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胡宗憲送帳冊都嚴府,嚴嵩到底知不知道他的真實來歷?

2020-12-15 騰訊網

前面提到了嘉靖帝跟胡宗憲的博弈,他們的博弈點就在於胡宗憲到底要不要再進一步,要不要倒嚴?

但最終倆人態度達成一致,嘉靖帝命令胡宗憲帶著帳冊去找嚴嵩,以此來試探嚴嵩是否仍然忠心,同時也暗中挑撥胡宗憲跟嚴嵩的關係,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那麼面對深夜拜訪的胡宗憲,嚴嵩又是什麼樣的態度迎接呢?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82期:大明王朝:都是千年老狐狸,嚴嵩知不知道胡宗憲帶帳冊到府目的?

一、

其實在嘉靖帝動了倒嚴的心思之前,李時珍也曾經勸過胡宗憲,大體意思也是嚴黨氣數已盡,是時候站隊了。而胡宗憲聽了這個建議之後,相當生氣,並說了這麼一句話:

「誰都可以去倒閣老,唯獨我胡宗憲不能去倒閣老。」

顯然李時珍並不能理解胡宗憲這句話的意思,所以胡宗憲又加了一句:

「我可以不做名臣,但不能夠做小人!」

在胡宗憲看來,此時的政治正確,或許能讓自己成為一代名臣,但是對自己的內心來言,絕對是排斥的,畢竟對待自己的恩師,採取這種方式,必然是小人行為,這是胡宗憲不想承受的。

因為在名臣和名聲上面,顯然後者對他的約束力更大,他曾經就對譚綸講過:

「我的老家給我樹了三座牌坊……我不會讓老家人把我的牌坊拆了!」

如果他背叛了自己的恩師,那麼就不符合立牌坊的標準,而嚴黨如果真倒了,自己必然也受到牽連。就像呂芳給嘉靖帝的比喻一樣,胡宗憲就是一個小媳婦,兩頭受氣,既要維持自己的形象,又要儘量避免嚴黨倒臺,明明知道這是大勢所趨,卻又無可奈何,只能撐一天算一天。

有了這個前提,我們再分析胡宗憲跟嚴嵩的關係時,就更能把握重點,他們既是上級與下級關係,又是師父與徒弟的關係,甚至某些層面上,他們更像是「父子」關係。

所以,他明知道嚴黨氣數將盡,也不肯順從嘉靖帝,做壓到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不是不能,而是不願!

由於深夜見恩師,胡宗憲提前寫了一份拜帖,遞了上去……

二、

而此時的嚴嵩已經睡下,聽說胡宗憲來了,馬上又穿好衣服坐了起來,細細打量這封拜帖,拿著放大鏡打量,就是要確信,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嚴嵩還在桌前打量拜帖呢,胡宗憲已經走了進來:

「受業胡宗憲拜見閣老!」

所謂的「受業」其實是學生對老師的一種自稱,表明嚴嵩是胡宗憲的老師,胡宗憲是嚴嵩的學生。

聽到了胡宗憲的聲音,嚴嵩一度以為是幻覺,確認不是幻覺之後,嚴嵩的眼神並沒有看向門外,而是直挺挺地看向前方。這個動作的把握相當給力,並不是說嚴嵩不高興,而是因為他年歲已大,行動遲緩,甚至連眼睛轉動都變緩了。

但是從他的眼神中,還是能看到滿滿的喜悅,這種喜悅絕不是裝出來的,確認是胡宗憲真的來了之後,他才把目光轉到胡宗憲身上。

嚴嵩扔掉了拜帖和眼鏡(放大鏡),站起來,細細打量胡宗憲,上前一步舉起了雙手,胡宗憲馬上也上前一步扶住了嚴嵩。

嚴嵩此時的眼神真的絕了,一言難盡,透露出種種辛酸,就像多年不歸家的浪子,突然回到家後父母的反應。

「來了好,來了就好啊!」

如果說在見到胡宗憲的拜帖之時,嚴嵩還在納悶他怎麼來了?他來到底是幹什麼?東南又出事了嗎?但是見到胡宗憲的這一刻起,嚴嵩目光掃視胡宗憲之時,他一切都放下了:

各種各樣的猜測和預想這是都沒有了,嚴嵩呈現出來的是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的那種真正的平靜。

沒有什麼事比純粹的見自己的愛徒更重要了……

三、

嚴嵩馬上斷定胡宗憲並沒有吃飯,再做一桌也來不及,於是吩咐趕緊把剩飯菜熱一下端上來。

倆人先是感慨一番,嚴嵩盯著胡宗憲的頭髮,說頭髮白了,不知道上次師徒倆促膝長談是什麼時候,總之不會很短,必然很長。

胡宗憲想解釋今年三月為什麼沒能拜訪嚴閣老之事,嚴嵩打斷他的話:

「世藩不讓你進,我知道了,這個世上啊,有時候弟子比兒子都好。」

只是一味的寒暄必然不是今天談話的主題,寒暄之後,便是主題,嚴嵩必然要搞明白胡宗憲為何此時進京:

「你這一次是奉密旨進京的吧?」

不要覺得嚴嵩的勢力強大,其實他的勢力範圍僅僅到內閣值房,再往裡走,比如司禮監,比如精舍,這是他插足不到的地方,必然也不清楚胡宗憲這次來京究竟何事。

胡宗憲也不能說實話,畢竟是奉旨前來套嚴嵩的話,所以他回答的還是跟抗倭有關,這一點上嚴嵩也是信的。

「這是弟子能幹的最後一件大事了,再難,也要把倭寇平定下去。」

嚴嵩必然不希望胡宗憲萌生退意,胡宗憲在朝一天,他嚴嵩的地位就穩固一天,這一點上他跟嘉靖帝的看法一致。隨後他又問了當初跟趙貞吉借糧之事,在得到胡宗憲支支吾吾的回答之後,他也就知道了大概:

「媳婦難當啊,只有我們師弟深知其苦,可卻有那麼些人,他還非爭著當這個媳婦……」

看了沒,媳婦論,但凡大人物,觀點基本一致,可是又很難確定,呂芳是不是跟嚴嵩通過信,從後來的劇情可以看出,呂芳跟嚴嵩還是惺惺相惜的,不排除他偷偷報信的可能性,但是嚴嵩見胡宗憲是驚喜的,又構成了矛盾,難解。

四、

這時候的嚴嵩才注意到胡宗憲帶來的箱子,意味深長的說了一句話:

「二十年了,汝貞,我什麼時候要過你的東西?」

這時候的嚴嵩再次起疑,以他對胡宗憲的了解,二十年沒帶過箱子,為什麼今天帶來了?

胡宗憲在吃飯,嚴嵩背對著他繼續講著自己的豐功偉業:

「汝貞,用人各有不同,從一開始我就是以國士待你,對你我要全始全終。」

是啊,我嚴嵩對你胡宗憲是全始全終,你胡宗憲對我又是什麼意思呢?要知道胡宗憲能做到封疆大吏,必然不會魯莽行事,既然稱為國士,怎會犯這種大忌,所以事出異常必有妖!

胡宗憲此時不得不站出來說話了:

「這兩箱東西,不是禮物,是帳冊,是抄沈一石的帳冊!」

嚴嵩背對著胡宗憲,意味深長的說了一句:

「這些帳冊除了皇上誰也不能看,你好糊塗哇!」

他真的是說胡宗憲給他帳冊是糊塗嗎?其實不是,胡宗憲能做到封疆大吏,必然是不糊塗,那麼今天做出「糊塗」事來,必然是受人指使,能指使他的人,也只有一個,那就是嘉靖帝!

有了這個結論,嚴嵩已經明白,大勢所趨,已然無法回天,而這之前,他一直在跟嚴世藩切割,此時他必須丟車保帥:

「那他,也是自作孽不可活!」

此時的嚴嵩已經明白,嘉靖帝試圖讓胡宗憲也跟他切割,可是東南一日不可無胡宗憲,胡宗憲挺立,嚴嵩就挺立,嚴世藩,必然成為棄子,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在得知胡宗憲受嘉靖帝重用的同時,自己也重用胡宗憲,替胡宗憲著想,給予胡宗憲足夠的信任,這才能讓嘉靖帝放心,這也是表忠心的一種方式。

最後嚴嵩一再強調不要跟任何人說起今晚的事,摸了摸胡宗憲的頭:

「走吧,從後門出去!」

其實嚴嵩何嘗不知道自己已經處於嘉靖帝的監視之中啊……一句走後門,一聲嘆息……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大明王朝,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原創文章,喜歡就關注吧!

相關焦點

  • 大明王朝中胡宗憲刻意隱瞞毀堤淹田真相,為何嘉靖帝還說他命苦?
    上一期我們談了胡宗憲進京面見嘉靖帝,頭一天晚上到嚴嵩府上求見,結果被嚴世藩拒絕,最後他發出了為時已晚的感慨。那麼接下來的大殿對話,胡宗憲又是如何做到全身而退的呢?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8:大明王朝中嘉靖帝明知毀堤淹田的事,為什麼會饒過胡宗憲的欺瞞?
  • 大明王朝中嘉靖帝面對胡宗憲的欺騙,為何卻說大家都勉為其難吧?
    安排好一切後,他仍然要推行改稻為桑政策,而且還得顧及民情,最後對大家說了句「我們就都勉為其難吧」,這句話什麼意思?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9:大明王朝中嘉靖帝面對胡宗憲的欺騙,為何卻說大家都勉為其難吧?這個結果,也是嘉靖帝所希望看到的結果,這也是他多年來的執政方針,那就是平衡之術。但是我們回過頭來細細分析他說過的這句話:「朕知道你們難,朕也難,我們就都勉為其難吧!」大家都難的根源在於什麼呢?
  • 大明王朝:海瑞明明被舉薦升官,他為什麼聽後卻憤而辭官?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30期:大明王朝:有一種痛是錐心痛,被舉薦升官,海瑞為何卻辭職不幹?一、高翰文沒有留下芸娘在京城,只是塞給她一封信,讓她務必帶幾封書信給海知縣和王知縣。關於高翰文此舉的目的,這裡繞過去,先留一個伏筆,等再講到芸娘和高翰文時再解釋。
  • 大明王朝11:沈一石留下多年帳冊,全部送往京城,嘉靖帝查帳
    東南局勢危急,高翰文押著僅有的軍需來到前方面見胡宗憲,兩手空空的高府臺臉上寫滿了愧疚之色,他覺得愧對部堂,其實胡宗憲早就已經料到了今天的結果,他敏銳的斷定不出一個月,朝廷就會在浙江掀起大案,並指點高翰文,說他一個書生出來做官百無一用,為今之計只有立刻回去向錦衣衛請罪,請他們把自己檻送京師,只有這樣他才能避免捲入旋渦玉石俱焚。
  • 如何看待《大明王朝1566》裡嘉靖的這段話?
    第四階段:倭寇盡剿良弓藏嚴嵩經歷了回家養病而重返內閣,以他的政治敏感度,早已知道自己所處的劣勢了。但他同時也非常明白,大明朝也好,嘉靖也罷,是離不開他嚴嵩的。再往深處說,在大家都心知肚明,修道以及修道有關的事都是政治隱喻的情況下,你嚴嵩、嚴世蕃獻祥瑞就是真的,旁人就都是假的,祥瑞的真假到底是嚴家決定的還是皇帝決定的?只要是祥瑞,就是上天對嘉靖的認可,只要是上天對嘉靖的認可,就只能是真的。嚴嵩嚴世蕃說是假的,他們就徹底被嘉靖拋棄了。至於嚴嵩,他不是沒想到,而是沒辦法,只能拼一把。結果,就是他輸了。
  • 《大明王朝1566》裡,嚴世藩比嚴嵩差在哪裡?
    《大明王朝1566》這部劇講的是嘉靖三十九年,國庫虧空,內閣同司禮監商議,確定了改稻為桑的國策,以彌補虧空。國庫落下虧空,原因在於之前嘉靖和嚴黨分帳,嚴黨撈上來的銀子大部分用於嘉靖自己蓋樓,小部分嚴黨自己吞了。這一點嘉靖和嚴嵩十分清楚。
  • 胡宗憲的難題
    他的恩師就是當朝內閣首輔嚴嵩。與此同時,他還收到了來自徐高張的一封信(內閣其他成員:徐階、高拱、張居正),信中告訴他,改稻為桑要推行,但不能強迫百姓。這兩封信,讓胡宗憲陷入了兩難,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王慶祥解說《大明王朝1566》
    而在眾多實力演員中,飾演胡宗憲的王慶祥無疑讓人關注,因為他在此前還曾在另一部明史電視劇《大明王朝驚變錄》中飾演于謙,說到這兩部明史大戲,王慶祥表示,雖然都是自己出演的,但是《大明王朝1566》不論是從製作水準、思想性和厚重感上,都遠遠超越了《大明王朝驚變錄》。
  • 大明王朝:趙貞吉的計謀,看他如何打破兩頭受氣的局面!
    這讓海瑞驚喜不已,驚喜過後便是長久的沉默,他會甘心離職嗎?他會甘心讓淳安百姓任由田有祿等人欺負嗎?當然不會,等到海瑞得知趙貞吉的所作所為之後,又激發了無限的鬥志,既然此時無法跟整個大明朝抗衡,但是趙貞吉嘛,還是可以鬥一鬥的。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32期:大明王朝:趙貞吉太難了,面對浙江貪汙案的結案,他該何去何從?
  • 《大明王朝1566》就是最好的國產歷史劇,沒有之一
    四十六集的長度,在還不流行注水的2007年,已經超過了大部分國產劇,恰恰是緊湊的情節和全員在線的演技,支撐起這四十六集的故事。無論是與劉和平之前的《雍正王朝》對比,還是和張黎之後的《人間正道是滄桑》對比,或是與日後的《北平無戰事》比起來,《大明王朝1566》對於觀眾都是一次更大的挑戰。
  • 在《大明王朝1566》中,你認為誰最聰明?
    若論誰最聰明,還真是不好說,在整個《大明王朝1566》中,天底下最聰明的人都聚在一起了,但這其中,卻有三個相對更為聰明的人。哪三位?錦衣衛七爺在經過調查事件原委後,明白了這些都是沈一石的設局,但又因為要顧及很多東西,不能直接說明,因此七爺才會說道,難道你要我上報大明被一個商人玩了不成?
  • 大明王朝8:楊金水暗訪高翰文,沈一石觸怒嘉靖帝,有何隱情?
    嘉靖帝服食丹藥,體內積毒,冬燥夏寒,呂芳使用李時珍的方子為其排毒,藉機呈上楊金水的八百裡加急文書,嘉靖帝看後震怒,急召嚴嵩查問此事是否與嚴世藩有關,這時,嘉靖帝才發現嚴嵩一黨已經尾大不掉,於是命呂芳讓手下人繼續打探,並派出錦衣衛替自己在浙江察看。馮保精心伺候小世子,小世子已然離不開他了,加之馮保在呂芳和裕王之間互通消息,讓裕王和李妃都對他逐漸改變了態度。
  • 大明王朝中王用汲噴海瑞:你自己不願意舒服,還不讓別人舒服?
    結果掌管一省刑罰的何茂才全招了,招歸招,有一個人不高興了,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楊金水。那麼面對海瑞的到來,以及接下來的審訊,楊金水又該怎麼應對呢?《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96期:海瑞嫌棄房間豪華,王用汲:你自己不願意舒服,還不讓別人舒服?
  • 為什麼有人說《大明王朝1566》是大陸最好的電視劇?
    日慕鄉關一直認為張黎的另一部作品《走向共和》才是中國大陸電視劇的神作,當然,《大明王朝1566》也是非常好的一部電視劇。中國歷史中「明史」是一段特殊的存在,不僅僅因為它距離現代社會比較近,還因為他是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是中原文化為核心的社會制度集大成的一朝,有很強的借鑑意義和研究價值。
  • 浙直總督胡宗憲是否真的忠奸難辨?
    嚴嵩為何任用胡宗憲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位擾亂國政、貪墨民生的奸臣的的確確地將胡宗憲放置在浙直總督這個位置上。有此一事例,便足夠說明一切。而胡宗憲也不離不棄地在任職上竭儘自身的心血,為東南倭患、東南民生付出精力。並且他從始至終,他都沒有抹除或淡化過「嚴黨」的政治印記。
  • 堪稱文學巨著的《大明王朝1566》,角色的每個毛孔都是戲!
    縱觀國產電視劇歷史,在眾多的劇作裡,你永遠無法忽視其中那顆閃耀著璀璨光芒的巨星,無論是劇情設計、臺詞呈現、人物刻畫還是鏡頭表現都無可挑剔,這就是穩坐國產劇榜首的《大明王朝1566》。發展至今,影視作品的生產體系變得越來越成熟,在這樣一個更具活力的市場裡,各種影視作品層出不窮,新劇產出的頻率也越來越高。
  • 《大明王朝1566》劇中到底誰最聰明?不是嘉靖,是大家想不到的他
    只討論《大明王朝1566》電視劇,最聰明的人莫過於呂芳。《大明王朝1566》一直被奉為近10多年來的經典神劇,這是一部男人必看的電視劇,裡面都是一群聰明絕頂的人在互鬥心機,如果要評論誰最聰明,沉墨認為莫過於呂芳。
  • 大明王朝人物篇:楊金水,一個最有前途的太監
    大明王朝的權謀玩家,大致可以分為三檔:玩弄天下於股掌之間的嘉靖;三足鼎立的嚴(嵩)、徐(階)、呂(芳);以及眾多實力非凡,卻還有待磨練的中流砥柱。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還是你們的」。 而這些處於第三梯隊的人物,就是大明王朝未來的掌舵人。
  • 大明王朝:細思極恐的嘉靖帝情報網,究竟是誰在裕王府裡當臥底?
    我們繼續把視角放回宮裡,陳洪把裕王等人商議的結果匯報嘉靖帝時,嘉靖帝震怒:「朕問你,什麼叫做『好雨知時節』,什麼叫『海上生明月』?這些話你昨天為什麼不向朕陳奏?」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73期:大明王朝:嘉靖帝的情報網讓人不寒而慄,究竟誰在裕王府當臥底?一、陳洪帶著嘉靖帝的四個字,去裕王府的時候,是跟裕王等人秘議,既然是秘議,自然會遣走所有無關人員。
  • 《大明王朝》此三人是先知先覺、後知後覺、不知不覺,你是哪一類
    這個世界上存在著三種人,第一種人是最聰明的,她們總能在事情或者說危險的事情發生之前通過對眼下的形勢的分析得出未來即將要發生什麼事從而做出對自己有利的決策避開風險,這種人稱之為先知先覺;第二種人稍微次一點,在別人已經了解和知道某種事物的同時,自己並沒有發現,而等到危險慢慢靠近的時候又能察覺到就稱之為後知後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