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一句話
故事要從我初中校園的一件事情開始說起,我的班主任是一位50來歲的男教師,他有著反光的光頭和略微挺出來的肚子。
平常上課的時候,總能從他身上看到一抹智慧的光輝,再從他眉宇之間偶爾散發出來的眼神,更是飽含著寓意,偶爾他會問出一些帶有哲學性的問題。
雖然我那時候處於蠢萌狀態下,壓根不知道他所說的一些話中的深意,但是也總會從他的話裡行間之中感受到一些道不明也說不清的意思。
那時候,在上課,上午的還是下午的,是星期幾的課,我也記不清了,我只知道是他的課。
我清清楚楚地記得,那一節課的他說過一句話——我不同意你的每一句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初聽這一句話,我似有所悟,卻又感覺高深莫測,不可琢磨。
現在過去這麼多年了,我再次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就已經是在網絡上面,看到另一位公關方面的老師說的這一句話。
「我不同意你的每一句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跨越時光長河,兩幕相似的畫面重疊在一起,我有了一些明悟。
說話的權利
嘴巴長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臉上,只要並非天生殘疾,或某些病因失去了說話的能力,我們一生都會說很多話。
從生下來的呱呱大哭,到後面的咿呀學語,再到後面模仿著說一些簡單的詞彙,後來會說一些不太流暢且缺乏邏輯感的語句,再到後面逐漸有了成熟的表達技巧和溝通方式。
這一個過程中,說話伴隨著我們一生。
有人覺得另一個人說的話不太符合內心的預期,或者觸及到了內心的傷疤,便指責對方話語的缺陷,若要罵至最深處,會命令對方禁止說話。
在我看來,因為兩個人之間觀點、立場和利益角度不同,所以對一句話出現了巨大的衝突。
我們先不討論一些特殊的情況,如果事情的範圍僅限於普通人之間的相互交流。
除了不能說一些汙穢的詞語,不能說有辱人格尊嚴、違反國家安全、社會利益的話語之外,我們擁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權利。
就比如,我說甜豆腐好吃,那麼另一個喜歡吃鹹豆腐的人就會站出來說甜豆腐不好吃,鹹豆腐才好吃。
然後我們之間就發生了爭論,這就是一種觀點態度方面的對立。
我們相互之間可以不同意對方的觀點,但我們不應該禁止別人說出內心的想法,就如同別人不能禁止我們說出想法一般。
很多人呢,是嚴於律人、松於律己,對別人的要求抬到天那麼高,對自己的要求呢,卻掉到了谷底。
像這一種人,如果不是利益上的關係,或其他方面的苦衷,恐怕沒有人想去親近他,也沒有人想和他講心裡話。
當然,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明白,嘴巴長在別人身上,你的嘴巴長在自己身上。
我們不希望別人封住我們的嘴,那麼我們自己也不應該去封住別人的嘴,應相互體諒。
在觀點上,我們可以對立,態度上可以鮮明不同,立場上可以針鋒相對,這只限於話題的競爭,立場的不同,不應該涉及人身攻擊。
因為,別人有說話的權利,而你也有說話的權利。
伏爾泰的這句話非常地好——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句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