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解析|員工主張未休年假的仲裁時效期間如何計算?

2020-12-10 藍海人力

案情簡介

盧某1988年入職某公司,籤訂有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累計工作已滿20年,享有年休假15天。盧某工作期間經常離崗去辦理私人案件,以此獲取高額的利益,但同時隱瞞和欺騙公司領取了全額工資。2017年、2018年兩年盧某未休年假,公司也未支付未休年假工資。

2019年12月15日盧某申請勞動仲裁,以公司未支付2017年、2018年兩年未休年假法定補償為由,要求公司支付未休年假工資18856.03元。

仲裁委以證據不足,不符合受理條件為由作出不予受理決定,盧某不服遂訴至法院。

爭議焦點

員工主張未休年假的仲裁時效期間如何計算?

裁決經過

盧某主張:2017年、2018年公司未安排其休年假,公司應當支付其未休年假工資。

公司辯稱:盧某行為屬於曠工,嚴重違反了公司的規章制度。按照法律(《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明確規定,職工請事假累計20天以上且單位按照規定不扣工資的,職工不享受當年的年休假。公司提供了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下載的盧某代理案件的裁判文書25份,文書落款時間為2017年和2018年,據此證明盧某代理案件履行代理人職責需要一定時間,輔證其存在離崗時間較長的情況。公司認為,即使盧某經常性不到崗在外辦理個人私事的行為即使符合事假的程序規定,也應當無權再主張年休假待遇。那麼針對更嚴重的曠工行為當然也不能享受當年的年休假待遇,故盧某基於其經常性的曠工行為無權再享受年休假待遇。

另外,年休假待遇發生的勞動爭議,在性質上屬於休息休假爭議,而不屬於勞動報酬爭議,因此仲裁時效只有一年,盧某的主張已經超過一年仲裁時效期間。鑑此,公司不認可盧某的請求。

裁判結果

盧某2017年度年休假,只有在跨一個休假年度,即2018年度結束,公司既未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亦未在2018年度安排補休的情況下,才能推定盧某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此時應開始計算仲裁時效期間,故盧某主張2017年度未休年休假工資的時效期間應從2019年1月1日起計算,被上訴人於2019年12月31日向勞動爭議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未超過一年的仲裁時效期間。同理,主張2018年度未休年休假工資亦未超過仲裁時效期間。據此法院支持了盧某的訴訟請求。

律師說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五條,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條,勞動關係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

根據《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

第十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在本年度內對職工應休未休年休假天數,按照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其中包含用人單位支付職工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收入。

分析本案, 公司應當提供相應證據證明盧某不具備享受年休假待遇的情形,但未能提供請假條等直接證據證明盧某在2017年度和2018年度具體休假時間,其在訴訟中提供的25份裁判文書,落款時間為2017年和2018年,能證明盧某代理案件履行代理人職責需要一定時間,但其所用時間無法確定,所用時間是否超過20天亦無法確定,故公司主張盧某不應享受帶薪年休假待遇證據不充分,未被支持。安排員工年休假是公司的法定義務,未休年假的需要支付三倍的年假期間工資。但是,如果公司已經作出了休假安排,而員工因為個人原因書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則員工無權要求公司給付其未休年休假工資。

藍海提示:

安排員工年休假是公司的法定義務,未休年假的需要支付三倍的年假期間工資。但是,如果公司已經作出了休假安排,而員工因為個人原因書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則員工無權要求公司給付其未休年休假工資。

公司在日常管理員工的過程中應當有基本的證據意識,在安排員工休假時,如果員工提出不休,應當保留員工提交的不休年休假的書面證據,如員工書面提出不休年休假,實際上等於放棄。但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如員工書面提出的是「暫不休假」則與放棄年休假不同,公司如果批准其申請,實際上等於同意調整休假時間,員工之後再以未休年假為由要求公司支付三倍工資,則公司不能拒絕。

相關焦點

  • 9天年假未休 高管獲賠4萬 未休年假該如何計算補償?
    此時阿才想起,自己在過去這段工作的時間內,還有年假未休,但對此公司則表示,阿才已經休了年假而且給予了相應的補償。就績效獎金、未休年假的天數和補償數額等問題,阿才和公司經過勞動仲裁未能達成一致,於是將原先的「東家」告上法庭。昨日記者從佛山市順德區法院獲悉,最終因為9天未休的年假,公司需賠償他41379.31元。
  • 帶薪年假未休,報酬最遲何時應發?四川省人社廳典型案例來了
    那麼,沒有休的帶薪年假是否有報酬?用人單位最遲應該什麼時候支付?近日省人社廳公開發布的《2019年度四川人社典型案例白皮書》,就有一個相關典型案例。案例的當事人叫李某。2008年10月,李某入職某公司當普工,工作期間從未享受帶薪年休假,某公司也沒有發放應休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2017年8月,李某因身體原因辭職。
  • 山東省帶薪年休假工資仲裁時效最新案例
    該規定明確未休年休假工資屬於勞動報酬,仲裁時效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七條第四款「勞動關係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限制;但是,勞動關係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係終止之日起1年提出」的規定,原告要求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並未超過1年仲裁時效期間。
  • 案例|產假工資和未休年休假工資結算
    案情簡介2008年1月份,張某入職A單位,按照A單位的規定,員工根據在本單位的工齡來享受年假。張某在A單位工作十年後,因為自身原因,主動提出離職。離職時,張某提出A單位在其產假期間並未按照其正常工作時間工資標準發放工資,以及尚有2018年度未享受的年休假4天。A單位認為,張某休產假已經是三年前的事情,現在要求產假工資差額,已經過了仲裁時效,A單位無需支付產假工資差額,雙方因此產生爭議。
  • 活用仲裁時效,打贏勞動官司!
    案例:高管張某申請勞動仲裁,主張其在職5年期間,從未休過年休假,要求公司支付2015年至2019年的未休年休假工資。公司答辯:張某是公司的高管,其自行安排自己的年休假事宜,認為張某已經安排其休完年休假了。但是,公司未能就張某已經休年休假的事實予以舉證。
  • 加班費舉證、年假工資追索年限、剋扣工資仲裁時效、被迫解除經濟補償(附判決書)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施行前相關法律法規並無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的規定,故申請人主張被申請人支付2001年12月1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間的未休年休假工資無法律依據。因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系對勞動者未休年休假的一種補償,不屬勞動報酬性質,勞動者主張未休年休假工資適用普通仲裁時效。
  • ...轉年再休?怕是知道也不敢補吧?專家建議:不讓員工休年假,老闆...
    據了解,根據《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規定,員工因單位工作安排原因無法休年假,可以跨年休。然而,近日記者隨機採訪了20位未休完年假的市民,其中17位聽說年假未休完可以跨年休都吃了一驚,因為他們一直以為年假未休完會直接清零。
  • 未籤訂勞動合同,請求雙倍工資,仲裁時效怎麼算?
    法律知識要點:用人單位未在勞動者入職後一個月內籤訂勞動合同的,從第二個月開始計算雙倍工資,超過一年的視為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但是,未籤訂書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向用人單位主張雙倍工資的仲裁時效起算點,在實務中爭議非常大。
  • 一天工作12小時,周末法定都無休,上班5年只仲裁1年加班費?
    用人單位用工過程規範後,員工能否對之前的歷史問題進行追溯呢?特別是社保、工傷、加班工資、年休假等,都是員工自入職以來就有的,有可能追溯到幾年甚至十幾二十年前。下面先從一個案例中來看一下加班工資可以追溯的時限。孫愷(化名)2011年10月入職M公司,在後勤部從事水電維修運行工作。
  • 未籤書面勞動合同二倍工資仲裁時效何時起算
    另外,深圳《2011年全市勞動人事爭議疑難問題研討會紀要》規定:「關於未訂立勞動合同二倍工資的訴請,受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仲裁時效的審查,逐月起算。」上述計算方法是嚴格按照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的法律規定得出。以成都、海南、鄭州等地為代表,仲裁時效自勞動關係終止之日起計算。
  • 一文看懂勞動仲裁各個時間段,仲裁時效,審理期限,一網打盡!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勞動爭議案件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時效期間自申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從具體的現實情況來看,一年的時效期間一般從你與公司解除勞動關係之日起開始計算,但也有一些特殊的,比如未籤勞動合同雙倍工資的時效期間,因為根據法律規定,用人單位應當自滿一個月後與勞動籤訂書面的勞動合同,如果未籤訂,就要承擔雙倍賠償的責任,所以關於這個的起算點一般是從員工入職滿一個月起開始算的!
  • 問·事務│帶薪年假調查:有人不敢休 有人休假權在單位手中?
    因為所有員工都是工作10年之內的,每年只有5天年假。年假抵扣完後才能請帶薪事假、帶薪病假,員工不能提出異議,否則不批假。」  「公司同時規定不可以將未用完的年假順延至第二年,也規定欠班一年沒還完的第二年接著還,規定員工年假的一部分必須用於公司安排。」
  • 深康佳未公示員工管理制度 開除曠工員工被判支付8萬
    訊4月19日,裁判文書網公布了一則勞動糾紛判決,康佳集團因開除曠工員工仇永忠,被法院認定為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共計賠償8.32萬元。2017年6月,康佳集團顯示仇永忠有17天未打卡,且有6天曠工。7月19日,康佳集團以仇永忠違反公司考勤制度為由解除了與仇永忠的勞動合同,雙方就雙倍工資、賠償金等問題產生分歧,並訴諸仲裁。仲裁庭裁決康佳集團支付仇永忠賠償金3.89萬元,年休假工資差額1489元。雙方對仲裁結果表示不服,向法院提起訴訟。
  • 女子休產假被辭職如何維權?產假期間工資不發放怎麼辦
    休產假被辭職如何維權? 西安市人社局:產假期間不得辭退員工  15日下午,記者從西安市人社局了解到相關產假規定,從2016年5月26日開始,陝西省的產假已改為最少158天。任何單位在員工入職時都需為其購買生育保險,並不得在產假期間以任何理由辭退員工。
  • 案例解析 | 手書離職申請後反悔,堅持系被違法解除,主張賠償能獲得法院支持嗎?
    根據《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第十二條,用人單位與職工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當年度未安排職工休滿應休年休假的,應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報酬。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六條,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 天津律師┃疫情期間彈性辦公:工時怎麼計算?可否認定曠工?
    【典型意義】 疫情期間,單位安排員工居家辦公的情況比較普遍,與此同時,單位對員工工作的監督考核與平時到崗工作時有所不同,但只要員工在家辦公提供與其工作崗位匹配的勞動後,企業沒有證據證明員工未提供勞動曠工在家的,應按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員工正常的勞動報酬。
  • 「未休年假勝訴案」的範本意義
    因為兩年沒有休年假,楊先生向勞動仲裁委申請仲裁被駁回後,向法院起訴公司,要求按日工資收入的300%支付兩年21天的年假工資13902.11元。該案日前有了終審結果,楊先生提出的要求得到了法院的支持。
  • 公司多放幾天假能抵扣年假嗎?福利假和法定年休假如何界定?
    去年法院曾判決了這樣一個真實案例:徐某在某公司工作了近5年時間,主張其入職之後未休過年休假,提起仲裁申請,要求某公司支付其未休年假工資32630.41元。審理當中遇到一個難題:2016年公司春節期間多放了幾天假,公司認為多放的幾天假就是年假了,但徐某認為,多放的幾天假不應該算作年假,而是公司福利假。
  • 勞動者維權不能錯過4類時效
    2019年2月27日,該電器公司與劉豔傑解除勞動合同時,劉豔傑因公司未為其繳納社會保險、未籤訂勞動合同申請勞動仲裁,要求裁決公司向其支付未籤訂書面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差額。可是,仲裁機構以社會保險不屬於仲裁受案範圍,因未籤訂勞動合同而要求支付二倍工資的主張已超過一年訴訟時效規定為由,對劉豔傑的請求不予支持。劉豔傑起訴後,法院亦駁回了他的訴訟請求。
  • 未籤訂勞動合同,主張雙倍工資,仲裁機構如何裁決|先森說勞動法
    案例:李某於2016年4月1日入職某電腦織嘜公司從事財會工作,公司一直未與李某籤訂勞動合同,李某因擔心自己提出籤訂合同會使公司不愉快,因此也就沒有向公司提出籤訂合同的要求。李某月薪約4000元。2017年8月1日向勞動仲裁委申請勞動仲裁,要求公司支付2016年5月1日至2017年7月31日期間未籤訂書面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差額6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