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那年,父親把我領到老師面前:「孩子不聽話,你就狠狠打他!」

2020-12-22 全民悅讀

作者:劉娜

來源:閒時花開(ID:xsha369)

如果無法解決人心問題,

很多規則其實不值一提。

●●●

文章背景

近日,教育部《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則》),向全社會發出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

《規則》明確,教育懲戒權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

老師在課堂教學、日常管理中,根據學生違規違紀的情形,可採取點名批評、適當增加運動要求、不超過一節課課堂教學時間的教室內站立,或者面壁反省等方式,當場進行教育懲戒。

《規則》強調,針對校園欺凌者,甚至可要求限期轉學。

本文,就是在這樣背景下,寫成的。

01

農村的孩子上學晚。

這除了學校離家遠,還因為父母忙亂,很多孩子一小就要承擔替父母做家務、帶孩子的重任。

我妹比我小4歲。我7歲到了入學的年齡,我妹3歲沒人哄。爸媽需要幹活養家,那時農村沒有幼兒園,我媽就和我商量:「要不你晚一年上學?」

我眼巴巴地看著同齡的孩子,背著五彩繽紛布條縫製的花書包,腳底像抹了油一樣嘰嘰喳喳從我家門口穿過,去三裡地外的學校上學,還裝作滿不在乎的樣子對我媽說:「上學有什麼稀罕的,我要在家帶妹妹。」

就這樣,7歲的我,扎著小辮流著鼻涕,牽著我妹的小手,繼續春天爬樹捅鳥窩、夏天下河逮魚蝦、秋天燒火烤毛豆、冬天溜冰打雪仗的鄉野生活。

大概也就是從那時起,我和我妹的感情,就在患難與共中,休戚相關,堅不可摧。

以至於後來,我讀大學時,家中遭遇困難,高考失利的我妹,拒絕復讀,背上行囊,頭也不回地坐上南下的列車,就像大義凜然的劉胡蘭一樣,對我說:

「姐,你只管好好學,我賺錢供養你。」

那一刻,我忽然想起小時候,胖嘟嘟的她拽著我的衣襟,奶聲奶氣地說:「姐,將來長大了,我也要上大學!」

我妹4歲時,我終於上學了。

開學前一天,我背著我媽用碎布縫的荷葉邊花書包,撒開腳丫子在村上炫耀了一番,言外之意:

老少爺們,我瘋丫頭也要上學了。

開學第一天,我爸騎著那輛叮噹作響的二八自行車,載著我去學校報到。還沒走到校門口,我們就遠遠看見穿著方格褂子、扎著馬尾辮子的女老師。

女老師教過我哥,和我爸認識。我爸跳下自行車,紅著黑臉膛,扯著大嗓門,用尊敬中帶著討好的聲音,慌忙和女老師打招呼:

「老師,從今後,孩子就交給您啦,她要是不聽話,您就狠狠打她!」

我爸這句話,讓我果然挨了打。

02

農村小學,班裡的小孩子,全是一準兒光著腳丫子、玩著泥巴蛋長大的野孩子。

大家都是人來瘋,大家都是自然野。

剛開始上學時,天不怕地不怕的我,有很多小毛病,比如上課愛說話,作業胡亂寫,接老師話把兒,看誰不順眼就想上前和他幹一架。

為此,我被老師打過手心,罰過站牆根,抄寫作業很多次。還有一次,因為男同桌嘲笑我長得黑,我硬生生用鉛筆尖,戳破了他白嫩嫩的小臉蛋,結果被老師要求圍著操場跑20圈。

印象極深的是,我跑完20圈後,發現下課鈴還沒響,就在操場(位於學校院牆外)旁的玉米地裡,逮了10多隻蛐蛐,用狗尾巴草串成一串,藏到褲子口袋裡,拿回家餵雞子。

一年級到三年級,被幾位老師聯合修理後,瘋丫頭漸漸知道了,上課要專心聽講,作業要書寫規範,老師講課時不能開小會兒,男同桌的白臉蛋需要珍重以待。

進入小學四年級後,我在老師嚴厲要求和腦瓜突然開悟中,變成了好學生。

作文被老師當作範文,書寫成了班裡的典範,競賽考了全鄉第一,就連廣播操比賽,我都是因做得極其規範,而當上了領隊。

我那沒有讀過太多書的父親,再次碰見我老師,離三四百米遠,就開始熱情地打招呼:

「老師您教的真好哇,閨女越來越懂事啦,以後她要不聽話,您只管還狠狠打她!」

後來,我考上了大學,愛上了寫作,定居了他鄉。偶爾回故鄉,碰見白髮蒼蒼、步履蹣跚的老師,提及恩師當年的嚴厲和教誨,說著說著忍不住熱淚盈眶。

但,被故鄉的風帶走了太多往事的老師,早已忘卻當年的罰與愛,只是晃著顫顫巍巍的手說:「你爸是個好人啊,你爸是個好人啊……」

老師終究是老師。

因為,這避重就輕的話裡,飽含著需要揣測的深意,也讓我想起下面這位同學的遭遇。

03

小學五年級時,開始上晚自習。

那時,我們那個貧窮落後的村小學,還沒有通電。我們去上晚自習時,都是拿著自備的煤油燈。一晚上下來,鼻窟窿裡全是黑煤煙。

有天晚自習,我們班三個男生,偷偷跑到學校門口的農家地裡,偷薅了農戶種的薄荷葉。

然後,他們用作業本撕下來的紙,把薄荷葉捲成菸捲的形狀,用煤油燈點燃後夾在手指間吸,邊吸還邊小聲說「哎呦喲,透心涼,真是不能再涼爽」,惹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

當然,他們的表演,被躲在教室外黑暗處的年輕班主任,盡收眼底。

等他們表演盡興,班主任猛地打開門,拽著他們的耳朵拖到講臺上,拿起黑板上頭的戒尺,對著他們仨的屁股,狠狠抽下去。

多年後,老同學碰面,有人說,當年他們每個人被班主任抽了50下,有人說,是30下,還有人說是20下。

不管多少下,他們仨再回到座位上時,一個個都像屁眼裡插根棍,彎著腰,呲著牙,咧著嘴,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那個年代,沒有微信群,沒有家委會,孤陋寡聞的家長,更不知道教育局的門朝哪個方向。

但,護犢子,是千百年來血脈傳承的自然之愛。

以至,有個男同學回家和父母說了此事後,他媽一怒之下,來到學校大鬧一場,撕爛了老師的衣裳領子。

從此後,再也沒有老師敢管他。

他被學校和老師孤立,也在退步和厭學中自棄。

又是多年後的一個春節,我回家探望父母,去鎮上買水果,恰好碰見他在賣水果。

一看是老同學,他不要錢,我遂了他的心願,才知道他初中沒有讀完,就外出打工,後來輾轉多地,沒掙到什麼錢,就回老家開了水果店。

所幸,這些年,父老鄉親在日子好起來後,日常生活和走親訪友都愛買水果,所以他的生意還不錯。

「不能和你們比啊,學習好,考上大學,有個正經工作。」他說。

我不知如何回答,尷尬地愣在那裡,卻又聽見他說,辛苦打拼這些年,好歹在縣城買了房,倆孩子都在城裡讀書,將來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要像他這樣一事無成。

內心五味雜陳中,我又想到了當年挨打的另一個男生。

04

當年,被打屁股的另一個調皮男生,被老師揍後,又被他爸打了一頓。

叛逆的他在極度委屈中,一度非常厭學,偷拿了他爸賣糧食的錢,跑到縣城,離家出走了一個星期。

後來,打他的班主任,四處找人,連守三天,把他從縣城拽回來,摁到座位上,他才以勉強過及格線的成績,考上了初中(那時初中需要考試)

中學後,他成績漸漸好起來,後來考上了高中,又後來以超常發揮考上了985,再後來他又考上了研究生,如今定居武漢。

我之所以知道他的故事,是兩年前,他不知道在哪裡讀了我的文字,輾轉找到我的微信。

微信通過後,他一說出自己的名字,我就想起了12歲那年,班主任把他拽到講臺上,狠狠抽他屁股的事兒。

「那段時間,我不是特厭學嗎?」他說,逃學後,班主任在縣城找到他,竟然撲通一聲給他跪下,難過得說:

「千萬千萬不要因為反感老師,耽誤了你自己的前程。你還小,外面的世界很大,你只有好好學習,才能走出去。」

「你知道咱老師那一跪,我多難過嗎?老師把我們打這麼狠,要說不恨他,也不可能。但他一跪,我就知道了,他和咱非親非故的,為啥管咱?不是想讓咱出息嗎?

老師有錯,但老師也有功啊。」

聽這個同學說完內幕,我忽然想到一件小事:

我們當年的老師,一直在老家教書。後來,他當我小侄子的班主任。我曾問我小侄子老師暴力不暴力,小傢伙笑著說:「脾氣太好啦!班裡的搗蛋鬼,他根本就管不住。」

時代不同了,老師也老了。

26年前,老師教我們時,不過是年輕氣盛、二十郎當歲的毛頭小子。如今,教我們後代的老師,也成了兩鬢斑白、脾氣溫和的中年人。

教書和育人、歲月和人生、輿論和環境,不知不覺中改變了他。

但,打過學生、被家長打但從未離開講臺的老師,可否知道,曾有個學生,因他的懲罰和教育,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只是,被嚴師改變命運的那些人,又會如何教育他們的孩子呢?

05

我們家孩子剛上小學時,我曾給他寫過一篇文字,叫《致開學:學校也是江湖,人生沒有退路》(點擊小字可查看)

這篇全網閱讀過億的小文,寫到了對我影響極大的幾位老師,也反覆闡述了這樣一個觀點:

好的教育,必然寬嚴相濟。我們不支持變態的體罰,但我們要尊敬保護敢於管教的嚴師。

所以,如果我的孩子,在學校因為怠慢學業、破壞規矩、欺負同學,而被老師管教和懲戒,不要指望我這個家長,去學校鬧,去教育局告。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懲戒難得教訓,沒有敬畏難成大業。

如今,我的孩子已經上了四年級,我從來不會像我的父親那樣,對他的老師說什麼「孩子不聽話,你就狠狠地打他」。

因為,我覺得,這句話裡,有著父輩那代人的深愛和期待,也有著他們的愚昧和卑微。

但,我會對孩子的老師說:「請對孩子嚴格要求一些,我會好好配合您的工作,畢竟我們都是為了孩子。」

我也會拿自己小時候,被老師懲戒的事兒,一一講給孩子聽。我指出他們中一些人的懲戒,過於暴戾和嚴重,也從不粉飾他們某些人的粗暴,曾讓我耿耿於懷多年。

但,我更希望那些來自老師的溫煦和傷害,能讓我的孩子明白:

千百年來,好老師的靈魂從未更改,他們該多麼希望學生好,才不惜自己當惡人。

我也把我同學們經歷的人生,在一路陪伴中說給我的孩子聽,希望他能從相同遭遇的不同結局中,立體而客觀地看待一件事:

生命中,最重要的,或許不是你經歷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什麼,又是如何銘記的。

如今,在38歲的我看來:

教育,就是父母全然去愛,老師持戒去管,家長和老師彼此信賴,我們的孩子在寬嚴相濟中,擁有更好的未來。

所謂家長的愛,就是用善良和敬畏的家教,引領孩子當一個懂規矩、明事理、辨是非的人。

而不僅僅是,成為一個成功的孩子。

所謂老師的管,就是用教學和師德的修行,影響孩子走上一條學知識、逐夢想、有熱望的路。

而不僅僅是,成為一個優秀的學生。

所謂家長和老師的信賴,就是因孩子而相連的這兩個弱勢群體,不必把自己對教育、對社會、對體制的焦慮和牴觸,發洩到對方身上,進而讓孩子在撕扯中備受傷害。

而是,家長能看見,老師也是有孩子的家長。老師能看見,家長也是有工作的凡人。我們在彼此體諒和相互尊重中,攜手目送孩子走向遠方。

而不僅僅是,家長在暴躁中,認定老師都勢利,老師在提防中,將家長當敵人。

我們孩子的未來,除了需要這片土地和這個國家出臺一項又一項的法規,更需要她從福利保障、薪酬待遇、民生實事上,讓大部分辛苦打拼的子民,獲得更多的安全感和獲得感。

唯有如此,面對教育,我們的家長,才能更平和。我們的老師,才能更敬業。我們的學校,才能成就更多大道。我們的民族,才能湧現更多大師。

而我們的後人,才不至於在家校對立中,伸出戾氣的拳頭,而是在相視一笑中,攤開溫暖的五指。

- 明天見 -

每天回復「早安」,悅讀君送你一天好心情

相關焦點

  • 現在的孩子還需不需要打?老師現在對不聽話的孩子怎麼教育?
    一:孩子要不要打?這是個問題。辦公室女同事居多。閒聊中,就聊到了孩子的教育問題。幾個女同事都說,雙十一期間特意買了一種產品:戒尺。我上網搜了搜,再看了看同事手機的照片。大約的樣子是這樣的。我問同事:孩子現在不聽話,你還會打嗎?
  • 孩子不聽話,你會打他哪個部位?孩子的4個部位很脆弱,打不得
    導讀:孩子不聽話,你會打他哪個部位?孩子的4個部位很脆弱,打不得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不聽話,你會打他哪個部位?孩子的4個部位很脆弱,打不得!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不聽話,老師你就打他」,家長說出一句話親子關係輸一半
    我是一名老師,接觸了太多的家長,有些家長真的很讓老師哭笑不得,比如說這一位家長 ,他來到學校直接就說孩子交給你,你想怎麼打就怎麼打,這樣的話讓老師很尷尬,老師真的沒有那麼暴躁。我曾經與一位孩子溝通過,他說他有時候真的很怕我,我問他原因,他說主要是因為他父親的那些話,他父親說你想怎麼打就怎麼打,這讓孩子下意識的覺得這個老師其實是非常脾氣暴躁的,就和自己的家長一樣,只要自己犯了錯就會挨打。
  • 那年我8歲,騎著自行車,到沛縣車站去等父親
    人們的表情各各異:有的面對久別的親人喜極而泣;有的抱住孩子親了又親;有的戀人旁若無人地緊緊擁抱;有的好像幾十年未見久久凝視。看到這一幕幕想起小時候,每年臨近春節,我就搖搖晃晃地騎著一輛破舊的老「永久牌」自行車,偷偷去沛縣汽車站等遠航在外的父親。
  • 他就是不聽話。那我能怎麼辦?我只能拼命的打他,打到他聽話為止
    我曾經碰到過這樣的一個義憤填膺的母親。她一臉正氣凜然的告訴我,我的孩子根本都不聽我的話,我在上班,因為沒有把手機給他,那麼他就會不斷的打我的電話,打了n個電話,我按掉,他還是繼續打。打到我非常的生氣。你說我要怎麼辦,我回來肯定要揍他。他還是不聽話,那我就再打,打到他聽話為止。我說,我能夠感受到你的憤怒。
  • 孩子不聽話父母能打他一頓,父母要是「不聽話」孩子該怎麼辦?
    文|文兒前兩天兒子在家跟老公吵架,大概的意思就是,老公不允許兒子看電視,想讓他回屋寫作業,兒子站起來理直氣壯的跟老公理論,後來老公一巴掌打上了兒子的屁股,把兒子氣的跑回了房間。我進兒子房間的時候,他坐在凳子上生氣,我上前去抱著他,兒子的眼淚一下就忍不住了,抽泣的說:「為什么爸爸就可以看電視,我就不可以呢,爸爸說我不聽話還打了我,那爸爸不聽話怎辦呢?」簡單的安撫了一下他,我就離開了。坦白來說,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爸媽還能揍一頓制服他,但是如果我們為人父母做的不合格該怎麼辦。
  • 爸爸把5歲兒子打得遍體鱗傷,他卻說:「為了讓孩子聽話、不亂跑」
    蘇先生稱,他自己在外面送貨,孩子每天都跑到外面玩,他很擔心兒子被別人拐騙,打孩子是想讓孩子聽話,不要亂跑。行動:相關部門對家長進行警告教育據了解,去年初,蘇先生的前妻去了新疆,兒子便由蘇先生一人撫養。由於蘇先生的收入不穩定,從去年下半年起他就沒再把兒子送去幼兒園。
  • 孩子不聽話,別著急,教子八計,不打不罵,讓你的孩子乖乖聽話
    important}文 | 動歷盒育兒袁老師經常有家長大倒苦水,說自己家孩子人挺聰明,但就是不聽話,小小年紀就「指揮不動」了,甚至你往東,他往西,就是不跟父母在同一根弦上。當孩子不需要對你的大聲額外消耗自己的心理能量,他就會把注意力集中在你要說的內容上。
  • 我起不來了,拉我一下.6歲女孩被父親打死,給我們帶來哪些思考?
    一位父親抱著奄奄一息的女兒衝進市人民醫院,儘管醫生們立即實施了搶救,但女孩仍舊傷重離世。救治時,由於女孩遍體鱗傷,加上女孩父親的反常表現,院方選擇了報警。很快,這位父親就交代了實情:女兒身上的傷是被他打出來的.。被父親活活打死的女孩僅僅6歲,事發時,她在出租屋裡寫作業。
  • 「老師,孩子不學習就狠狠捶他」,那一代家長的無奈還有誰懂?
    作為80後,我曾深深地懷疑過我們這一代的家庭教育方式。打和罵,是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主要方式。他們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把大部分希望都寄托在學校老師身上。我上學的時候經常能聽到,很多家長這樣囑託老師:「老師,如果我的孩子在學校不好好學習,你就替我狠狠地捶他。」那時的我聽到這種話,心裡怎麼想都想不通。自己打罵孩子就算了,還要老師也幫著打。
  • 孩子打架被叫家長,爸爸突然掌摑老師:我打你,你為什麼還手?
    他記得老師說:「他打你是他的錯,你打他是你的錯。」。今天,乍一看,似乎沒什麼不對的,就像現在人們經常在嘴裡用比喻:狗咬你的時候,你能反咬一口嗎?神經病罵你,你也要和他爭論嗎?當他看到他父親來的時候,K很害怕。他可能要被父親狠狠地罵一頓,甚至回家後還要受到體罰。
  • 你捨不得教育孩子,社會會替你狠狠教育他
    男生也不甘示弱,回擊了老師一個耳光。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上大打出手,這樣的事實叫我觸目驚心。中國尊師重教,愛學明理的傳統,到底去了哪裡?其實,這個時代早就變了,今天99%的老師是不敢打學生的。別說打學生,現在的孩子之嬌貴,稍微嚴加管教,動不動就大哭大鬧。
  • 「誰打你,你就打回去!」那個聽話的男孩最終狠狠地給了媽媽一拳
    看著兒子「在家小霸王,在外大慫包」,同事就氣不打一處來,罵兒子是「窩裡橫」。有一次,文文又被同學欺負了,同事教訓他,「誰打你,你就狠狠地打回去!如果以後還從學校哭著回來,我就再打你一頓!」經同事這麼一番教訓,文文好像真的長進不少。可最近同事又向我們訴苦說,自己竟然被兒子「打」了!
  • 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了?別天真了,乖孩子都是愛出來的
    文丨木棉媽媽昨天跟二姐視頻,說小外甥考了倒數第一,很是頭疼,打一頓也不管用。有一次我很生氣,給寶寶煮了麵條,他不吃,後來又衝了奶粉,他還是不吃。我生氣,拿著勺子追著他,他呢,坐在飄窗上,背對著我,一副生氣的樣子。後來我放棄了,我不逼著他吃飯了,如果不餓就不再追著喂,結果我驚喜地發現,寶寶吃飯居然比以前好多了,每天總有一頓吃的很多,做了麵條可以吃大半碗。可見教育孩子也跟大禹治水一樣,關鍵在於疏導,而不是嚴令禁止。
  • 那年他15歲
    因為公務纏身完全顧不上兒子的學習,父親在一個偏遠的交通閉塞的鄉政府上班,星期一去單位要到星期五才能回家,基本上管不了他的學業,父親總是擔心他考不上市一中。這種擔心絕不是多餘的,因為當時他們的生活很不穩定,在城裡沒有房子,借住在母親單位的一間十個平方不到的雜屋裡,離學校不是很近也不是很遠,因此他一直跑通學。
  • 家有不聽話的熊孩子,打?還是不打?其實還有更好的方法教育孩子
    知乎上有個熱議的話題叫「五六歲小孩非常不聽話,打了怕給他留下陰影,不打他仍不聽話,家長應該怎麼辦?」很多家長在底下討論,面對調皮搗蛋的孩子總有一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一天24小時有20個小時處於想揍孩子的階段,但是又怕打孩子會給他造成心理陰影,認為爸爸媽媽不愛他了。
  • 為了讓孩子聽話,我「遙控」了孩子的人生
    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小偉媽媽的答案很堅定——「會」。對于小偉媽媽來說,小偉是她唯一的孩子,她只希望小偉聽話,努力讀書考大學。當小偉成績不理想的時候,她會大聲質問:「媽媽花這麼多錢讓你讀私立學校,你為什麼不能爭氣一點?為什麼不替媽媽多著想一點?」「媽媽都是為了你好,你以後會感謝媽媽的。」
  • 不聽話,我打你屁股,打孩子屁股一時有效,潛在什麼惡果和危害?
    再不聽話,我就打你屁股。相信這句話,很多人都對孩子說過,甚至有的父母把它當做教育孩子的口頭禪。回老家一個月,二嫂對他的兒子經常說:「你不聽,我拍你哦。」要不然就是舉起手,直接朝孩子屁股拍過去。不得不說,打孩子屁股還真的特別有效,下手狠一點,孩子痛了,怕在被打,在調皮馬上停下。因為有效,所以成了很多父母慣用的教育方式。
  • 12歲因打架被父親當眾扇耳光,20年後想和解,父親卻已不記得自己
    有一位少年,他的家庭因為一些變故遭受了冷眼。十二歲那年,自己的同學辱罵自己的父親,他當時勢單力薄,沒有打過。後來他打算去堵一戶同學家的門口,跟他再打一架。這個少年的父親知情之後,沒有什麼為兒子報仇的舉動或者是勸兒子放下的大道理。
  • 「9歲那年,男老師摸遍我全身,還誇我懂事」
    一次「讓座」這樣的小事情,當然不至於就能傷害到孩子了。我也同意這種推斷。但是,我還想說另外一個故事,來自一位女性朋友的真實經歷。那年她9歲,在興趣班學跳舞。有一陣,女老師請假了,班上來了個代課的男老師。男老師很幽默,長得也斯文、好看。孩子們都很喜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