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入一首詩 (一)

2021-02-08 Arcadiaalice

我想先用大家非常熟悉的狄金森的一段話開場:「If I read a book and it makes my whole body so cold no fire can warm me I know that is poetry. If I feel physically as if the top of my head were taken off, I know that is poetry. These are the only way I know it. Is there any other way?」


這是狄金森進入一首詩歌的方式——閱讀體驗給身體帶來的直接、強烈的感官衝擊,除此之外,別無他法。(」Is there any other way?」)如果說大詩人有這種與詩歌身心交匯的體驗本是易如反掌的話,對於我們普通讀者而言,這般體驗則是要在千百次的磕磕絆絆、跌跌撞撞的解謎中積沙成塔,才能換得一次如狄金森一般福至心靈的頓悟。一首詩歌的文本空間給我們一次與詩人心靈邂逅、產生親契感的機遇,但我們如果要登堂入室,真正進入這個場域,就必須掌握一定的章法,這個章法我簡單總結成「意(theme)象(imagery)音(sound patterns)色(literary device)(form)」五個方面。



意(Theme)


詩歌的使命在於闡微。微即英文所言之nuance,也就是說,詩歌的表意方式往往顯得曲折婉轉,甚至幽暗不明。初讀一首詩,我們很難如閱讀一篇小說或者看一次戲劇一樣,直觀地感受到清晰的敘事線和主旨表達,而正因為詩歌傳情達意的方式並非平鋪直敘,我們的讀詩體驗近似於看一副印象主義式畫作:影影綽綽之間我們似乎能看得出所繪事物的輪廓, 但畫師的目的並不是讓我們看清他畫的是一座拱橋,拱橋下是一池睡蓮,如果將印象主義的技法剝除,那麼印象派畫作所要表達的景物的光影變幻之美被觀賞者主觀視覺捕捉這一主旨就無處落腳。同樣,詩歌的表達形式與主旨也是骨肉相連的。譬如威廉斯的「A Red Wheelbarrow」一詩,


so much depends
upon

a red wheel
barrow

glazed with rain
water

beside the white
chickens


如果我們將詩歌改寫成普通的句法——「So much depends upon a red wheelbarrow (which is) glazed with rainwater beside the white chickens.」——這幾乎把整首詩變為平淡至極的描述性話語。威廉斯採用極簡主義式的斷行法,將日常話語砍鑿成一小塊一小塊的樂高積木,搭建的時候卻不按章法,語義未盡之處(wheel/barrow, rain/water, white/chicken)強行斷開,從而逼迫我們去重新審視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複合詞的各個組成部分,正如這首詩的主旨是讓我們以細察重新發掘日常勞作所用之物的價值一樣。



因此,我們在靠近詩歌的時候,往往無法簡單去掉技法,從中剝離出一個完整的「內核」或是「主旨」,但我們可以將我們的閱讀印象與人普遍的生命體驗進行對比,看看在大方向上,某一首詩與哪一類生命經驗更相近,更形影相照。這些體驗包括生老病死、愛與友誼、婚姻與家庭、人與自然這些感發性題材,也包括詩化表達的對政治、戰爭、宗教等人類社會機制的理性哲思與洞見,甚至包括自我意識、情緒情感探索這類狄金森式的尋幽探微。




我們通過粗讀,確定一個大致範疇,找出與詩歌最相關的一個或幾個母題,譬如「Annabel Lee」,寫的是人最熾熱的生命體驗,即愛,和愛的失去(love and the loss of love),我們從這裡就可以開始就母題進一步提問,充實細節:1)詩人描寫的是什麼樣的愛情?(teenage love)2)愛情是如何逝去的?是內因或外因?(sudden death) 3)愛失去了之後如何?(traumatized, almost mad, full of wild imagination) 4)詩歌是否用了特殊形式來展現這些母題?(Gothic ballad)


這樣,通過自問自答的方式,我們通過幾個母題將一個普適性的主旨特殊化、具體化了——「Written in the form of a Gothic ballad, the poem 『Annabel Lee』 dramatizesthe state of mind of a bereaved young man who, after losing his teenage lover to sudden death, becomes so traumatized that he willingly succumbs to his wild imagination in which he and his beloved are reunited in her sepulcher by the sea.」


在這樣的演繹法裡,有邏輯地提問是關鍵,可試著根據以下四個大框架去充實主旨表述:

 

I. Identify one or two common motifs in the poem.


II. What specific aspects of the motifs does the poem explore?


III. What does the poem say about these specific aspects? (Attitude, tone)


IV. How does the poem convey such message? (Techniques)



幾乎每首詩在探索主旨表達時都可以由以上四個步驟擴充出翔實的主旨,但並非每個方面都必須並重,譬如第三點在如「A Psalm of Life」這類有強烈道德教化意味的詩歌裡就比較明顯,而在「Annabel Lee」這首並沒有教化意圖的詩歌裡幾乎沒有辦法找到。大家在擴展主旨時應根據具體詩歌,各有側重。而第四個問題所包含的內容,即我們後文要提到的「象(imagery)、音(sound patterns)、色(literary device)、形(form)」四個方面,我們下一篇文章再見。

 

相關焦點

  • 如何閱讀一首抒情詩
    -Lyric Poetry- 如何閱讀抒情詩 接近一首詩 研讀一首詩 並不像你以為的那樣困難
  • 客觀VS真實:什麼算是一首好詩?|一詩一會
    「詩人的眼睛在神奇的狂放的一轉中,便能從天上看到地下,從地下看到天上。想像會把不知名的事物用一種形式呈現出來,詩人的筆再使它們具有如實的形象,空虛的無物也會有了居處和名字。」威廉·莎士比亞曾如此讚許詩人的創造力,在這句話中,他也無意道出了他判斷一首好詩的標準——豐富的想像力,以及將抽象轉化為具象的語言藝術。
  • 一首幹謁詩,千古孟襄陽
  • 《一首詩的誕生》在全國出版發行
    本書收錄了50位詩人的50首詩和50篇談一首詩是如何發生及如何創作的文章。
  • 「一子落而滿盤活」,看一個字如何點亮一首詩
    套用這個說法,詩詞中也有這樣的,靠一個字就可以撐起一首詩,靠一個字就可以讓境界頓生,靠一個字就讓一首詩難以忘懷,這樣的詩有如江湖武藝,四兩撥千斤的功夫,輕巧而高明。在你的心中,你能想到是哪一首詩呢?其實仔細地搜索浩瀚的古典詩詞,實在是並不很多。
  • 景觀山水畫,精煉的設計重構,一空間一首詩,一切都在故事性裡
    景觀山水畫,傳統瓦屋的設計重構,一空間一首詩,用詩詞來賦予場景的對話。進門展示牆,讓人知道場景主題,從細節中感知當地文化,然後進入水景,空間放大,感受項目品質,再進入私密花園,這裡枯山水的營造很入境,用地面鋪裝分割感受主題的另一種詮釋,最後進入售樓處和休閒座談空間,感受一波文化情境,靜下來細品情感的起伏,讓人有種回味無窮的感覺。一切都在設計的故事性裡。
  • 《我在睡前讀一首詩》:餘秀華,讀一首詩,就讓精神出一次軌
    《我在睡前讀一首詩》:餘秀華,讀一首詩,就讓精神出一次軌我們生活,是一日三餐,是衣食住行,那麼,文學作品算什麼?是可有可無的無病呻吟嗎?是傷春悲秋的無聊話題嗎?忙碌的生活,已經不容得我們喘息,文學作品,也漸漸遠離,我們越需要的東西,越要拋棄,於是,越來越疲憊,越來越無奈,再忙碌,也要讀一首詩,看一幅畫,聽一段音樂,這不是浪費時間,這是拓寬生命,這是豐富人生。
  • 李白最狂的一首詩,李白最難背的一首詩,兩首詩的共同點亮了!
    今天小解就帶大家拜讀兩首太白詩,一首極其狂傲,一首極其難背,而兩首詩的相似之處則是個大亮點!首先,李白最狂的一首詩——《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先將原詩拷至如下: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廬山秀出南鬥傍,屏風九疊雲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樑。
  • 寫了很多詩,你卻只記得住他一首詩的詩人
    這些詩一度成為家長聚會必點「金曲」,幾家人齊聚一處,誇起孩子聰明伶俐,文理皆通,勢必讓孩子背一首《詠鵝》以證家教優良。史傳駱賓王七歲作《詠鵝》,僅僅寫了18個字。背過這首詩的孩子們成年後重新讀起,也會發現《詠鵝》能流傳至今確有道理,18字短詩中,聲、形、靜、動,盡納其中,一隻俏皮的大白鵝悅然浮於水面的形象躍動在讀者眼前。
  • 一首詩和一座禪寺(行天下)
    闕明芬攝(人民圖片)一一座寺廟,因洛夫一首小詩而聞名於世,它就是金龍禪寺。就如寒山寺,因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而聞名於世一樣。據說,在東瀛,《楓橋夜泊》是家喻戶曉的名詩,日本人的喜愛程度,不亞於中國人,詩歌被收入日本的教科書就是例證。
  • 推薦一首小詩
    今天我想在推薦小說之前呢,先推薦一首古詩,據說它是現在小學語文裡面要學的一首詩,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曾經學到過嗎?我沒有學過。這是一首託物寓意的小詩,也是唐人詠蟬詩中時代最早的一首蟬是什麼?我相信這兩天,這幾天天每晚入眠的時候,窗外傳來的聲音一定讓你難以忘記,同樣蟬聲也是無數人年幼時的回憶為什麼說這是一首託物寓意的小詩呢?
  • 夏季讀一首夏天的詩
    夏日日長,每天中午小憩一會,定使人神清氣爽,睡前讀詩一首,別有情致,不妨堅持。《居洛初夏作》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粗略地讀一遍,這首詩確實很像一首純粹的景物詩。一切都是四五月份該有的樣子,花謝盡了,柳絮飛殘了,幾株向日葵,佔據了作者視線的中心。杜甫說:「葵藿傾太陽」,這也是葵花的本性啊,它本來就是要向著太陽傾斜的啊,又有什麼好懷疑的?又有什麼好深究的?
  • 一杯茶,一首詩,每日生活有點詩情畫意
    不如給寂寞添加一杯茶,一首詩,儘量不讓生活素顏,淡淡的安寧代替以往的忙亂。或許你在疫情期間,收穫了生活質量的另一面。01一杯茶,感知生活的冷暖四面相對,我們一起面對流年。02一首詩洗滌靈魂中的汙染詩詞中,有花有酒有月光。
  • 李白借宿在一寺廟裡,寫下了一首很獨特的詩,通篇描繪的如夢如幻
    李白是後世公認的「詩仙」,也是大家最為熟悉的一位詩人,他不僅詩寫得好,同時他的人生經歷也是堪稱傳奇,他一輩子其實並不如意,年輕時他也為了能夠走仕途之路,由玉真公主引見進入到長安,可是他太過了招搖,而且當時唐明皇也只不過是把他當成一個小丑,為得就是取悅自己,這也令李白很是痛苦,所以他在長安沒多久之後
  • 康輝口中「一字千金」的北漂者,一首詩換京都一座房,詩寫得如何
    可是在我國的歷史上,就有一位「牛人」,僅僅憑藉自己的一首詩,就換到了「京城」裡面的一套房,簡直是妥妥的「一字千金」啊!一首詩便得到了許多人奮鬥一生的東西,但這些是需要勤奮和才華加持的,要嘔心瀝血很多年才有這樣的成就。這位詩人就是人盡皆知的白居易,年紀輕輕便名聲大噪。果然應了那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首詩便是大名鼎鼎的《長恨歌》。
  • 如何教育孩子——毛主席少年時寫的一首詩給了我啟示
    老師一走,少年毛澤東就背著書包去後山摘毛慄子,邊摘還邊背書。書包裝滿後,他回到私塾,給老師留下一份,其它的分給了同學們。老師回來後,聽說此事,十分生氣,就讓少年毛澤東以院子中央的天井為題,作一首詩。於是,就有了下面的一首五古:天井四四方,周圍是高牆。清清見卵石,小魚囿中央。
  • 一首小詩背後的力量
    2017年12月,她和其他17個孩子被送到南京,參加昆明市呈貢區是光四季詩歌青少年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是光」)和其他幾家機構一起舉辦的詩歌音樂會,去朗誦自己的詩。這一次,詩歌將她帶得更遠。2020年5月下旬,這首詩和專門為它創作的插畫,以公益海報的形式出現。而李玲現在,還在雲南山區一所縣高中就讀。「是光」創始人康瑜記得,這幅公益海報展出最後一天,是兒童節。
  • 席慕容坐火車,看到一棵美麗的樹,寫下一首深情的詩,驚豔了年華
    在你的青春歲月裡,有沒有一首詩曾經讀懂了你的憂傷?席慕容,一個多麼詩意的名字,她曾經陪伴了多少人的青春,見證了多少人的芳華!她的詩,就像一朵最純淨的百合花,盛放在無數人的青春裡,陪著他們走過春秋冬夏。回首往事,你還記得那個讓你怦然心動的身影嗎?你還記得那些單純的年輕的美好嗎?
  • 杜甫一首著名的記遊詩,氣勢宏偉,寓意深遠
    少好學,詩名早著。開元二十三年應試不第,次年北遊齊趙,過著裘馬輕狂的生活。天寶三年與李白相遇於洛陽,同遊梁宋,結下深厚友誼。此期詩歌雄放豪邁、氣象崢嶸,具有浪漫主義色彩,《望嶽》、《房兵曹胡馬》、《畫鷹》等詩可為代表作。《望嶽三首·岱宗夫如何》是杜甫一首著名的吟詠泰山的記遊詩,全詩文如下: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 春天到來,白居易寫了一首詩,劉禹錫和詩一首,從而成為詩壇雙璧
    大和三年春天,白居易的仕途不順,他的處境如同閨婦一般,於是寫了一首詩來隱喻當時的處境。春詞白居易低花樹映小妝樓,春入眉心兩點愁。斜倚欄杆背鸚鵡,思量何事不回頭?春入眉心兩點愁這首詩通過「兩點愁」、「斜倚欄杆」、「背鸚鵡」、「不回頭」等一系列的靜態描繪,展現出一幅靜態的畫面,一幅始終處在低氣壓中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