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小學的家長對孩子說:&34;
也經常聽初中的家長對老師說:&34;
在學生求學的路上,到底是小學重要,還是初中重要?
關於這個話題,我認為,小學比初中更重要。
從心理上說,小學一到三年級是孩子養成習慣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孩子非常聽父母的話,從心理上說,對父母的依賴要大於老師。所以,緊盯這幾年,讓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有經驗的家長在這個時候會積極配合老師,隨時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和同學相處的情況,在班裡是否合群,和同學有沒有和睦相處。學習是否吃力,遇到不會的問題是否主動問老師,在家裡會不會主動完成作業,每天能不能主動改錯題並向家長求助。
有的家長認為,小學階段,孩子的天性是玩,應該快樂地生活,過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事實證明,孩子在童年無憂無慮的,到了初中都跟不上課,家長愁得不得了。前車之轍,後車之鑑,希望還有這種想法的家長抓緊打住,我見過的這種家長以及孩子太多了,沒有一個到初中不後悔的。
從時間上說,小學階段的孩子時間最充分。按照國家教育部的規定,小學生的在校時間不能超過6個小時。其中,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作業,所以,學生在完成學校作業的同時,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安排好時間學習一到兩樣內容,比如:繪畫、書法、音樂等。
在這裡特別強調一下書法,小學生是練字的最佳時機,可以從二三年級開始進行專業的練字訓練,經過三到四年的努力,一般的孩子都能形成自己的風格,寫出一手漂亮的漢字。這對初中及以後的學習的大有幫助的。
從習慣培養上來說,小學階段是培養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小學生因為年齡小,對家長會比較順從,隨著年級的升高,到了4年級以後,孩子更傾向於聽老師的話。如果老師和家長做了很好的銜接,孩子的好習慣就會很快形成並鞏固下來,以後家長們就可以輕鬆許多了。
無論是學習習慣還是生活習慣,都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形成好習慣的過程中,家長和老師必須統一思想,幫助孩子堅持下來。因為孩子小,家長總是有種&34;的感覺,又怕累著,又怕餓著,處處為孩子找理由,找藉口。時間一長,孩子自己就會找藉口了,這個時候想要再挽回局面,恐怕就難了。
很多家長一遇到孩子的問題就束手無策,要麼聽之任之,要麼拖著問題不去解決,最後小問題拖成了大問題,成績直線下降的時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現在有很多家長,學歷高,經歷豐富,總是對老師的做法持懷疑的態度,也總喜歡拿著自己的學習經歷來對照孩子,其實哪有可比性?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經歷,孩子回不到我們的年代,這個年代的問題我們又沒有經歷過,如果你不想通過看大量的專業書籍來解決問題的話,就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吧。
小學是人生路上求學的第一步,只有把這一步走穩了,下一步才好說。時間已經進入8月了,如果家中有孩兒上一年級的,現在規劃一下還來得及,否則,你的經歷就是別人口中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