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塑像
核心提示
北宋著名的哲學家、易學家、歷史學家邵雍,在伊川隱居30年,創辦了安樂書院。這裡不但是著名理學名家程顥、程頤潛心求學之地,而且也是邵雍傳世經典《皇極經世》《觀物篇》等著成之地。至明代,安樂書院頗具規模,成為當地莘莘學子求學的重要場所。新中國成立後,安樂書院原址先後成為政府辦公場所和學校;2010年伊川縣決定重建安樂書院。
1 講學於家
鄉裡化之
邵雍,字堯夫,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出生於範陽(今河北涿州)。後為躲避戰亂,舉家遷往大莘店(今伊川縣平等鄉)居住。初到大莘店,全家住在茅草屋裡,他親自砍柴燒火煮飯侍奉父母,即使常常斷炊,卻怡然自得,自稱「安樂先生」。
在大莘店隱居期間,創辦安樂書院,講學於家,是邵夫子留給後人的巨大財富之一。正如宋代理學鼻祖之一程顥在其所作的《邵雍先生墓志銘》中所說的那樣,「先生在洛三十年……講學於家,未常強以語人,而就問者日眾。鄉裡化之,遠近尊之」。
這段話說明邵雍在洛(包括伊川大莘店、洛龍安樂窩)居住30年……在家講學期間,雖沒有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別人,但前來聽講的人越來越多,鄉裡被他教化,受到人們尊重。
至明代,邵夫子所創辦的安樂書院已頗具規模。據明代《李氏家集》記載:此時安樂書院的大門為先天八卦門,門匾曰「安樂書院」,門前有河流過。書院正殿為「皇極書屋」,屋內有邵雍像。院內有「擊壤」和「弄丸」兩亭,為研究學術的地方。另外,正殿後還建有邵氏靈跡(即邵氏祠堂),裡面供奉著邵夫子的父親邵古以及邵氏先祖。
2 著書立說 影響深遠
在安樂書院期間,邵夫子不但講學於家,還積極著書立說,相繼構思、完成了《皇極經世》《觀物篇》等傳世著作,闡述了他對宇宙本體等問題的看法。
邵夫子在這方面的主要成就有:首先,作為易學家,他繼承並發展了《周易》的太極思想,闡發太極、陰陽、神話原理,論定太極為宇宙本體,即太極為宇宙的本體,並用太極的自我運動,去解釋宇宙萬物。
邵雍闡述的宇宙本體說,豐富和充實了中國思想史上的本體論,為朱熹論述「理一分殊」原理創造了思想前提,深刻影響了程朱、陸王兩派理學家。
其次,開創先天易數理論。他繞開《周易》的卦爻辭和《易傳》的思想原理,始終把《周易》中的「數」,作為推衍天地萬物之理的出發點,特別是他提出了《周易》六十四卦的新排序方法,這個排序的新方法遵循一個法則,當時被稱為「加一倍法」。後來,他的這種學說傳播到歐洲,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據此發明了二進位制,並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
最後,創立了新的自然史觀和社會史觀。在《皇極經世》中,他採用了獨特的「元、會、運、世」方法,編撰了世界歷史年譜,去詮釋歷史發展固有的規律法則。此外,邵雍還提出了中國歷史演變的「皇帝王伯」四階段說,打破了王朝史體系,按四階段遞嬗原理,編撰了中國歷史年鑑。
另外,除著有《皇極經世》《觀物篇》等具有較高歷史價值的著作外,邵夫子還著有詩集《伊川擊壤集》,其中的「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一詩,一度成為伊川學堂裡的啟蒙教材。
3 樂天知命 內聖外王
宋仁宗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在伊川閒居近30年後,邵雍遷往洛陽。這一年,他52歲。
剛到洛陽時,富弼、司馬光、呂公著等許多賢達名士亦退居洛陽。於是,他們時常串門遊覽,交往甚篤。邵夫子把自己住宅取名「安樂窩」,每天早晨焚香端坐,下午飲酒三四盅,吟詩自詠。
據《宋史·邵雍傳》記載:每年春秋兩季是邵夫子外出遊玩的日子,他時常乘著小馬車,一個人牽著韁繩,隨意之所好,走到哪兒算哪兒。士大夫們聽到他的馬車聲,便爭相迎接。有人甚至另建房屋給邵雍居住,以恭候他的到來。
公元1077年,邵雍因病去世,被葬在離安樂書院不遠的臥龍山之陽,後人把邵雍墓園稱為安樂佳城。由於他在理學上的巨大成就,程頤用「內聖外王之道」評論邵雍之學,以「振古之豪傑」評論邵雍其人。
正因為此,邵雍與張載、周敦頤、程顥、程頤四人並稱為「北宋五子」。
4 重建書院 以繼學術
自邵夫子創設開始,安樂書院一直是當地莘莘學子求學的重要場所。
至清康熙年間,一位西方傳教士說中國有兩位能「識破天機」的聖人:一位是始創八卦的伏羲,另一位是畫出《先天六十四卦方位圖》的邵雍。聞此,康熙曾為邵夫子題寫「學達性天」御匾,並委派欽差送到安樂書院。
清末民初,隨著新式學校的發展,安樂書院被改建成新式學校。新中國成立後,安樂書院被改為政府辦公場所,後又恢復為學校,僅存清代建築邵夫子祠3間和幾塊碑刻,祠內供奉邵雍像。
為傳承先哲學術思想,從建2010年起,伊川縣平等鄉決定重建安樂書院。按照規劃,將逐步恢復書院大門、皇極書屋、大殿、天根軒、月窟軒、擊壤亭、弄丸亭等,以弘揚邵雍易學思想與易學文化。
截至目前,安樂書院大門已基本完工,其他工程正加緊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