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翻譯已經成為Ai智能重要的落地場景,各大企業也紛紛入局翻譯機行業,希望分一塊蛋糕。但翻譯機的未來怎麼樣?翻譯機的未來應該如何發展卻一直是整個行業都在探索的內容。
香港電子展展出的部分翻譯機產品
在今年四月份的香港電子展上展示的翻譯機就有幾十種,價格也從幾千元到一兩百元不等。這些產品中有來自科大訊飛、百度、搜狗、有道這樣的大企業品牌,也有來自像腕語這樣長期深耕機器翻譯的品牌,但更多的是來自深圳的小品牌,依託深圳的玩法和產業鏈分工快速打入市場,基本套用現成的機器翻譯方案並不做深入研發,賺一波快錢就撤。
「我們相信翻譯機產業在未來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機器翻譯從幾十年前就提出來了,但是直到近幾年才真正的實現形成可用的硬體產品,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翻譯機。那麼未來可能會有翻譯耳機、翻譯眼鏡或者其他產品形態。這是一個值得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的事情。有人說現在的翻譯機很多都是套用某個智能產品的硬體鏈條,植入一些翻譯app的翻譯技術,整合輸出的產品,我認為這是對翻譯機的了解不夠深入。這只是某些賺快錢的小企業的做法。翻譯機是個近兩年才發展起來的品類,還太年輕。翻譯機的未來還有太多太多需要我們去探索的。」腕語翻譯機的聯合創始人曲潔說。
曲潔在海外發布會上介紹公司及產品
正如曲潔所說,翻譯機遠非有些人想的那麼簡單。因為處於行業的最初階段,各個翻譯機生產企業也在探討翻譯機應該有的形態,有的翻譯機可以通話,有的翻譯機加入了Ai助手的功能,有的翻譯機可以離線翻譯…「但我們認為,萬變不離其宗,翻譯機的未來離不開它的本質,那就是翻譯的準確性!」冠義科技的總經理鍾可說。
確實,冠義科技也是這麼做的,冠義科技在2014年成立,就勵志要做出一款可以推向市場的可以翻譯的智能硬體產品,他們與中國海洋大學信息中心戰略合作研發,歷時兩年推出了可以進行14種語言翻譯的智能手錶,實際上這也是翻譯機的原型了。在研發過程中,冠義科技也獲得了多項有關機器翻譯的專利。隨著出境遊人數的不斷增長,翻譯產品成為出境遊人群最迫切需要的工具。依託可翻譯的智能手錶的專利技術,2017年,冠義科技聯合網易有道共同推出了當時市場上為數不多的一款帶有屏幕的翻譯機—翻譯蛋。
2017年也是翻譯機的元年。此後,市場上的翻譯機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芽」,短短的兩年間已經有很多大品牌進入這個行業,翻譯機也成為Ai智能落地的重要品類。
但市面上的翻譯機產品雖多,體驗卻大相逕庭,很多翻譯的不夠準確或者不夠「信、達、雅」。冠義科技一直堅持將翻譯體驗做的最好,在2018年推出了自主研發的機器翻譯平臺,在融合谷歌、微軟、百度等這樣的全球優勢的翻譯詞庫和翻譯技術的同時,不斷通過自主研發的機器翻譯平臺優化、整合詞庫和輸出更精準的翻譯結果。「我們能夠做到更好,也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曲潔說。
為了更準確的翻譯結果和用戶體驗,冠義科技不惜將產品的上市時間一推再推。據說,本來計劃的一款離線翻譯產品被推遲了三個月上市。「目前整個翻譯機行業的技術還很難實現真正的離線,因為一旦離線,機器就很難進行實時的學習和優化。並且巨大的詞庫需要佔據非常大的內存,現在離線翻譯的本質是將巨大的詞庫進行上千倍的壓縮實現。所以離線翻譯的好壞在於詞庫的壓縮技術和壓縮後的詞庫質量。我們希望用戶在拿到我們的離線翻譯機的時候,是用到的目前市面上能夠買到的最好用的離線翻譯,所以我們不惜犧牲市場機會也一定要保證翻譯的準確。如果一款翻譯機,翻譯的不準確,那它就是一臺廢物而已。」鍾可說。
也正是因為團隊這種嚴謹的態度和對專業技術的鑽研與堅持,使得冠義科技在機器翻譯研究的路上走的越來越遠,越來越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