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1:沈一石留下多年帳冊,全部送往京城,嘉靖帝查帳

2020-12-25 貝蓓影視

朝廷為了抗倭軍需下令查抄沈一石家產,但是沈一石早就料到自己大限已至,先行點火自焚,令奉旨抄家的高翰文震驚的是,這位號稱江南第一首富早已被盤剝的所剩無幾,家裡現銀不到一萬兩,沈一石共有作坊二十五,織機三千,每日可織絲綢五百四十八匹,但庫存生絲僅能維持作坊織綢二十天,共計一萬零九百六十匹,距朝廷賣與西洋所需之五十萬匹相差巨大,庫存絲綢也僅剩一百匹。而他死後還暗中留下了兩件東西,第一件是給楊金水他們的,是二十年來他與浙江官場和宮中往來的詳細帳冊,以及一封信,信中的內容觸目驚心,沈一石生前謹慎小心,死後終於能說幾句直言了,二十年來浙江換了五個巡撫四個織造,只有胡宗憲一人沒有貪過沈一石的錢,而經過沈一石之手,一共產了四百多萬匹絲綢,其中宮中拿走了五成,官府貪了兩成多,真正到沈一石手裡的只有兩成,而他就是依靠著兩成的絲綢拆東牆補西牆非常艱難地維持到了現在,而他最終的下場他也早就預料到了。

高翰文查抄沈一石的帳冊和家財的下落,竟然一無所獲,便與同來的錦衣衛分頭趕往巡撫衙門和織造局,而此時的鄭泌昌和何茂才正在火燒帳冊,毀滅證據,將高翰文擋在了巡撫衙門外。但是讓鄭泌昌和何茂才萬萬沒想到的是楊金水還有同樣的四口木箱,裝著沈一石二十年來所有的帳冊,原封不動的要送往京城交給呂芳,上奏嘉靖帝。鄭泌昌,何茂才見事情敗露,現在又拿不出軍餉供應前方抗倭,為了給朝廷一個交代,他們請求楊金水上奏朝廷讓自己戴罪立功,二人再想盡辦法籌集軍餉,想要以此矇混過關,而楊金水則想的是緊緊抓住呂芳和錦衣衛金蟬脫殼,為此他們還達成共識,

密謀移罪高翰文「辦案不力,帳目被銷毀,大量贓款下落不明」,讓高翰文做替罪羊。

在日本倭寇為患明朝東南沿海已經十年的時候,也是明朝內政日益腐敗的時候,一場由浙江總督胡宗憲坐鎮部署,名將戚繼光的「戚家軍」為主力的抗倭決戰,在這一年在中國東南沿海開始了。倭寇在東南沿海燒殺淫掠,戚家軍數千將士在已經斷糧數日後仍然堅守苦待,伺機殺敵。東南局勢危急,高翰文押著僅有的軍需來到前方面見胡宗憲,兩手空空的高府臺臉上寫滿了愧疚之色,他覺得愧對部堂,其實胡宗憲早就已經料到了今天的結果,他敏銳的斷定不出一個月,朝廷就會在浙江掀起大案,並指點高翰文,說他一個書生出來做官百無一用,為今之計只有立刻回去向錦衣衛請罪,請他們把自己檻送京師,只有這樣他才能避免捲入旋渦玉石俱焚。而在他請罪之前,他還把沈一石帳冊裡面那幾條關鍵內容全都背給了海瑞聽,海瑞終於明白了大明貪墨癌變的根源所在,海瑞再次囑咐高翰文到了京師什麼話都不要說,唯有沉默,才能出獄。

而接下來就要說到沈一石留下的第二件東西了,其實沈一石本來還有一線生機,但是他把這件可以救命的東西留給了他這一輩子唯一愛過的女人,而他的遺囑執行人就是楊金水,他和沈一石都跟芸娘有一段情,但是一個無緣一個無分,而他們也真心覺得虧欠芸娘,希望成全她和高翰文,高翰文即將檻送北京,這一去千山萬水,溝壑縱橫,沈一石臨死之前留給他們的那樣東西是將來可以救他們性命的東西。

五天以後沈一石的帳冊送到了嘉靖帝手裡,嘉靖帝雖然幾十年不上朝,但整個大明朝的財政收支卻一直掌握在他的手裡,除了修蘸煉丹以外,最讓他關注的便是計算整個國家的財政收支,嘉靖帝命太監將楊金水密送進京城的四箱帳冊一一查點,算出了浙江官場這二十年貪墨瀋一石的一百萬絲綢怎麼也有七八百萬輛白銀,為此嘉靖帝密召了胡宗憲星夜兼程,秘密進京,已經精疲力盡的胡宗憲將沈一石的帳冊一一過目,嘉靖帝嚴厲質問了胡宗憲新安江大堤決口之事以及浙江官場的貪墨之風。而這二十年來正是嚴黨把持朝政的二十年,此時的嘉靖帝對嚴黨的容忍已然到了極限,那麼嘉靖帝對此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擊呢?

大明王朝11:沈一石留下多年帳冊,全部送往京城,嘉靖帝查帳

相關焦點

  • 大明王朝8:楊金水暗訪高翰文,沈一石觸怒嘉靖帝,有何隱情?
    楊金水也深夜暗訪高翰文,讓其不必為芸娘之事受人要挾,並委託高翰文到淳安後摘下製造局的旗子,為嘉靖帝洗清罵名。嘉靖帝服食丹藥,體內積毒,冬燥夏寒,呂芳使用李時珍的方子為其排毒,藉機呈上楊金水的八百裡加急文書,嘉靖帝看後震怒,急召嚴嵩查問此事是否與嚴世藩有關,這時,嘉靖帝才發現嚴嵩一黨已經尾大不掉,於是命呂芳讓手下人繼續打探,並派出錦衣衛替自己在浙江察看。
  • 大明王朝:嘉靖帝權謀之術終極解讀:曰慈,曰儉,曰不敢為天下先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60篇文章)前面講到了嘉靖帝默許陳洪鞭打百官,並在良辰吉時不肯移宮,黃錦宣讀上諭時淚流滿面,跪倒一地的內閣成員更是膽戰心驚……尤其是那道上諭,寫得相當悽慘和悲涼,嘉靖帝對百官心理的把控,可謂登峰造極。
  • 大明王朝:胡宗憲送帳冊都嚴府,嚴嵩到底知不知道他的真實來歷?
    前面提到了嘉靖帝跟胡宗憲的博弈,他們的博弈點就在於胡宗憲到底要不要再進一步,要不要倒嚴?但最終倆人態度達成一致,嘉靖帝命令胡宗憲帶著帳冊去找嚴嵩,以此來試探嚴嵩是否仍然忠心,同時也暗中挑撥胡宗憲跟嚴嵩的關係,以達到自己的目的。那麼面對深夜拜訪的胡宗憲,嚴嵩又是什麼樣的態度迎接呢?
  • 在《大明王朝1566》中,你認為誰最聰明?
    若論誰最聰明,還真是不好說,在整個《大明王朝1566》中,天底下最聰明的人都聚在一起了,但這其中,卻有三個相對更為聰明的人。哪三位?容我一一道來:1、排名第三:沈一石沈一石,初登場時看似只是一個為皇家服務、仰皇家鼻息的商人而已,但實際上,沈一石是一個早早地就把全局看得透徹的人。多年的為皇家服務,讓他明白了整個局面的關鍵之處,那就是皇室揮霍無度,才導致商人們不堪重負,同樣也導致了百姓們被盤剝。
  • 大明王朝中嘉靖帝面對胡宗憲的欺騙,為何卻說大家都勉為其難吧?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9:大明王朝中嘉靖帝面對胡宗憲的欺騙,為何卻說大家都勉為其難吧?一、胡宗憲這次進京,並沒有解決嘉靖帝的問題,來的結果,跟沒來的結果基本一致。這個結果,也是嘉靖帝所希望看到的結果,這也是他多年來的執政方針,那就是平衡之術。但是我們回過頭來細細分析他說過的這句話:「朕知道你們難,朕也難,我們就都勉為其難吧!」大家都難的根源在於什麼呢?
  • 大明王朝中王用汲噴海瑞:你自己不願意舒服,還不讓別人舒服?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96期:上一期講到了趙貞吉提審鄭泌昌和何茂才,可以看出,審訊就那麼回事,就那麼幾個招數。
  • 大明王朝:細思極恐的嘉靖帝情報網,究竟是誰在裕王府裡當臥底?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系列文章第173篇:上一期我們講了海瑞一家的遭遇,尤其的海瑞妻子,難產而死,命運實在是悲慘。當時陳洪的臉色就變了,傻在了那裡,那麼我們不禁要問一下,究竟是誰把裕王跟陳洪的對話匯報給了嘉靖帝?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73期:大明王朝:嘉靖帝的情報網讓人不寒而慄,究竟誰在裕王府當臥底?
  • 堪稱文學巨著的《大明王朝1566》,角色的每個毛孔都是戲!
    縱觀國產電視劇歷史,在眾多的劇作裡,你永遠無法忽視其中那顆閃耀著璀璨光芒的巨星,無論是劇情設計、臺詞呈現、人物刻畫還是鏡頭表現都無可挑剔,這就是穩坐國產劇榜首的《大明王朝1566》。發展至今,影視作品的生產體系變得越來越成熟,在這樣一個更具活力的市場裡,各種影視作品層出不窮,新劇產出的頻率也越來越高。
  • 大明王朝:海瑞沒被處死,為什麼卻一臉惆悵說「遺罵名於君父」?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系列文章第175篇:嘉靖帝根本不想殺海瑞,不殺的理由太多,就不一一列舉了,每個人都看出了嘉靖帝不想殺海瑞,可是沒有一個人願意給他這個臺階下。當然不是他們故意要看嘉靖帝如何收場的笑話,而是不想當這個替罪羊,這是一個很難抉擇的問題。
  • 大明王朝中胡宗憲刻意隱瞞毀堤淹田真相,為何嘉靖帝還說他命苦?
    上一期我們談了胡宗憲進京面見嘉靖帝,頭一天晚上到嚴嵩府上求見,結果被嚴世藩拒絕,最後他發出了為時已晚的感慨。那麼接下來的大殿對話,胡宗憲又是如何做到全身而退的呢?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8:大明王朝中嘉靖帝明知毀堤淹田的事,為什麼會饒過胡宗憲的欺瞞?
  • 大明王朝:趙貞吉的計謀,看他如何打破兩頭受氣的局面!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32篇文章)因為對嘉靖帝下的聖旨不滿,海瑞憤而辭官,可是辭官回家之後驚喜地發現自己的老婆有喜了,
  • 大明王朝:玩火會上癮,嘉靖帝為什麼一把火燒了裕王的請罪本章?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64篇文章)嘉靖帝四十五年,正當眾人都在為嘉靖帝喬遷新居做準備時,海瑞的《治安疏》也及時趕到,同時也引起了軒然大波。嘉靖帝仿佛一下子明白了過來,再聯想到呂芳曾經倒向裕王,再看面前的「笨人」黃錦,越看越生氣,索性全交給陳洪去解決了……楊角風談大明王朝第164期:大明王朝:火燒眾臣辯狀和裕王請罪本章,嘉靖帝為什麼要這樣做?
  • 《大明王朝》裡楊金水為什麼要裝瘋?
    看過《大明王朝1556》楊金水作為一個八面玲瓏的人物,可以說從他一次出場就可以看出來這個人不簡單,他是個手眼可以通天的太監,這樣一個厲害人物,最終在海瑞的步步緊逼下,最終採用裝瘋方式保命呢?
  • 大明王朝裡嘉靖帝旗下的群臣,有哪些著名人物,你又了解多少?
    明王朝中待機超長的皇帝之一嘉靖帝,是如何在手握權力的這些年裡培養出眾多的能人異士。我們也無從知曉,不過從他那种放浪不羈的性子中我們也想可以略知一二。畢竟能夠二十幾年不上朝,還喜歡研究丹藥的人,總有些奇思妙想的怪點子。
  • 大明王朝:海瑞明明被舉薦升官,他為什麼聽後卻憤而辭官?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30篇文章)浙江的案件被嘉靖帝巧妙地利用上天給結了案,嚴黨看似全勝,實際上也面臨著另一個考驗,這是後話
  • 大明王朝:泯滅人性的毀堤淹田背後,揭示已經爛到根子的大明官場
    《大明王朝1566》目前豆瓣評分已經牢牢佔據第一位,也是楊角風比較喜歡的電視劇之一。在劇中有一件懸案,一直到全劇結束正義都沒得到施展,反而是不了了之了,我們今天就講一下整個案件的來龍去脈,以及事件背後的眾生相。
  • 大明王朝:嘉靖寫「好雨、明月」四字,裕王看後為何要殺掉海瑞?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67篇文章)海瑞上了《治安疏》,阻礙了嘉靖帝多年來遷宮的進程,大怒之下,讓眾臣給海瑞定罪。眾臣在給海瑞寫辯疏,趙貞吉獨戰海瑞敗下陣來,不僅沒能讓海瑞認罪,反而自己被扒了個底朝天,人設崩塌。
  • 大明王朝三度被革職的「青詞宰相」夏言
    大明王朝嘉靖帝時期屬於另類政治文學,不少內閣輔臣靠寫青詞起家。因為青詞是嘉靖帝禱告時用的詞,全文用賦體,語言華麗,筆法玄妙,寫作難度很大。寫青詞的筆和紙很講究,必須筆蘸硃砂,在青藤紙上寫。青詞也由此誕生。
  • 大明王朝:最精華片段,嘉靖的長江黃河論,為何讓海瑞啞口無言?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系列文章第176篇:嘉靖四十五年,海瑞送走家人,準備好棺材,給嘉靖帝上了一道疏,這就是著名的《治安疏》。海瑞這是死諫,目的也是為了代聖人言,可惜嘉靖帝最終沒有殺他。因為沒有殺他,也就證明皇上認可他說的話,而認可他說的話,就證明他說嘉靖帝是昏君說對了。
  • 從愛情的「證實偏見心理」分析大明王朝嘉靖帝為什麼熱衷權謀鬥爭
    嘉靖帝《大明王朝1566》中,明世宗嘉靖皇帝至死也不願意應官僚們的建議——召太醫李時珍給自己看病,嘉靖並不是不相信李時珍的醫術,也不是不知道臣子們的好意,而是內心的傲嬌絕不允許自己向世俗低頭!「硬抗著病痛」是嘉靖皇帝堅持跟世俗官僚體系鬥智鬥勇所做的最後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