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情理法的衝突與協調

2021-02-14 曾仕強

在現實社會中,情理法經常發生衝突,常常出現所謂的「合法不合理,合情不合法」的現象。那麼,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如何實現情理法的協調呢?

針對這個大家都關心的問題,曾仕強教授為弟子進行了指導:情是中華文化的特徵,現在很多人很喜歡講同理心,我希望我們不要去講同理心,同理心不是好事。因為大家拼命講同理心之後,我們的同情心就不見了。同理心是西方人講的話,為什麼?因為西方的理是從法來的,他們根據法來說理,我們是根據情來說理,我們從來沒有根據法來說理。根據法就不必說理了,直接依法辦理就是了。很多人總是搞不清楚這個情理法,其實情理法就是天、人、地三才。

所有的公司不管規模多大,不管行業是什麼,都可以分成三層:高層代表天,基層代表地,中間幹部就代表人。天,只講情,所以老闆一定要做好人,不能做壞人。地,是守法的,基層一定要規矩,不能有彈性。只有幹部扮演人,天好做,地好做,人最難做,他要求合理。所有依法辦理都是基層會做的事情,依法辦不通的,就得找幹部。

我舉一個很實際例子,假定我們有守衛,現在叫保安。他們守在門口,第一種有牌子的,一認就知道,進來;第二種沒牌子的,先登記,再進去。還有第三種,既不是公司職員,也沒有證件,但就是要進來。第三種人叫做無法可依,你不能說你給我出去,也不能說讓他進來。這要怎麼辦?向上報告,因為這是你無法處理的。所謂無法處理,就是沒有這個法讓你作為依據來處理。

臺灣有一家公司,財務出了很大的困難,但是它是一個很重要的分公司。所以你說公正不公正很難說,你不重要,總部就讓你倒閉,可是你那麼重要,總部就不能讓你倒閉。怎麼辦呢?主管經濟的領導就要派人來關心,來想辦法管理、支援。

那天主管經濟的大領導從這經過,想去看看問題出在哪裡。來了之後,警衛就問他找誰,因為警衛要依法辦事。他說找你們總經理。警衛又問那你是誰。這也對,也依法嘛!但是一個人當那麼大的官,很不習慣別人問自己是誰,所以旁邊的人就說是經濟部長。那個保安怎麼回答:他是經濟部長,那我是行政院長。他心裡想:你休想騙我,我老有經驗了,平常上級領導要找大老闆,尤其是經濟部長找大老闆,大老闆早就在這裡恭迎了。那個人沒有辦法就走了,誰倒黴?當老闆的倒黴,只能再三賠罪。

中國最會用依法辦理搞得你天翻地覆,很多人沒有這種深度的了解,總覺得依法辦理最好。那怎麼辦?向上報告,因為你永遠不可能認識誰是經濟部長,但是上面的人會認識。上面的人不認識,還可以再找上面的人趕快迎接,這樣才對。否則公司損失之大,誰都沒辦法彌補。警衛是在這裡扮演一個很關鍵的人。我一再勸告所有的人,你不能解決的,不要以為就是不行,趕快通報上面,因為只有上面的人才會認識更廣的人。而你永遠都是在這個圈圈裡,判斷力有限。這樣我們才知道,為什麼大家常常講閻羅王好相處,小鬼最難纏。

天,是講情的,所以在中國社會,地位越高的人越需要講情面,後面才有道。我講得很徹底,對待這種人,給足他面子,他就講理;你讓他沒有面子,他就蠻不講理。面子都沒有了,還給你講什麼理?最後誰倒黴?當然是你自己。現在有很多人專門在研究這個事情,他們認為不應該有。應該不應該不是讀書人在這裡說的,因為他們分不清楚。

這還只是面子而已,面子跟臉不一樣,不講理的人就叫不要臉,所以中國人罵人都罵不要臉,不要臉就是不講理,不是沒有面子。很多人這兩個分不清楚,面子是面子,臉是臉,兩碼事。我們應該給人家面子,但是不要原諒不要臉的人。

還有一件事情要跟大家說明。長期以來,很多人在罵人性,就是因為人性越來越不合理,搞得天下大亂。我們說,人情要合理,合理就沒事了。在中國人的心目當中,任何事情只要合理,結果都是好的。我們不是合法就好,我們最介意的就是合理不合理。

情理法,理是在中間,不是在上面,也不是在下面。情理法三個,不是情最重要,也不是法最重要,而是理最重要。因為中國人是居中為吉。所以我們在孔廟,看到那個中軸線始終是空出來的。中軸線不能塞滿,這是為了安全,為了方便,為了有效。

很多人不了解這個中。中,在我們中華民族是關鍵到極點的,大家什麼時候把這個中搞清楚,很多事情就自然會處理。整個中,就叫中道,就叫中庸。可是中庸又被解釋稱不偏不倚,最後就變成折中,這是大錯特錯的。中就是合理,該衝就要衝,該極端就要極端,該溫和就溫和,該怎麼樣就怎麼樣,而不是不敢極端,老走在中間,那完全不對。如果每個人都在那裡打馬虎眼,充當好人,我們整個社會就完了。

相關焦點

  • 親子教養行為的本質(四)丨情理法的雙趨衝突—不快樂
    但是,是你的情理法重要?還是我的情理法重要?雙趨衝突出現時,如何才得以超越呢?為人父母者,必須穿越日常生活事件的表象,引領孩子、教養孩子,來探索這些事件背後自我生涯發展的真相—三種快樂的學習與享受。親子教養行為的本質(四) 情理法的雙趨衝突-不快樂兒童在合情、合理、合法的社會化過程中,必然面臨巨大的衝突—合別人的情,還是合自己的情?合別人的理還是合自己的理?合別人的法還是合自己的法?我不傷害別人,可是別人要傷害我時怎麼辦?每一個人的情理,都不相同的時候怎麼辦?
  • 康建勝:情理法與傳統司法實踐 | 附圖書簡介
    情理法作為一種司法實踐方式,是一種對於法律之上價值的有益探索,更重要的是彌補了古代中國民事立法的不足,通過強調情理法而實現調解在「定紛止爭」中的作用。 【文章來源】《新舊之間:樊山政書中的清末變法與省級司法》,中華書局,2020年4月;《青海社會科學》2011年第2期。
  • 著名臺灣學者曾仕強去世,享年84歲!曾仕強教授一路走好
    著名臺灣學者曾仕強去世,享年84歲!曾仕強教授一路走好在11月11日19:54分,消息報導著名的學者曾仕強在臺灣去世,享年84歲,網友:又一巨星損落!曾仕強這一生都在弘揚中國文化,有著「中國式管理大師」的尊稱,這一生都在發揚道德文化,所以才得來了這個稱號,曾仕強著名的作品有《胡雪巖的啟示》《易經的奧秘》《中國式管理》等一些經典作品。
  • 曾仕強:孩童時期萬萬不可學英語,這在無形之中讓孩子崇洋媚外
    作為中國式管理大師,曾仕強的演講幾乎走遍了世界。在中國,曾仕強擁有一眾擁護者,他也是家喻戶曉的演講大師。然而在文化交流的相關話題中,曾仕強的某些言論卻引起了巨大爭議。曾仕強曾經說:"在中國,我遇到和我講英文的中國人是不搭理的。"這其中是為什麼呢?
  • 曾仕強都有哪些貢獻?
    說起曾仕強大家看過百家講壇或者是看過管理書籍的人都應該聽過他的名字,曾仕強是一代學者,堪稱國學大師,尤其是在管理學上比較有建樹。曾仕強出生於福建,成長於臺灣,從小就受到傳統中國文化的薰陶,在學業上曾仕強則考取美國以及英國的管理哲學的博士學位,另外他在學習期間提出比較有創新性的中國式的管理理念,而且還是一位比較優秀的國學大師。
  • 第三人利益與當事人權利的衝突和協調
    ◎ 文 《法人》特約撰稿 張俊我國民法典中引入了「第三人利益合同」,在合同的履行、變更與撤銷、合同解除等多個方面,第三人請求權將和當事人既有的合同權利發生衝突,但法律尚未對兩者的關係如何協調作出規定。本文對第三人請求權與債權人請求權、當事人的合同撤銷權及變更權、當事人的合同解除權之間可能發生的衝突進行分析,並提出協調兩者權利衝突的原則與具體路徑,為民法典實施後此類案件的處理提供了建議。
  • 84歲曾仕強去世 癌症在臺灣去世
    國學大師曾仕強離世 曾在《百家講壇》主講易經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在11月11日19點54分在三軍總醫院辭世,享年84歲。曾仕強教授在臺灣的學生陳侯忠也在社交平臺證實,寫道:「在此代教授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關心,謝謝。」
  • 沉痛悼念敬愛的曾仕強教授
    2018年11月11日19時54分,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之父,我們敬愛的曾仕強教授在臺灣安詳辭世,享年84歲。同時,曾仕強教授還接受邀請參加了浙江省政府組織的「胡雪巖商道」論壇和安徽省政府組織的徽商論壇,進行了大會演講。被《浙江日報》評選為最受浙商歡迎的培訓師。
  • 曾仕強:閩商管理應再柔一點
    中國臺灣學者曾仕強,經過數十年研究,從《易經》中找到並提出中國式管理,風靡全球華人世界,被稱為中國式管理之父。11月11日,曾仕強作客晉江大講堂,以《易經中的管理智慧》為命題,解密中國式商道,講易經和現代企業管理、為人處世之間的奧妙關係。  一個西方人進一家企業,收到一張工作規章制度,上面1、2、3……幾條寫得清清楚楚,寫完就沒有了。中國人一定會在後面加條:其他。這就是中國式管理。
  • 臺灣教授曾仕強離世 享年84歲
    11日晚,管理大師曾仕強在臺灣三軍總醫院安詳辭世,享年84歲,此前曾在央視百家講壇中講解《易經的奧秘》等多系列作品。曾仕強先生是中國式管理大師,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被稱為「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學歷是英國牛津大學管理哲學榮譽博士、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美國杜魯門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學士。曾仕強先生一生著作頗豐,有《胡雪巖的啟示》、《易經的奧秘》、《家庭教育》、《孫子兵法與人力自動化》等。2010年曾仕強以780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中國富豪作家榜第五名。
  • 國學大師曾仕強14歲那年親歷的靈異事件
    這位國學大師就是曾仕強,他曾經在14歲的時候親眼見過一個非常奇怪的東西,曾仕強將自己的這一段親身經歷用來作為對人們學習國學的啟發。一、曾仕強遇見「鬼」的經歷那一年曾仕強才不過14歲,小小年紀的他說懂事卻也不盡然,內心還是對一些不明物體存在著一些害怕。
  • 曾仕強高分作品推薦,你看過幾本?
    曾仕強,中國式管理大師,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被稱為「中國式管理之父」,現任臺灣智慧大學校長,臺灣交通大學教授,臺灣興國管理學院校長;曾仕強學歷:英國牛津大學管理哲學榮譽博士、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美國杜魯門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學士;著有《胡雪巖的啟示
  • 「國學大師」曾仕強:享年84歲,多次主講《百家講壇》!
    「國學大師」曾仕強:享年84歲,多次主講《百家講壇》!提起曾仕強,大家不會陌生,他曾多次主講《百家講壇》,為我們普及了一代人的國學。他無愧於「國學大師」,一生為普及傳統文化而奔波。小編為大家說說,「國學大師」曾仕強弘揚傳統文化之路。曾仕強走進國人的視野,還是因為此前曾在《百家講壇》中多次主講。尤其是他的《易經》,讓中國人的古老智慧,通過他平易近人的口吻生動的講述了下來。曾仕強能夠將生澀難懂的《易經》,講得惟妙惟肖,其實與他豐富的人生經歷密不可分。他的童年,是在書香中成長起來的。
  • 曾仕強先生這樣解讀---- 無三不成禮
    我最早接觸曾仕強先生是讀了他的一本著作《易經的奧秘》。
  • 《東方文化周刊》月末版走近曾仕強教授
    曾仕強教授著述頗豐,著有《中國管理哲學》、《二十一世紀易經管理法》、《胡雪巖成功秘笈》、《總裁領導學》、《二十一世紀易經管理法》、《點評胡雪巖成功之道》、《人性管理》、《孫子兵法與人力自動化》、《卓越經理人的必修課》、《胡雪巖的啟示》、《曾仕強剖析胡雪巖商道》、《中國式管理》、《中道管理》、《圓通的人際關係》、《易經的奧秘》、《易經真的很容易》等百種著作。
  • 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因癌症在臺灣逝世
    原標題:84歲曾仕強因癌症在臺灣去世 其學生發文證實國學大師曾仕強離世 曾在《百家講壇》主講易經網易娛樂11月12日報導 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在11月11日19點54分在三軍總醫院辭世,享年84歲。
  • 臺灣學者曾仕強去世 患癌後依舊「快快樂樂面對」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12日電 (記者 宋宇晟)11日晚,有媒體爆料稱,臺灣學者曾仕強去世。12日,名為「曾仕強」的加V微信公眾號發布訃告證實,曾仕強已於11日19時54分在臺灣去世,享年84歲。微信公眾號「曾仕強」截圖。
  • 司法過程中如何處理情理法關係
    司法過程中如何處理情理法關係 2018-08-21 15:56:40來源:檢察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丁寶秀
  • 追思鄉賢 漳籍臺灣著名學者曾仕強11月11日逝世
    11月11日晚,臺灣著名學者、享有「中國式管理大師」之譽的曾仕強先生在臺灣三軍總醫院安詳辭世,享年84歲。曾仕強祖籍漳州,1935年出生於九龍江北岸的新橋頭,小學時就讀於漳州南方小學(今新橋中心小學)。1949年才隨父母去了臺灣。
  •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111)鼎卦上 革故鼎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一百一十一)鼎卦上 革故鼎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坤卦上 陽極成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十五) 夬卦上 決其當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