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敘事|「舉起你的右手」

2020-12-24 妙華寫意

我從小是一個內向且自卑的孩子,所以我明白,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自尊自信應該也是一種很至關重要的必備品質了吧。然而,它確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在後天的成長環境中,通過自身的努力與父母、老師的幫助來培養。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讓我們從一個故事開始。

這個故事的名字叫《舉起你的右手》。大致的內容如下:

考上高中後我從鄉下到城裡寄宿讀書,城裡的學生很有錢,成績也很好,因而我總是很自卑。老師提問時,城裡學生都搶著回答,我卻從不抬頭,也幾乎從不舉手回答問題。我的物理基礎很差,物理課上老師幾乎每堂課都要提問,但很少叫坐在後排的我回答問題。

可有一次,老師問了一道我不會的問題,同學們爭先恐後地舉手,我想反正我舉手老師也不提問我,受虛榮心的支配,我也舉起了手,結果老師偏偏叫我回答,我起立後啞口無言,當眾出醜,同學們哄堂大笑。

放學後我一個人坐在教室裡琢磨那道題,耳朵裡始終迴響著同學們的鬨笑聲,不爭氣的眼淚掉了下來。物理老師進來了,他深入淺出地給我講解了那道題,然後和藹地說:「學習時不要不懂裝懂。農村出身不是你的過錯,那反而是一種資本,你不要自卑。以後我提問時,遇到你懂的題你舉起左手,不懂的題你舉起右手,你懂的題甚至可以把手舉得比別人高一點,我就知道該不該叫你回答了。」老師的話使我深受感動。

此後的物理課上我就按老師所說的做了。期中考試結束後,老師對我說:「這段時間你舉左手的次數為25次,舉右手的次數為10次,再加把勁,爭取把舉右手的次數降到5次。」細心的老師竟統計了我舉左右手的次數,我暗下決心不能再舉右手。從此遇到難題我寧可不吃飯不睡覺也要把它攻克。期末考試時我考了全班第一名,老師欣慰他對我說:「你終於不舉右手了。」

好了,故事講完了。不知道大家有什麼感受,反正我深受觸動和啟發。

進人中學後,青少年的自我意識迅速發展並成為個性發展的重要特徵。其自我意識發展的突出特徵是:自我評價水平提高,自尊心增強,成人意識強,要求他人尊重自己,信任自己。中學生正是在不斷地探索嘗試的過程中,積累經驗,獲得成功,樹立自信的。但自我意識的發展並不意味著完全成熟,事實上,中學生自我意識不穩定,成功時,會過分誇大自己的能力,自我評價過高;失敗時,又喪失鬥志、產生自卑、失去自信。在面對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時,他們往往以己之長度人之短,有時不夠冷靜,不能完全客觀地進行評價。

懂得青少年的這一特點,為人師長應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支持、多一份關愛、多一份體貼,爭取做他們的知心朋友;用誠懇的態度,爭取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那麼,自尊是如何形成的呢?

心理學家認為,自尊是通過社會比較形成的。我們每個人都有了解自己的需要,都需要知道自己在團體和社會中所處的位置,從而體會自身的價值。有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某些客觀的參照標準來了解自己,如通過血壓、脈搏、體溫等可觀察指標來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但是,大多數時候,我們沒有這種可供參照的客觀標準,而只能通過與他人比較才能估價自己。例如,我們無法通過自己的身高、體重來估計自己的高矮、胖瘦。一個身高1.80米的人是高還是矮,我們無法回答,因為沒有一個客觀的標準可以參照。在某些地方,這個人可能只是個中等個;可是在另一些地方,這個人可能就是個巨人。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是,大多數大學新生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在高中時,他們每個人都是很聰明的;可是上了大學後,他們卻發現,他們原來並不是那麼出類拔萃,只不過是平常人而已。

只有比較才有自尊,沒有比較就沒有自尊。一般來說,社會比較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與比自己強或好的人比較,我們通常稱為上行比較;另種是與比我們弱或差的人比較,我們通常稱為下行比較。人們常常認為,與比自己強的人比較會產生嫉妒、敵意、挫折等消極的情感體驗,而與比自己差的人比較則會產生優越、滿足、幸福等積極的情感體驗。其實不然,無論是與比自己強的人比較,還是與比自己差的人比較,都不會必然導致積極的或消極的效果。究竟會產生哪種效果,取決於具體的情境。

在與比自己強的人比較中,如果比較目標與自己關係密切,或同屬一類,那麼會產生積極效果。例如,有的人常常在眾人面前說自己認識某位知名人物,或說某位名人與自己是同學或朋友等,以此來提高自尊。這種現象,在心理學裡通常稱之為輻射效應,即比較目標的優良品質會輻射到自己身上,從而激發積極的情感體驗。相反,如果比較目標與自己關係疏遠、陌生,或不屬-類,則會產生消極效果。例如,一個長相中等的女性與一個她不認識的漂亮女性走在一起時會顯得難堪,並降低自尊。這種現象,在心理學裡通常稱之為對比效應,即感覺到與比較目標的差距,從而產生消極的情感體驗。在與比自己差的人比較中也同樣存在這樣兩種情況,只是效果正好相反。如果比較目標與自己關係密切,或同屬-類,那麼會產生輻射效應,即對方的不良品質會輻射到自己身上,從而降低自尊;如果比較目標與自己關係疏遠、陌生,或不屬一類,則會產生對比效應,即感到比對方強,從而提高自尊。

究竟與什麼樣的人比較最好呢?心理學家認為,最理想的比較目標是與自己相近並略好於自己的人。

——王懷建教育筆記

2020年9月17日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留言交流。我會一直在百家號原地等你~

相關焦點

  • 男孩地鐵大哭不止,奶奶舉起右手,瞬間止住眼淚,網友:學習了
    導讀:男孩地鐵大哭不止,奶奶舉起右手,瞬間止住眼淚,網友:學習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男孩地鐵大哭不止,奶奶舉起右手,瞬間止住眼淚,網友:學習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保安員系列詩歌】《左手緊握正義,右手舉起平安》 ——寫在省...
    【保安員系列詩歌】《左手緊握正義,右手舉起平安》 ——寫在省保安協會成立30周年之際 左手緊握正義, 右手舉起平安。
  • 印度「持久」之人:舉起右手十年不放下,手臂照片觸目驚心!
    無論是在首都新德裡,還是在孟買,我都能感受到濃厚的宗教文化,人們對神的崇拜遠遠超出了我的想像,甚至,還有 "苦行僧",這也是現在印度最盛行的做法,在恆河邊,你可以發現這些人衣衫不整,衣衫襤褸,手持三叉戟,邊走邊念著古老的經文。
  • 2016年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青峰《他舉起右手點名》
    吳青峰以《他舉起右手點名》獲得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他說:「得獎最大的意義就是,我能上臺感謝我想要感謝的人。」他在臺上也表示:「謝謝用真心面對自己信念的人,不管你是支持婚姻平權、保護動物樹木,或是在乎環境、想要罷工,為弱勢發聲,因為你們改變了我。」
  • 小升初語文閱讀訓練65(舉起你的左手)
    舉起你的左手   小學三年級的時間,我隨父親一起從一所鄉村小學調到一所新的學校去念書,新學校是鎮裡的重點小學,教學條件要比鄉村小學好得多,但老師講課得內容很多很多是我無法聽懂的
  • 敘事形態的中國教育研究——簡介「中國教育敘事研究叢書」
    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丁鋼教授曾熱衷於從「文化」的角度透視中國教育,推出了「中國文化與教育研究叢書」,其中代表性的學術成果是考察「儒」、「佛」、「道」這三大「傳統文化」對於中國教育的種種影響,以及中國教育在這三大「傳統文化」的薰陶下所產生的獨特品質。現在,丁鋼教授又推出了「中國教育敘事研究叢書」。這是我國第一套以教育敘事研究中國教育與社會歷史實踐的圖文並茂的系列著作。
  • 楊紫肖戰合唱過後,楊紫悄悄說「加油」,肖戰舉起右手拳頭!
    楊紫肖戰合唱過後,楊紫悄悄說「加油」,肖戰舉起右手拳頭,還一直目送楊紫下場,這目送禮好長,好有愛啊!不得不說,兩個人的CP感太好了,互動的也那麼自然真摯。
  • 微信上新六個小表情:包括翻白眼、666、苦澀,舉起右手馬上擁有
    並稱之為「靈魂小表情」然後讓用戶猜猜裡面分別代表什麼意思,標準答案就在你的微信裡。今天7.57分微信團隊官微也更新了一條動態「哇舉起你的右手馬上就能擁有」意味著大家都可以去更新啦。此後我去查了查這些表情在微信中分別代表:【翻白眼】、【666】、【讓我看看】、【嘆氣】、【苦澀】、【裂開】。
  • 裘克左手拿著一捆氣球,右手高高舉起,到了和孩子們互動的環節!
    裘克左手拿著一捆氣球,右手高高舉起,那是示意讓孩子們踴躍參加的舉動。在音樂的強烈節奏裡,他看見觀眾席裡站起一個人來。「為什麼沒有哭泣小丑?」那個孩子這樣問道。教師也隱約聽海倫娜提起過這個人,她溫柔地摸摸女孩的頭,說:「散場之後我帶你過去吧。」(圖片來源於網絡)
  • 舉起手來!
    直到我們在金鳳成祥給買了甜甜圈,她都是只用右手撥弄著甜甜圈,左手都不帶動一下,我們一碰就喊疼開始哭的時候,我才意識到,可能真出問題了。印象中也是那個時候開始,二寶開始失去笑容,一臉的痛苦和傷心,滿眼是淚水和堅強。只是我們碰一下她的手臂,她就忍不住直哭,畢竟還只是兩歲啊。
  • 2019年9月15日┃敘事研究┃教育敘事的寫作技巧
    關鍵詞:教育敘事; 寫作技巧; 教育寫作作者簡介: 劉祥, 江蘇省儀徵中學 (江蘇儀徵, 211900) 教科室主任, 正高級教師, 江蘇省特級教師。各種類型的教育寫作中, 教育敘事與我們的教育生活最為貼近, 最能夠真實具體地展示寫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情懷和教育能力。教育敘事就是教師將教育生活中的某些具體事件, 用記敘、描寫和議論等寫作方式合情合理地表達出來。
  • 2019年9月21日┃敘事研究┃教育敘事研究是什麼
    關鍵詞:教育敘事研究; 故事敘說; 個體經歷; 經驗What is Education Narrative Research一、教育敘事研究的涵義所謂教育敘事研究, 是指在教育背景中包含任何類型敘事素材的分析研究。
  • 教育敘事研究法的主要特點和意義
    1.什麼是教育敘事研究法?教育敘事研究是從教師的教育生活中選取一些有價值的事件,收集記錄事件發生全過程的資料,對事件所包含的教育問題、衝突、策略進行分析研究,最後通過這些個別事件歸納出帶有一定普遍意義的教育認識、思想、方法的過程。教育敘事研究從方法論層面看,是一種「質的研究」。教育敘事研究更強調敘事,而不是理論創新或論證,其成果形式往往是一篇有意義的故事。
  • ​劉良華:教育敘事研究:是什麼與怎麼做
    敘事研究並非教育研究領域的「新潮」或「另類」, 它一直存在於傳統的教育研究之中。教育敘事研究是傳統教育研究中的一個分支, 如何理解敘事研究, 取決於人們如何看待教育研究的框架。教育敘事研究與其他教育研究方法究竟構成什麼關係, 為什麼提倡教育敘事研究, 對這些問題的探究是理解敘事研究的意義和操作方法的基本前提。
  • 2019年9月7日┃敘事研究┃中小學教師與教育敘事研究
    ▶請點擊右上角分享給其他老師☝中小學教師與教育敘事研究 近年來教育敘事研究成為教育科研的新取向。教師敘寫自己的教育故事是教育敘事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它促進了教師的學習和反思,有利於更好地實施新課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中小學教師怎樣進行敘事研究?他們善於傾聽同行的教育故事意義何在?在撰寫自己的教育故事時要努力避免那些誤區?
  • 「right hand」除了指「右手」,還有另一個意思,你知道嗎?
    文:地球大白上次大白的一篇關於hand的文章中說到,hands up是舉起手來,但hands down卻是「容易地;唾手可得地」的意思。就有小夥伴問,那「放下手」用英文怎麼說呢?1、right handright hand都知道是「右手」,想想我們右手使用起來是不是很靈活、方便、快捷,所以right hand又引申為「得力助手」的意思。
  • 家校共育教育敘事研討會在區教育局開展
    2020年9月4日上午,四川創新教育研究院研究員楊豔芳老師一行到訪區教育局,與我區參與家校共育省級體制機制改革項目教育敘事撰寫的老師們一同探討教育敘事寫作。 會上,老師們各自講述了自己撰寫的教育敘事的主要內容
  • 勇者無懼:會,舉左手;不會,舉右手
    新東方網>資訊>新聞動態>正文勇者無懼:會,舉左手;不會,舉右手 2011-02-23 10:25 來源:新東方
  • 你是否發出「雅各的聲音」卻舉起「以掃的手」?
    明代江盈科在所著《雪濤諧史》中形象地刻畫出「兩面人」嘴臉——一個貪官明明想大撈一筆,剛上任卻煞有介事地向「神明」發誓:「左手要錢,爛了左手;右手要錢,爛了右手。」不久,有人行賄百金,他垂涎欲滴,又怕真爛了手。此時,一個心腹湊上去說:「請將此金納入官人袖中,便爛也,只爛了袖子。」貪官笑逐顏開,遂仰袖納之。言行背馳,墮落開端。江盈科對「兩面人」的描寫可謂入木三分。
  • 左邊流鼻血舉右手……看完演員請就位趙薇導演的《哥》都哭了
    在回憶的鏡頭,弟弟告訴媽媽「媽,我哥流鼻血了」,媽媽告訴哥哥「舉手,左邊流鼻血舉右手,右邊流鼻血舉左手」,這個雖然只是簡單的生活常識,但是這是每個人對於情感最深層次的記憶,這個簡單的小回憶,可以引發很多人對於親情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