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2/1826 旅行到宇宙邊緣

2021-02-08 麗娟的歐洲流浪記

漢魏六朝的詩歌接觸的較少,凌晨起來翻了翻,還挺有意思的。

無論時間如何流逝,世事如何變遷,感覺除了現代女性思想和經濟能獨立這一點不同之外,情感的表達方式都差不多。譬如說這一首子夜歌,遙想當年.我也有過「回應空氣」的傻時候。😂

         子夜歌

                  吳聲歌曲

夜長不得眠,明月何灼灼。

想聞散喚聲,虛應空中諾。

又或者是下面這首讓人想起李白《靜夜思》的《秋歌》。讀到這首時,我還在想李白是否是「高明的借鑑者」。解讀者的說法是李白的《靜夜思》和這首《秋歌》「各有勝場」。

        子夜四時歌·秋歌

                    吳聲歌曲

秋風入窗裡,羅帳起飄颺。

仰頭看明月,寄情千裡光。

男子要表達的感情千百年來是否有變,我讀書不夠多,無法做分析,倒是隨意看到的曹植《七哀詩》裡的「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的詩句,意思是「女主人公想像身化輕風,入君之懷」 。我被曹植詩句那細膩的表達驚嚇到。不是說不能,而是沒想到男子的感情細膩如此。

對了,這西南風在現代,是指由深圳吹向上海的方向的風嗎?西南風能翻山越嶺到達目的地嗎?我在德國又該託什麼風把思念之情寄往國內、寄往桂林呢?😄

以上兩首來自下書:

漢魏六朝詩

旅行到宇宙邊緣

這個周末挺「頹廢的」,也包括今天早上。

一直在Youtube上看視頻,尤其下面這部《旅行到宇宙邊緣》,很吸引人。

旅行到宇宙邊緣

天空中的顏色是各種氣體

世界那邊的那邊是一個未知的世界

【寫在最後】

冬天來臨之前白天變得越來越短,天氣不好的時候,整天都是灰灰的,忽然間很明白為什麼北歐人易抑鬱了。

還好我對未來有所期盼,雖然不是什麼崇高的目標,也沒有設長遠的目標,但一點點地朝著它走近,還是開心的。😄

今天的開機屏保:微軟自動更新的,挺美的

發這篇文章之時,外賣廣式腊味飯煲剛送到。

第一次和鄰居一起拼單,且第一次被送餐到家,很開心能吃到。國內的朋友估計不能夠理解我的這份開心。你們都是美食上的土豪!😂

開吃!

麗娟 記

2020.11.23

哦?可以打賞?嗯……隨意

相關焦點

  • 宇宙邊緣是什麼 宇宙外面是什麼
    宇宙邊緣是什麼?如果把人類觀測到的130多億光年當成宇宙邊緣,那似乎有點看不清宇宙了! 望遠鏡改變了人類認識自己和認識自然的方式。
  • 我們的宇宙有邊緣嗎?如果有,那邊緣外又是什麼?
    宇宙是萬物的總稱。也就是說我們能看見的和看不見的一切,包括空間,都是宇宙的一部分。如果你一定要說宇宙某個地方是邊緣,邊緣外是什麼?還是宇宙啊!哪怕那邊緣的外邊啥都沒有,它也是宇宙空間的一一部分。更何況,人類到目前為止還沒到看到宇宙中存在這樣的空無一物的「宇宙邊緣」,也沒有摸到一堵隔開宇宙的高牆。為什麼就一定要把宇宙想像成一個有限的、不斷膨脹的氣球呢?
  • 從地球射出的直線,有多大機會到達宇宙邊緣?
    首先,在宇宙中不存在一束「絕對直的射線」;其次,射線到達「宇宙邊緣」的概率為0;第三,射線百分之百會被阻斷。有許多我們覺得天經地義的東西,其實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比如說一維的點、絕對平的平面,還有絕對直的直線。
  • 手電筒朝著天空照射1秒後關閉,這束光能飛到宇宙邊緣嗎?
    甚至如果宇宙有邊緣的話,那麼它們是否會飛到宇宙的盡頭?當然了小的時候是沒有人來告訴這些問題的答案,但是隨著求學以及讀書學習,也得到了想要的答案。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明一下這個問題,按照目前的主流觀點認為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的奇點大爆炸,經過漫長時間的膨脹演化,可觀測宇宙直徑已經達到了930億光年。
  • 雙語摘抄:BBC紀錄片《旅行到宇宙邊緣》解說詞(中英文)
    will sow會適應環境、會散播Perhaps we are now carrying也許我們現在正在攜帶著The virus of life across the universe生命的病毒穿越宇宙
  • 時間簡史:宇宙起源、暗物質、時間旅行、蟲洞
    科學家正是通過都卜勒效應,觀測到了所有的恆星都在離我們而去,從而得出了整個宇宙都在膨脹的推論(地球為宇宙中的任意一點,也就是說從任意一點都能觀察到周圍的東西在擴張,能產生這種現象的只有膨脹了)。力量的本質和暗物質力量的本質從何而來呢?書中介紹了四種粒子間的力,引力、電磁力、弱核力、強核力。
  • 打開手電筒1秒後立即關閉,發出的光能照射到宇宙邊緣嗎?
    我們知道,哈勃望遠鏡可以觀測到的目標最遠是距離地球130億光年的原始星系,也就是說,來自130億光年的光子都能夠照射到地球上。 既然如此,如果我們用一個手電筒,打開1秒之後立即關閉,那麼這束光是消失了還是會繼續飛行,如果能夠繼續飛行的話,那麼這束光是否能夠飛到宇宙邊緣?
  • 如果到達宇宙邊緣的太空人伸出手,他會摸到什麼?
    筆者:三體-小遙每當抬頭仰望星空,人們總會有無盡的遐想,宇宙有多遼闊,我們的思緒就能夠到達多遠的地方。然而,其實有關宇宙的存在問題,至今人類都沒有得到準確的答案,無論是哲學理論還是科學探索方面,我們只取得了小小的進步而已。
  • 太陽發出的光如此耀眼,它能到達宇宙的邊緣嗎
    也就是說,太陽形成初期發出的光已經在宇宙傳播了45.7億光年。那麼問題來了,太陽光能不能傳播到宇宙的邊緣?光的傳播我們知道地球和太陽的距離大約為1.5億公裡,光從太陽表面傳播到地球上只需要8分鐘。但是,光子從太陽內部到表面所需的時間卻需要上萬年。
  • 能到宇宙邊緣嗎?
    地球以外假如有人的話,他們會不會被我的手電晃到眼?如果我把手電關閉,剛才發射的光子能飛到宇宙邊緣嗎?現在除了手電筒照天空以外,城市的夜景中還有隨處看見的大功率探照燈,甚至是將光子在發射腔中壓縮以後射出去的雷射,這些比手電筒的光度更大,問題是這些光能飛到哪裡?
  • 人類距離宇宙邊緣多遠?465億光年?其實我們連1釐米也夠不著
    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大約137億年之前,奇點大爆炸導致宇宙誕生,一直到今天,宇宙也在不斷地膨脹之中,沒有人知道宇宙有多大,也沒有人知道宇宙之外是什麼樣子的,一切都只能在研究中尋找答案。我們目前對於宇宙的觀測範圍,是930億光年,簡單來說,我們最大可以觀測到半徑465億光年的宇宙範圍。
  • 1826年非歐幾何誕生
    1826年2月23日,俄國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在喀山大學物理數學系學術會議上,宣讀了關於非歐幾何的論文《幾何學原理及平行線定理嚴格證明的摘要》。這篇論文是非歐幾何最早、最系統地研究成果,標誌著非歐幾何的誕生。然而,非歐幾何卻遭到正統數學家的冷漠和反對。羅巴切夫斯基一反常態地提出了只有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才能理解幾何與力相關的思想。
  • 科學家重新定義宇宙可居住區 地球或許僅處於邊緣
    天文學家重新定義宇宙可居住區,地球可能處於可居住區的邊緣。綜合外國媒體1月30日報導,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一組天文學家在尋找具有潛在可居住條件的系外行星時,發現宇宙中的「宜居區」與之前業界認定的範圍不同,並對其進行了重新定義。根據新定義,恆星周圍的可居住區與比之前認定的距離遠一些,地球可能處於太陽系的可居住區的邊緣。
  • 書單| 那些與天空有關的旅行
    如果你也是個對天文現象非常感興趣的人,那麼以下這張與天空及旅行有關的書單,或許也會同樣投你所好。《宇宙:從地球到宇宙邊緣的旅行》UNIVERSE: A JOURNEY FROM EARTH TO THE EDGE OF THE COSMOS尼古拉斯·奇塔姆/Nicolas Cheetham
  • 弗裡德曼的宇宙模型竟然是彎的!宇宙:我彎了?
    儘管弗裡德曼成功地給出了他的模型,並且成功地預言了哈勃的觀測,但是直到193年,為了響應哈勃的宇宙均勻膨脹的發現,美國物理學家霍瓦德羅伯遜和英囯數學家阿慧瓦爾克提出類似的模型後,西方才普遍知道弗裡德曼的工作。由於宇宙的膨脹,所有星系都相互離開。猶如正在吹脹的氣球上的一些斑點,相對於相互鄰近的星系,相互遠離的星系之間的距離隨時間增大得更快。因此,在任何星系上的觀察者會覺得,越遠的星系離開得越快。
  • 宇宙演化編年史:我們的宇宙是如何從0到1的,生命是何時出現的
    宇宙是怎樣逐漸從最初的階段發展到現在的狀態的? 我們的宇宙有哪些組成部分?是由什麼物質構成的? 哪些物理定律操縱著宇宙的形成? 什麼是暗物質和暗能量,它們的起源又是怎麼回事?
  • 在哥德爾的旋轉宇宙中,能進行時間旅行
    永遠到底有多遠,是否就是宇宙的無限。在我們這個宇宙,有沒有永遠?有沒有方法回到從前?在一個奇人哥德爾的宇宙模型裡,旋轉著的宇宙,時間旅行可以有。哥德爾的宇宙表明,宇宙的旋轉以一種極端的方式扭曲了空間,以至於把時間都閉合了。哥德爾的宇宙是一個不斷旋轉的宇宙。
  • 人類現在的飛行速度到達宇宙邊緣需要多久呢
    其實光年是衡量宇宙中間體與天體之間的長度單位。一光年也就是光在真空中傳播一年的距離,那麼一光年到底有多長呢?我們知道宇宙浩瀚無垠,有著無數的恆星,這些恆星之間的距離非常遙遠,而我們地球上所用的距離單位無法衡量。因此就衍生出了「光年」來衡量這些天體的距離。目前光速是已知物質運動的極限速度,每秒以大約30萬千米的速度傳播。
  • 宇宙到底有沒有盡頭?如果朝一個方向一直走下去,會看到什麼?
    而宇宙自大爆炸誕生以後,就一直沒有停止快速膨脹的步伐,到目前為止,宇宙已經膨脹了138億年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們不知道宇宙到底膨脹到了什麼程度?以人類現在的觀測技術,我們最遠只能探測到以地球為中心,475億光年的半徑之外。之所以最遠只能觀測到這裡,是因為最遙遠的一個星系發出的光子能夠來到地球。
  • 看見宇宙邊緣:「中國天眼」讓全球科學家大開眼界
    對國際社會越來越開放在截至2016年的53年中,阿雷西博天文臺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直到FAST建造完成。去年早些時候發生兩次電纜故障後,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倒塌,重達900噸的接收平臺直接墜落到望遠鏡的反射盤上,因無法修復而永久關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