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女兒」何超瓊:我是大灣區居民,也是大灣區交通達人

2020-12-22 大洋網

如果從太空俯視夜晚地球,粵港澳大灣區必是藍色星球上燈火最璀璨地之一。大灣區是「澳門女兒」何超瓊出生、成長、工作之地,亦是她渡過人生半世紀的根基所在。

何超瓊笑稱自己不僅是土生土長的大灣區居民,更是「大灣區交通達人」。

去年港珠澳大橋開通後,差不多每2-3日她必會經過一次,而她往來灣區的交通工具還有「噴射飛船」、直升飛機、高鐵、城軌。澳門、香港、廣州、珠海橫琴是她2019年以分鐘計算的行程中穿梭最多的四座城。

澳門回歸20周年之際,信德集團行政主席兼董事總經理何超瓊接受了金羊網記者專訪。暢談了從父親何鴻燊開始對澳門的深厚感情、「愛國愛港愛澳」家訓如何在何氏家族代代傳以及澳門如何融入大灣區發展,推進適度多元產業化。

「站在回歸20周年的節點上,我們更清楚要為下一個20年的澳門更大發展如何做好準備。」何超瓊說。

信德集團行政主席兼董事總經理何超瓊 金羊網記者林桂炎攝

1999年對當時37歲的何超瓊有特別的意義。

四年前她結束了「創二代」人生,加入家族企業信德集團。四年後的1999年,何超瓊開始擔任信德集團董事總經理,至今整整20年。

那一年,澳門港澳碼頭,父親何鴻燊出席由她一手創立的「噴射飛航」新船下水禮。照片中,何超瓊穿著「文藝範」的奶茶色高領短袖毛衣,戴著金色項鍊,笑靨如花,78歲的何鴻燊站姿筆直,右手搭在愛女肩膀。

「噴射飛航」是何超瓊進入家族後第一個獨立承擔項目,是當時唯一提供24小時來往港澳的渡輪服務,正是從那裡,何超瓊看到了從港澳到珠三角直至如今大灣區的互聯和交通重要性。

也是在1999年,何超瓊親身經歷了澳門回歸祖國的歷史瞬間。

何鴻燊曾說人生最難忘的兩個瞬間之一就是澳門回歸那一刻,一生最中意被人稱為「愛國資本家」。那一年,何超瓊不僅在自己的出生地澳門見證了父親的愛國熱情,也看到了父親在澳門回歸前後的投入與幹勁。在父親「要站更高看更遠」的教導中,她看到了回歸後,澳門既連通內地、傳承古今,又面向大海、擁抱世界的獨特優勢。

20年彈指一揮間。

當時光指針走到2019年。20天前,何鴻燊在病榻上度過了98歲生日,他已無法像當年那樣陪伴女兒,甚至許久都未能再踏入心念的澳門。但通過女兒的手機視頻,他還在「看著」澳門,不僅看到澳門與橫琴的新氣象,也了解本月初澳門通了輕軌的消息。

就在父親98歲生日前三天,何超瓊從澳門行政長官崔世安手中接過了澳門旅遊功績勳章,表彰她推動澳門旅遊發展。20年光陰,何超瓊用時間、實力證明了自己不僅是何鴻燊「最能幹的女兒」,也傳承了父親「愛國資本家」的情懷,把家族骨子裡對澳門醇厚深遠的感情融進了人生。

何超瓊說,「我很幸運有這樣的父親。他教育我和我的兄弟姐妹,要堅定不移地相信國家。有國家就有澳門,希望我們都能為建設國家出自己的一分力。」

談回歸

感受「一國兩制」在澳門成功實踐

「從過去的20年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能直接感受和明白,跟隨國家的腳步,能達至共同的願景。」

金羊網:你如何看待澳門回歸20年、尤其是最近5年的變化?

何超瓊:澳門回歸經歷了適應和建設期,現在進入了成熟發展階段。澳門酒店設施靚麗,聚集了一批具有國際化水平的人才。在「十三五」後,澳門迎來了新局面,要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此時此刻,站在20周年的節點上,我們更清楚為實現20年後的更大發展該如何做好準備。必須更大力度推進適度多元產業化,不能再過度依賴過去的博彩業。這意味著不止是再建更多酒店、娛樂設施,而是向會議展覽、旅遊文化等原有的配套產業發展。政府、企業都大力投放資源,助推創意產業。我們的娛樂酒店在8年前就注重把文化帶入澳門,跟歐洲各國的文化部、國際知名的博物館及世界級藝術家合作做定製展覽,不是花錢把現成藝術品買回來,更多是原創,為澳門帶來藝術氛圍,讓藝術成為澳門跟大灣區旅遊聯動的文化紐帶。

這是最近5年與以往比較明顯的區別。

金羊網:澳門順利實踐「一國兩制」,你有什麼切身體會?

何超瓊:澳門並不是一個特別大的經濟體,卻有特殊的位置。澳門回歸後的發展有目共睹。澳門是真正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也享受到國家發展的成果。在特區政府領導下,民眾感覺到自己是獲得者。澳門人非常明白國家對澳門的重要性。現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澳門更加有機會找到自己的獨特位置,獲得更大的發展潛力。

我作為投資者,在過去20年一步一個腳印走來,直接體會到:跟隨國家的腳步,能達至共同的願景。無論是政府、商界還是社會,與國家有充分共識,做起事情來就更有穩定性。

談事業

「旅遊+」改變澳門未來生態

11月22日,何超瓊獲頒2019年度澳門旅遊功績勳章,以表彰其推動和發展澳門旅遊的功績。

金羊網:從21年前的澳門塔再到澳門會展中心,你打造的項目頗有眼光,下一步計劃是什麼?

何超瓊:每5到10年,我都會推動新發展,也遇到新挑戰。如果說,之前我們比一般人看得遠,那麼,現在大家都知道澳門的長遠方向與路徑,爭相做同一個事情,所以我們做得更精準、更到位。你問我後面5年做什麼?我的回答就是做好。

找對了方向後,還要把基礎打牢固,未來要投資人才。

8年前,我打造了世界旅遊經濟論壇,讓世界旅遊從業者、企業、團隊每年都能到澳門來體驗,這樣的論壇要多辦。在國際層面上,要讓更多人了解澳門正在加大力度推進適度產業多元化。

這其中,一個關鍵詞是產業。比如,藝術展覽不止是一場展覽,還應帶動更多藝術相關產業,甚至形成藝術買賣平臺,開拓藝術視野,讓澳門主打的不止是旅遊,還有文化,從整個格局上來帶動就業。

我們希望十年後能看到澳門的新發展。能夠預見的未來是澳門整個生態的改變。如果你是年輕人,以後在大灣區工作,必須了解澳門的重要性,了解澳門與大灣區有共通點。一方面,大灣區讓澳門很多年輕人有機會衝破從前小的格局,與此同時,澳門雖然地方小,但輻射能力強,未來也會吸收更多的大灣區專才、優才來澳門,利用大灣區的才智,為澳門打開新局面。

談大灣區發展

澳門角色獨特有活力

「大灣區從概念到有港珠澳大橋、交通路網,形成了近1億人口的生活圈。如何集聚力量?我認為澳門極有潛力。」

金羊網:你認為澳門應如何融入大灣區發展?

何超瓊:大灣區已有非常好的藍圖,在大框架下還需更深入探討11個城市如何資源共享、合作共贏。澳門是以旅遊休閒作為支柱產業,並形成「旅遊+」的經濟體系。澳門可以在灣區裡擔當」縫合作用「,不光是推動自身旅遊經濟發展,更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聯成網絡。澳門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同根同源,分享同一個嶺南文化底蘊,將其滲透於藝術、餐飲等,可以在諸多方面尋找合作點。

大灣區從提出概念到建成港珠澳大橋、交通路網,形成了近1億人口的生活圈。如何集聚力量?我認為澳門極有潛力。

澳門的經濟規模不像廣州、深圳、香港那麼大,但澳門很靈活,有活力,可以讓更多新事物、新思維在澳門做試點。澳門能「先行先試」,但不會偏離自身特定的角色,只要我們圍繞自身定位,發揮好自己的角色,自然就會有收穫。澳門要與大灣區內的10個兄弟姐妹良好互動,共同打造「大灣區家族」新篇章,成為全球最有發展潛力的灣區。

談家國情懷

「愛國愛港愛澳」家訓如何代代傳

何鴻燊曾對外表示,人生最中意的評價是「愛國資本家」。何超瓊說,愛國愛澳是他們的家風與家訓。

金羊網:你怎樣看待何氏家族在澳門的責任?

何超瓊:非常幸運,我生長在一個愛國愛港愛澳的家庭。我們的家訓就是愛國愛港愛澳。從年幼時,爸爸就已讓我們明白澳門的發展與國家分不開。無論是我個人事業還是過去幾十年深入參與港澳地區的建設、慈善公益工作,都感受到國家發展。在港澳地區,我跟我的兄弟姊妹在不少愛國團體擔任職務。對(何氏家族)每個人來說擔當社會職務是難得的鍛鍊。希望由每個人的事業和接觸的社會各階層,來帶動更多的愛國力量,這是我們正在承傳的家訓。

談父親

通過視頻他還關注著澳門動態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11月25日,何鴻燊98歲生日。在生日前,何超瓊將父親12年前從海外買回的國寶馬首銅像送歸圓明園。人民日報評論稱,12尊獸首銅像,「從0到7,等待了159年。『遙遠的哭聲』,我們一直聽得到。」

金羊網:為何國寶馬首在澳門展覽12年後送回圓明園?

何超瓊:把馬首放回圓明園是爸爸的心願,他當初把國寶買回來,為什麼要放在澳門展覽12年?就是出於家國情懷。放在澳門展覽就是為了讓澳門人明白,不僅是用金錢(把國寶)買回來那麼簡單,更強烈的心意是表達澳門人對國家的情感。

一個月前,我很榮幸能把爸爸從當初海外帶回來的馬首銅像帶回北京圓明園,現在馬首正在國家博物館展覽。今年澳門回歸20周年,在這個特別的時刻把它送回北京,也是希望表達愛國愛澳的情感。

金羊網:馬首回歸圓明園後,你跟何鴻燊先生有交流嗎?他怎樣看澳門回歸20年?

何超瓊:當我親自告訴爸爸「馬首,回家」時,他也很欣慰。很高興整個家庭有這種愛國的心。爸爸在澳門回歸前後以及回歸20年來,投入了大量精力與心血。他在回歸前澳門還沒明確發展方向時,就堅持投資澳門、建設澳門,不離開澳門。他對澳門回歸20年感觸良多。遺憾的是由於身體狀況,他很長時間沒有回到澳門,沒能來看新的項目。但他從我們口中,也從各方面了解回歸20年家族在澳門的投資與努力,他希望我們第二代和往後的人都要珍惜今天這樣的機會。我很幸運有這樣的父親。他教育我和我的兄弟姐妹,要堅定不移地相信國家,有國家就有澳門。

像最近澳門通了第一條輕軌的消息,他也都知道。每天有機會見到他,我都會告訴他澳門新的發展。現在可以通過手機視頻給他傳信息,讓他不斷知道澳門新的狀況。

文/金羊網記者王丹陽

相關焦點

  • 大灣區對港澳居民開放購房!不用納稅、社保證明!
    今年大灣區規劃出臺後,直接成為房地產行業的焦點,以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為首的城市發展被報以極大期待。最近,中央政府又推出新政,開放港澳居民在大灣區內地購房的門檻,加深粵港澳大灣區的聯繫。有專家表示,新政執行後大灣區有機會接收香港溢出的產業需求和居住需求,但對整體樓市影響不大。
  • 大灣區發展規劃終出爐,澳門與珠海將在這些方面合作……
    《規劃綱要》在科創較重著墨,將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探索有利於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和區域融通的政策舉措,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和國際化創新平臺。亦提到支持澳門中醫藥科技產業發展平臺建設,推進港澳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建設。交通與基建方面,構築大灣區快速交通網絡。
  • 澳門跟進!港澳居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購房全放開,免社保納稅證明
    繼香港居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購房放開後,澳門居民購房也可享受內地居民同等待遇了。 根據《澳門日報》消息, 11月7日下午,中央政府推出15條惠及澳門的政策措施,其中就包括港澳居民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購房,享有與內地居民同等的待遇。
  • 「澳門同胞大灣區消費季」跨境支付優惠活動即將開啟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黃紫豪)上證報記者獲悉,為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1周年,便利澳門同胞入境支付消費,網聯公司聯合中國銀行、中行澳門分行和澳門通公司,將於近期在大灣區面向入境澳門同胞開展行動支付優惠活動。活動將覆蓋2021年元旦、春節等多個重要節假日。
  • 「澳門同胞大灣區消費季」 跨境支付優惠活動即將開啟
    來源:金融界網站為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1周年,便利澳門同胞入境支付消費,網聯公司聯合中國銀行、中行澳門分行和澳門通公司,將於近期在大灣區面向入境澳門同胞開展行動支付優惠活動。活動期間,凡持有澳門中銀手機銀行APP 及 MPay 澳門錢包APP 的用戶均可在中國銀行大灣區內地指定商戶進行跨境掃碼支付,並享受首單減免、階梯滿減等優惠活動,讓利澳門同胞,促進大灣區經濟發展。
  • 入境珠海豁免隔離的澳門居民活動範圍擴至大灣區廣東9市,澳門每日...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珠海6日上午8時起對入境豁免隔離的澳門公務、商務和特殊情況人員活動範圍擴展至大灣區廣東9市,每天3000個澳門居民可享受待遇。據《澳門日報》6日報導,澳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宣布,根據珠海市政府通知,經粵澳、珠澳兩地政府協商溝通,從6日8時起,每天開放3000個澳門公務、商務和有其他特殊情況人員的申請暫免隔離名額,豁免有效期為7天,並擴大活動範圍至大灣區9個城市,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和肇慶,不再僅限於珠海。
  • 從文藝女到大家姐:賭王接班人何超瓊的多面人生
    離世那年何猷光33歲,當時何鴻燊和原配所生的另外3個女兒均已成年,但都未參與父親的生意。 那一年,何鴻燊與二房太太藍瓊纓的長女何超瓊19歲,剛剛步入大學校園。1957年,何鴻燊依照《大清律例》,納藍瓊纓為妾。二人還育有何超鳳、何超蕸、何超儀三個女兒,以及兒子何猷龍。 何超瓊出生的前一年,何鴻燊與霍英東等人拿下澳門的博彩專營權,隨後開始在賭業大展宏圖。
  • 數位技術搭起粵港澳大灣區「連接橋」
    探索數位技術提升互聯互通  為便利粵港澳三地群眾出行,廣東省近年來積極推動探索數位化技術在大灣區交通運輸領域的創新集成應用,不斷提升大灣區的交通運輸服務水平。  推動行動支付工具跨境互通使用,加快打造大灣區行動支付無障礙示範區。
  • 馬志達:大灣區要靈活融合 澳門和珠海需加深互動
    大灣區要靈活融合第一財經:回顧澳門這20年的發展,有什麼進步?存在什麼不足?馬志達:澳門在經濟、民生方面都有很大進步,尤其是經濟,每年GDP增長很快,國民待遇也變好了,包括醫療、教育、市民福利等。唯一不足的是澳門的市政交通建設相對較慢,以及與大灣區的銜接還需要完善,還不及香港與內地的銜接這麼方便。
  • 餐飲業減稅降費助力澳門風味香飄大灣區
    中新網廣州12月17日電 題:餐飲業減稅降費助力澳門風味香飄大灣區  作者 郭軍 嶽瑞軒  上午品嘗港式點心,下午到澳門吃葡式蛋撻,晚上就在珠海享受海鮮大餐,隨著港珠澳大橋的開通,越來越多人穿梭於大灣區城市之間覓食。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四大中心...
    日前,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全文)。《規劃綱要》中明確了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繼續發揮比較優勢做優做強,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根據四大中心城市的發展,城市發展定位也各不相同。
  • 聚焦「大香山」共謀「大灣區」
    ■發揮社團特色,促進區域合作 (澳門中華文化交流協會常務理事李業飛)    李業飛回顧了 「大香山」歷史,他從澳門自身情況探討澳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他稱,習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上提出「建立絲路沿線民間組織合作網絡」,給了我們重要的啟示,澳門社團應發揮自身的特色和作用,推動社會福利事業及民間社團合作。
  • 深圳開展 2020粵港澳大灣區澳門青年實習計劃
    「今年選擇在深圳實習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深圳是一個創新創意之城,網際網路、電子科技等領域在大灣區城市中算走得比較前,所以今年我們召集的實習生主要來自IT軟體開發這些專業。第二,今年正值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我們想透過這個特別的日子,讓澳門的同學們來感受一下短短40年深圳是怎麼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一個國際大都市的。」本次學生團組織方——澳門中華青年進步協會秘書長施逸說到。
  • 嶺南大學及華南理工大學調查顯示大灣區居民認同國家援助他國
    「內地大灣區居民對管控新冠肺炎及港澳城市印象評估」調查報告,結果發現,超過八成內地大灣區居民支持國家派送防護物資援助其他疫情較重的國家。 是次調查於今年4月初進行,以網上問卷形式成功訪問了1,040位居住於內地大灣區九個城市(包括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珠海、中山、惠州、江門及肇慶)的18周歲及以上居民。 調查結果顯示,即使國家身陷疫情衝擊,有超過88%受訪灣區內居民支持國派送防護物資援助其他疫情較重的國家。
  • 港澳律師大灣區執業意味著什麼?
    林威:司法部於2003年11月30日,曾發布《取得內地法律職業資格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在內地從事律師職業管理辦法》,2004年1月1日生效實施,後續又進行了幾次修正,至今仍現行有效。這份管理辦法是當時為了落實國務院批准的《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和《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這兩個CEPA項下文件而頒布的。
  • 美亞保險推出 「大灣區尊享人生」 意外綜合保障計劃
    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被確立為國家戰略以來,居民跨境從事商務、工作、旅行活動不斷增多,跨境人員流動日益頻繁,城市間往返需求量及居民境外出行需求量更是持續上漲。經濟高速發展給居民的生活帶來了可觀的變化,但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生活方式下,潛在的意外風險隨之而來,居民對跨境保險服務的需求與日俱增。
  • 粵港澳大灣區概念股有哪些 粵港澳大灣區龍頭是誰
    基建交通,地產,金融和高新技術產業,四大產業優先受益。政策推動下,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已上升到國家級戰略的層面,同時也是國內最具潛力的灣區城市群。那麼,粵港澳大灣區概念股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早在上世紀末,就出現了「灣區經濟」的概念。一般指的是圍繞沿海口岸分布的眾多海港和城鎮所構成的港口群和城鎮群,由此衍生的經濟效應被稱為「灣區經濟」。
  • 港澳同享「市民待遇」 大灣區宜居建設再「升級」
    說得更通俗些,那就是大灣區是否宜居,「1小時優質生活圈」是否真正優質,它的客觀標準由大灣區內居民的「三感」構成——他們獲得感多不多、幸福感高不高、安全感夠不夠。「港人到大灣區面對的問題主要是『人生路不熟』,對大灣區教育及醫療體制方面或許不太適應。例如港人過去到大灣區工作,其隨行子女在教育、醫療等方面未必能享有如內地居民般的福利,因此帶來的麻煩可能影響港人留在大灣區發展意願。」
  • 100餘家大灣區企業澳門大學招聘 提供2000多個職位
    中新網9月12日電 據澳門特區政府網站消息,「追夢灣區·展翅澳翔——首屆澳門大學生就業實習雙選會」11日在澳門大學舉行。逾100家來自大灣區的企業參與,提供2000多個職位空缺,吸引眾多大學生前來應徵。大灣區大學生招聘會吸引眾多學生前來應聘。
  • 滙豐:把握大灣區金融開放新動能
    繼央行等四部門在兩會前發布26條支持大灣區建設的金融措之後,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融管理局、澳門金融管理局近日宣布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以下簡稱「跨境理財通」)。 金融開放措施的密集出臺無疑將為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注入新的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