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哥德爾的旋轉宇宙中,能進行時間旅行

2020-10-18 高博新視野

如果能回到從前,所有一切重演,你是否會在乎永不永遠......

永遠到底有多遠,是否就是宇宙的無限。

在我們這個宇宙,有沒有永遠?有沒有方法回到從前?

愛因斯坦晚年說:「我自己的工作沒啥意思,我來上班就是為了能有同哥德爾一起散步回家的榮幸。」

在一個奇人哥德爾的宇宙模型裡,旋轉著的宇宙,時間旅行可以有。

哥德爾的宇宙表明,宇宙的旋轉以一種極端的方式扭曲了空間,以至於把時間都閉合了。

哥德爾的宇宙是一個不斷旋轉的宇宙。這種宇宙不膨脹,所有的物質都繞著一個對稱軸勻速轉動。

時間的流逝象一條直線。線性的時間很容易分清過去,現在和未來。

如果時間的流逝是一個園,這個園無限大,在每一個局部是線性時間,但在總體上,整個園上根本分不清前後-每個人都既在其他人的前面,又在其他人的後面。

所以,一個人既在他人的前面也在他人的後面。

在哥德爾的宇宙中,沒有絕對的過去與未來。

循環的時間裡分布著一系列邏輯自洽的事件。

當下就是當下,曾經的就是曾經。

你可以成為過去的一部分,但你無法改變過去。

如果你能永生,你會一遍又一遍地經歷相同的事情,循環往復。

哥德爾的宇宙跟中國古代的太極理論有相似之處。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定乾坤;

虛無蘊自然,自然蘊天地,天地蘊一氣,一氣蘊三清,三三盡極九清清清道太虛。

太極無極也,萬物之生。負阻而抱陽,莫不有太極,莫不有兩儀。——《周易》

相關焦點

  • 哥德爾旋轉宇宙新發現
    哥德爾宇宙存在三個不同的特點:第一, 哥德爾的旋轉宇宙模型是一個不膨脹的宇宙,所有的物質都繞著一個對稱軸勻速轉動。一種整體旋轉式的時空,光線在其中以螺旋態移動。第二, 在哥德爾宇宙模型裡愛因斯坦宇宙學常數是小於零的負數,因此產生的是引力,和物質的引力一起抵消了轉動產生的離心力。第三, 哥德爾的旋轉宇宙允許時間旅行。哥德爾證明,時空中的一些路徑形成了閉合的迴路。
  • 《復聯4》中的時間旅行,可以通過這個量子理論實現?
    但從近代的愛因斯坦相對論眼光來看,牛頓的看法是錯的,因為必須在四維時空中討論這個問題——必須把時間也考慮進來,而不僅僅考慮空間軌跡。在時空中,因為人是靜止不動的,所以人的世界線是一條直線,而因為蒼蠅一直在轉圈,所以從時空中來看,蒼蠅的世界線是螺旋線。因此,在四維時空裡看來,蒼蠅和人,不具有同等的地位。 在物理上,世界線的長度表示一個物體所經歷的真實時間。
  • 當沒有惱人的悖論時,時間旅行會是什麼樣的?
    時間旅行檢驗了人類科學理論的極限,科學家也在理論物理學的背景下進行了深入研究。如果時間旅行是可能的,它將對從宇宙起源到自由意志的存在等一切事物產生影響。時間旅行理論的核心問題之一便是會引起邏輯悖論,但一些研究人員認為,他們已經解決了這個棘手的問題。在了解他們工作的細節之前,讓我們談談時間旅行在理論物理學中意味著什麼。
  • 《信條》中的物理學(一)時間機器存在嗎?
    人類能製造時間機器嗎?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帶著大家回顧一下愛因斯坦和他的相對論,再來介紹一下人類對時間機器的設想。 庫爾特·哥德爾 1949年,哥德爾得到引力場方程的一個解,現在我們稱之為哥德爾宇宙,這是一個不膨脹且高速旋轉的宇宙,它依然符合引力場方程。
  • 時間機器存在嗎?
    在引力場方程豐碩的成果中,哪些是與時間機器有關的呢?1906年,匈牙利誕生了一位數學家、邏輯學家和哲學家哥德爾,他被稱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邏輯學家之一,因提出哥德爾不完備定理被人們熟知。△庫爾特·哥德爾1949年,哥德爾得到引力場方程的一個解,現在我們稱之為哥德爾宇宙,這是一個不膨脹且高速旋轉的宇宙,它依然符合引力場方程。
  • 我們對時間的感知並不是時間真實的流動速度,是心理學上的效應
    時間旅行其實並不是什麼高科技,也不需要昂貴的設備,其實每個人都能做到,甚至不需要出門,您在閱讀我這篇文章的同時就可以完成。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告訴我們,時間和空間都是相對的,雖然我們採用統一的時間計時,手錶裡、手機裡顯示的都是北京時間,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每個人所經歷的時間流逝速度是一樣的,就像河流的流速會因為河道的窄和寬而時緩時急一樣,在不同的地方時間流逝的速度也會因為運動以及引力而發生變化。
  • 宇宙中的「時間旅行」是否可能,存在6個假設理論,包括時光機器
    在太空中,我們還沒有發現任何一個「蟲洞」,但科學家們認為,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假設,它們可能存在,如果它們真的存在,那麼它們可以成為一種時空旅行的方式。假定「蟲洞」是連接宇宙各個區域的「隧道」。這可能意味著,如果有人進入蟲洞,他可能會在宇宙的另一部分或另一個時間結束。
  • 史蒂芬·霍金:哥德爾和物理學的終結
    狄拉克表明,薛丁格和海森堡的工作可以整合到對實在進行描述的新圖景——量子理論中。在量子理論中,一個粒子不是像在經典牛頓理論中那樣用位置和速度兩個量來描述,而是用單一量——波函數來描述。  為了計算出波函數如何隨時間變化,人們需要了解在整個宇宙都成立的量子規律。因此問題是,我們對這樣的規律知道多少?  沒有理論能預測未來  儘管量子理論以及涉及電磁力的麥克斯韋方程的確適用於絕大部分領域,但還有兩個重要的領域在其適用範圍之外,一個是核力,一個是引力。核力決定了太陽發光、元素的形成,而引力導致了恆星和行星乃至宇宙本身的形成。
  • 關於宇宙10件奇怪的事
    例如,如果在火星上放煙火,在金星上放煙火,一個人在太空旅行時可能會說它們是同時發生的,而另一個觀察家可能會說火星上的煙火首先爆炸,而另一個觀察家可能會說金星上的煙火是先爆炸的。狹義相對論中,不同的觀點相比較會產生扭曲,這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因為他們都是相對的,所以沒有一個觀察者可以說有正確的觀點。
  • 「媒庫文選」時間旅行在萬有理論下可行嗎?
    在許多宇宙,通常是影視劇中的宇宙,時間旅行並不比尖峰時段在任何一個大城市的鬧市區開車困難多少。在現實生活中,時間旅行沒那麼容易。事實上,它很可能無法辦到,是比到訪愛麗絲仙境、在彩虹盡頭發現黃金或者清除臉書網站上所有仇恨言論更遙不可及的幻想。不過時間旅行未必違背物理學定律。
  • 什麼是哥德爾不完備定理?
    再比如上一段中『哥德爾的證明是先把形式語言編碼成自然數,然後證明「所有自然數代表的公式集合」是比「能推出的所有公式的編碼集合」更大的集合』這句話,句中的『證明』和形式系統裡的『證明』就不是一個層面的詞。如果數學命題都用自然語言描述,就會出現很多元理論和對象理論混淆的情況。3. 哥德爾不完備定理用了哪些公理呢?
  • 時間簡史:宇宙起源、暗物質、時間旅行、蟲洞
    什麼是理論關於宇宙關於科學,很多時候都是從一個理論開始的,一個好的理論必須滿足以下兩個要求:首先,這個理論必須能準確地描述大量的科學觀測;其次,這個理論能對未來觀測的結果作出明確的預言。就像牛頓的引力理論,該理論是基於及其簡單的模型,在模型中描述兩物體之間的吸引力,然後它卻以很高的精確性預言了太陽、月亮和行星的運動。
  • 霍金為什麼說哥德爾定理是物理學的終結?
    霍金在去世之前做過一次演講,題為「哥德爾與物理學的終結」。他在演講中說道,「這和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非常相似……根據實證論科學哲學,一個物理理論乃是一個數學模型。因此如果有數學命題不能證明的話,那就有物理問題不能預測。……現在我很高興我們尋求知識的努力永遠都不會達到終點,我們始終都有獲得新發現的挑戰。」
  • 再談哥德爾不完備定理
    其實我剛才說『一個命題不管你用漢語說還是英語說,真假是一樣』是不準確的,比如『這句話是漢語』這句話,翻譯到英語就是假的,但是這句話其實是一個元理論的命題,它描述了寫『這句話是漢語』的語言本身,所以它不是漢語這個系統內的命題。
  • 盤點科幻作品中七個最愚蠢的時間旅行概念
    一般來說,時間旅行是指人類依據某個理論並藉助某種工具在時間維度上自由向前或向後跳躍的過程。以此為主題的經典科幻作品也不在少數,《回到未來》、《神秘博士》、《熱浴盆時光機》等等,它們總是涉及著相對論、蟲洞、多重宇宙等理論,而這些時間旅行的概念真的科學嗎?
  • 人類認知的大限,哥德爾不完備性定律,令科學家絕望!
    三個空間維度加一個時間維度的四維空間,就是愛因斯坦以他的老師命名的,所以四維空間也被稱為閔氏空間。世界線和光錐這些概念,只有在閔氏空間中才會體現。閔可夫斯基有一次在給學生上課的時候,對學生說:地圖4色定理之所以沒被證明,就是因為那些試圖證明的人都是三流的數學家。現在我給你們演示一下,要在這堂課結束之前把它證明。
  • 哥德爾證明(中)-三個悖論
    兩個悖論,其實都是自我指涉的問題,它陳述了自己,而且對自我進行了否定。哥德爾證明實際就是上述悖論的變種。他構造了一個陳述G,G=「此陳述不可證明」。如果G為真,G就不可證明。哥德爾的證明還在繼續,那麼G為真,我們將G作為公理,加入原來的(不完備的)公理系統,在這個增補的公理系統中,還可以繼續構建類似G的陳述,即增加公理並不能解決問題。證明還有繼續,可是目前說不清楚,留待下篇。為了理解哥德爾的構造方法,我們先再來看一個悖論。
  • 哥德爾定理的證明
    自然數的算術運算是數學的最基本的內容,自然數的性質曾經被中國先哲看成天道的機密,古希臘人作為宇宙的根本,在笛卡爾的哲學沉思裡,認為我們無法判斷自己是清醒還是幻覺,但在這兩者中,2+3=5都是永遠不變的真理。
  • 哥德爾不完備定理及其哲學意義
    正如法國數學家龐加菜所說"在數學中,當我擬定了作為約定的定義和公設以後,一個定理就只能為其或為假。但是,要回答這個定理是否為真,就不再需要我們將要求助的感覺證據,而要求助於推理。"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的建立舉粉碎了數學家兩千年來的信念。它告訴找們,真與可證是兩個概念,"可證性"涉及到個具有能行性的較為機械的思維過程,而"真理性"則涉及到一個能動的超窮的思維過程。
  • 太陽系在轉,銀河系也在轉,宇宙是否也在旋轉呢?
    宇宙是運動的嗎?這是毋庸置疑的。 運動是宇宙的本質屬性,小到微觀粒子、大到宇宙天體,無一不在運動之中,在這個宇宙中,你無法找到絕對靜止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