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超五成網友每年陪伴母親未有1個月

2020-12-19 搜狐網

  南都訊 昨天是母親節,微信的朋友圈裡一大早就曬出一大波雞湯式的母親節感受,還有各種曬禮物。不過其實母親真正需要的也許是你的陪伴。一年之中你真正陪在母親身邊時間有多少?南都佛山近日發起的一項網絡調查顯示,近五成的網友自稱,每年陪伴母親的日子超過一個月;而南都記者走訪發現,隨著婚姻狀態改變、距離加大等因素,尤其受訪外來務工人員只有傳統春節才能與母親相聚。

  調查:四成網友明確要慶祝 超半數網友不能陪伴

  南都記者近日發起一項母親節網絡調查,截至昨日下午,針對是否能為母親慶祝母親節,僅有4成的網友明確表示一定會為母親慶祝;慶祝方式中,送一份禮物和外出吃頓飯,是受訪者選擇最多的慶祝方式。而超過半數的網友表示不一定會陪母親過節,更有超過1/4的網友表示,和往常一樣,並沒有特別的慶祝。

  由於母親節並非中國傳統節日,在是否有網友更傾向於其它重要節日與母親相聚的選項中,超過4成網友選擇了春節、母親生日、中秋節、國慶節等,其中近7成網友選擇了中國傳統節日春節,近5成受訪者一定會陪母親過生日。

  在調查中,3成5的網友認為自己一年之中陪伴母親的時間不到一個月,其中少於一周的達到16.98%;近五成網友認為自己陪伴母親時間較長,每年多於一個月時間。無法陪伴原因方面,超過一半以上網友認為自己工作太忙或離家太遠。67.9%的網友都認為陪伴母親的時間很少,僅有5.66%的網友自覺陪伴母親時間已經足夠多。多數的受訪者都會通過其他方式彌補母親,例如帶她旅行、陪過最重要的節日、吃美食、給錢等等。

  市場:簡單的請客吃飯 買花送蛋糕表達愛

  母親節,本地市場反應最直接的是鮮花與酒店。記者走訪發現,周末佛山各大酒店均有推出母親節優惠套餐,五星級酒店自助餐預訂爆滿;鮮花價格尤其是康乃馨也水漲船高,多由兩三塊一枝最高漲到10元。

  記者昨日從佛山幾家星級酒店了解到,恆安瑞士大酒店自助餐廳推出「兩人陪同母親免費」優惠,節日當天已經滿座,而推出鮑參燕、雪蛤8.8折優惠的中餐廳,營業收入也比平時增長一倍;在皇冠假日酒店自助西餐廳,推出相關五折優惠後,每位母親還可獲暖心甜品一份,該酒店公關經理D oris告訴記者,西餐廳預訂也滿位。

  除了請吃飯,給媽媽送個蛋糕也成為時下年輕人慶祝母親節的另一方式,佛山不少蛋糕屋的蛋糕預訂都有上漲。在創業產業園的蛋糕店裡,負責人「小乖寶的媽」表示,不少年輕人都致電或現場訂了蛋糕,「小丸子媽媽、草莓或藍莓等主題蛋糕都比較受歡迎」。

  昨日11時,記者走訪禪城區體育路一帶的鮮花店發現,門口都擺出了康乃馨,陸續有前來買花的顧客。價格方面,最便宜5元一枝,最貴的一枝要10元。「我們店平常都是兩三塊錢一支的,今天母親節拿貨貴了,肯定要漲價啦!」情侶花店的老闆李小姐告訴記者,雖然漲價,但康乃馨仍熱銷,從前晚開始就開始收到訂單,一束花的價格在150-180元之間。

  不過在街口老牌的和平花店,一束康乃馨的價格在580、680、880元不等,最高的達1280元一束。店員告訴記者,康乃馨是雲南產的,花束設計是最新款的,並加入了進口的馬蹄蓮等花材,所以價格比較高。「現在訂單很多,如果晚上要送到的話,起碼中午12點前就要下訂了。」「雖然比平時稍微貴了點,不過還可以接受。」市民梁小姐在花店一口氣買了兩小束康乃馨,裡面有4枝康乃馨、一枝玫瑰花和一些陪襯的綠葉,每束價格100元,想送給奶奶和媽媽。「母親節想表達自己的心意,不過真的想不到送什麼,就送花了,老人家平時很少收到花,一定很高興。」

  親情帳本

  假設平均年齡80歲 還有多少時間能陪她

  恰逢母親節,微信朋友圈與微博上再度流傳」親情計算器「,稱以與母親分隔兩地為前提,自己每年回鄉兩次;假設母親今年50歲,中國人平均壽命80歲。除去自己回家應酬的各種時間,真正陪伴母親有10個小時,餘下30年間,還能見到母親60次,和母親相處還有不到一個月時間。

  但在南都佛山此次調查中,近五成網友認為自己每年陪伴母親已經多於一個月時間,事實真是否如此?南都記者近日抽樣採訪了本地、本省和外地務工人員三種樣本類型,發現即使同在廣東省內,隨著婚姻狀況改變,工作與應酬因素,與母親真正相處的時間其實並不多;而外地務工人員隨著母親年齡增大,加上距離遙遠因素,與其相處的時間急劇縮短,有的甚至僅剩70天。

  同城

  周末回家,在家卻不一定陪她

  資資,女,28歲,未婚。母親今年58歲,每月與母親見面4次,一年見面48次。以中國人的人均壽命80歲假設,她這輩子還能見到媽媽的次數是1058次,理想狀況下每次陪伴媽媽的時間是一天,也就是說還能相處35個月,即不到三年時間。

  父母在廣州,資資在佛山工作,按照距離來算,其實基本上算是同城了。雖然如此,資資基本上都是在周末時才會回廣州,但她坦言這兩天裡真正陪母親的時間卻最多是一天。

  「真正陪伴她的時間並不多,雖然在家但卻不一定是在陪她,所以覺得真的不夠。」不過對於一些重要的節日,她都一定會陪母親度過,甚至在生日、母親節、春節她都必定會送一份禮物給媽媽。

  今年母親生日時,她曾經發微信感謝媽媽。「感謝媽媽,即使我出生已經超生了,媽媽也沒有拋棄我。」資資坦言,其實對她來說陪伴母親的時間長度倒不少,不過覺得自己對母親不夠溫柔。「在家會比較放肆,沒耐心,脾氣差。」說起來,她也頗為內疚。「每次意識到時下次就會注意點,有時候也會買點東西表示下。」

  一起做義工,每天相處很幸福

  蔡小姐,40歲,已婚。母親今年65歲,每天見面一次。假設條件下,還能見到媽媽的次數為5475次;一年與母親相處約300天,還有約4500天,僅剩150個月。

  蔡小姐是土生土長的佛山本地人,工作、娘家也在佛山。「基本上每天都能見到媽媽。」以往每逢母親節,她都會和兄弟姐妹們帶上媽媽上酒樓,為她慶祝節日。

  6年前,蔡小姐加入了佛山志願者協會一義工組織,從此她愛上做義工並一發不可收,還帶上和感染了媽媽一起加入義工隊伍。但凡義工隊有義工活動,蔡小姐和媽媽總是積極參加,如影隨形。如今這6年來每年的母親節,母女倆都堅持去參加義工隊組織的為單親特困母親籌款步行活動,讓她覺得特別幸福有意義。

  昨日早上6:30,作為義工隊骨幹的蔡小姐和媽媽就到了活動現場,為義賣奔忙。這些年,媽媽總是在一旁默默的支持和幫忙,讓蔡小姐備受感動。「這6年來,每年母親節,我跟媽媽一起做義工,覺得過得特別有意義。」

  省內

  回家應酬多,不如在家會友多陪她

  小林,男,26歲,未婚。母親今年52歲,他每兩個月回家三次,一年大概回家18次,每次回家真正陪媽媽的時間約在9小時;假設前提下,還能見面504次,真正陪伴母親的時間是4536小時,也就是僅僅為189天。

  1989年出生的小林,幾年前從揭陽來佛山讀書,畢業後就留在佛山工作。今年以來他回家的次數比較頻繁,但是在他看來陪媽媽的時間仍然很少。「每次回家大概待3天,但是真正和家人在一起也就是在吃飯的時候和飯後喝茶的時間。」

  小林說,每次回去都免不了和三五好友聚聚,雖然自己也儘量花時間陪父母,但是一天之中總共陪父母的時間也不超過3小時。「我頂多也就是打個電話,過年回家待他們出去走走,在媽媽在意的節日,儘量陪她一起過來彌補我的內疚。」

  小林坦言,雖然離家不算太遠,但是假期少,加上每次回家朋友的盛情邀請和招待都不忍拒絕。「這兩年為了多陪家人,我目前想到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朋友帶到家裡來,吃飯喝茶,熱熱鬧鬧的,陪朋友也陪家人。」

  為了彌補,帶她去北京雲南看看

  小嫻,女,33歲,已婚。母親今年64歲,自己一年與母親在一起的時間約為15天。在假設前提下,還能見到媽媽的次數為32次,能夠陪伴在母親身邊的時間也就僅是240天,僅剩8個月。

  小嫻的家鄉在廣東梅州。雖然離佛山不算特別遠,但平時工作忙,鮮有時間回鄉。小嫻掐算了算,除了春節,其他節假日很多時候,都是打電話問候,一年到頭,與母親見面次數一至二次,時間不足半個月。

  「現至少有10年沒有陪母親過母親節了。」小嫻說,十年前自己在廣州上大學,之後每年母親節都在外面。其實除了母親節,很多重大節日都不能回去,這讓她感覺特別愧疚。昨天母親節,小嫻早上起床後便給媽媽打了個電話送上節日祝福。「每次問媽媽需要什麼禮物,媽媽總是笑著說什麼也不缺,說打電話就是最好的禮物。」這些年,覺得虧欠媽媽太多,小嫻偷偷地給媽媽打了500過節費。

  小嫻說,自己每年年初二都會回娘家走親戚。有時會在媽媽家住上好幾天,這也是成家後,她與媽媽相處的最固定的日子,其他端午、國慶,偶爾能回去幾天。

  看著媽媽年復一年變老,小嫻覺得很心酸。為了彌補母親,去年,她帶著媽媽去北京遊玩。今年,她決定再帶媽媽去雲南旅遊,以彌補自己長期不能陪伴媽媽的遺憾。

  省外

  從未婚到已婚,陪她的時間在遞減

  小天,女,32歲,已婚。母親今年62歲,自己每年春節回家過年一次,偶爾接父母來佛山小住十來日。在假設前提下,還能見到母親36次,一年中在一起的時間大概20天,除去自己上班應酬的時間,真正陪伴母親的時間也許最多是240天,就是8個月。

  小天的老家在內蒙古,上大學時,每年寒暑假回家,一年能和母親在一起的時間有近三個月;工作後,假期少了,但是每年的春節必定是與父母一起過的,加上偶爾休假或者國慶節也會回家,陪伴母親的日子縮短成了半個月到一個月。

  但結婚生了孩子後,一年中回家的時間只有一次,每次回家的時間也並不長,大概一周。「偶爾爸爸媽媽來小住一段時間,不過也就是10天左右。」

  「總覺得陪伴媽媽的時間特別短,有時候春節也不在身邊,生日就更不用說了。」她算了算,傳統的節日,幾乎沒有一個能夠完全保證每年都陪父母度過。「中秋節已經是從上學開始就沒陪她過,想想特別內疚。」

  為了彌補這種內疚,小天儘量每年都抽空陪父母出遊,偶爾一兩年沒法實現,就幫父母報個團。小天說,每年總會擠時間陪父母外出旅遊,一般是5-7天。陪伴在母親身邊的時間,一年裡合在一起最多也就一個月。

  她說故土難離,只盼著兒子電話

  阿成,男,37歲,已婚。母親已經70歲,自己由於春運車票難買,有時幾年才能回次家,平均一年和母親相處僅有7天時間。在假設前提下,還能見到媽媽10次,即僅剩70天。

  阿成來自陝西,在佛山打拼十幾年,並結婚生子。因為距離遠,工作忙,回家成本高,與媽媽見面的時間非常有限,他內心始終覺得對媽媽有虧欠。

  阿成說,自己以前在老家生活時,與母親相處並不算特別融洽。因為媽媽比較囉嗦,在家有時會和媽媽頂嘴,而且家裡兄弟多,他也沒覺得媽媽特別疼愛他。阿成後來出來外面打拼,母親平日會打電話給阿成聊天,母子感情變好了許多。

  兩年前,阿成送了一部手機給媽媽,媽媽十分高興。「因為家裡信號不好,她就把手機放在門口窗戶上,一來電話就出來接。」阿成說,母親是一位純樸的農村婦女,對於物質要求不高,春節阿成拿錢給媽媽,她總是退了回來,想著阿成在外辛苦。

  他曾想過把媽媽接到佛山來生活,但老人說年老了,不願離家。所以,平時,阿成只能通過打電話問候和關心母親。「一個月至少打兩次,有時聊上半小時。」

  統籌:南都記者 田海燕

  採寫:南都記者 田海燕 關婉靈 鍾會先 曾春花 通訊員 肖健芬 陳曉蔚

相關焦點

  • 母親節調查:超5成大學生說過「我愛你」 多數認為陪伴是最好的禮物
    中國青年網北京5月10日電(記者 李華錫 通訊員 趙壯傑 張滿意)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那麼,大學生是否知道母親節具體時間?是否記得母親的生日、年齡?會怎麼給母親過節日?平時與母親的聯繫情況是怎樣的?是否對母親說過「我愛你」?
  • 調查顯示超五成大學生從未記過帳
    結果顯示:超六成大學生不了解投資者教育,超五成希望通過短視頻獲取投資理財信息,超五成沒有過記帳行為,近八成投資理財資金來源於生活費,超八成偏好銀行存款,產品信譽、安全風險成大學生投資理財主要考慮因素。大學生希望獲取投資理財相關知識和信息形式比例圖。
  • 調查顯示超五成大學生從未記過帳 清華教授支招理財
    結果顯示:超六成大學生不了解投資者教育,超五成希望通過短視頻獲取投資理財信息,超五成沒有過記帳行為,近八成投資理財資金來源於生活費,超八成偏好銀行存款,產品信譽、安全風險成大學生投資理財主要考慮因素。大學生希望獲取投資理財相關知識和信息形式比例圖。
  • 民調顯示:超五成臺灣年輕人希望去大陸發展
    原標題:民調顯示:島內「臺獨」支持率創10年新低 超五成年輕人希望去大陸發展  新華社臺北2月13日電(記者喻菲李凱)臺灣《遠見雜誌》近日發表的「2018臺灣民心動向大調查」顯示,臺灣民眾「贊成『臺獨』」的比例創10年新低,而贊成兩岸統一的比例則為10年新高
  • 調查顯示日本超1成高中生零花錢高於工薪族
    原標題:調查顯示日本超1成高中生零花錢高於工薪族 近日,日本媒體就以數千名高中生為對象,就「金錢消費實態」進行了調查,介紹如下。 首先是關於「包含零花錢、打工費等在內的月均收入」的調查,結果顯示,回答「無收入」的比例為30.4%,回答「1萬日元以內」的比例則達到了42.9%,另一方面,回答「4萬日元以上」的比例為11.7%,其中女子高中生更是達到了16%。
  • 媒體調查顯示超五成大學生從未記過帳,高校教授支招投資理財
    結果顯示:超六成大學生不了解投資者教育,超五成希望通過短視頻獲取投資理財信息,超五成沒有過記帳行為,近八成投資理財資金來源於生活費,超八成偏好銀行存款,產品信譽、安全風險成大學生投資理財主要考慮因素。大學生希望獲取投資理財相關知識和信息形式比例圖。
  • 個稅調整網友大調查:超九成網友認為免徵額過低
    網易財經針對相關問題向網友發起了調查。調查顯示,94.1%的網友認為3000元個稅免徵額設置過低,3.3%的網友認為將免徵額設為3000元正合適。另外,有2.6%的網友認為3000元過高。近六成網友認為免徵額應提高至5000元 在網易調查中,57.9%的網友認為個稅免徵額應提高到5000元,31.4%的網友認為應提高到6000元,8.1%的網友認為應提高至4000元,只有2.7%的網友認可免徵額在3000元及以下。
  • 最新調查超五成日本大學生每天讀書時間為「零」
    人民網東京2月27日電(吳穎)據時事通信社報導,日本全國大學生活協同組合聯合會近日公布的第53次大學生生活實際狀態調查報告顯示,2017年日本超五成的大學生每天讀書時間為零。這是自2004年採用現今的調查方式以來,讀書時間為零的比率首次超過5成。
  • 調查顯示:我國6個月內嬰兒純母乳餵養率不到三成
    新華社北京2月26日電(田曉航、王依然)堅持和推廣母乳餵養是保障兒童身心健康發展、提升國民素質的重要一環。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25日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我國6個月內純母乳餵養率整體偏低,母乳代用品促銷等因素容易對母乳餵養的選擇產生不利影響。
  • 調查顯示:63.5%臺灣網友計劃「雙十一」購物
    原標題:調查顯示:63.5%臺灣網友計劃「雙十一」購物   明天就是「雙十一」購物節,臺灣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日前公布調查顯示,63.5%受訪網友計劃參與購物節。與2017年的57.1%、2016年的44.9%相比,計劃參與比例再度提升。
  • 最新調查顯示:超八成從教本科生畢業五年仍堅守教師崗位
    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最新一組調查數據顯示,本科生從事中小學教師職業的比例創新高,2019屆該比例達到9.2%;近五年來應屆本科畢業生從事中小學教師者的月收入呈上升趨勢。同時,畢業五年仍然堅守崗位,繼續從事中小學教師職業的本科生超八成,並且他們職業幸福感隨著工作年限的增長大幅提升。
  • 大學生情緒調查:超三成有起床氣,超八成可以控制情緒
    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1日電(記者 李華錫 通訊員 張滿意)學期已過大半,桂林理工大學學生王美含突然變得煩躁不安。看到身邊同學參加各種活動,獲得獎學金,在社團中鍛鍊各種能力,而性格內向的她不善交際,且成績一般,情緒逐漸焦慮、煩躁起來,「其實就是自己跟自己生氣,但是很影響心情。」
  • 調查顯示:超9成大學生有選擇困難症,主要是在買買買和吃喝的時候
    近日,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大學生選擇困難話題,對全國1026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九成學生有選擇困難情況,主要體現在購物和飲食方面,出現選擇困難的主要原因是自身目標不夠明確,超五成學生認為生活中出現選擇困難很正常,超三成學生會因此而影響到情緒和生活。
  • 調查顯示近四成大學生經常熬夜 超兩成天天熬夜
    本文圖片 中國青年網  近四成經常熬夜 超兩成一周熬夜七天  棗莊學院林小泉凌晨一點前幾乎沒合過眼,入學兩年來,他每天都會熬夜。有時候是忙作業,忙學生會工作,迫不得已到一兩點。但沒有工作的時候,也會習慣性到一點作右,這已經成習慣了。「室友都睡了以後,我也會看看微博微信、空間,感覺就是不想睡。」
  • 大學生是否知道母親節時間,怎麼給母親過節日?
    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那麼,大學生是否知道母親節具體時間?是否記得母親的生日、年齡?會怎麼給母親過節日?平時與母親的聯繫情況是怎樣的?是否對母親說過「我愛你」?日前,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對全國343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 調查顯示:臺灣超半數職場新人學非所用
    新華社臺北12月5日電(記者張鍾凱 劉剛)臺灣人力資源平臺1111人力銀行5日發布調查顯示,超半數受訪職場新人所學專業與當前工作不相關,該現象在文史哲及外語專業畢業生和民生及服務業中最為明顯。  調查顯示,有46%的受訪上班族的職場第一份工作是與在校所學相關,另有54%的人則選擇學非所用。
  • 1對1英語在線培訓受追捧 多數家長每年消費超萬元
    去年10月,朱曉磊從朋友那裡掃了二維碼,試聽一節課後,果斷買了1萬元「一對一」在線英語學習課程。這兩年來,越來越多家長把青少年的英語學習從線下轉到線上。日前,中科院大數據挖掘與知識管理重點實驗室發布《2017年中國在線少兒英語教育白皮書》。
  • 調查顯示超4成大學生自己或身邊人曾遇金融詐騙
    為此,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防範金融詐騙話題,對全國10518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四成大學生表示自己或身邊人曾遇到過金融詐騙,電信詐騙、非法校園貸、釣魚網站系導致被騙的常見類型,超九成受訪者認為大學生被騙原因是防詐騙意識淡薄,近六成表示喜歡通過短視頻獲取防騙知識。
  •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臺北街頭母親節即景
    新華社臺北5月12日電(記者李建華 劉剛)12日正值母親節,臺北終於告別連日陰雨,迎來豔陽天。趁著難得的好天氣,許多人選擇帶媽媽外出,或吃大餐慶祝,或逛街購物,用陪伴感謝媽媽一直以來的辛苦付出。  早在節前,臺北各大百貨公司、飯店餐廳以及街頭小店,都紛紛推出打折促銷活動,藉以招攬客人。
  • 調查:超半數網友海洋意識模糊 專家:亟待提高
    【愛海洋網綜合報導 記者 第五昭婷】在2015全國「兩會」召開之際,愛海洋網針對網友的「海洋意識」,聯合環球網做了一項網絡調查。調查數據顯示,絕大多數網友認為「海洋」對中國的戰略、安全、經濟等方面來講「都非常重要」,但超半數網友對我國海洋權益卻「了解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