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2021-02-07 父母必讀

家庭教育之32條

1.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2.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在學校就可能會過得比較辛苦,甚至很可能會成為學校的「問題兒童」。


3.成績好的孩子,媽媽通常是有計劃而且動作利落的人。父親越認真,越有條理,越有禮貌,孩子成績就越好。


4.貧窮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但並非越貧窮越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做父母的,需要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資料,不讓孩子陷入人窮志短的自卑深淵。


5.富裕是另一種更高級的教育資源,西方人的經驗是:「培育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階層是會遺傳的。」但是,更高級的教育資源需要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如果沒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富裕的家庭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


6.不要做有知識沒文化的家長。有些人有高學歷,但不見得有文化。如果家長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無論他擁有多高的學術水平,他也是沒有文化的人。


7.父母可以把孩子作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過獨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圍繞孩子轉而沒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題,這樣的父母常常會以愛的名義幹擾孩子的成長。有時侯,並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8.父母需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不過,也不要因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閒生活。「沒有責任感傷害別人,太有責任感傷害自己。」(吳稼祥語)


9.如果孩子一哭鬧父母就趕緊抱起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利用父母的這個特點經常糾纏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鬧,不要著急把孩子抱起來,父母最好讓自己有事情做,讓孩子看著自己動作麻利地做事。


10.夫妻關係影響孩子的性格。一個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麼,他的兒子就學會了在學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學。一個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麼,她的女兒就學會了在學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學。


11.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長相。家長和教師的使命就是讓孩子逐步對自己的精神長相負責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種汙穢,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種子」,讓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氣,讓人可以揚眉吐氣。


12.有修養的父母是「伏爾泰主義者」,「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他們從孩子出生的那天就開始跟孩子講道理,耐心地徵求孩子的意見。不要指望打罵孩子就能讓孩子學會服從。


13.讓孩子成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沒有激情,任何偉業都不可能善始,沒有理智,任何壯舉都不能善終。」


14.讓你的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有教養從守時,排隊,在公共場合不大聲說話,不輕易發怒開始。


15.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較厚道,請不要嘲笑他的軟弱。喜歡佔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虧,因為他被別人厭惡。願意吃小虧的人,將來會佔大便宜,因為他被人喜歡。


16.身體的活力能夠帶來精神的活力。身體好的人,性格陽光。身體不好的人,做事猶猶豫豫,躲躲閃閃,說話吞吞吐吐。


17.不要以為孩子1到6歲只是長身體的年齡。如果父母讓孩子1到6歲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裡度過,等到孩子6歲時父母再把孩子接回來上小學,那麼,這個孩子在小學要麼成為默默無語的沉默者,要麼成為無法無天的搗亂者。


18.經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進餐,二是邀請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家具或衣物,偶爾邀請孩子幫忙解決工作中的困難。三是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


19.如果沒有特別困難,父母最好每天趕回家和孩子一起進餐。家庭的共同價值觀,就在全家人圍著一張桌子吃飯的過程中建立起來。


20.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讓孩子從聽故事開始建立閱讀和寫作習慣,讓孩子儘早學會獨立閱讀,儘早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只要還在讀書的人,就不會徹底墮落,徹底墮落的人是不讀書的。」從來不給孩子講故事的父母,是不負責任的父母。


21.孩子的成長有三個關鍵期:第一個在3歲前後,第二個在9歲前後,第三個在13歲前後。如果錯過了成長的關鍵期,後患無窮。


22.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歲而立」。孩子三歲前後,就必須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氣和習慣。凡是自己能夠做的,必須自己做,凡是自己應該做的,當盡力去做。


23.如果你的孩子在13歲的時候喜歡弗羅斯特的詩句:「兩條路在樹林裡分岔,我選擇走人少的那一條」,這很正常,不要擔心,他以後也許會選擇人走的多的那一條。


24.父母給孩子講道理是必要的,但給13歲前後的孩子講道理時,要注意自己講話的姿態,姿態比道理更重要。否則,孩子會厭惡,反抗。孩子會說:你講的話都是對的,但你講話的那個樣子很令人討厭。


25.心底秘密是人成長,成熟的標誌。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訴你,那麼,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說出來。


26.在孩子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無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積極的權威型父母。在孩子1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個消極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嚴後松,無效的教育是先松後嚴。


27.必須留意你的孩子的學習成績,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學習成績總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很好,但性格卻自私,缺乏同情心,沒有生活情趣。


28.必須讓你的孩子學會與他人交往並愉快地接受小夥伴。「如果父母對自己的鄰居不滿,對孩子的小夥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讓自己的孩子和他們交朋友,讓孩子覺得好像自己跟別人很不一樣,那麼,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就很難與任何人自然地相處。


29.孩子的成長需要同伴,讓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雜亂的夥伴,在孩子沒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斷力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壞習慣。


30.讓你的孩子儘早建立健康的審美觀。有出息的男性一定會喜歡健康的女性。不要讓孩子的審美觀陷入低級、病態。不要以為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為強大的,就都是壞的。不要以為小麻雀、小綿羊、小狗都是可愛的,也不要以為獅子、老虎、狼都是壞的。不要以為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


31.《麥田裡的守望者》為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32.告訴你的孩子:認真聽講的孩子偶爾成績好,認真自學的孩子永遠成績好。

相關焦點

  • 林夕薦讀 |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話非常流行,但知道這句話出處的卻寥寥無幾。
  • 你怎麼理解「雖然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怎麼用科學精神解讀「雖然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話?   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一定要保證人民的發言權,儘管意見千差萬別,褒貶不一。讓大家暢所欲言,發現問題癥結所在,便於解決問題,處理矛盾。
  • 「我不同意你的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還要被這話騙多久?
    當然,伏爾泰最被人們熟知的,就是他的「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話,甚至有不少人先是知道了這句話,進而才了解到伏爾泰這個人。如果伏爾泰真說了「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話,此時是不是被自己狠狠地打臉了呢?
  •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這句名言至今仍被人們所援引和傳播,說明伏爾泰的美好願望仍然沒有實現。
  •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話是絕對的嗎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話當然不是絕對的。很多人都有個疑惑,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底誰在理呢?咱們中國人會不會講理呢?自古以來,咱們中國人就不屬於冥頑不化的一群。雁過留聲,語過留音,人過留名,也從來就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特例。所以說,中國人是普遍懂道理的。既然是懂道理的人,怎麼會不允許別人講話呢?
  • 我不贊同你的觀點,也不想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文/五娃(聽鳳鳴)(鴻思學社首發)
    我不贊同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伏爾泰名人名言往往因為名人的名聲效應,以及名言本身的哲理性而變廣泛認同。但應用的尺度上,卻不能迷信於這種權威性,而要把名言放在說話的背景以及應用的尺度內來看這句名言的效力。
  • 「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 一個「誓死捍衛」的宣言 -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我現在基本上還是選擇在微信裡說話,而不在外面的平臺上說話。因為在微信裡,有一邊的路人感覺夜很黑。我是做不了手電筒的,暫時沒這個能力,能做只螢火蟲給一些安慰就好了。我用公眾號發一些文章,隔三差五收到違規通知,數了數已經有六篇了,可能是舉報也可能是審查,我也不清楚。
  •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堅信你有說話的權利
    我清清楚楚地記得,那一節課的他說過一句話——我不同意你的每一句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初聽這一句話,我似有所悟,卻又感覺高深莫測,不可琢磨。現在過去這麼多年了,我再次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就已經是在網絡上面,看到另一位公關方面的老師說的這一句話。
  • 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我不會為戰爭而投票!)她,就是珍妮特.蘭金,一位致力於女性社會地位與權力的鬥士。與其他八位女性雕像一起,作為美國婦女的傑出代表,永世被人瞻仰。而她的故事以及獲得如此的殊榮,也無聲地在弘揚美國這個國家尊崇的一條普世的價值觀念:  「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願意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 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句話,但我將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不喜歡任何東西,你可以不看,你可以屏蔽,你也可以批評羞辱謾罵。這都不是問題,但是僅僅因為不喜歡,就希望公權力介入或者封殺,這是一種可怕的想法。那些人不喜歡咪蒙的人為何有權利阻止喜歡看咪蒙的人,要求人家不許看? 我的態度是:「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容許空氣中充滿不和諧的聲音,不是軟弱的表現,而正是力量的象徵。
  • 【真相】「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話伏爾泰沒說過
    言論自由不應超出法律的範圍,但究竟是誰一直在誤導中國人?文/鄭若麟「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據說是伏爾泰的「名言」。這句話流傳如此之廣,甚至在伏爾泰的祖國法國也被奉為「至理名言」!
  •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所以,我很慶幸,自己所在的企業氛圍比較好,領導大多虛懷若谷、海納百川,願意聽聽不同專業人士的建議。很多人一起開會時,如果你的企業是一個鼓勵創新、允許犯錯,具有主張開放自由、民主的企業文化,那麼這個會議會很熱鬧,因為每個人會盡情抒發自己的獨特觀點。為什麼呢?
  • 伏爾泰曾說過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就是善待自己在現實生活裡,有很多女人太過於敏感,總是強求他人贊同自己的觀點,希望都能和自己保持觀點統一。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曾說過:「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說話的權利,既不能強求他人對自己有看法,也不能阻止他人說出與自己不同的觀點。
  •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也作廢了
    有趣的是,從CNN、《華盛頓郵報》以及《紐約時報》自己對此事的報導來看,事發後《紐約時報》的領導層和評論版的資深負責編輯詹姆斯·本奈特(James Bennet),起初曾用諸如「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樣的套話去辯解此事,稱評論版應該將來自不同立場的人的聲音展現出來。
  • 勵志語錄: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願意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熱愛世界,偏愛你,這裡是文夕館,心情的樹洞,如果喜歡我的話,別忘記關注我哦。我們什麼時候能做到換位思考,我們就什麼時候學會對一個人主動。落單的孩子深夜感嘆,人多了會變得異常擁擠。Single children sigh late at night, more people will become extremely crowded.我們抬著頭,做了幾個深呼吸,卻沒有幾個人敢睜開眼。
  • 「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為何說到難做到
    「逆」的意思好幾種,有反抗的含義(逆行),有不順利的意思(逆境),總之是意料之外、不合我意,我們可以認為是別人看法和我不一致。 所謂不一致,用線段表示的話,只要不是180度的相反方向,就可以認為是不一致,這個不一致情況就非常非常多。 「反」可以理解為正好相反,完全相反,好像南轅北轍的故事。
  • 「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伏爾泰:這話我真沒說過!
    在辯(吵)論(架)時,雖然雙方立場不同,都想說服對方,但為了言論自由,有一句話常常被提起:「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但你若要問這是誰的名言,50%的人會說「不知道」,剩下49%會說「伏爾泰」。但是,雖說伏爾泰是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咱也不能什麼話都算在他頭上……實際上,這句話還真不是伏爾泰說的。到底為什麼會讓人產生這樣的誤解?
  • 寫作 |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你可以用鹽保存肉或魚。柯林斯詞典解釋:To conserve something means to protect it from harm, loss, or change.我保留有不同意的權利。(先留著,將來使用嘛。)I will reserve a table for 3.我要預訂一張3人的桌子。A double room with a balcony overlooking the sea had been reserved for him.特地為他預留了一間帶陽臺的海景雙人房。
  • 美國教授:我不同意你的觀點,所以你就是「民主的敵人」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是最起碼的民主和自由的要求吧,這不應該是隨便個大學生都知道的吧?但是把自由延展成瘋魔狀態的美國民主黨教授,就不會明白這一點。顯然,這位民主黨教授信奉的是:「我不同意你的觀點,所以誓死不讓你有開口的機會」。有很多民主黨人隨後跟風說這些共和黨議員應該被逮捕,並以煽動罪和叛國罪受審。很熟悉的味道,這是要揪出來批鬥的節奏嗎?難道美國大學生都是被這種教授教育出來的?看來美國大學已是孕育指鹿為馬的人才之地,最拿手的技術就是給別人貼標籤。
  • 我不贊同你的觀點,但是誓死捍衛你表達的權利
    不希望別人來侵犯。我的眼神,我的態度!【01】「你有你的觀點,我有我的態度」從小,我就希望能夠自由自在的。尤其是玩的時候,很想玩的酣暢淋漓,可是每次都會被老媽洪亮的聲音叫回家。我是多麼渴望自由自在,沒有束縛。這裡有一個我很在乎的價值觀,我看重自由,而老媽看重的到點回家吃飯的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