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8日晚,洪範學術論壇第102期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律文化研究院沈家本堂成功舉辦。本次講座的主題是「明清『健訟』之風中的經濟理性」,主講人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尤陳俊副教授。本次講座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李棟教授主持,與談人為華中科技大學饒傳平副教授、華中師範大學李雲龍老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伊萬老師。湖南師範大學劉順峰副教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律文化研究院院長陳景良教授、蔣楠楠老師以及眾多法科學子參與了本次講座。
尤陳俊副教授進行講座
講座伊始,尤陳俊老師指出,「健訟之風」與「高額訟費」常常見諸明清時代的史料記載,然而對於這兩種記載之間的悖論,學界現有的研究大多將其歸因於老百姓缺乏經濟理性。尤老師認為,應當將老百姓視作為具有主觀能動性、具有利益計算能力的主體,並在此視角下對「高額訟費」背景下的「健訟之風」作出解釋,繼而探究「健訟」究竟是誇張的表述還是客觀的事實。
尤老師認為,儘管儒家經典說教和官方意識形態都在宣揚「無訟」,一般印象中老百姓似乎都是「厭訟」,但這兩個詞語並不是全部的歷史真相。兩宋、明清時期的文獻史料對於百姓「健訟」有著大量描述,且多將詞訟繁滋歸因於訟棍胥吏的百端煽惑。這一解釋雖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但也體現了官員對百姓和訟師的成見:百姓無知而易於煽動,訟師邪惡而偏好煽動。事實上,綜合運用司法檔案、方志、民間契約、官箴書、墓志銘和各類調查報告等材料可以發現:老百姓並非是官方敘事中的愚昧之徒,他們具有相當的經濟理性,常採取各種策略以減輕訟費壓力。首先是「多人分攤訟費」。宗族之間官司的增多使得分攤訟費成為可能。其次通過「官司打半截」的方式以節省訴訟開支。「官司打半截」是當事人在糾紛解決過程中爭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種切實手段。
基於上述分析,尤陳俊老師對「高額訟費」下的「健訟」之風進行了總結。他認為,明清時代並不存在法定的訴訟收費制度,涉訴百姓的確面臨著灰色的司法陋規乃至完全非法的勒索盤剝所堆積起來的「高昂」訟費之威脅。但是,老百姓並非缺乏經濟理性的行動者,他們也發展並分享著能將「高額訟費」降低至自己勉強可承受水平的應對策略。這或許就是在明清 「高額訟費」的時代背景下,老百姓仍表現出「健訟」的關鍵所在。
講座最後,尤陳俊老師對於傳統的法律史研究方法進行了檢討和反思。他認為,法律與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密切相關,法律史研究應與社會史、經濟史、政治史、文化史結合起來,以求得出更為全面而準確的結論。
李棟教授發言
隨後,講座進入交流互動環節。李棟教授認為,社會學研究方法注入法律史有利於增加研究的廣度與深度。尤老師通過綜合運用多種層次的史料,從更加微觀的角度對「健訟」現象進行了解讀。
饒傳平副教授發言
饒傳平老師認為,尤老師的學術研究重點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法史方法論,二是明清訴訟文化;通過具體分析尤老師的文章,他對尤老師在史料運用、觀點創新以及對社科理論的熟悉運用方面表示充分讚賞和認同。
李雲龍老師發言
李雲龍老師認為,能否輕易地給一個時代、一個區域打上「健訟」的標籤,這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同時他指出,尤老師對健訟問題的研究,確實反映了中法史研究視野和研究方法的推進。
伊萬老師發言
伊萬老師認為,古代中西方在訴訟文化方面存在著差異性。在比較法的視野下,他對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訴訟狀況進行了分析。其後,他向尤老師提問,能否從政治和文化的角度考察影響中國古代訴訟費用的因素。
蔣楠楠老師發言
蔣楠楠老師表示,非常欽佩尤老師在運用地方司法檔案上的成就,並建議尤老師向同學們傳授有效利用司法檔案的方法與門徑。
法律史博士生鞏哲向尤老師提問到:訴訟費用存在官方認可的費用和潛規則費用之分,應如何對其進行辨別和界分?法律史博士生喻平向尤老師提問到:訟師的汙名化來自民間的厭訟心態,但實際上訟師在民間健訟中又發揮著重要作用,怎樣理解這種行動與觀念之間的背離?法律史博士生王天一向尤老師提問道,技術官僚的記載是否就必然反映了明清時期訴訟的真實樣態?在法史研究中,如何看待文化精英、紳士鄉賢與技術官僚在話語形態上的不同?
尤陳俊老師對以上問題做了統一解答。他認為,不能籠統地看待明清社會的健訟現象,健訟問題會隨著時間、空間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由於明清時期並未對訴訟收費予以立法規制,因此訴訟收費存在著「合法的非法性」或「非法的合法性」問題,即為了維持官僚系統的運轉,不得對某些不合理收費予以默認;雖然某些當事人出於特定原因會不斷訴訟,但經濟成本仍然是影響當事人訴訟行為的重要因素;官方記載與民間記載會因作者的地位、角色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因此應當仔細辨別,以求在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的史料當中尋找較為貼切的歷史形象。
陳景良教授進行總結
在最後的總結中,陳景良教授指出,尤陳俊老師在材料的挖掘、方法的運用和研究領域的開拓上,為法史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作為中南法史學子的傑出代表,尤老師刻苦鑽研、力求創新的精神值得碩博士生們學習。年輕學子應立足材料,在自己專注的領域多下功夫。只有練就真本領,才能成就自己的學術事業。
本次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撰文:歐陽紫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律史專業2019級碩士生。攝像:蔡 森,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律史專業2018級碩士生。統稿:王小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律史專業2018級博士生。編輯:劉 琦,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律史專業2019級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