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將房產贈與小兒子,導致其它子女不撫養老人,被告上法庭

2020-08-01 上海尤辰榮律師

老張育有三子一女,由於老張將自己的房屋給了小兒子從而引起其他子女的不滿,自此開始其他子女便與老張「斷絕了來往」並稱:「誰拿房子,誰養老人!」一氣之下,老張將他的四個子女一併告上了法庭,要求子女們都付給贍養費!

老人將房產贈與小兒子,導致其它子女不撫養老人,被告上法庭

老人將房產贈與小兒子,


老張早年喪偶,獨自將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拉扯長大。成年後大兒子、二兒子和女兒均自立門戶搬了出去,平時偶而來看望老張,只有小兒子與老張共同生活。2013年2月,老張因受小兒子照顧較多,遂將自己的房屋贈與給了小兒子。但這一舉動引起了其他子女的嚴重不滿,覺得父親分配不均,從此就再也不來看望老張了。


老人將房產贈與小兒子,導致其它子女不撫養老人,被告上法庭

導致其它子女不撫養老人,


2015年初,老張突發腦溢血需大額醫療開支,而小兒子也無力單獨承擔老人的贍養費,老張遂與其他子女協商,希望他們也出點錢,但均遭到拒絕。

無奈之下,老張將他的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一併告上了法庭,要求他們每人每月給付贍養費人民幣500元。除了小兒子同意老張的訴訟請求,其他子女都稱老張的房屋給小兒子了,他應當全額承擔父親的贍養問題。

老人將房產贈與小兒子,導致其它子女不撫養老人,被告上法庭

被告上法庭


雖然老張將他的房屋贈與了小兒子,但滬律網律師認為這並不影響老張要求其他子女承擔贍養的義務,給付贍養費。我國法律規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子女不履行義務時,無勞動能力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子女間互相協議如何承擔與分配老人的贍養問題,或老人偏袒哪個子女,這都不影響子女對老人應盡的贍養之義務,而且這一義務是均等的,任何子女都沒有主次多少之分,法律並沒有規定多拿老人的財產的子女,就應當更多的承擔老人的贍養義務。

據此,老張身患嚴重疾病,生活、經濟困難,子女應當給付一定的贍養費。

最後,法院判決子女四人每月每人支付老張生活費500元,並當庭對老張的子女們進行了教育,子女們表示以後要善待父親,按時給付贍養費並經常看望老人。

滬律網點評:盡孝是中華民族基本的倫理道德,每個子女都有贍養老人的義務。滬律網律師認為贍養老人並不是功利的財物交換,老人將子女撫養成人,子女應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誰拿房子,誰養老人!」這種以取得老人財物的多少來衡量需承擔贍養義務多少的觀點,是完全錯誤的。

相關焦點

  • 江蘇無錫:老人贈與兒子房產後被要求遷出,法院判決:不行
    房子作為普通家庭的重要資產,一些父母出於子女結婚的需求,往往提前將房屋過戶給子女,這樣做老人的權益有保障嗎?在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人民法院廣益法庭審理的一起返還原物糾紛案件中,小李(化姓)因想賣掉父母贈與他的房子重新置辦婚房,與父母產生了矛盾,遂訴至法院,要求父母搬出。
  • 兒子常年冷暴力,老人慾撤銷房屋贈與,律師卻這樣說……
    2018年5月7日訊,近年來,涉及房屋贈與、繼承的糾紛案件明顯增多。很多老年人由於種種原因,將自己名下的房產贈與給子女或者孫子女,本指望藉此讓子女好好盡孝,卻不料上演現實版的《牆頭記》。當親屬關係破裂時,子女不盡贍養義務,老人後悔當初贈房,怎麼辦?已經籤訂了贈與合同,並辦理了房屋過戶手續,這贈與的房屋還能要回來嗎?
  • 兩位老人立遺囑,把房產贈與孫子,子女不知情,是否合理?
    兩位老人立遺囑把房產贈與孫子,子女不知情,是否合理?根據繼承法規定,遺囑有以下4個方式,第一個方式,自書遺囑。自書遺囑就是本人所書寫的遺囑,由本人親自書寫的遺囑,本人籤名摁手印,寫上年月日。第二個方式,就是代書遺囑。
  • 徐州一耄耋老太生活難自理 上法庭告六子女索贍養費
    老太太傷心之餘將6個子女告上法庭索要贍養費包括生活費、護理費、醫藥費等合計每月3160元即每人527元。  老太太的大兒子不認同贍養費計算結果,同時認為社區每月給老人發放各項費用合計1000多元,並不是沒有生活來源,所以不願意承擔生活費,而且老人以前將其住房賣掉只給了自己5萬元並協議以後不再過問老人的事。其他子女均表示各人有各人的難處,但一直都有照顧、贍養老太太。
  • 兒子被兒媳蠱惑,為了房子處心積慮,老人為教育子女告上法庭
    老父親狀告子女 索要撫養費第二天老人直接將自己的子女告上了法庭法官大人您看,我這裡有個小本子,都是我記的帳,自打他們18歲成年以後,他們每次從家裡支的整錢,我都記得清清楚楚。包括他們倆上大學的學費,住宿費,文具費,買車的錢,租房的錢,還有旅遊的錢,還有我孫子夏利營的錢,在這裡面都可以找到。老人接著反身對著兒子講,你還記得嗎,你大學畢業那年,在社會上面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半夜三更的惹怒了一夥小混混。
  • 離婚時唯一住房贈與子女,不直接撫養子女一方有「居住權」嗎?
    ,原被告離婚時將涉案房屋贈與了婚生女,即使原被告解除婚姻關係,被告仍然是張小曼的監護人,監護權不因為原被告婚姻關係的解除而解除被告,作為張小漫的監護人,當然有權與張小漫居住,要求被告搬離房屋。第二種觀點認為:被告對涉案房屋沒有居住權,原被告離婚時將房屋贈與了婚生女,此婚生女作為房屋的所有權人,享有對房屋的佔用、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同時被告在涉案房屋內打砸、居住侵害了房屋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也不利於未成年人的成長。而原告作為婚生女的直接撫養人屬於婚生女的「實然」監護人,有權作為法定代理人提起訴訟,要求被告搬離房屋。
  • 協議離婚將房產贈與子女是否有效?能否撤銷?糾紛如何處理?
    我是買房先知道,首發公眾號,點擊上方「關注」,每天為你分享房產知識,政策解讀,購房技巧,讓您買房的道路不在迷茫!協議離婚是一種社會文明的進步,在離婚過程中,雙方當事人可以將夫妻共有的房產進行分割,也可以歸為一方所有,或贈與給子女。但是,夫妻贈與子女的房產是否可以撤銷?通過離婚協議贈與他人是否成立?
  • 協議離婚將房產贈與子女是否有效?能否撤銷?糾紛如何處理?
    一、協議離婚,約定將房產贈與子女的性質問題:1、協議離婚約定將房產贈與子女,系夫妻二人對夫妻共同財產的約定,實質上僅產生贈與的意思表示。如果後續未辦理產權過戶手續或實際交付,贈與關係未實際成立。最高人民法院在劉俊馳、王義珠再審審查與審判監督民事裁定書【(2018)最高法民申6053號】中認為:「劉計與其妻劉豔雲籤訂的《離婚協議書》中約定案涉房產歸兒子、女兒所有,各一個單元,該約定應視為劉計與其妻劉豔雲將房產贈與兒子、女兒的意思表示。
  • 婚後父母借錢給子女購房的要寫明借據,否則算贈與,會吃大虧!
    從這個法律條文規定的內容上看,對父母婚後出資為子女購房的行為首先推定是贈與行為給夫妻雙方的,除非有證據證明父母有其它的意思表示。所以筆者認為該款法律條文可以從兩方面理解:一、出資時有明確的意思表示的,按照明確的意思表示確定。
  • 【以案釋法】拒不支付醫療費,七旬老人將長子告上法庭
    被告小高辯稱,成家後父母對自己不聞不問,卻對弟弟一家照顧有加,對於老高住院一事並不知情,且自己父母有經濟能力,不同意承擔醫療費。無奈之下,七旬老人一紙訴狀將長子告上法庭。老高是一位72歲高齡的老人,已經基本喪失勞動能力,又沒有其他收入,長子小高應該履行贍養父親的義務,故老高要求小高支付34590元的醫療費的訴請本院予以支持。望被告小高能弘揚中華民族敬老、養老的美德,切實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贍養義務。
  • 老人贈房後兒子不盡孝 律師:三種法定情形能反悔
    很多老年人由於種種原因,將自己名下的房產贈與給子女或者孫子女,本指望藉此讓子女好好盡孝,卻不料事與願違。當親屬關係破裂時,子女不盡贍養義務,老人後悔當初贈房,怎麼辦?已經籤訂了贈與合同,並辦理了房屋過戶手續,這贈與的房屋還能要回來嗎?
  • 老人300萬房產贈與水果攤主 家屬質疑:意定監護怎樣才能不走樣?
    &nbsp&nbsp&nbsp&nbsp最近兩天,一則「老人將300萬房產贈與水果攤主」的社會新聞引發廣泛的關注和討論。新聞中,家住上海寶山區八旬老人,老伴和兒子均已去世。常年獨居的老人,通過意定監護的方式,將家中價值300萬元的房產贈予一直照顧自己的水果攤主。
  • 父母給子女經濟幫助 是理所當然的贈與還是民間借貸?
    孩子多大都是孩子即便成年老人還是默默為其付出不過一些成年子女竟將此視作理所當然心安理得對子女經濟幫助到底是理所當然的贈與還是女兒去世後,湯某夫婦將段先生訴至法院,要求對方償還借款本金111000元。在訴訟中,二原告向法庭提交了湯女士銀行取款憑證、償還房貸銀行流水及住院病例等證據,用於證實二原告將錢借給湯女士的事實。被告段先生對此不予認可,並辯稱,對於妻子取款,自己並不知情,且雙方並無借據,故不存在借貸關係。
  • 房產贈與起爭議姐弟二人上法庭
    幾年前,李某的姐姐曾出具承諾書、在接受父親15萬元贈與後放棄對父親房產的繼承權。此後,李某的父親將房屋贈與了兒子。沒想到,為此一家人最後還是對簿公堂,李某訴至法院,要求確認協議合法有效。一審法院判決協議「部分」有效,李某不滿提出上訴。近日,此案二審在北京市二中院開庭。
  • 受贈房產卻不贍養父母 法院:支持撤銷贈與!
    特別是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社會保障範圍小、水平低,當老人把房產贈與兒女後,兒女對老人不再關心,老年人的權益如何保障?老房拆遷籤訂贈房養老協議紀大爺在宜興市丁蜀鎮某村有一套老房子。2010年,老房子周邊道路擴建,統一拆遷,紀大爺因此置換到某安置小區兩套房屋及車庫。
  • 離婚協議中將房產贈與子女的約定能否反悔?
    離婚協議中將房產贈與子女的約定能否反悔?離婚協議是男女雙方對子女撫養、財產分割、債務分擔等事宜協商後所達成的一個利益相對均衡的結果。房產是夫妻共同財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當雙方對房產歸屬爭執不下時,將它贈與給子女,很多時候是雙方都能夠接受的一種解決方案。
  • 老人將三個子女告上前旗法院
    你撫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世上最美好的事莫過於此我已長大,你還未老我有能力照顧你而你也健康如常這是多少子女對曾經為他們傾盡心血付出全部愛的父母的期望然而,烏拉特前旗卻有三個子女因為不贍養老人,被告上前旗法院西小召法庭。
  • 離婚協議約定房產贈與子女但未過戶,能否撤銷贈與?
    後李東起訴稱:該房屋貸款尚未還清,房屋產權也未變更到兒子名下,即還未實際贈與給兒子,仍處於李東、王燕共有財產狀態,故不準備再將該房屋屬於自己的部分贈給兒子,主張撤銷之前的贈與,由法院依法分割該房屋。王燕則認為:離婚時雙方已經將房屋協議贈與給兒子,正是因為李東同意將房屋贈與兒子,我才同意離婚協議中其他加重我義務的條款,出於對未成年人的考慮,不同意李東的訴請。
  • 保定一80歲老人無所依法,將三個子女告上法庭
    原告何某某年近八十高齡,育有二兒一女。老伴去世後,子女因贍養老人問題未達成一致意見,老人無所依靠。在當地村委會村幹部的幫助下住進養老院,後因無力支付養老院費用,老人將三子女訴至法院。
  • 廣州離婚律師梁聰:離婚贈與未成年子女房產,撫養方能擅自處分嗎
    廣州深圳離婚律師梁聰律師離婚時,不乏父母雙方約定將房產以贈與的形式過戶給未成年子女的情形,這不僅是父母雙方對孩子的一份祝福但是,實踐中不直接撫養孩子的一方常常會有對方是否會擅自處分該房產的顧慮,擔心對方在孩子以及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處理房產。離婚時將房產贈與給未成年子女,屬於未成年子女的個人財產《民法總則》第十三條規定:「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