張姮是濟南市十畝園小學的語文老師,從事語文教育工作二十多年,她一直提倡學生要利用閒暇時間多閱讀,這樣對提高寫作能力和文學素養都有益處。對於孩子看書、家長看手機的現象,張姮說,身教勝於言傳,帶孩子去讀書、買書,家長能有這種意識很好,但是讀書的氛圍一樣很重要。
書城就是一個讀書、買書的地方,尤其是在閱讀區,自己不讀書、卻讓孩子去讀書,怎麼能讓孩子信服呢?榜樣的作用很重要。現在都提倡建設「養機場」,要「上書房」,家長該把手機放下時,就不能猶豫。父母不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第一個模仿對象,只有父母在何時何地都願意拿起書看,孩子才會有同樣的行為和思想。
做為一項與閱讀相關的山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負責人,山師附小的範新瑞被孩子們稱為書蟲老師。她認為,想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素養,家長最好能陪孩子一起讀書。不過,範新瑞說,相對於那些對孩子不管不顧的家長來說,能把孩子拉進書店,讓孩子從小喜歡與書為伴,這部分家長就已經成功了一半了,至少是值得鼓勵的。
在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山東研究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閱讀教學專家說,家長在書城不看書,就起不了良好的示範作用。家長不好好讀書,怎麼培養孩子的閱讀素養?家長可以有自己的個性,但是在孩子面前,還是要注意自己為人父母的身份,儘量要有所收斂。
閱讀素養要在家裡養成
前述閱讀教學專家說,孩子的閱讀習慣和閱讀素養是被父母影響的,社會在發展,中國父母的素質也在不斷提高。尤其是現在的年輕父母,大部分都有大學學歷。不過,這並不代表他們就有閱讀素養,願與閱讀為伴。
在歐美發達國家,社會精英大都是在家庭中培養閱讀習慣,形成閱讀素養的。父母愛讀書,孩子潛移默化,也就會喜歡讀書。而中國的父母更喜歡把教育的事情都推給學校,這是不可取的,學校只是一個傳授知識的地方,而孩子品質、素養的培養都是在家庭裡完成的。有些家長是沒有意識到,有些家長則是意識到了,但卻不願意做。
在山師附小老師範新瑞看來,現在都提倡終身閱讀、終身學習,家長只有從自身做起,熱愛閱讀,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孩子。如果能走進書店,如果孩子年齡幼小,建議和孩子一起親子共讀。如果孩子能獨立閱讀,則可以找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陪孩子一起看。
範新瑞說,現在的書店分區一般都比較單一,童書區一般擺放的都是兒童讀物,「陪讀」的家長很難找到自己喜歡看的書。她建議,可以在這個區域放一些育兒的書籍,孩子看兒童讀物,家長可以看育兒書,雙方都能找到自己想看的書,讀書就不再是一件難事。
還有其他「副作用」
山東書城的工作人員劉先生說,隨著暑假到來,到書城看書的孩子越來越多,書城裡書本被亂拿亂放的現象也越來越多。據他觀察,因為父母沒有陪在身邊,而是坐在一旁看手機,因為無人管束,這些孩子會隨意地將看過的書放在就近的位置。能隨時跟在孩子身邊,並及時管教孩子做錯事的家長寥寥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