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有多少喜歡網購?快遞公司的業務量是最直觀的反映。據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507.1億件,同比增長26.6%,位列全球第一,這是自2014年開始,連續第5年穩居世界第一。507.1億件是什麼概念?就以中國14億人口計算,相當於每人一年下單36次,這是非常恐怖的數據,這其中電商的貢獻無疑是最大的。
而一個浙江省的業務量也超過了100億,是世界排名第三位的日本快遞總量的兩倍。當然,主要是因為浙江有一個超級巨無霸電商公司阿里巴巴。
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每天產生的快遞業務量達到20%。也就是說,拼多多的誕生,為快遞行業增加了很多業務量,這麼說來,快遞公司要感謝拼多多。也確實是,畢竟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易購等電商平臺業績都在增長,拼多多開發的是三到五線市場的量。
如今,快遞已經融入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個月收幾個快遞很正常,因為在網上買東西也確實很方便,而且退貨也方便,比如天貓有運費險,很多人可能就不在乎那幾塊錢退貨費,買了幾件衣服可能才挑中一件,就當是試衣服了。」做電商的做討厭退貨,因為可能就沒成交量,而做快遞的應該比較喜歡'退貨',因為單量會增加。「
那507.1億件業務量,各大公司佔比多少呢?國內上市的三大快遞公司圓通、韻達、申通分別為66.65億件、69.85億件、51.11億件,而在美國上市的中通,近日其董事長賴海松透露2018業務量為85億件。快遞龍頭順豐雖然沒公布全年的業務量,但是肯定是墊底的,因為順豐單價高,業務量一直是沒其他幾家高的。
再看增速,最大的黑馬無疑是韻達,業務量增速47.99%,領跑行業。而順豐無疑是最哀傷的,12月的業務量增速僅為12.24%。2018年的快遞格局變化就是來自韻達,超越圓通,成為業務量第二大快遞公司。中通的領先優勢進一步拉開,已經是連續第三年穩居行業第一。
2018年,順豐是問題比較多的一年,市值曾高達3000多億元,如今只剩一半,不到兩年時間縮水1700多億元。而截止2018年9月末,順豐負債總額為308億元;而2018年前三季度,順豐淨利潤為30.2億元,同比下滑16.8%。市值蒸發,利潤下滑,負債提升,四面受敵,順豐的日子確實不好過,2018年確實是最哀愁的一年。
為什麼順豐日子不好過?首先是三通一達的快速追趕。順豐領先其他快遞的優勢是什麼?不就是速度和服務,但是現在這些優勢越來越不明顯了,就拿速度來說,急件順豐可以做到隔天到,其他快遞也不差,而普通件,順豐也要三天,其他快遞差不多,但價格上就差別比較大,中通是6-10元左右,順豐是12-18元左右,貴了很多。所以,在速度上,順豐的優勢越來越不明顯。
而拿服務來說,順豐的一個優勢是送貨上門,現在各大城市都在推行快遞櫃,對於很多用戶來說,並不希望快遞員上門,自己下去取也是一樣的。因為已經發生太多的上門送貨惡性案件,比如前段時間的一個中通快遞員強姦女用戶,之前還有被投訴,快遞員上門殺死用戶的事件。所以說,除了商業辦公區,對於一些住宅區的用戶來說並不希望送上門。
另外,順豐受到的壓力還來自於阿里巴巴的菜鳥,以及京東,京東如今也開通了個人業務,同城業務等,這無疑是要和順豐搶市場,畢竟快遞行業服務口碑最好的是順豐和京東。劉強東曾豪言:未來快遞就剩兩家,一家是京東,一家是順豐。但是從現在的發展情況來看,這種可能性不大。
如今,快遞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三通一達業務量達到了272.61億件,佔總業務量的53.7%,再加上順豐、中國郵政的量,可能會達到70%以上。第二梯隊的天天、全峰、速爾等快遞日子並不會好過,競爭會越來越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