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勢利之交,難以經遠.士之相知,溫不增華.

2021-02-07 世界名著每日讀


點擊題目下方世界名著每日讀,每日陪伴你有品位地閱讀

編輯:世界名著每日讀(ticesmall)


寵,是得意的總表相。辱,是失意的總代號。當一個人在成名、成功的時候, 如非平素具有淡泊名利的真修養,一旦得意,便會欣喜若狂,喜極而泣,自然會有 驚震心態,甚至有所謂得意忘形者。


例如在前清的考試時代,民間相傳一則笑話,便是很好的說明。有一個老童生, 每次考試不中,但年紀已經步入中年了,這一次正好與兒子同科應考。到了放榜的 一天,兒子看榜回來,知道已經錄取,趕快回家報喜。他的父親正好關在房裡洗澡。兒子敲門大叫說:爸爸,我已考取第幾名了!老子在房裡一聽,便大聲呵斥說:考取一個秀才,算得了什麼,這樣沉不住氣,大聲小叫!兒了一聽,嚇得不敢大叫,便輕輕地說:爸爸,你也是第幾名考取了!老子一聽,便打開房門,一衝而出,大聲呵斥說:你為什麼不先說。他忘了自己光著身子,連衣褲都還沒穿上呢!這便是「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的一個寫照。




「受寵若驚」,大家都有很多的經驗,只是大小經歷太多了,好像便成為自然 的現象。相反的一面,便是失意若驚。在若干年前,我住的一條街巷裡,隔鄰有一 家,便是一個主管官員,逢年過節,大有門庭若市之慨。有一年秋天,聽說這家的主人,因事免職了,剛好接他位子的後任,便住在斜對門。到了中秋的時候,進出這條巷子送禮的人,照舊很多。


有一天,前任主官的一個最小的孩子,站在門口玩耍,正好看到那些平時送禮來家的熟人,手提著東西,走向斜對門那邊去了。孩子天真無邪的好心,大聲叫著說:某伯伯,我們住在這裡,你走錯了!弄得客人好尷尬,只有向著孩子苦笑,招招手而已。有人看了很寒心,特來向我們說故事,感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我說,這是古今中外一律的世間相,何足為奇。我們幼年的課外讀物《昔時賢文》中,便有:「有酒有肉皆兄弟,患難何曾見一人?」「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不正是成年以後,勘破世俗常態的預告嗎?在一般人來說,那是勢利。


其實,人與人的交往,人際事物的交流,勢利是其常態。純粹只講道義,不顧勢利,是非常的變態。物以稀為貴,此所以道義的絕對可貴了。


勢利之交,古人有一特稱,叫作「市道」之交。市道,等於商場上的生意買賣, 只看是否有利可圖而已。在戰國的時候,趙國的名將廉頗,便有過「一貴一賤,交 情乃見」的歷史經驗。如《史記》所載:


廉頗之免長平歸也,失勢之時,故客盡去。及復用為將,客又復至。廉頗曰:客退矣!客曰:籲!君何見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勢,我則從君。君無勢,則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廉頗平常所豢養的賓客們的對話,一點都沒有錯。天下人與你廉大將軍的交往, 本來就都為利害關係而來的。你有權勢,而且也養得起我們,我們就都來追隨你。 你一失勢,當然就望望然而他去了。這是世態的當然道理,「君何見之晚也」,你怎麼到現在才知道,那未免太遲了一點吧!


有關人生的得意與失意,榮寵與羞辱之間的感受,古今中外,在官場,在商場,在情場,都如劇場一樣,是看得最明顯的地方。以男女的情場而言,如所周知唐明皇最先寵愛的梅妃,後來冷落在長門永巷之中,要想再見一面都不可能。世間多少的痴男怨女,因此一結而不能解脫,於是構成了無數哀豔戀情的文學作品!因此宋 代詩人便有「羨他村落無鹽女,不寵無驚過一生」的故作解脫語!無鹽是指齊宣王的醜妃無鹽君,歷來都把她用作醜陋婦女的代名詞。




其實,無鹽也好,西施也好,不經絢爛,哪裡知道平淡的可貴。不經過榮耀,又哪裡知道平凡的可愛。這兩句名詩,當然是出在久歷風波,遍嘗榮華而歸於平淡以後的感言。從文字的藝術看來,的確很美。但從人生的實際經驗來講,誰又肯「知足常樂」而甘於淡泊呢!除非生而知之的聖哲如老子等輩。其次,在人際關係上,不因榮辱而保持道義的,諸葛亮曾有一則名言,可為人們學習修養的最好座右銘,如云:


勢利之交,難以經遠。士之相知,溫不增華,寒不改棄,貫四時而不衰,歷坦險而益固。

下拉屏幕參與文章評論

相關文章(點擊即可閱讀)

800本名著書單,點閱讀原文獲取!
↓↓↓

相關焦點

  • 勢利之交,難以經遠.
    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南懷瑾 / 本文摘錄自 《老子他說》寵,是得意的總表相
  • 南懷瑾:勢利之交,難以經遠
    勢利之交,古人有一特稱,叫作「市道」之交。市道,等於商場上的生意買賣,只看是否有利可圖而已。在戰國的時候,趙國的名將廉頗,便有過「一貴一賤,交情乃見」的歷史經驗。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勢,我則從君。君無勢,則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廉頗平常所豢養的賓客們的對話,一點都沒有錯。天下人與你廉大將軍的交往,本來就都為利害關係而來的。你有權勢,而且也養得起我們,我們就都來追隨你。你一失勢,當然就望望然而他去了。這是世態的當然道理,「君何見之晚也」,你怎麼到現在才知道,那未免太遲了一點吧。
  • 勢利之交,難以經遠
    勢利之交,古人有一特稱,叫作「市道」之交。市道,等於商場上的生意買賣,只看是否有利可圖而已。在戰國的時候,趙國的名將廉頗,便有過「一貴一賤,交情乃見」的歷史經驗。廉頗平常所豢養的賓客們的對話,一點都沒有錯。
  • ​勢利之交,難以經遠、瓶花,中國式風雅
    勢利之交,難以經遠
  • 南懷瑾巨額著作權糾紛案「逆轉」
    2012年9月,著名文化學者南懷瑾先生在蘇州逝世,享年95歲。南懷瑾精通易經、國學和佛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者,在兩岸影響巨大,生前著有《論語別裁》等70餘部作品。然而,在其逝世兩年後,南懷瑾的家人與南懷瑾生前一手創辦的老古公司、出版社等卻因巨額版權費而對簿公堂。
  • 「經遠艦」出水遺物標本500餘件
    「經遠艦」水下考古成果是近現代沉艦水下考古的又一重大發現,對於近代史、海軍發展史、世界海戰史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同時,「經遠艦」是德國設計製造裝甲巡洋艦的最早案例之一,它的發現為世界海軍艦艇史的研究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實物資料。
  • 從「南懷瑾大師的自我評價」說起
    談到國學,南懷瑾大師是婦孺皆知的。南懷瑾大師,1918年3月18日出生於中國浙江溫州,於2012年9月29日在蘇州太湖大學堂逝世,享年95歲。南懷瑾大師是中國當代詩文學家、佛學家、教育家、中國古代文化傳播者、學者、詩人、武術家、國學大師。
  • 南懷瑾的作品應該普及嗎?
    昨天,偶然看見一篇文章,文章的標題叫做《南懷瑾是大師還是騙子?北大教授:他的作品只適合文盲村夫看》,作者是「一枕古書」。可以看出來,作者是對南懷瑾基本上持有贊同態度。他首先承認了一個事實,即「莫言身上的爭論只能算作小巫見大巫,南懷瑾先生,應該是我國爭議最大的一位作家,曾經有北大教授對其抨擊道:他的作品只適合文盲村夫看!」
  • 口述歷史:南懷瑾著作權案背後的「家春秋」
    南懷瑾著作權案背後的「家春秋」前不久,歷時4年之久的南懷瑾巨額著作權糾紛案落下帷幕。郭姮妟供圖  判決一出,老古公司即發聲明:南懷瑾生前著作權專屬老古。這引發了網友的質疑:老古公司的「掌門人」郭姮妟同南懷瑾並無血緣關係,憑什麼擁有其著作權?且法院在判決中並未提及南懷瑾著作權究竟歸誰,老古公司的聲明是否又將引發糾紛?
  • 南懷瑾有無學問,其實是個偽命題
    某次在商業大佬的家宴上,談及南懷瑾,某位當代著名歷史學者說:「某年某年我們見過,南先生人很好,很有個人魅力。」絕口不談南懷瑾的學問。前些日子因為上許知遠《十三邀》而刷屏朋友圈的歷史學家許倬雲,回憶他與南懷瑾的會面,也意味深長。當年自由主義思想家殷海光得癌症後,曾找南懷瑾學打坐、運氣,希望能治癒,殷海光還陪許倬雲去找南懷瑾看殘疾的腿。
  • 「經遠」艦:見證甲午那些事,沉睡海底已百年
    1887年1月3日,「經遠」下水,「來遠」於1887年3月25日下水。同年底2艦與「致遠」、「靖遠」、「左一」一起回國,加入北洋水師。該型艦是德國造艦史上設計製造裝甲巡洋艦的開始。1894年7月25日,日本聯合艦隊第一遊擊隊在豐島海域突然襲擊北洋水師的濟遠和廣甲兩艘巡洋艦,即豐島海戰,甲午戰爭爆發。
  • 經遠號被發現,忘不掉的國運之戰
    經遠號被發現發現的經遠號為林永升的戰艦。中國戰敗的結局是悲慘的,兩天時間,日軍屠殺旅順20000多人,手段殘忍。整個甲午戰爭,清軍死亡人數估計17500人,國破山河在,百姓如草割。
  • 林宏偉:南懷瑾先生與祖國和平統一事業
    曾任溫州市委書記的劉錫榮在《南懷瑾先生與金溫鐵路》一文中寫到:「他(指南懷瑾先生)是融和道、儒、釋三家的一代宗師,與趙老樸初先生是知交,在港澳臺知名度很高。最主要的條件是南老先生愛國愛鄉,是溝通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走向統一的使者,多年為祖國統一大業呼號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