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液經》是一部以道家思想為指導的中醫著作,相傳作者為伊尹,出自黃老道家之手的醫學著作。
養肝護肝良方
《湯液經法》中有記述道:
肝虛的人表現為恐疑不安,氣自少腹上衝咽,呃聲不止,汗出,頭目苦眩,不能坐起,心悸,乾嘔不能食,脈弱而結。
是因為肝虛,導致了心虛,和脾虛。
這時候用肝心脾同補的食材和味道,就可以解除這些症狀。
藥方 :
桂心,乾薑,五味子各三兩,旋覆花,代赭石,燒,竹葉各一兩,棗12枚。
這是按照經法法則組織的一首經方。
第一是大五行關係上,二木一金,故為補肝,另加一土以為使。是一君(桂),一臣(乾薑),一監佐(味),一使(大棗)。
這樣一個結構,所以名為小方。
現在要問,即然是大補肝湯,為什麼不用更多的直接補肝的藥,或者用生肝的水部藥,而用肝系的子孫部藥。
道理何在?
大補肝之法,就是在補肝湯的基礎上,建立一支強大的人民軍隊,依靠補心,即增強子孫爻的力量來實現更大的補肝的目的。如果直接再增加補肝的力量,或補其父母爻,不僅不能大補,反而致壅,壅不受補。
注意了,中醫不存在何要與疾病做鬥爭的思維,只要恢復人體五常政之制就行,故而只要脾實,則肝虛自然痊癒,後世有學者竟然認為這裡的仲景曰是「衍文當刪」,真是無知妄作。
因此,五臟補之方組方原則是:
用五臟補味為君臣,佐以瀉味,調以急食之味,大方則再助以所生五行之髒的補方,此與五臟瀉方不同,故而仲景曰「肝虛則用此法,實則不在用之」
《湯液經法》大補肝湯食療
韭菜西紅柿疙瘩湯
補肝之法遵循大補小瀉防止補的過頭,補心以滋陰為主,最後用鹽,醋,醬油去調味。
此食療對女性月經不調也很有幫助。
食材及其效用:
全麥入肝經,補肝
韭菜辛溫,補肝
生薑辛溫,補肝,溫脾
西紅柿酸甘微寒,瀉肝,緩肝急
雞蛋黃 最後打散放 ,補心滋陰
醋 酸味 ,瀉肝收斂心神
步驟:
水半鍋,先放入姜煮著,水開後倒入麵疙瘩,依次放入西紅柿,放韭菜,最後放打散的雞蛋。
最後用鹽,醬油,醋,香油進行調味。
搭配甘淡味來緩肝急,可以搭配南瓜。
小提示:
因為是大補肝湯,醋不能多,多了就變成瀉肝湯了,醋是瀉肝。些許醋是為了防止補肝過頭。
最後的味道要是鮮韭菜的清香和衝勁為主,透著鹹鮮,雞蛋的軟滑,搭配西紅柿的微酸和甘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