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到北宋易學家邵雍的一則軼事。史書說他:「於書無所不讀……堅苦刻厲,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數年。」他勤於著書,在繼承傳統易學基礎上對易學進行精心改造,創「先天學」,以數為框架建立起龐大的思想體系,推動了易學的發展和完善。我們對他了解可能不會太多,但他的一首詩或者熟悉的人不少:「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常有人藉以改造成打油詩。
作為易學家,邵雍相信風水,曾為尋找風水寶地,在山裡轉了幾天幾夜,之後他來到山下一個村子,向一農婦討水喝。說自己在山裡迷了路,心急火燎,饑渴萬分,嗓子眼都冒煙了。
村婦舀了一瓢水,隨手抓了一把餵驢的乾草,扔到瓢裡,遞給這個陌生的過路人。
邵雍忍受侮辱,小心吹著乾草,一口一口喝水。接下來的幾天,農婦一家待他倒也周到。他在附近看中了兩塊風水寶地,臨告辭,他把次一點的那塊地指給農家說:葬先人於此,家必興旺。
指點風水寶地,是對農家幾天招待的報答;指的是次一點的那塊地,是對農婦撒那把餵驢乾草的報復。
十幾年過去,邵雍再次路過那山村,見當年招待自己的那戶農家,已是本地最大的富戶,主婦正是那位往水瓢撒餵驢乾草的農婦。
見到當年的風水先生,一家人十分感激。邵雍忍不住問起農婦往水瓢撒草的緣故,方知自己誤會了農婦的好意:在當時的狀態下,他要是大口喝涼水,其身必傷;水裡撒草,是為了讓他細喝慢咽。邵雍慚愧不已,淚流滿面。
文章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是:最好的風水是人品。這是非常正確的。我只是想補充一點,如果農婦給邵雍的那瓢水不是可以直接飲用的水,如果她在水裡撒的那把草的農藥殘留嚴重超標,那她再好心,邵雍也都慘了。因此我以為,最好的風水,應該是沒有被汙染的人心和自然。
傳承智慧 光耀生命
歡迎您走進【國學堂】
官方微信號:GuoxueTown
國學堂,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