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句話,但我將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2021-02-23 法律維生素

 

近日,咪蒙和咪蒙團隊的文章風波我無意再提。今天下午看到人民日出來批判次事件,不禁引起本人對該事件的進一步深思。我無意為咪蒙和咪蒙團隊的文章表達任何立場,我只是分享一些本人狹隘的想法。

先看看官方的評價和網友的留言:

 

 

    

      

不喜歡任何東西,你可以不看,你可以屏蔽,你也可以批評羞辱謾罵。這都不是問題,但是僅僅因為不喜歡,就希望公權力介入或者封殺,這是一種可怕的想法。

 

有人認為,咪蒙的東西噁心,影響壞,文字有毒,應當封殺。

 

說這種話當然很容易,但造成的影響後果是我們想要的嗎?首先,不可否認,有大量的人喜歡看咪蒙寫的文章,還有可能重度沉迷。那些人不喜歡咪蒙的人為何有權利阻止喜歡看咪蒙的人,要求人家不許看?

 

我的態度是:「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容許空氣中充滿不和諧的聲音,不是軟弱的表現,而正是力量的象徵。

 

正常來說,只要一個主體,它不是政府管理部門,它不是運用行政權力,而是以自己的立場來發聲,來批評,那麼不管這種言論有多麼的偏執、可笑甚至噁心、狹隘,它都有權利發出聲音,表達自己的觀點。

 

若因為對某一種聲音或文字不喜歡,就希望公權力出來清理門戶的,就會導致任何聲音或任何文字都會被封殺,僅僅因為有一部分人不喜歡。公權力這把刀能封殺咪蒙,也就隨時能封殺你和你喜歡的任何東西。

 

憲法第35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等自由。

 

《世界人權宣言》第19條亦明確:人人有權享有主張和發表意見的自由;此項權利包括持有主張而不受幹涉的自由,和通過任何媒介和不論國界尋求、接受和傳遞消息和思想的自由。

 

言論自由,TimothyGarton Ash的「言論自由的10個原則」值得我們花一點時間細讀反省。

 

言論自由的10個原則

 

1)所有人,不論領域疆界,都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及自由地尋求、接收和分享信息和觀點。

 

(2)我們不作任何暴力威脅,同理,也不接受暴力的威嚇。

 

(3)我們絕無禁忌,並把握每個機會傳播知識。

 

(4)我們要求沒有審查的、多元的、可信的傳播媒體,讓我們可以在充足的信息基礎上作決定,和可以全面地參與政治。

 

(5)我們公開地表達我們的觀點同時,也堅持要文明有禮地討論人類社會的種種分歧。

 

(6)我們尊重不同信仰的人,但不表示不可以質疑其信仰本身的內容。

 

(7)我們必須保障私隱,反駁對我們聲譽的抹黑,但不會阻止關乎公眾利益的監督。

 

(8)我們有權利及責任挑戰所有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信息自由的舉措。

 

9)我們保護網際網路和其他溝通交流系統,免受一切源自公權力和私人力量不合理的侵犯。

 

(10)我們要自行決定如何行使言論自由並面對後果。

 

若因為不喜歡咪蒙,就希望公權力介入或者封殺,那我們距離退化到一言堂還有多遠?

 

請那些認為應該封殺咪蒙的朋友認真看看德維希·馮·米瑟斯在《自由與繁榮的國度》裡政府作用的極限(政府權力的限度在哪以及公民如何對待,值得思考。)

 

人們難免會問,為什麼不禁止諸如尼古丁之類的毒品呢?為什麼國家不規定食品的消費種類?為什麼國家不明文規定哪種食品可以食用,哪些食品對人體有害,必須禁止食用?同樣,在體育運動方面,也有許多人愛幹一些力所不及的事情,為什麼國家不幹預?

 

許多人還談到,那些不良文章和讀物的危害比所有的毒品都大得多,難道還要繼續聽任那些迎合人們低級下流的本能、毒害人們靈魂的出版物暢行無阻嗎?難道應當讓那些傷風敗俗的圖片繼續泛濫,讓那些骯髒的話劇繼續上演嗎?一言以蔽之,難道還要讓那些誘導人們不道德的東西招搖過市嗎?難道還要允許那些謾罵的話語和誹謗的文章來葬送人們對上帝和教會的敬畏嗎?

 

我們明顯看到,一旦我們放棄了不允許國家機器幹涉任何私人生活的原則立場,那麼,國家勢必會對個人生活的每個細節制定規則,實行限制。個人自由就會因此被剝奪,個人就會變成集體的奴隸,成為多數人的奴僕。人們不難想像,如此之大的權力,一旦它被居心不良的當權者濫用,會導致多麼惡劣的後果。這種權力即使被那些品德高尚的人掌握,也會使世界變成一個鬼神的墓地。

 

人類的進步大都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的,即從一小部分人偏離大多數人的思想和生活習慣開始,直到他們的行為最終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和接受,從而形成了人的觀念和生活方式的更新。如果將權力賦予多數人,讓他們規定少數人可以想什麼,可以談什麼,可以做什麼,那麼,人類的一切進步都會就此中止。

 

我不希望人類的進步中止,所以我呼籲:「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和諧不是一百個人講同一句說話,和諧是一百個人有一百句不同的說話之餘,而又互相尊重。」

 

希望各位看官都有個健康的態度來對待自己不喜歡的東西。

相關焦點

  • 林夕薦讀 |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話非常流行,但知道這句話出處的卻寥寥無幾。
  • 「我不同意你的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還要被這話騙多久?
    當然,伏爾泰最被人們熟知的,就是他的「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話,甚至有不少人先是知道了這句話,進而才了解到伏爾泰這個人。如果伏爾泰真說了「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話,此時是不是被自己狠狠地打臉了呢?
  • 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導讀:     在美國國會大廈內廳一側,靜靜地矗立著一座女性全身銅像,她手持稿件,目視遠方,似乎在翹首期盼著什麼,又似乎要表達什麼;銅像底部刻著她曾經的一句話: I cannot vote for war !(我不會為戰爭而投票!)
  • 【真相】「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話伏爾泰沒說過
    言論自由不應超出法律的範圍,但究竟是誰一直在誤導中國人?文/鄭若麟「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據說是伏爾泰的「名言」。這句話流傳如此之廣,甚至在伏爾泰的祖國法國也被奉為「至理名言」!
  •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話是絕對的嗎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話當然不是絕對的。很多人都有個疑惑,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底誰在理呢?咱們中國人會不會講理呢?自古以來,咱們中國人就不屬於冥頑不化的一群。雁過留聲,語過留音,人過留名,也從來就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特例。所以說,中國人是普遍懂道理的。既然是懂道理的人,怎麼會不允許別人講話呢?
  • 你怎麼理解「雖然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怎麼用科學精神解讀「雖然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句話?   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一定要保證人民的發言權,儘管意見千差萬別,褒貶不一。讓大家暢所欲言,發現問題癥結所在,便於解決問題,處理矛盾。
  •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這句名言至今仍被人們所援引和傳播,說明伏爾泰的美好願望仍然沒有實現。
  •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堅信你有說話的權利
    我清清楚楚地記得,那一節課的他說過一句話——我不同意你的每一句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初聽這一句話,我似有所悟,卻又感覺高深莫測,不可琢磨。現在過去這麼多年了,我再次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就已經是在網絡上面,看到另一位公關方面的老師說的這一句話。
  • 「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越罵越兇,都覺得對方的說法和看法必須消失,甚至人身攻擊說:對方也應該消失。- 一個「誓死捍衛」的宣言 -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我現在基本上還是選擇在微信裡說話,而不在外面的平臺上說話。因為在微信裡,有一邊的路人感覺夜很黑。我是做不了手電筒的,暫時沒這個能力,能做只螢火蟲給一些安慰就好了。我用公眾號發一些文章,隔三差五收到違規通知,數了數已經有六篇了,可能是舉報也可能是審查,我也不清楚。
  • 勵志語錄: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願意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熱愛世界,偏愛你,這裡是文夕館,心情的樹洞,如果喜歡我的話,別忘記關注我哦。我們什麼時候能做到換位思考,我們就什麼時候學會對一個人主動。真理不需色彩,美麗不需塗飾。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願意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 我不贊同你的觀點,也不想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文/五娃(聽鳳鳴)(鴻思學社首發)
    再比如說,造謠和傳謠的權利,同樣不可能得到我誓死捍衛。再比如道德規範的公共認知部分:趁著沒成年,快點去殺幾個人的言論發表權利,就不可能得到我的誓死捍衛。包括,分裂國家的言論;恐怖主義言論;為軍國主義,侵略主義洗地的言論的發表,都不可能提到我的誓死捍衛。還有諸如邪教的言論,比如勸導人自殺的邪教。會在不同意其觀點的情況下,誓死捍衛其傳播的權利?
  • 「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伏爾泰:這話我真沒說過!
    在辯(吵)論(架)時,雖然雙方立場不同,都想說服對方,但為了言論自由,有一句話常常被提起:「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但你若要問這是誰的名言,50%的人會說「不知道」,剩下49%會說「伏爾泰」。但是,雖說伏爾泰是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咱也不能什麼話都算在他頭上……實際上,這句話還真不是伏爾泰說的。到底為什麼會讓人產生這樣的誤解?
  •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就直接說「no」,然後領導自己講一個想法,你必須按照他的想法去執行,結果執行之後成果可能還沒自己的建議好。因為年齡、閱歷、區域文化、教育程度,以及所站角度不同,60歲人的看法與30歲人的看法,估計大多時候是不一樣的,甚至同樣都是30歲的人,看法也不盡相同。我們沒必要苛求一致:你感覺不錯,沒必要要求我也必須感覺不錯!你喜歡一代女神張曼玉,我卻喜歡舒淇的性感。
  • 伏爾泰曾說過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曾說過:「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說話的權利,既不能強求他人對自己有看法,也不能阻止他人說出與自己不同的觀點。02不理會那些難聽的話,就是不為難自己前幾天收到一個讀者阿梅的留言,說在她的生活裡,感覺自己越來越孤獨,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 「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為何說到難做到
    看起來是幼兒走向獨立要反抗父母,說的是幼兒逆反,但是反過來說,逆反這個詞語是社會和父母貼的標籤而已。 本質上說,這個貼標籤的所謂逆反,特指事情不順利、別人不聽話,諸事不合心意。因此,如果不合心意就是逆反,那麼生活裡的種種預期落空,豈不都是人事物對我們的逆反不成!
  •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也作廢了
    先說《費城問詢報》的問題吧。從CNN、《華盛頓郵報》以及當事機構《紐約時報》和《費城問詢報》自己的報導來看,《費城問詢報》在6月2日刊登一篇講述美國當前的反種族主義和警察暴力抗議示威,對美國多地的建築也造成的衝擊和破壞的文章時,使用了一個「建築的命也需要得到保護」(Buildings Matter, too)的標題。
  • 孩子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12.有修養的父母是「伏爾泰主義者」,「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他們從孩子出生的那天就開始跟孩子講道理,耐心地徵求孩子的意見。不要指望打罵孩子就能讓孩子學會服從。13.讓孩子成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沒有激情,任何偉業都不可能善始,沒有理智,任何壯舉都不能善終。」
  • 寫作 |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你可以用鹽保存肉或魚。柯林斯詞典解釋:To conserve something means to protect it from harm, loss, or change.募集的資金將用來保護瀕臨消失的草地。柯林斯詞典解釋:If something is reserved for a particular person or purpose, it is kept specially for that person or purpose.
  • 美國教授:我不同意你的觀點,所以你就是「民主的敵人」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是最起碼的民主和自由的要求吧,這不應該是隨便個大學生都知道的吧?但是把自由延展成瘋魔狀態的美國民主黨教授,就不會明白這一點。美國的社會學教授根本就沒有什麼含銅量,就是一種混飯吃的職業,唯一的就業途徑就是當教師騙人,如果一個美國人說他是社會學科類的,又不是教師,那他一定就是個無業游民。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羅伯特·賴希(Robert Reich)就是這樣一個幸運的有職業的社會學科教授,1月3日他在推特上將宣布挑戰拜登勝選的以克魯茲為首的11名參議員列為「民主的敵人」,並將名單在推文上列出來。
  • 我不贊同你的觀點,但是誓死捍衛你表達的權利
    不希望別人來侵犯。我的眼神,我的態度!【01】「你有你的觀點,我有我的態度」從小,我就希望能夠自由自在的。尤其是玩的時候,很想玩的酣暢淋漓,可是每次都會被老媽洪亮的聲音叫回家。我是多麼渴望自由自在,沒有束縛。這裡有一個我很在乎的價值觀,我看重自由,而老媽看重的到點回家吃飯的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