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會有一種味道,能夠抵達深處,
這味道往往是機器代替不了的,
只存在於手藝人憑感覺的配量。
」
在官洋村,我們遇到了製作米漿粿的手藝人,二十幾年都堅持用傳統的手法製作,保留米漿粿最傳統的風味。
米漿粿是福建龍巖的一道傳統風味小吃,用米漿蒸製而成。米漿粿一般沾著蒜泥、辣醬、醬油等一起吃,吃起來口感Q彈爽口,入嘴又有爆炒油蔥的香,讓人回味無窮。
米漿粿的製作過程較長,往往需要五六個小時。阿姨先將洗好的早稻米和水一起,用石磨磨成濃稠的米漿。
接著在米漿中加入清水和鹼,攪拌均勻後,放入提前爆炒過的油蔥、香菇片等餡料。
餡料和米漿一起攪拌均勻後,就可以倒入籠屜裡頭。接下來的步驟就相當重要。
不能直接把米漿一次性倒入籠屜。而是要一層的一層的進行,倒上一層米漿後,等蒸熟了之後再倒入一層,循環反覆,一共要倒20多層米漿。
做一籠米漿粿要耗費五六個小時,蒸好的米漿粿還要再放置冷卻2個多小時才能切,相當於一籠就要花上七八個小時。
聽阿姨說,一籠米漿粿最多賣90多塊,耗時費力的同時,利潤也不高,堅持這樣的手藝,阿姨也非常不易。
領略過風景,也品嘗過美食,官洋村的這一站,也算沒白來。
END
關注覓世實時動態
後續將會輪番更新
精彩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