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同享「市民待遇」 大灣區宜居建設再「升級」

2020-12-14 海外網

位於廣州市中心城區的海珠溼地,獲評「2016年度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謝惠強攝(新華社發)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提升「灣區人」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是重中之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以來,各項便利舉措不斷頒布,逐步推動在廣東工作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民生方面逐步實現與港澳的銜接。最新的進展,是粵港籤署落實《粵港合作框架協議》57項措施,當中多項措施將為港人在內地工作和生活帶來更多便利。如港人日後在廣東買房可望享受當地居民同等待遇,可參加養老保險,享受相應待遇和財政補貼,隨遷子女教育保障等。這些措施讓大灣區「軟聯通」再向前邁出一大步,拓寬了港澳同胞的生活空間,為港澳同胞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了便利。

民生資源打通互聯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目標,是到2035年,全面建成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其中,就宜居而言,內涵很豐富,但最基本的,是要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文旅休閒、社會保障等民生方面打通互聯。說得更通俗些,那就是大灣區是否宜居,「1小時優質生活圈」是否真正優質,它的客觀標準由大灣區內居民的「三感」構成——他們獲得感多不多、幸福感高不高、安全感夠不夠。

「港人到大灣區面對的問題主要是『人生路不熟』,對大灣區教育及醫療體制方面或許不太適應。例如港人過去到大灣區工作,其隨行子女在教育、醫療等方面未必能享有如內地居民般的福利,因此帶來的麻煩可能影響港人留在大灣區發展意願。」香港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希望《粵港合作框架協議》內的相關措施能儘快落實落細。他表示,內地目前有龐大發展機遇,大灣區為香港提供更多機會,讓港人可以發揮所長,而中央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有助港人更快適應大灣區生活。

港澳同享「市民待遇」

2019年2月,香港規劃署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每天往來香港和內地的跨界上班人士達42500人,其中98.5%居住在深圳,其中還包括許多在深圳買房、在香港上班的香港市民。「近1年來不少便利措施相繼公布,涵蓋購房、電子支付、教育、醫療等基本生活範疇,極大地解決了香港居民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後顧之憂。」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朱家健表示。

在大灣區內,港澳居民出入證件可辦理運輸、金融、通訊、教育、醫療等30多項公共民生服務。《粵港合作框架協議》新公布的57項措施中,「共建優質生活圈」再度升級,重點包括:優化落實便利香港居民在粵購房政策措施,進一步簡化香港居民購房流程,完善香港居民購房貸款政策,推動落實與廣東本地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推動滿足相關條件的在粵未就業香港居民,在居住證所在地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享受相應待遇和財政補貼等。

在便利港人子女教育方面的重點工作,包括完善香港居民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入學、考試等政策,保障香港居民隨遷子女按規定享受居住地教育基本公共服務。有不少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港人認為,與內地居民相等的「市民待遇」將給他們帶來更多的民生福利,將更堅定他們紮根大灣區發展的信心。

共建優質生活圈

《粵港合作框架協議》中提到,將推動滿足相關條件的在粵未就業香港居民,在居住證所在地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享受相應的待遇和財政補貼。暨南大學香港畢業生陳霆鋒表示:「國家鼓勵我們在內地發展,我身邊不少香港朋友看到這個政策出來以後,都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機會。未就業也能辦社保,能解決很多香港青年生活中遇到的實際難題。」

今年因為疫情影響,很多已在內地找好工作的香港青年一直滯留香港。允許未就業香港居民參保,考慮到了港人的實際情況和訴求,增加了他們留在大灣區發展的信心。陳霆鋒同時表示,還有很多香港青年尚不知曉這麼多利好措施,香港特區政府相關機構應該加強宣傳。

珠江口的另一側,澳門也在圍繞「宜」字做文章。珠澳兩地攜手合作的一項重要綜合民生工程——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的建設,沒有因疫情而影響進度。澳門都市更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林金城介紹,「澳門新街坊」裡設有全面的生活配套,包括學校、長者中心、衛生站及家庭小區服務中心(託兒所),致力為澳門居民打造一個集居住、教育、養老、醫療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宜居小區。上述配套建成後,將由澳門專業團隊營運,並把澳門的服務標準延伸入內。另外,項目內還設有200多個人才房,只租不售,為在橫琴工作就業的合資格人士,提供完善的住宅配套。

「橫琴不斷探索與澳門開展跨境民生領域合作,先後制定和出臺了包括澳門單牌車入出橫琴、澳門專業人士跨境便利執業、澳門常住居民參加珠海醫保試點、澳門企業跨境辦公、開通免費跨境通勤專線等一系列措施,兩地社會民生領域合作不斷深化。」橫琴新區管委會主任楊川表示,隨著一系列新項目、新措施的上馬出臺,在大灣區內工作生活的澳門居民將可享受到更便利優質的生活。(本報記者 汪靈犀)

原標題:

大灣區宜居建設再「升級」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12月12日   第 04 版)

責編:侯興川

31936742,.港澳同享「市民待遇」 大灣區宜居建設再「升級」,.2020-12-12 05:30:40,.204198,.侯興川

相關焦點

  • 語言產業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視覺中國/光明圖片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到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到2035年,國際競爭力、影響力進一步增強,高水平互聯互通基本實現,對周邊地區的引領帶動能力進一步提升,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多元文化進一步交流融合,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全面建成。
  • 深圳將建示範區:推進在深圳的港澳居民享市民待遇
    深圳將建示範區:推進在深圳的港澳居民享市民待遇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8月18日 16:55 A-A+ 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建成全覆蓋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  ——可持續發展先鋒。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打造安全高效的生產空間、舒適宜居的生活空間、碧水藍天的生態空間,在美麗灣區建設中走在前列,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中國經驗。  (三)發展目標。
  • 中山奮力建設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一極
    和美宜居是中山追求的城市特質之一。圖為中山城區新貌。南方日報記者 葉志文 攝   ■權威訪談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指出,要深化珠三角九市與港澳全面務實合作,促進人員、物資、資金、信息便捷有序流動,為粵港澳發展提供新動能,為內地與港澳更緊密合作提供示範。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節點城市,中山接下來該如何結合自身實際推動粵港澳互利合作,為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作出貢獻?
  • 超市將開設大灣區「菜籃子」專檔,廣州市民以後可以吃上供港澳標準...
    牢記囑託 灣區追夢大洋網訊 廣州乃至全國消費者很快就能吃上供港澳品質的農產品。廣州市近日印發《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用三年時間構建以廣州為樞紐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及流通服務體系,提供更多更優的食用農產品。
  • 大灣區對港澳居民開放購房!不用納稅、社保證明!
    今年大灣區規劃出臺後,直接成為房地產行業的焦點,以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為首的城市發展被報以極大期待。最近,中央政府又推出新政,開放港澳居民在大灣區內地購房的門檻,加深粵港澳大灣區的聯繫。有專家表示,新政執行後大灣區有機會接收香港溢出的產業需求和居住需求,但對整體樓市影響不大。
  • 南方網專訪霍啟山:助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人才高地
    原標題:南方網專訪霍啟山:助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人才高地  編者語:今年是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為慶祝香港回歸,南方網特別推出「香江二十年粵港共輝煌」專題報導,並推出系列人物專訪,敬請關注。霍啟山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更有利於三地共同發展,希望大灣區未來能吸引更多高端人才落戶,霍英東集團也將助力南沙建設大灣區內的優質宜居宜業環境。  開啟粵港澳大灣區時代 支持香港繁榮穩定  霍啟山表示,廣東是國家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擁有良好的營商環境。
  • 粵港澳大灣區:宜居宜業也宜遊
    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提出共建人文灣區,構築休閒灣區,並將「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確定為五大戰略定位之一。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旅遊業將發揮重要作用:這份2.7萬字的文件中,旅遊被提及46次,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正一步步朝我們走來。
  • 港澳居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購房全放開,免社保納稅證明
    繼香港居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購房放開後,澳門居民購房也可享受內地居民同等待遇了。 根據《澳門日報》消息, 11月7日下午,中央政府推出15條惠及澳門的政策措施,其中就包括港澳居民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購房,享有與內地居民同等的待遇。
  • 港澳市民在禪城開餐館辦證只需10分鐘
    12月8日,禪城區灣區通辦——禪城區粵港澳個體戶餐館主題辦正式發布,通過引入人臉識別技術,對接港澳人員資料庫,探索港澳同胞無紙化申辦業務,無須在禪港來回奔波,實現政務服務灣區通辦新模式,對深化與港澳合作、主動融入大灣區建設具有深遠意義。
  • 大灣區建設是日本企業的巨大機遇
    原標題:大灣區建設是日本企業的巨大機遇   粵港澳三地政府9日聯合在東京舉辦粵港澳大灣區推介會,此次推介會是今年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後,三地政府首次聯合在海外舉辦推廣活動。粵港澳三地和日本政商界1000多名代表出席了推介會。
  • 粵港澳灣區建設優勢互補 粵港澳大灣區概念股龍頭股一覽
    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馬興瑞表示,推進大灣區建設有利於廣東發揮毗鄰港澳的區位優勢,深化與港澳互利合作;有利於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市場規則體系,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展望未來,馬興瑞表示,將把廣東較為完善的科研體系、產業體系優勢與港澳高端科研力量、科研合作國際化水平高的優勢結合起來,強強聯合,布局建設一批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快打造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推動珠三角先進位造業與港澳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
  • 科大訊飛翻譯系統變身「隨身翻譯官」 助力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交流...
    來源標題:科大訊飛翻譯系統變身「隨身翻譯官」 助力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交流建設 今年,是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全面鋪開、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
  • 敏捷集團打造「酒店+文旅」新模式 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作為新時代美好城鎮綜合服務商,敏捷集團加快推動旗下多元化業務的融合發展,聯手希爾頓、萬豪等全球知名五星級酒店管理集團,合力打造6家星級酒店,以精緻的服務創造更美好生活,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雙輪驅動 服務粵港澳大灣區   近年來,酒店業務是敏捷集團打造美好生活,構築全產業鏈服務生態圈的重要一環。
  • 廣東全力推動大灣區建設 2030年超越東京灣和紐約灣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已公布,全力推進大灣區建設是珠三角「9+2」城市群行動共識。
  • 大灣區建設是日本企業的巨大機遇-光明日報-光明網
    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主席、全國政協委員蔡冠深表示,紐約灣區的金融、舊金山灣區的科技創新、東京灣區的製造業各有特色,而粵港澳大灣區則分別擁有香港金融中心、深圳科創中心、珠三角製造中心等,聚合了其他灣區的優勢,其對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全球經濟實力最強最有活力的灣區十分有信心。
  • 粵港澳大灣區將與東京灣區對接促進高質量發展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東京4月9日訊(記者 蘇海河)4月8日,正在日本訪問的全國政協常委、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主席、香港中華總商會主席蔡冠生先生就加強國際大灣區合作,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轉型升級的思路,接受了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專訪。
  • 南航珠海全力打造「南航系新品牌」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南航珠海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去年出臺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了「要建設世界級的機場群,增強澳門、珠海等機場功能,推進大灣區機場錯位發展和良性互動」等目標,為珠海民航運輸業發展帶來巨大機遇。
  • 大灣區工博會即將開幕 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經濟
    在展覽面積上再創高峰、展會整體規模升級的同時,本屆展會的展覽內容也相當豐富。  高峰論壇聚焦熱點難題 專業設備支撐行業專業交流盛會  在豐富的展覽內容之外,本屆DMP工博會還將舉辦多場超高「含金量」的會議論壇活動,匯聚各方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共同交流發展熱點,剖析發展痛點,探討發展難點,集結行業資源和力量,為大灣區乃至中國製造業的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帶來無限可能
  • 港澳律師大灣區執業意味著什麼?
    近段時間,關於港澳律師到內地執業的重磅消息不斷。8月1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開展港澳律師執業試點的決定;10月下旬,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取得內地執業資質和從事律師職業的試點辦法;11月16日,根據司法部公告,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網上報名啟動。
  • 大灣區發展規劃終出爐,澳門與珠海將在這些方面合作……
    目標是到2022年基本形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2035年全面建成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規劃綱要》提到,港澳特區和廣東九市,總面積5.6萬平方公裡。2017年末總人口約7,000萬人,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