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爾泰曾說過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2020-12-11 我想試試看

#情感#

01

不在意他人的看法,就是善待自己

在現實生活裡,有很多女人太過於敏感,總是強求他人贊同自己的觀點,希望都能和自己保持觀點統一。

就此出現了很多女人,在愛情裡、婚姻裡生活的很累,時常與丈夫發生爭執,與家人發生口角,很明顯這些累,都來自於自己不切實際的想法。

每個人都有獨立的思想,獨立的判斷能力,怎麼能奢望他人與自己「異口同聲」呢?

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曾說過:「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說話的權利,既不能強求他人對自己有看法,也不能阻止他人說出與自己不同的觀點。

即便那些話,讓自己很難以接受,也應該接受這些話語的存在,把惡語當作激勵自己的動力,會讓自己活的更舒服。

女人啊,就算不喜歡那些言論,也沒必要去爭辯,因為與「志不同道不合」的人理論,就是浪費時間,也不會有什麼結果,與其爭辯過後,讓自己難過,還不如一笑而過。

02

不理會那些難聽的話,就是不為難自己

前幾天收到一個讀者阿梅的留言,說在她的生活裡,感覺自己越來越孤獨,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經過了深入溝通,我了解到,阿梅是一個特別敏感的女人,身邊的人發表任何言論,都能聯想到自己,導致經常心裡很憋屈。

關鍵她還是一個心直口快的女人,見什麼說什麼,看到自己覺得不公平的事,就會直言相告,也不顧及他人的感受,經常與他人爭得臉紅脖子粗,不歡而散。

有時理論到大哭,如果遇到好心的人,會立即向她示弱,說自己不是故意的,希望她能夠原諒。

但哪能每次都遇到好心的人啊,大多與她爭辯的人,都是脾氣比較衝,你來我往的對峙,最後鬧到不可開交,朋友也沒法繼續做,還影響了自己在身邊人心中的印象,大家對她望而遠之。

有一次,她與朋友們一起去逛街,她看上了一件衣服,試了很多次,但就是價格一直談不攏,阿梅覺得有點貴,就在她十分惋惜的離開時。

店員小聲的嘀咕了一句:「不買還試這麼多次,買不起,還要硬裝。」

她當場就開始發飆了,喊道:「說誰呢?你才買不起呢,我就要試,你什麼服務態度啊。」

鬧得當時圍過來很多人,店長出來給阿梅道歉,但她還是依依不饒。

朋友們見到阿梅這樣,都目瞪口呆了,反應過來後,有的朋友偷偷的走開了,有的拉她一起走,拉都拉不走,只好尷尬的站在她旁邊,不知所措。

最後大夥不歡而散,事後,阿梅再約那些朋友一起出去,都沒有人願意跟她深交了,每次都是各種推辭,這讓阿梅傷心透了。

其實這場爭吵,完全沒有必要,店員的工資與銷售數量有關,你麻煩她那些久,最後沒買,她當然有怨氣了。

只要自己堅信自己不是那樣的人,就好了,爭吵過後,自己生一肚子氣,對方也會受到店長的懲罰,這樣的結果,是你想要的結局嗎?

有時候,人太過於敏感,其實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所以才會那麼介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03

提升人生高度,從格調做起

很多時候,女人們總覺得自己說的是對的,但卻發現沒有人認可,或者說自己已經夠努力了,但在別人眼裡卻是不上進的人,難道我們要一個個去理論嗎?

阿梅在身邊朋友的相繼拒絕,讓她感到了孤獨,孤獨是一個結果,根本原因還是在她自己身上。

因為自己的不自信,變得十分敏感,凡事都往自己身上靠,喜歡與人爭辯。

要麼一個人躲在角落裡哭泣,生悶氣;要麼像魔鬼附身一樣,與人憤怒的爭吵。

不管是哪種方式結束,結局都是讓人很不舒服,即丟了女人的態度,也丟了身邊的朋友。

所以說與人相處,最好學的笨拙一些,認清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的價值,不在乎他人的言論,不要以為他人說自己是什麼,自己就是什麼,並非一定要去爭辯。

能做到不爭辯的女人,不僅僅是修養在提高,做人、做事的格調也會逐步提升,態度的轉變,輕蔑那些風言風語的人,相信時間一定會證明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而那些總喜歡在背後指責女人的人,才是真正應該自己反省、自我提醒的人。

女人格調的提升,不敏感,不計較,做個聰明的笨女人,用自己的自信,代替曾經的敏感,越自信的女人,就會越寬容,從而收穫的不止是親朋好友,還有幸福的婚姻,以及不一樣的人生。

-END-

今日話題:

面對他人的指手畫腳,您會如何處理?

歡迎留言討論。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本文由我想試試看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林夕薦讀 |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話非常流行,但知道這句話出處的卻寥寥無幾。
  • 【真相】「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話伏爾泰沒說過
    伏爾泰從來沒有說過這樣的話,甚至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思想。言論自由不應超出法律的範圍,但究竟是誰一直在誤導中國人?文/鄭若麟「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據說是伏爾泰的「名言」。這句話流傳如此之廣,甚至在伏爾泰的祖國法國也被奉為「至理名言」!
  • 「我不同意你的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還要被這話騙多久?
    當然,伏爾泰最被人們熟知的,就是他的「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話,甚至有不少人先是知道了這句話,進而才了解到伏爾泰這個人。如果伏爾泰真說了「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話,此時是不是被自己狠狠地打臉了呢?
  •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話是絕對的嗎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話當然不是絕對的。很多人都有個疑惑,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底誰在理呢?咱們中國人會不會講理呢?自古以來,咱們中國人就不屬於冥頑不化的一群。雁過留聲,語過留音,人過留名,也從來就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特例。所以說,中國人是普遍懂道理的。既然是懂道理的人,怎麼會不允許別人講話呢?
  • 「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伏爾泰:這話我真沒說過!
    在辯(吵)論(架)時,雖然雙方立場不同,都想說服對方,但為了言論自由,有一句話常常被提起:「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但你若要問這是誰的名言,50%的人會說「不知道」,剩下49%會說「伏爾泰」。但是,雖說伏爾泰是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咱也不能什麼話都算在他頭上……實際上,這句話還真不是伏爾泰說的。到底為什麼會讓人產生這樣的誤解?
  •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這句名言至今仍被人們所援引和傳播,說明伏爾泰的美好願望仍然沒有實現。
  • 我不贊同你的觀點,也不想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文/五娃(聽鳳鳴)(鴻思學社首發)
    我不贊同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伏爾泰名人名言往往因為名人的名聲效應,以及名言本身的哲理性而變廣泛認同。但應用的尺度上,卻不能迷信於這種權威性,而要把名言放在說話的背景以及應用的尺度內來看這句名言的效力。
  •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堅信你有說話的權利
    我清清楚楚地記得,那一節課的他說過一句話——我不同意你的每一句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初聽這一句話,我似有所悟,卻又感覺高深莫測,不可琢磨。現在過去這麼多年了,我再次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就已經是在網絡上面,看到另一位公關方面的老師說的這一句話。
  • 你怎麼理解「雖然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怎麼用科學精神解讀「雖然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話?   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一定要保證人民的發言權,儘管意見千差萬別,褒貶不一。讓大家暢所欲言,發現問題癥結所在,便於解決問題,處理矛盾。
  • 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我不會為戰爭而投票!)她,就是珍妮特.蘭金,一位致力於女性社會地位與權力的鬥士。與其他八位女性雕像一起,作為美國婦女的傑出代表,永世被人瞻仰。而她的故事以及獲得如此的殊榮,也無聲地在弘揚美國這個國家尊崇的一條普世的價值觀念:  「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願意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 「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 一個「誓死捍衛」的宣言 -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我現在基本上還是選擇在微信裡說話,而不在外面的平臺上說話。因為在微信裡,有一邊的路人感覺夜很黑。我是做不了手電筒的,暫時沒這個能力,能做只螢火蟲給一些安慰就好了。我用公眾號發一些文章,隔三差五收到違規通知,數了數已經有六篇了,可能是舉報也可能是審查,我也不清楚。
  •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所以,我很慶幸,自己所在的企業氛圍比較好,領導大多虛懷若谷、海納百川,願意聽聽不同專業人士的建議。很多人一起開會時,如果你的企業是一個鼓勵創新、允許犯錯,具有主張開放自由、民主的企業文化,那麼這個會議會很熱鬧,因為每個人會盡情抒發自己的獨特觀點。為什麼呢?
  • 勵志語錄: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願意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熱愛世界,偏愛你,這裡是文夕館,心情的樹洞,如果喜歡我的話,別忘記關注我哦。我們什麼時候能做到換位思考,我們就什麼時候學會對一個人主動。伏爾泰:All the splendor in the world is not worth a good friend.人世間所有的榮華富貴不如一個好朋友。
  • 孩子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12.有修養的父母是「伏爾泰主義者」,「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他們從孩子出生的那天就開始跟孩子講道理,耐心地徵求孩子的意見。不要指望打罵孩子就能讓孩子學會服從。13.讓孩子成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沒有激情,任何偉業都不可能善始,沒有理智,任何壯舉都不能善終。」
  • 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句話,但我將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不喜歡任何東西,你可以不看,你可以屏蔽,你也可以批評羞辱謾罵。這都不是問題,但是僅僅因為不喜歡,就希望公權力介入或者封殺,這是一種可怕的想法。那些人不喜歡咪蒙的人為何有權利阻止喜歡看咪蒙的人,要求人家不許看? 我的態度是:「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容許空氣中充滿不和諧的聲音,不是軟弱的表現,而正是力量的象徵。
  •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也作廢了
    有趣的是,從CNN、《華盛頓郵報》以及《紐約時報》自己對此事的報導來看,事發後《紐約時報》的領導層和評論版的資深負責編輯詹姆斯·本奈特(James Bennet),起初曾用諸如「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樣的套話去辯解此事,稱評論版應該將來自不同立場的人的聲音展現出來。
  • 「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為何說到難做到
    「逆」的意思好幾種,有反抗的含義(逆行),有不順利的意思(逆境),總之是意料之外、不合我意,我們可以認為是別人看法和我不一致。 所謂不一致,用線段表示的話,只要不是180度的相反方向,就可以認為是不一致,這個不一致情況就非常非常多。 「反」可以理解為正好相反,完全相反,好像南轅北轍的故事。
  • 伏爾泰未曾講過的名言,原來我們被騙了那麼多年!
    據考證,最早提出「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的是英國女作家霍爾。她在出版於一九零六年的一本題為《伏爾泰之友》的書中引用了這句話。後來又在另一本書《書信中的伏爾泰》中再次引用。於是霍爾在評論這件事時寫道:「『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從此便成了伏爾泰的一貫態度。」,她錯誤地將這句她自己的評語加上了「引號」,結果使後人以為這是轉引自伏爾泰本人的話。於是很多人便引用此話,結果導致這句話越傳越廣。
  • 「配錯對」的名人名言,泰戈爾:我沒有說過這句話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這首《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被認為是泰戈爾最美的情詩之一,但是泰戈爾表示:我沒有說過這句話。
  • 寫作 |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你可以用鹽保存肉或魚。柯林斯詞典解釋:To conserve something means to protect it from harm, loss, or change.我保留有不同意的權利。(先留著,將來使用嘛。)I will reserve a table for 3.我要預訂一張3人的桌子。A double room with a balcony overlooking the sea had been reserved for him.特地為他預留了一間帶陽臺的海景雙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