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裡楊金水為什麼要裝瘋?

2020-12-25 騰訊網

看過《大明王朝1556》楊金水作為一個八面玲瓏的人物,可以說從他一次出場就可以看出來這個人不簡單,他是個手眼可以通天的太監,這樣一個厲害人物,最終在海瑞的步步緊逼下,最終採用裝瘋方式保命呢?

楊金水作為呂芳做厲害的乾兒子,可以說是呂芳在江浙的代表這個也是楊金水可以橫行浙江的原因,楊金水身為宦官可以說他所面對的環境是十分複雜,如果他沒有一定能力是很難走到現今的地位,他是什麼懂得活下去是十分你重要。

楊金水之所以會裝瘋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浙江的案子,這件案子牽連甚廣,如果他不裝瘋就給調查,這一調查可以說牽連人非常多,這些人當中也包括了呂芳和嘉靖帝,如果一查到底可以說會影響到國本,以及整個大明穩定,這個時候楊金水看到了這點,他必須選擇裝瘋,才可以保證局面穩定,嘉靖也深知這一點,最終在楊金水也給嘉靖很好的答案,穩定了朝政,救了自己。

楊金山裝瘋最重要原因,他捨不得呂芳,他和呂芳感情必然很深,要不也不會全面保呂芳,這個時候呂芳和陳洪正在宮中競爭,江浙的楊金水見到海瑞那股一查到底態度,要楊金水知道製造局案子死一個沈一石就好了,他不能死,要給呂芳爭取時間,呂芳能活著他也會活著,如果他死必然會引起海瑞深查呂芳,到時候呂芳和陳洪的鬥爭可以說必敗,這個是作為呂芳乾兒子楊金水不可以忍的,他必須保住呂芳,他最終選擇了裝瘋的方式,可以說是有苦衷的。

這一切可以說是環環相扣,楊金水為呂芳,呂芳為嘉靖,他們是利益共同體,哪一方都不可以收到危害,楊金水的裝瘋要大家知道不要在追查這個案子了,嘉靖也要配合這件事情演完,最後嘉靖和楊金水大殿問話,楊金水回復要嘉靖很滿意,最終結束了這場紛亂。

嘉靖最終也放過楊金山,給了他臺階下,在嘉靖心裡可以為他分擔責任都是好奴才,他並沒有趕盡殺絕。

楊金水真的是個很大體的人,他知道這個事情不能暴露,一旦暴露引起的連鎖反應,他的選擇是正確的,這樣可以保證大明穩定,嘉靖、呂芳也會安全,他也可以獲得全身而退的機會。

相關焦點

  • 大明王朝最能裝的3個人,一個裝瘋一個裝傻,第3個連楊金水都服氣
    在大明王朝裡,能堅持到最後還沒有領盒飯的,一般都比較能裝。其中有三個人最能裝,一個是楊金水,靠裝瘋活了下來,得以善終;一個是黃錦,憑著似笨非笨似傻非傻的韌勁兒穩穩上位。還有一個,就是嘉靖本帝了,憑著爐火純青的裝功笑傲大明王朝,硬挺到1566全劇終。
  • 《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知道楊金水裝瘋嗎?
    不知不覺就把事情開始往織造局攀扯了,這裡面自然是有實情,此外就是鄭何覺得只要事情跟宮裡聯繫起來,那辦案的人自然就會知難而退。可一往織造局牽扯,楊金水就吃不消了。織造局給宮裡送了多少銀子,楊金水就是活帳本,一清二楚,讓海瑞這麼鬧騰,不但自己沒命,就連呂芳都不一定保得住。在這種情況下,楊金水瘋了。
  • 《大明王朝1566》楊金水為什麼非得裝瘋,不能想辦法殺了海瑞嗎?
    鄭何二人為什麼非得坐實了通倭罪名才敢殺海瑞呢?原因有二:第一,海瑞畢竟是朝廷命官,大明朝的文官地位尊貴,就連嘉靖殺了周雲逸這樣一個欽天監都惹來非議,鄭何二人要真敢下黑手幹掉海瑞那就真地是比鋌而走險還鋌而走險了;第二,海瑞是裕王舉薦的人。
  • 《大明王朝1566》中,楊金水為什麼不暗中殺了海瑞,而選擇裝瘋?
    其實想殺海瑞的,不止楊金水一人。在楊金水想殺海瑞之前,鄭泌昌、何茂才也曾想殺海瑞都快想瘋了。因為被海瑞逼得緊,而海瑞又沒有什麼把柄(為官太正太清廉),於是鄭何二人慌不擇路,想出用通倭的罪名栽贓海瑞,想先殺掉那些假通倭的義民,然後再幹掉海瑞。
  • 大明王朝人物篇:楊金水,一個最有前途的太監
    大明王朝的權謀玩家,大致可以分為三檔:玩弄天下於股掌之間的嘉靖;三足鼎立的嚴(嵩)、徐(階)、呂(芳);以及眾多實力非凡,卻還有待磨練的中流砥柱。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還是你們的」。 而這些處於第三梯隊的人物,就是大明王朝未來的掌舵人。
  • 《大明王朝1566》後,中國還有可堪入目的歷史劇嗎?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電視裡的古裝劇越來越多,而且基本上都傾向於後宮宮鬥劇,華麗的服裝,浮誇的布景,不考究的史料,儼然以現代人的理解和眼光去演繹歷史。他們為什麼要這麼拍攝呢?答案就是簡單易懂。換句話說,宮鬥泡沫劇就相當於小學數學,過程簡單,答案直接;而純歷史劇就相當於大學高數,不僅要知道這道題的詳細過程,還要知道為什麼是這個答案,要學會舉一反三,才能真正的學好高數。
  • 他是《大明王朝》裡的楊金水,一生為人低調,卻對年輕演員很失望
    在演藝圈裡,有這麼一些人,他們雖然不是聚光燈的中心,但其演技卻無可挑剔,能夠將每一個角色刻畫得入木三分,而王勁松就是其中之一。作為一個專注於配角的演員,很多作品正是由於他的精彩演出而變得更加完美,比如《大明王朝1566》中的太監楊金水,又比如《琅琊榜》中的侯爺言闕。
  • 《大明王朝1566》中豐富立體的楊金水
    楊金水在杭州擔任江南織造局兼浙江市舶司總管,代表的是宮裡,一種身份的象徵,充滿貴族氣息。這個人物在出場時是非常自信且高高在上的,在給西洋商人介紹絲綢的時候描述道:「真正的貴人換了衣服後是不願意讓人家一眼看出來的,可仔細一看才知道一天內換了四次衣服,這才是貴人」,倒像是在形容他自己。
  • 大明王朝8:楊金水暗訪高翰文,沈一石觸怒嘉靖帝,有何隱情?
    鄭泌昌,何茂才的陰謀沒有得逞,便生殺意,其實他們早已經安排好了一路人馬先行趕回淳安,去海瑞縣衙的大牢裡殺人滅口,他們假意溫和催促高翰文,明則派兵護衛,實則押送高翰文前去買田,讓高翰文前去擒拿海瑞他們到現在還沒意識到從來糧船開走的那一刻改稻為桑也好,他們的人頭也好都已經不存在了。
  • 《大明王朝1566》劇中到底誰最聰明?不是嘉靖,是大家想不到的他
    只討論《大明王朝1566》電視劇,最聰明的人莫過於呂芳。《大明王朝1566》一直被奉為近10多年來的經典神劇,這是一部男人必看的電視劇,裡面都是一群聰明絕頂的人在互鬥心機,如果要評論誰最聰明,沉墨認為莫過於呂芳。
  • 呂芳為什麼要吐掉嘉靖帝御賜的仙丹?這背後的大智慧你看懂了嗎?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38篇文章)前面提到了鄢懋卿,通過分析,明顯地感覺到,嚴黨的這些大將們,已經尾大不掉,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 大明王朝:細思極恐的嘉靖帝情報網,究竟是誰在裕王府裡當臥底?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系列文章第173篇:上一期我們講了海瑞一家的遭遇,尤其的海瑞妻子,難產而死,命運實在是悲慘。我們繼續把視角放回宮裡,陳洪把裕王等人商議的結果匯報嘉靖帝時,嘉靖帝震怒:「朕問你,什麼叫做『好雨知時節』,什麼叫『海上生明月』?這些話你昨天為什麼不向朕陳奏?」
  • 大明王朝中胡宗憲刻意隱瞞毀堤淹田真相,為何嘉靖帝還說他命苦?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8:大明王朝中嘉靖帝明知毀堤淹田的事,為什麼會饒過胡宗憲的欺瞞?一、大明王朝這部劇,雖然處處暗藏殺機,但是各方勢力第一次微妙的發生變化,還是在胡宗憲第一次進京的這次。說來有點慚愧,楊角風談大明王朝都講到第18講了,主角海瑞還沒有出來呢,慚愧,慚愧!這次嘉靖帝急招胡宗憲、楊金水、譚綸進京,無外乎要了解兩件事:一件是「河堤失修」的事,胡宗憲必須當面向他匯報,這裡面到底有沒有隱情?
  • 堪稱文學巨著的《大明王朝1566》,角色的每個毛孔都是戲!
    縱觀國產電視劇歷史,在眾多的劇作裡,你永遠無法忽視其中那顆閃耀著璀璨光芒的巨星,無論是劇情設計、臺詞呈現、人物刻畫還是鏡頭表現都無可挑剔,這就是穩坐國產劇榜首的《大明王朝1566》。發展至今,影視作品的生產體系變得越來越成熟,在這樣一個更具活力的市場裡,各種影視作品層出不窮,新劇產出的頻率也越來越高。
  • 大明王朝中王用汲噴海瑞:你自己不願意舒服,還不讓別人舒服?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96期:上一期講到了趙貞吉提審鄭泌昌和何茂才,可以看出,審訊就那麼回事,就那麼幾個招數。
  • 大明官員的幾種面相
    可既然朝廷要在浙江改稻為桑,那麼推行改稻為桑就離不開浙江的官員們。大明在浙江的各級主要官員,有:1.內廷派:聽命於司禮監呂芳公公織造局的楊金水公公、浙江首富沈一石;2.聽命於嚴黨的浙江地方官:布政使鄭泌昌、按察使何茂才;3.中央欽差官:浙直總督胡宗憲兼、浙直總督署參軍譚綸;4.「棋子類」官:淳安知縣海瑞、建德知縣王用汲。
  • 大明王朝:泯滅人性的毀堤淹田背後,揭示已經爛到根子的大明官場
    《大明王朝1566》目前豆瓣評分已經牢牢佔據第一位,也是楊角風比較喜歡的電視劇之一。在劇中有一件懸案,一直到全劇結束正義都沒得到施展,反而是不了了之了,我們今天就講一下整個案件的來龍去脈,以及事件背後的眾生相。
  • 大明王朝:海瑞明明被舉薦升官,他為什麼聽後卻憤而辭官?
    那麼遠在浙江的海瑞聽到旨意後,又會作何感想,為什麼憤而辭職呢?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30期:大明王朝:有一種痛是錐心痛,被舉薦升官,海瑞為何卻辭職不幹?一、高翰文沒有留下芸娘在京城,只是塞給她一封信,讓她務必帶幾封書信給海知縣和王知縣。關於高翰文此舉的目的,這裡繞過去,先留一個伏筆,等再講到芸娘和高翰文時再解釋。
  • 大明王朝11:沈一石留下多年帳冊,全部送往京城,嘉靖帝查帳
    而他死後還暗中留下了兩件東西,第一件是給楊金水他們的,是二十年來他與浙江官場和宮中往來的詳細帳冊,以及一封信,信中的內容觸目驚心,沈一石生前謹慎小心,死後終於能說幾句直言了,二十年來浙江換了五個巡撫四個織造,只有胡宗憲一人沒有貪過沈一石的錢,而經過沈一石之手,一共產了四百多萬匹絲綢,其中宮中拿走了五成,官府貪了兩成多,真正到沈一石手裡的只有兩成,而他就是依靠著兩成的絲綢拆東牆補西牆非常艱難地維持到了現在
  • 在《大明王朝1566》中,你認為誰最聰明?
    若論誰最聰明,還真是不好說,在整個《大明王朝1566》中,天底下最聰明的人都聚在一起了,但這其中,卻有三個相對更為聰明的人。哪三位?錦衣衛七爺在經過調查事件原委後,明白了這些都是沈一石的設局,但又因為要顧及很多東西,不能直接說明,因此七爺才會說道,難道你要我上報大明被一個商人玩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