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熱催生社交體驗 可穿戴設備發展助推體育產業前行

2020-12-14 美通社

成都2014年10月30日電 /美通社/ -- 10月成為了中國體育最「熱」的一個月。10月18日,央視新聞頻道在北京馬拉鬆開賽前夕以「聚焦跑步熱」的專題報導了國內火熱的跑步現象,第二天,30000跑者就在 PM 2.5指數「嚴重爆表」的天氣中從天安門廣場跑向鳥巢 -- 這只是2014年北京馬拉松賽報名總人數的一半。

30000人無視霧霾跑2014北馬

10月20日,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在各大網媒正式發布,並提到「鼓勵可穿戴式運動設備、運動健身指導技術裝備、運動功能飲料、營養保健食品藥品等研發製造營銷」,預示著從技術到產品、從需求到市場,可穿戴設備將成為體育產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跑步將成為這個產業全面起步的突破口。

這一切,離11月2日2014上海馬拉松賽不到兩周;就在10月27日,「上馬」官網出現200多萬人/次在線爭搶18000個名額,一度導致網絡擁堵。而11月23日的2014年廣州馬拉松賽儘管有備而來,報名人數也突破了50000人。

「社交」 2000萬跑者的源動力

2013年,隨著跑步熱的雪崩式蔓延,「可穿戴設備」成為了跑步愛好者最經常提到的詞彙。在移動網際網路大潮下,跑者不但急切地想要用上新興技術,甚至希望能邀請身邊所有認識和不認識的人一起跑。

央視新聞頻道專題中提到的咕咚,已經擁有2000萬用戶。企業創始人兼 CEO 申波和他的團隊正在加速 App 的功能迭代,力求不斷提升用戶體驗。現在咕咚 App 可以準確監測運動路程、步數、消耗熱量、跑步路線,同時還能尋找身邊正在跑步的人,發起跑步比賽,和更多的人一起跑,把運動社交的樂趣真正帶給「咕咚」的用戶,未來 App 還會加入更多的社交功能。


咕咚創始人兼CEO申波

申波表示,咕咚 App 想傳遞給所有人這樣一個信息:運動較大的魅力不僅在於鍛鍊,還在於分享,能激發人的衝動和參與感。於是 App 打造的運動社交模式一直在持續塑造樂於分享、樂於參與的氛圍。「當你看到朋友圈、社交媒體充斥著關於跑步的路線和成績,你一定會被嚴重刺激到的。」

短短4年時間,跑步熱已經從民間向專業賽事「入侵」,在咕咚 App 的線上社區,每周有超過500場各種跑步競賽在舉行,同時還催生了不少跑團在全國各地自發組織跑步活動,參加各種大型賽事。申波還舉了一個例子,今年5月央視《新聞1+1》曾經報導,作為中國第一大馬拉松賽事,北京馬拉松的30 000個名額在2010年報滿用了兩個月,到2013年只用了13個小時。主持人白巖松當時就預言「2014年北馬最終會搖號決定參賽資格」。

「使用體驗」催生高層次消費欲望

適用於跑步的可穿戴設備目前並不僅僅限於智慧型手機。耐克 FuelBand、FitBit 在內的各種手環產品早已被熱捧,就算價格高達千元,也擋不住跑者的購買熱情。就連以生產遊戲滑鼠鍵盤享譽世界的 RaZER,也迫不及待地在 CES2014上發布了手環 Nabu。

而集成了四個傳感器的蘋果 Apple Watch 內建了「活動」與「體能訓練」軟體,用於監測用戶每天活動和體育訓練的情況,對市面上的智能手環和智能手錶產品將造成難以預計的衝擊。


蘋果Apple Watch幾乎是可穿戴設備的較高水平

這可能是可穿戴設備關於「用戶體驗」的較高訴求。曾任百度產品副總裁的俞軍說過,用戶體驗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因人而異、因時而變,也許很多產品可以讓用戶付出較小的成本滿足需求,但在蘋果這樣的設計巨頭面前,用戶的體驗需要高昂的支出,獲得的滿足感和舒適感也是空前的。

相比之下,跑鞋、運動服裝、營養保健食品藥品等快消品隨著跑步熱的升溫深入人心,提供的用戶體驗更直接有效。跑步曾經是最經濟、較大眾化的運動方式,然而在更科學的運動理念驅動下,一個工薪家庭在跑步方面的單人年支出極有可能達到5000~8000元人民幣,其中超過30%的比例要投資在可穿戴設備上。

現在很難說到底是跑者的興盛帶動了可穿戴設備的快速發展,還是這個領域的技術應用能力助推了跑步熱的興起。但有一點毋庸置疑,可穿戴設備從各方面對跑者的體驗優化作用,極大地豐富了跑步這項運動所具備的的內涵。

相關機構的統計數據標明,2015年中國可穿戴設備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00億元,在體育產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可穿戴設備將成為生態鏈的第一層級,將運動社交和產品體驗完整地呈現在數以億計的跑者面前。

Photo - http://photos.prnasia.com/prnh/20141029/0861407919-a
Photo - http://photos.prnasia.com/prnh/20141029/0861407919-b
Photo - http://photos.prnasia.com/prnh/20141029/0861407919-c

相關焦點

  • (銳話題)運動APP市場火爆催生「運動新模式」
    新華社武漢4月17日新媒體專電題:運動APP市場火爆催生「運動新模式」  新華社記者李偉  運動和健康的觀念正在深入人心。隨著跑步熱興起,「網際網路+體育」也正在催生帶火眾多運動類APP。當前,在社交圈曬運動成果蔚然成風,線下運動、線上分享,全民健身逐漸開啟了「新模式」。
  • 一文讀懂可穿戴設備常見應用及發展趨勢
    一文讀懂可穿戴設備常見應用及發展趨勢 工程師3 發表於 2018-05-28 15:32:07 一、可穿戴設備是什麼?
  • 可穿戴設備必須時尚,才會被「穿戴」
    但就目前而言,儘管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到這個領域,但多數產品還都屬於概念階段,相對離消費者近的則是可穿戴設備。多數人第一次聽說可穿戴設備,是從GOOGLE眼鏡開始的。它非常前沿,有很多功能。後來試定價1500美元,可惜銷售很差。在去年,該項目在GOOGLE內部被叫暫停。   可穿戴設備的概念的真正普及應該歸功於智能手環。它直接催生了眾多公司。
  • ...可穿戴設備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5G推進可穿戴設備物聯網...
    近年來可穿戴設備概念持續火熱。可穿戴設備,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戶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種可攜式設備。可穿戴設備不僅僅是一種硬體設備,更是通過軟體支持以及數據交互、雲端交互來實現強大的功能,可穿戴設備將會對我們的生活、感知帶來很大的轉變。
  • 一座城市的跑步「熱力」 催生有「錢景」的大事業
    「比賽只是跑步產業其中的一部分,只是整個產業最上面的抓手。」宋鴻兵介紹,除了馬拉松,智美還在操作小規模的山地、極限、越野等群眾賽事。圍繞一個巨大體量的賽事,延伸出來的產業會很多,營養健康、醫療急救、賽後恢復、晶片計時、報名支付、可穿戴設備、文創產品開發、體育旅遊、訂房、車接車送等等。
  • 聚焦可穿戴設備標準化發展 德國萊茵TUV解讀可穿戴設備認證標準
    作為CES Asia 2016同期論壇之一,由德國萊茵TUV、中國可穿戴計算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聯合主辦的「IEEE可穿戴標準會議及論壇」在上海卓美雅喜馬拉雅酒店召開,就智能可穿戴產品的發展和技術趨勢,熱門可穿戴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智能可穿戴設備標準化等話題展開了深入交流和探討。
  • 可穿戴設備的6大發展趨勢
    另外,心理健康也會是今後發展的可能性,有效的改善消極情緒並提升正面影響可以避免很多社會負面問題。2.五感能力拓展Wearable device 存在的價值是和手機形成差異化,並且可以讓用戶長期(非短期)的穿戴,對此MassThinker對其的一種預期是讓其成為人類五感的能力延生。
  • 青島劍指體育產業發展新高地
    青島市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車景華在進行主旨演講時表示,青島將樹立產業思維,培育產業眼光,致力構建「1581」體育產業發展體系,即一個目標、五個關鍵、八個支撐、一個保障,打造可持續發展的體育事業、體育產業良性互動的新格局。
  • 可穿戴設備最全盤點
    1966年麻省理工學院學生索普和香農等人研製出了歷史上第一個智能穿戴設備——一款置於鞋內的用於輪盤賭的計算機。 由此開始,到1997年第一屆國際可穿戴計算機學術會議召開之前的30年間,智能穿戴設備開始了漫長而艱難的探索和發展。
  • 「行業發展」可穿戴設備的設計原則
    1.可穿戴設備的發展前景可穿戴設備步入人們的生活並且逐漸升溫。自從2012年GoogleProjectGlass以「拓展現實」為傳統眼鏡的修飾詞,結合了文字信息處理、語音拍照、方向辨別等功能從新定義了人們對傳統眼鏡的理解。
  • 山東力推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 醫用機器人、可穿戴設備或迎機遇
    與健康醫療相關的人工智慧技術、生物三維(3D)列印技術、醫用機器人、大型醫療設備、可穿戴設備將獲得支持。以大數據中心帶動健康產業園建設,以健康產業園建設豐富大數據中心數據挖掘應用,培育新產業、新業態,積極打造集政、產、學、研、醫、用一體化的健康產業發展集聚區。吸納全省眾多中小型企業,通過「物聯網+健康醫療大數據」模式發展網絡經濟,共同推動全省健康醫療大數據相關產業發展。加強健康醫療大數據採集清洗、分析挖掘、安全隱私保護等關鍵技術攻關,助推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
  • 華為躍居可穿戴設備第一幕後的功臣:華為運動健康科學實驗室探秘
    根據IDC發布的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最新數據,2020第三季度,華為以941.4萬臺出貨量穩居第一,市場份額28.6%,出貨量同比增長60.5%。而在一年之前,華為可穿戴設備的全球出貨量還在蘋果、小米、三星之後,只能屈居第四。到底是什麼原因讓華為在可穿戴設備市場迅速崛起呢?
  • 盤點我們身體各個部位可使用的可穿戴設備
    日前,科技網站TechRadar就根據不同的身體部位對目前的可穿戴設備進行了分類盤點:  手腕(健身追蹤)  在我們身體的各個部位當中,手腕可以說是可穿戴設備競爭最為激烈的地方。腕帶類可穿戴設備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用於健身追蹤的運動手環,還有就是智能手錶。
  • 體育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文體旅融合發展
    在體育產業發展布局中,力爭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到2035年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讓經常參加體育鍛鍊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加快發展體育服務業、創新體育產品供給機制、引領體育消費新需求,依託5G、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手段為體育各領域發展注入新動力成為新的潮流。
  • 「智能眼鏡」能否支撐起可穿戴設備的下半場?
    今年「跑步經濟」帶動了大量中國運動品牌業績的復甦增長,除此之外,跑步經濟也在不斷促進文化用品行業、電子產品等領域消費,其中在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錶、手環上的體現最為明顯。除了「健康」可穿戴設備需要更多元素日前,IDC公布了最新可穿戴設備市場追蹤報告,報告顯示第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3293萬臺,較上年同期增長15%。品牌排名方面,華為、小米與蘋果分列前三。同期,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高達1.25億臺,同比增長35%。
  • 智能設備ODM興起 樂源可穿戴整體解決方案發布
    樂源可穿戴整體解決方案的發布,亦向海內外觀眾展示中國在智能可穿戴領域的雄厚技術力量與前瞻性的發展方向。作為智能可穿戴行業最具創新力與影響力的先驅企業,樂源數字早早布局,藉助於雲技術、數據挖掘和增值服務通道等最新技術,它們除了推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系列智能穿戴終端產品,並獨創涵蓋設備(終端)、數字平臺(平雲臺)及服務(雲服務)在內的整體解決方案的產業發展模式。這套模式將突破目前多數廠家以硬體為主,產品單一,缺乏配套服務等局限,也為樂源帶來了遍布全球的合作夥伴與行業客戶。
  • 跑步人群增多催生跑步經濟 在寧波跑要花多少錢
    馬拉松賽事的火熱催生了一種生命力旺盛的經,「馬拉松經濟」或稱「跑步經濟」。從裝備的生產銷售、賽事組織到自媒體運營,馬拉松在寧波形成了一條蓬勃發展的產業鏈。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這條產業鏈的發展前景或許會讓人驚喜。跑步裝備需投入多少?跑步被稱為成本最低的運動項目,有雙鞋、邁開腿就可以了。
  • 餘承東:腕上穿戴設備華為全球第一 全新智能手錶或預裝鴻蒙OS
    眾所周知,近年來,智能可穿戴產品的發展日益活躍起來,出貨量也在不斷攀升。對於國內的智慧型手機品牌來說,跨界進入可穿戴設備的也越來越多,除了比較早涉足該領域的華為、榮耀、小米等品牌,今年OPPO、vivo、realme等也都推出了自家的首款智能腕上穿戴設備。
  • 微軟/微美全息推出AR/VR可穿戴設備 提升更逼真的產品體驗
    這樣的「組合拳」能帶來何種體驗提升,可能性就非常大了。「可穿戴設備將使我們的工作效率越來越高,它們會立刻向佩戴者展示當前最需要的信息。」ABI Research分析師Stephanie Lawrence表示,可穿戴設備能讓員工工作更有效率,並且為企業節省不少開支。
  • 5G將如何改變體育產業?
    大多數人會搬出這幾個概念:無人駕駛、遠程醫療/教育、智能家居、產業網際網路、網速超快……5G將如何改變體育產業?第一篇我們更多會從宏觀角度出發,預測一些影響巨大的發展方向。1.5G時代,政策+資本的力量,又會催生一大批體育內容(短視頻和遊戲為主)、智能穿戴(大健康概念)、場館運營(5G覆蓋)、VR眼鏡(體育遊戲/視頻)等領域的新公司或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