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育兒|在家上學的日子,該如何陪伴孩子?

2020-09-04 小禹聊童書

受疫情的影響,孩子們上半年開啟了「在家上學」的日子。


但正如在家上班一樣,在家上學的方式,看似美好,實際卻並不適用於所有人。除開孩子必須要進行的日常學校課程,剩下的在家上學時間裡,父母和孩子還可以做什麼呢?


我們從《教育的另一種可能》這本書中整理出了一些方法,分為孩子篇和父母篇,分別針對孩子的學習和父母的行為提供一些建議,希望能對那些孩子還暫時不能去學校上學的家庭有所幫助。



沒有全能的父母,也沒有全能的孩子


面對孩子的學習,會有些家長出現焦慮的情況。焦慮的來源有兩個,一是發現自己常常被孩子問倒;二是發現孩子會犯一些很明顯的小錯誤。


父母們會被孩子的問題問倒,這很正常,這個世界上幾乎不存在全能的父母。


選擇讓孩子在家上學的木耳娘這樣說:「現在這個時代,重要的不是知識儲備。單純談知識儲備,我的也遠遠不夠。對於家長,重要的是對信息和資源搜集、關聯、應用和創造的能力,這也是孩子們未來以不變應萬變的能力。」


這世界上當然也不存在全能的孩子,孩子會犯錯誤就再正常不過了。「學習是一個是不斷試錯的過程」。在面對孩子做題出錯的時候,請家長們多給予些耐心和寬容,不要訓斥。



關於環境養成


許多在家上學的家庭,對於環境的養成都是有意識的,有的家庭甚至拋棄了城市的生活,轉身投入鄉下,以給孩子更多親近自然的機會。


不過,也並不是說不選擇在家上學的家庭就沒有創造環境的能力。這其中有許多點是可以向他們學習借鑑的。


比如笑笑一家,就非常重視閱讀的作用。笑笑的父母很少在他面前玩手機,空閒的時間裡,一家人常常是在看自己的書,互不打擾。再比如木耳一家,木耳娘會讓木耳自己動手做許多實驗,也會帶著她上街去「讀城」,理解社會。


在木耳娘看來,兒童需要的是養育,而非教育,因為「學習」根本不是教出來的。大人所能做的,就是提供環境與條件,並提出問題。提出好的問題,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內驅力,也能根據他們的天賦智能特點,引導他們發展。而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相信孩子。



理性看待遊戲


總有家長為孩子喜歡看電視、打遊戲而感到困擾。尤其疫情期間在家上學的這個階段,很多家長會一直守在孩子旁邊,以免孩子使用電腦做別的事情。


對於這一點,選擇在家上學的家長們給出了兩種不同的反應。


一種是以身作則。家長們也儘量減少自己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平等對待孩子對電子產品的使用權。


另一種家長則尊重孩子使用電子設備的權利,他們相信,當給孩子足夠的時間玩耍後,他自然會回到學習中來。


無論如何,這些家長都有一個共同點,不排斥孩子玩遊戲、看電視。他們尊重孩子的選擇,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即使要減少使用的時間,也是以平等為前提的。



向孩子學習


我們一直在講,向孩子學習尤為重要。只是許多大人都忽視了這一點。


當我們能夠做到尊重孩子,看到孩子在一點點進步時,就會發現,孩子的能力往往會超乎我們的想像,而作為父母,會從中受到很多啟發。


在《教育的另一種可能》中,吳剛和他的兒子卷卷就是一個很有力的例子。在家上學的這幾年,吳剛看到了卷卷的成長,看到他在盡力做自己、塑造自己。作為父親,他也從兒子的改變中認清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在繼續成長。


「教育這件事,知道不做什麼,遠遠比知道做什麼重要,而最重要的,不是我們怎麼教育孩子學習,而是我們作為父母保持怎樣的生活方式。」


識別二維碼,閱讀《教育的另一種可能》


文:包在家

校對:雲上班

參考書籍:《教育的另一種可能》

圖片來源:《高護木的規矩》

文章來源:公眾號「千尋Neverend」


相關焦點

  • _美國「家教」:讓孩子在家上學_家庭...
    >美國「家教」:讓孩子在家上學2013-08-15 09:25:50出處:PCbaby作者:蕭蕭  家庭學校,即「Homeschooling」,美國稱之為「在家上學」,一些歐洲國家稱之為「家庭教育」(home education)。
  • 孩子裝病不想上學?如何判斷是不是真的?心理學家教你
    如何從輔助因素,判斷孩子是否在「裝病」?既然從孩子的表情動作無法判斷孩子是否裝病,那麼如何從其他輔助因素判斷?下面是幾個考慮因素:1、孩子是否有生理上的不舒服?當大人建議孩子去看醫生,孩子拒絕;當大人建議孩子吃藥,孩子也拒絕;當大人建議孩子先上學,如果不舒服再回家,孩子也拒絕……他只接受不上學、在家裡休息這個方案。如果孩子除了不去上學,不接受任何的處理方式,那麼孩子就可能在撒謊。不過,有時孩子也會因為心理問題而藉口不舒服而撒謊。
  • 疫情期間,家長如何陪伴孩子度過「不開學」的日子?
    以往開學後,許多家長就會把孩子的一切交給老師。而現在家長和孩子呆在家裡,老師管不了孩子,卻也正是家長重新認識父母之責的契機。 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的!你的孩子只是老師N個學生中的一個,教育你的孩子也只是老師工作的一部分。但你不一樣,孩子是你的唯一,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遠是你最重要的事業。
  • 你的孩子需不需要請家教,家長該如何判斷?
    對於那些短時間內或者長時間不上學的孩子來說,家教對他們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是平常都在上學的孩子,他們需要家教嗎?不管是家長還是教育工作者,都加入了私人家教的行列,這當然也為很多優秀的年輕人增加了許多工作的機會,英國整個家教行業都已經發展了起來。雖然家教興起,但是也有很多家庭在浪費自己的錢花在家教上,因為他們的孩子在這個階段可能其實還不需要補課,反而額外的學習會對孩子造成一種傷害。好的一面是,也有越來越多的優秀的老師從這個行業受益。
  • 幼兒園即將開學,該給孩子收收心了,別等孩子哭鬧著不上學才後悔
    「文/萌主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開學季又到了,往年孩子們過完寒暑假返校時,幼兒園門口都成了大型「悲情分離劇場」,哭著拽著媽媽腿不讓走,撕心裂肺的求媽媽不想上學,還有少數孩子前兩三天乖乖上學
  • 孩子念咒地不想上學,從年頭、哭到年尾孩子,爸媽該如何理智呢?
    ,細數日子9月已經走過了近大半時間,有一部分孩子可能已經適應了幼兒園生活,但總有一些從年頭哭到年尾的孩子,那些「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的話,如念咒一樣沒完沒了地出現在耳邊。,一個人帶兩個孩子的她每天要起早督促瞳瞳洗漱的同時,還要把老二穿戴整齊並抱著一起去送瞳瞳上學,那天已經是瞳瞳上學連續哭鬧的第四天了,有的時候脾氣一上來就忍不住要揍孩子。
  • 莫愁家教課堂 | 王淑娟:為什麼孩子要上學?
    這個名字陪伴我到現在,也因此讓我總記得這個細節,總記得戰戰兢兢回答姓名時的情景。 但對於為什麼上學,幼時的我沒有思考過。長大後,想過這個問題,父母原來起的名字中的「書」是希望我多讀書,校長登記的名字中的「淑」有美好之意,也許就這是我對為什麼上學的理解吧,多多讀書,擁有美好。
  • 該讓孩子在家上學嗎?美國230萬少年在家上學,卻多被常青藤名校所...
    該讓孩子在家上學嗎? 該讓孩子在家上學嗎?美國對社會公眾的調查顯示,普通公眾對「在家上學」的看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1983 年,普通公眾對「在家上學」的支持率是 16%;到 2013 年,已達到 60%。根據美國教育部的官方統計和國家教育統計中心數據,在四種教育類型中,「在家上學」的比例也在增加:2012 年,美國有 177 萬的孩子「在家上學」。
  • 一些中國父母讓孩子在家上學
    新華網北京8月29日電(王笛 陶一萍 姚曉慧)新學期要到了,但冷杉完全沒有為即將到來的每日尖峰時段接送孩子的艱巨任務而苦惱,因為他自己就是8歲兒子的「全職老師」,課堂就設在家裡。為了避免兒子被流水線式的學校教育同化,北京大學外語系畢業的冷杉多年前辭去工作,專心當起孩子的貼身老師,教他英語、法語和德語。
  • 最好的「家教」:陪伴和看護
    家教是什麼?家教是一種陪伴,陪伴是最好的家教。父母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時候,你問過自己該做什麼了嗎?你知道嗎?一個在燈下做作業的孩子,心靈是孤獨,它需要就是陪伴。陪伴是什麼?陪伴不是抽著煙,喝著茶,坐在孩子身邊監督孩子學習,那樣浪費你的寶貴時間,給孩子造成心靈的壓力;陪伴也不是給孩子講習題、對答案,那是教師的專業,你是取代不了的,反而會因為你的不專業,讓孩子變成知識容器和解題機器;陪伴不是嘮嘮叨叨,說自己孩子的不是,誇別人孩子的優點,那樣孩子心裡會煩躁,會反感;陪伴絕不是永無休止地開著車,替孩子背著書包,將孩子送到這兒補習語文,那兒補習數學。
  • 「育兒」最好的家教,就是一場幸福的婚姻
    所以,一場幸福的婚姻,就是最好的家教。當父母在外面談笑風生、殷勤熱情,回到家跟愛人卻熟視無睹、相對無言,這樣的環境,孩子從小感受不到愛,也無法得知幸福婚姻如何相處,最終會影響孩子的婚姻家庭觀。,夫妻間最重要的是朋友關係,即使不是知心的朋友,至少也該是能做伴侶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侶。
  • 想引起父母的注意,孩子就拼命的淘氣|其實孩子要的很簡單:陪伴
    導讀:想引起父母的注意,孩子就拼命的淘氣|其實孩子要的很簡單:陪伴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孩子就拼命的淘氣|其實孩子要的很簡單:陪伴!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如何看待?熱議:在家上學,失敗的教育?
    近日,有媒體對11年前轟動一時的四川瀘州「家教挑戰義務教育法」案進行回訪,發現在家上學11年後,如今20歲的姑娘李婧磁卻連初中試卷都很難答及格。而當年其父曾以「娃娃到學校學不到東西」為由將其帶回家自己教育,更曾宣稱「女兒18歲時,我要把她培養成一名生物磁場方面的科學家」。
  • 30天親子打卡|陪伴孩子不得不做的50件事
    >愛孩子的家長都知道,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通過陪伴能給孩子帶來最有溫度的家庭教育。然而,家長在點頭稱讚的同時,也表示了自己的無奈:「不是不想陪孩子,而是真不知道該怎麼陪。」」,用30天的成長打卡、50件具體陪伴的小事、60天專業育兒群陪伴,教你學會如何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 育兒|這樣陪孩子寫作業,專治磨蹭!越早用效果越好
    育兒|這樣陪孩子寫作業,專治磨蹭!越早用效果越好! 梅州日報一成長 梅州日報一成長微信號 mzrbcz 功能介紹 梅州日報誠意出品,專注梅州教育事業發展,關注孩子成長點滴,分享教育心得、育兒知識,記錄梅州小記者活動。
  • 給家長的春節書單 | 這裡有最權威實用的家教育兒書籍
    在這個不能隨意出門玩的假期,強烈建議家長們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多閱讀家教育兒類書籍,學習科學育兒理論知識,與孩子共同成長!這裡向大家推薦一些最可靠、科學、實用、經典的家教育兒類書籍,幫助家長們了解孩子,與孩子實現有效溝通,並教給孩子人生技能。
  • 陪伴孩子走出焦慮的日子(八)
    我拿出一些可臨摹的素描基礎畫片,孩子開始在家臨摹,有時還要求我陪他一起畫。我上班時還有狗狗和他玩兒。孩子很快就看起來好多了,吃飯也好了,還有說有笑。我和他爸又打起了讓孩子去上學的主意,我們的想法是寒假之前無論如何得讓他去學校,不然再隔一個寒假,就越發去不了了。一天中午我和他爸鄭重其事的和孩子輪番說了去學校的重要性,孩子答應說會去上學的。他爸很嚴厲的說:說到做到,明天必須去。
  • 告別喪偶式育兒,爸爸也可以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現在養育一個孩子不再是過去給他吃飽穿暖就可以了,很多人把目光聚焦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看重嬰幼兒的心理健康。隨著人們育兒觀念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喪偶式育兒、詐屍式育兒對孩子成長的危害,都希望能夠帶給孩子更多的關心和愛。爸爸的陪伴可以使孩子一生受益。
  • 「在家上學」捧紅「現代私塾」 專家稱此舉違法
    一位先生帶著一群小學生,搖頭晃腦地背四書五經,背不好先生拿起來那叫什麼,戒尺是吧,然後拿著孩子的小手心啪啪就是一頓打。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代教育讓私塾成為了沉澱許久的陳年舊詞,總會有人試圖去挑戰主流的神經。  私塾穿越到當代,又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叫在家上學。童話大王鄭淵潔就為自己的兒子去編教材,自己在家教;還有一位11歲女孩也是在家上學,她的英語詞彙量已經過萬了。
  • 網課開課一周慘變大型翻車現場,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在家上學」?
    對於「在家上學」這種因為肺炎疫情而不得已施行的臨時操作,很多家長都很頭疼:到底該如何幫助孩子上好網課 「在家上學」並非新鮮事,早有成功先行者 其實,家長們大可不必焦慮,「在家上學」並不是這次疫情催生的新現象,儘管,大多數學校都還沒有出臺針對家長和孩子在家學習的指引,但好在這一領域,早有成功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