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利之交,難以經遠
南懷瑾 / 本文摘錄自 《老子他說》
寵,是得意的總表相。辱,是失意的總代號。當一個人在成名、成功的時候,如非平素具有淡泊名利的真修養,一旦得意,便會欣喜若狂,喜極而泣,自然會有驚震心態,甚至有所謂得意忘形者。
在前清的考試時代,民間相傳一則笑話,便是很好的說明。有一個老童生,每次考試不中,但年紀已經步入中年了,這一次正好與兒子同科應考。到了放榜的一天,兒子看榜回來,知道已經錄取,趕快回家報喜。他的父親正好關在房裡洗澡。兒子敲門大叫說:爸爸,我已考取第幾名了!老子在房裡一聽,便大聲呵斥說:考取一個秀才,算得了什麼,這樣沉不住氣,大聲小叫!兒了一聽,嚇得不敢大叫,便輕輕地說:爸爸,你也是第幾名考取了!老子一聽,便打開房門,一衝而出,大聲呵斥說:你為什麼不先說。他忘了自己光著身子,連衣褲都還沒穿上呢!這便是「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的一個寫照。
「受寵若驚」,大家都有很多的經驗,只是大小經歷太多了,好像便成為自然的現象。相反的一面,便是失意若驚。在若干年前,我住的一條街巷裡,隔鄰有一家,便是一個主管官員,逢年過節,大有門庭若市之慨。有一年秋天,聽說這家的主人,因事免職了,剛好接他位子的後任,便住在斜對門。到了中秋的時候,進出這條巷子送禮的人,照舊很多。有一天,前任主官的一個最小的孩子,站在門口玩耍,正好看到那些平時送禮來家的熟人,手提著東西,走向斜對門那邊去了。孩子天真無邪的好心,大聲叫著說:某伯伯,我們住在這裡,你走錯了!弄得客人好尷尬,只有向著孩子苦笑,招招手而已。有人看了很寒心,特來向我們說故事,感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我說,這是古今中外一律的世間相,何足為奇。
我們幼年的課外讀物《昔時賢文》中,便有:「有酒有肉皆兄弟,患難何曾見一人?」「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不正是成年以後,勘破世俗常態的預告嗎?在一般人來說,那是勢利。其實,人與人的交往,人際事物的交流,勢利是其常態。純粹只講道義,不顧勢利,是非常的變態。物以稀為貴,此所以道義的絕對可貴了。
勢利之交,古人有一特稱,叫作「市道」之交。市道,等於商場上的生意買賣,只看是否有利可圖而已。在戰國的時候,趙國的名將廉頗,便有過「一貴一賤,交情乃見」的歷史經驗。如《史記》所載:廉頗之免長平歸也,失勢之時,故客盡去。及復用為將,客又復至。廉頗曰:客退矣!客曰:籲!君何見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勢,我則從君。君無勢,則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廉頗平常所豢養的賓客們的對話,一點都沒有錯。天下人與你廉大將軍的交往,本來就都為利害關係而來的。你有權勢,而且也養得起我們,我們就都來追隨你。你一失勢,當然就望望然而他去了。這是世態的當然道理,「君何見之晚也」,你怎麼到現在才知道,那未免太遲了一點吧!
有關人生的得意與失意,榮寵與羞辱之間的感受,古今中外,在官場,在商場,在情場,都如劇場一樣,是看得最明顯的地方。但從人生的實際經驗來講,誰又肯「知足常樂」而甘於淡泊呢!除非生而知之的聖哲如老子等輩。其次,在人際關係上,不因榮辱而保持道義的,諸葛亮曾有一則名言,可為人們學習修養的最好座右銘,如云:勢利之交,難以經遠。士之相知,溫不增華,寒不改葉,貫四時而不衰,歷夷險而益固。
瓶花,中國式風雅
來源:古玩鑫 ID:guwanxin888
瓶花是文人士大夫寄託林泉之思的案頭清供之一。
在明晚期,更是形成了一套完備的品評原則,除了明代高濂《遵生八箋》的《燕閒清賞箋》部分有專章論述外,明代張醜的《瓶花譜》、袁宏道《瓶史》更是瓶花專著中的佼佼者。
《瓶花譜》有云:「銅器之可用插花者,曰尊、曰瓶、曰觚、曰壺。古人原用貯酒,今取以插花,極似和宜。古銅瓶缽,入土年久,受土氣深,以之養花,花色鮮明如枝頭,開速而謝遲,或謝則就瓶結實,陶器入土千年亦然……春冬用銅,夏秋用瓷,因乎時也。堂廈宜大,書室宜小,因乎地也。貴瓷銅,賤金銀,尚清雅也。」
高濂強調:「忌用小口甕肚瘦足藥壇,忌用葫蘆瓶。凡瓶忌雕花妝彩花架,忌置當空几上,致有顛覆之患。故官哥古瓶,下有二方眼者,為穿皮條,縛於幾足,不令失損。」
張醜解釋道:「口欲小而足欲厚,取其安穩而不洩氣也。瓶寧瘦毋過壯,寧小毋過大,極高者不可過一尺,得六七寸四五寸瓶插貯佳,若太小則養花又不能久。」
這是因為書齋的花瓶屬於清供,與其他場所所用花瓶有所不同。
高濂:「若書齋插花瓶,宜短小,以官哥短瓶、紙槌瓶、鵝頸瓶、花觚、高低二種八卦方瓶、茄袋瓶各制小瓶,定窯花尊、花囊、四耳小定壺、細口扁肚壺,青東磁小蓍草瓶、方漢壺、圓瓶,古龍泉蒲槌瓶,各窯壁瓶,次則古銅花觚,銅觶、小尊罍、方壺、素溫壺、匾壺,俱可插花。又如,饒窯宜德年燒制花觚、花尊、蜜食罐,成窯嬌青蒜蒲小瓶、膽瓶、細花一枝瓶、方漢壺式者,亦可文房充玩。」
袁宏道:「皆須形制短小者,方入清供,不然與家堂香火何異,雖舊亦俗也。」
文震亨在此基礎上繼續分出雅俗,認為插花的瓷器可以用官、哥、定窯的古膽瓶、一枝瓶、小蓍草瓶,「餘如暗花、青花、茄袋、葫蘆、細口、扁肚、瘦足藥壇及新鑄銅瓶、建窯等瓶,俱不入清供,尤不可用者,鵝頸、壁瓶也……大都瓶寧瘦,無過壯,寧大,無過小,高可一尺五寸。低不過一尺,乃佳。」
高濂:「假如瓶高二尺,肚大下實者,花出瓶口二尺六七寸,須折斜冗花枝,鋪撒左右,覆瓶兩旁之半,則雅。若瓶高瘦,卻宜一高一低雙枝,或屈曲斜嫋,較瓶身少短數寸,似佳。最忌花瘦於瓶,又忌繁雜。如縛成把,殊無雅趣。若小瓶插花,令花出瓶,須較瓶身短少二寸,如八寸長瓶,花只六七寸方妙。若瓶矮者,花高於瓶二三寸,亦可插花有態,可供清賞。」
張醜在「插貯」一節中講到花枝與瓶器的關係大抵與高濂相似,認為太高太低都不合適:
「大率插花須要花與瓶稱,令花稍高於瓶。假如瓶高一尺,花出瓶口一尺三四寸,瓶高六七寸,花出瓶口八九寸乃佳。忌太高,太高瓶易僕,忌太低,太低雅趣失。
小瓶插花宜瘦巧,不宜繁雜。若止插一枝,須擇枝柯奇古、屈曲斜嫋者。欲插二種,須分高下合插,儼若一枝天生者;或兩枝彼此各向,先湊簇像生,用麻絲縛定插之。
瓶花雖忌繁冗,尤忌花瘦於瓶。須折斜欹花枝,鋪散小瓶左右,乃為得體也。瓶中插花只可一種兩種,稍過多便冗雜可厭,獨秋花不爾也。」
高濂認為,置於庭堂中的瓶花與置於齋中的瓶花是不一樣的,不僅選擇瓶器的大小、材質要與環境相匹配,折花的原則也是有區別的。
堂中插花,折花須擇大枝,或上茸下瘦,或左高右低,右高左低,或兩蟠臺接,偃亞偏曲,或挺露一幹中出,上簇下蕃鋪蓋瓶口,令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態,得畫家寫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若直枝蓬頭花朵,不入清供。花取一種兩種薔薇,即多種亦不為俗。
冬時必須龍泉大瓶,象窯敞瓶,厚銅漢壺,高三四尺以上,投以硫黃五六錢,砍大枝梅花插供,方快人意。近有饒窯白磁花尊,高三二尺者,有細花大瓶,俱可供堂上插花之具,制亦不惡。」
而小瓶插花:「折宜瘦巧,不宜繁雜,宜一種,多則二種,須分高下合插,儼若一枝天生二色,方美。或先湊簇象生,即以麻絲根下縛定插之。若彼此各向,則不佳矣。」
張醜在講到齋中折花枝的原則時,與高濂講堂中折枝的觀點幾乎完全一致,考慮到高濂成書較早,張醜此處應該和袁宏道一樣是摘錄的高濂的觀點。比較而言,齋中折花雖然體量比較小,但是其高低疏密俯仰變化同樣是講究的,張醜調整後的觀點不無道理。
【採石軒】致力於書畫名家的作品宣傳,長期免費徵集個人作品。投稿方法二:加餘老師微信說明投稿:jewel050301
繪畫是溝通心靈,傳遞信息,感受別樣世界的快樂。同時也鍛鍊我們有顆寬容的心,去站在不同的視角觀看世界。如果你喜歡繪畫,或許我們應該在這裡相遇,一起在繪畫的路上越走越遠!歡迎關注採石軒!
這裡是數萬名寵物飼養者和愛好者的齊聚地。寵物飼養知識、精美視頻教程、寵物品種介紹,每天都有料,每天都精彩!
如果你也喜歡寵物,想了解更多寵物知識,歡迎關注萌寵喜樂會!
小哥哥、小姐姐們,記得「在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