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故事之十三】歐陽修父子與邵雍諡號的來歷

2020-12-22 澎湃新聞

【歷史人物故事之十三】歐陽修父子與邵雍諡號的來歷

2020-08-14 1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伊川縣融媒體中心 伊川新聞

伊川縣融媒體中心●伊川新聞●

【歷史人物故事之十三】

歐陽修父子與邵雍諡號的來歷

常銨家

說起歐陽修,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著名政治家,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歐陽修與他的小兒子歐陽棐和伊川翁—邵雍之間,還有一段傳奇故事,成為流傳千古的佳話。

歐陽修天聖八年(1030年)與誠信狀元王拱辰是同榜進士,參加工作後的第一站即是洛陽,他給時任洛陽主事的錢惟演當主簿。洛陽美麗的山水風景,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讓這個初出茅廬的文壇青年,詩興大發,寫了很多有名的詩篇。可是當邵雍皇祐元年遷居到洛陽時,歐陽修卻在外地做官。「士大夫過洛,不之公府,必至先生其廬」,程顥在邵雍墓志銘中記述的這種盛況,歐陽修肯定是早就聽說了,只可惜兩人無緣謀面,深以為憾。

嘉祐六年,歐陽修已經是參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了。有一天,他的小兒子歐陽棐前往洛陽探望生病的姨母,即王拱辰的妻子。臨行前,歐陽修把兒子叫到面前,再三叮囑他:「洛陽的邵堯夫,我是久聞大名,從來沒有見過面。這次你去洛陽,一定要代我去拜見拜見他。」歐陽棐當時只有十四五歲,按現在說也就是個初中學生。他到了洛陽後,在探親之餘,專門抽出時間,到「安樂窩」替父親去拜望邵雍先生。

以歐陽修出眾的文學才華和卓而不俗的為人,想必邵雍也早有耳聞,肯定也有像歐陽修一樣的心情。雖然兩人未曾謀過面,但也非常期待能夠相識。當他看到這樣一個聰明才俊,而且是歐陽公子前來看望自己的時候,內心十分高興。所以在接待上,非常重視,他除了詢問歐陽公子的學業和個人志趣外,一反常態,滔滔不絕,竟然向這位只有一面之交的年輕人,詳細地介紹了自己一生的經歷和立身本末。臨別時,還意味深長的交待歐陽棐:「孩子,希望日後不要忘記山野老夫的這些話啊!」歐陽棐莫名其妙,心想:您說的基本都是自己的事,也沒有指教我什麼!要記取啥事呢?

歐陽棐始終猜不透這位邵先生的意思,回家便一五一十地把拜見邵雍的過程一五一十的告訴了父親。「兒啊!你太幸運啦!你未來的前程,邵先生已明確的告訴你了」歐陽修聽後高興地說。實際上,歐陽修早已聽出了邵雍與他兒子對話裡的深意了,而歐陽棐即使到了這個時候,還是一頭霧水,不知何故。

二十年後的哲宗元佑中期,韓維到洛陽任留守,向朝廷提案,要給已經去逝多年的邵雍封個諡號。歐陽棐當時正任太常博士,專門負責擬寫已故名人的生平事跡和議定諡號。皇帝命令一下,負責起草諡議文書的歐陽棐,猛然想起二十年前邵雍向他不厭其煩地講述自己身世時的話了,頓時若有所悟。在草擬奏章時,他幾乎是不假思索,一揮而就。按照《諡法》用字的特定含義,溫良好樂曰「康」,能固所守曰「節」,所以擬定諡號為「康節」。從此「康節」邵雍名揚天下,以至於到了後來,人們只知有個邵康節,而很少有人提到他的名諱「邵堯夫」了。

伊 川 新 聞

伊川縣廣播電視臺 伊川縣融媒體中心

新聞發布官方平臺

總監製 郭明傑 監 制 趙豔紅

編 審 謝 琨 周中強 制 作 姜 琰

原標題:《【歷史人物故事之十三】歐陽修父子與邵雍諡號的來歷》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歐陽修的別號和諡號
    大概是慌了,直接翻譯成:太守,用自己的諡號(醉翁)來命名。學生哄堂大笑。我也笑了:「諡號是皇帝奉送呢,死後才用呢,他的諡號是文忠,歐陽修被貶到滁州,寫這篇文章時才39歲,風華正茂的呀,醉翁是他的別號呀!」他自己也不好意思,低下了頭。古代名人字,號,諡號中國古人的姓名和現代一樣,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用來代表個人的符號。
  • 邵雍的道德學問
    在中國文化史上,邵雍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他的道德學問,堪稱後世師表。他雖然逝去一千餘年了,但他的形象仍在人們的心目中。邵雍,字堯夫,諡號康節,是北宋時期的易學大師、理學家。邵雍的先祖是河北範陽人。物理性命之學,實際上就是《周易》象數之學。從此以後,邵雍便一心攻讀物理性命之學了。
  • 歷史上諡號「文正」的文臣有多少位?共30人,沒有王陽明
    自唐朝之後,中國歷史上就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文人踏入仕途後,都夢想得到「文正」的諡號。而作為統治者的皇帝,卻看得非常重,不會輕易把這個諡號給人。千百年來,得到諡號「文正」的文臣僅有30人,而且個個都是當時文人敬仰的人物。
  • 歷史上諡號忠武的十大名將,第一名眾望所歸
    諡號制度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早期,秦始皇時期曾被短暫廢止過,到了西漢時期又開始恢復。諡號相當於是對某人一生的蓋棺定論,有官諡和私諡之分,官諡最為常見,上至帝王下至王公大臣有時為了能得到一個美諡或級別較高的諡號而費盡心機。
  • 紅領巾的來歷 紅領巾的歷史故事
    紅領巾的來歷  紅領巾的來歷和當時的蘇聯老有關係。紅領巾在沙俄時期便已有之,東正教小孩禮拜天上「主日課」時,戴紅領巾作為一種識別標誌。後來蘇聯取得十月革命的勝利,成為第一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國家,為了加強社會主義教育,蘇聯繼續傳揚兒童戴紅領巾的傳統,並且給賦予了新的含義,即將其視為紅旗的一角,同時把紅領巾作為少先隊員的一種標誌。
  • LEAD 立德人物|北宋五子之一邵雍,學易悟道,德感世人
    考察了西周的那些分封國的齊、魯、宋、鄭等遺址,用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遊歷增長見識,待到邵雍歸來時,他感嘆道:「道在是矣!」自此便再沒有出去遊歷了。當時李之才為共城縣令,聽說邵雍好學,便去見邵雍,並對他說:「子亦聞物理性命之學乎?」意思是說「你知道宇宙萬物周期發展過程的物理之學與有關性命的學問嗎?」 邵雍回答道:「幸受教。」
  • 《康熙王朝》虛構的7個歷史人物,魏東亭伍次友寶日龍梅都是假的
    電視劇《康熙王朝》一度熱播,許多劇中的人物,如孝莊,魏東亭,容妃,寶日龍梅,蘇麻喇姑等都深入人心,但其實這些主要人物中,至少有一半其實都是作者二月河先生虛構的藝術形象,在歷史上或查無此人,或與本人完全不是一回事。
  • 歐陽修寫詞無數,這首詞字雖不多,卻能拍出一部美人思夫微電影
    在宋詞繁榮昌盛的宋代,有這麼一位詞人,可以算得上是宋詞的代表人物之一,也可以說是宋代文壇的領袖人物之一,同時,他和蘇家父子一起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他就是歐陽修,他和同時期人物蘇家父子一樣,被列入了「唐宋八大家」。
  • 邵雍解易
    邵雍解易邵雍,字堯夫,諡號康節,自號安樂先生、伊川翁,後人稱百源先生,是北宋著名的易學家,「北宋五子」之一。
  • 古代迷之行為之諡號,努爾哈赤諡號多達29字,為何諡號會變長?
    諡者,行之跡也。號者,功之表也。車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行出於己,名生於人。」但是我國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從金文中發現,諡號應該形成於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時期。古代人物去世後,他的是非功過,用幾句話來表達往往很難表達清楚,所以後人為了方便就給他起諡號,以他們的生平事跡為依據,用簡單的幾個字給逝者一個具有評價意義的稱號,諡號有褒有貶,是用來概況總結這個人一生的奉獻和作為。
  • 由歐陽修的諡號看百官諡號的頒給
    百官死後,應該得到諡號的人,一般經過如下程序:請諡,議諡,定諡,賜諡這幾個階段。    下面是宋人李清臣的《歐陽文忠公(修)諡法》,由中可以看出古時百官給與諡號的過程:    太子太師歐陽公歸老於其家,以疾不起,將葬,行狀上尚書省,移太常,請諡。
  • 歷史成語小故事之,歧路亡羊的來歷
    歷史成語小故事之,歧路亡羊的來歷!歡迎大家來到阿四講故事,讓阿四帶你們走近那些成語的故事之中,探尋其中奧秘,領悟其中道理,增強我們的知識素養水平,好了話不多說讓我們走進今天的歷史故事歧路亡羊的故事。世間有傳言稱他的言論為「天下之言不歸楊便歸墨」的說法,可見此人在當時的地位影響力之大。楊子(古代的尊稱)有個鄰居家裡丟失了一隻羊,這位鄰居得知十分著急,於是派了很多親朋好友去尋找這隻羊,後面還請來了揚子的童僕來協助去尋找。楊子很是疑惑地問道:「找一隻羊不至於這麼多人追出去吧!」鄰居無奈地說道:「我也不想啊!奈何岔路太多了,必須找很多人去尋找。」
  • 全新解讀經典預測案例觀梅佔,正本清源,重新認識易學大師邵雍
    梅花易數是誰寫的《易經》預測中幹支紀時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但是由於歷史久遠,紀錄時辰的規則不斷變化,公曆、農曆、幹支紀時三者之間的轉化複雜。正本清源,問題一、《梅花易數》是不是邵雍所作?有些人說:「梅花易數不是邵雍所作,是後人假借邵雍之名,《梅花易數》作者:邵康節,為什麼不用邵雍這個名字呢?邵康節是邵雍去世後的諡號」這個解釋看似合理,其實不然。
  • 歐陽修:人生之意,在乎山水之間也!
    又是美好的一天,今天小編給大家發現一些「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裡那個醉翁歐陽修的故事。在揚州西北五裡處,有一座壯麗的平山堂,堪稱「淮南第一」。終年六十六歲,諡號「文忠」。歐陽修任揚州太守的時候,自從建起平山堂,每至六七月間,他便邀上兒位好友,一大清早就上了山,在平山堂中避署。平山堂地勢高,風景秀,眾人聚於此處飲酒對弈,舒心暢快。尤其是環堂左右,老木參天,竹林蔭翳,人進到裡面,暑氣全無,爽心怡人。每到這時,歐陽修就會詩情洋溢,把酒吟詠,引得朋友拍手稱快。
  • 歐陽修創立圖表式家譜範例
    在母親的教導下,歐陽修的文學才華很快顯露出來,「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除了教授文化知識,歐母還常常以其父歐陽觀為官處世的故事啟迪兒子。歐陽修在《瀧岡阡表》中回憶起母親的話猶在耳邊:「汝父為吏廉,而好施與,喜賓客;其俸祿雖薄,常不使有餘。」她還經常提醒兒子,要做仁愛寬厚之人:「夫養不必豐,要於孝;利雖不得博於物,要其心之厚於仁。」
  • 歷史上諡號文正的八大名臣,其中一人連唐太宗都有點怕他
    諡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有的現象,皇帝有諡號,王公大臣們也有諡號,但是並非所有士大夫都有資格得到官方認可的諡號也就是官諡,比如漢朝規定生前封侯者才有資格得諡號(所以衛青諡號是烈,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李廣就沒有諡號),唐朝規定三品以上才有諡號,因此除了官諡之外還有私諡。
  • 古代的諡號是怎麼來的?為何楊廣會被評為「煬」這個諡號
    後來商臣和潘崇在屍體旁邊商量給他父親取什麼諡號呢?商臣對他父親廢除太子之位耿耿於懷,就想取 「靈」這個字,「靈」作為諡號不是好意思,帶有荒唐胡鬧、胡作非為等貶義在內。誰知道當時楚成王竟然還沒有斷氣,聽到「靈」這個諡號,不願意就這樣死掉,睜開了眼睛。潘崇最後還是看在這父子緣分上改用了「成」。
  • 漢字的來歷:漢字妻的歷史故事
    漢字的來歷:漢字妻的歷史故事 2012-11-26 16:53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安樂窩邵姓邵雍後裔(修改版)
    山東濟寧邵氏始祖邵雍,始遷祖邵賜及其侄邵敬。明朝洪武年間,邵雍二十世孫邵賜,兵荒由河南南陽府唐縣遷濟寧府汶上縣苑村鄉。景泰六年(1455年),邵福(邵賜之兄)之子邵敬官兗州府通判,並攜季弟邵英之子邵洪來任,至天順五年(1461年)功著茲土,遂家濟寧滿家莊。其子孫又散居嘉祥、梁山一帶。該族邵氏歷代名人有:邵敬、邵士標、邵士梅、邵勷等。
  • 歐陽修寫過「陳堯諮善射」,從陳堯諮全家故事可以讀懂整個北宋
    次年(990年)四月,太宗又在同一天提升陳省華、陳堯叟父子任秘書丞(掌管文籍等事),並賜給兩人緋袍(宋制,五品以上三品以下官員著緋色官服),以示恩寵。父子同日升任同樣的官職,受同樣的賞賜,實屬歷代罕見,一千多年來一直被傳為佳話。瞧這對父子,有點「父以子貴」的意思。陳堯叟在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升任同平章事、樞密使,最終做到宰相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