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成功來自徹底的自我管理和優秀的習慣。
——比爾·蓋茨
作為一個成人,我們經常被周遭的許多人或事情教育我們一定要學會自控,因為自控才能被認可。
畢竟沒人會喜歡一個隨時會失控的人。
很多父母早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無論的對孩子的現在或是未來也好,他們從小就會有意識的教育孩子要學會自控。
關於自控,首先要明確一點,它和「順從」不一樣。
孩子不是機器。
要是一個孩子被控制到你讓他往東他就往東,你讓他往西他就往西呢,這樣的孩子在自我探索的欲望上,是絕對不會令你滿意的。
我們所說的自控,是一種「自我控制」。
孩子可以忍住不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能夠意識到雖然這件事情自己不太想做,但是這件事情是重要的,需要孩子自己自我控制的要把它做完,這才是我們說的自控力。
現在有不少寵溺型和放任型的家長,他們在教育過程中會偏向於放任或包辦孩子的生活,讓孩子「任性」成長。
殊不知這樣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越來越難以自控,注意力總是無法集中,無論做什麼都很容易放棄。
沒有自我管理和控制的能力,孩子的人生就沒有明確的方向,仿佛無頭蒼蠅四處亂闖,又處處碰壁。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亂發脾氣、上課說話、無故招惹別人、說難聽話、做事缺乏耐心和堅持等,都是他們自我控制能力缺乏的表現。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自我控制主要表現在抵制誘惑。
比如對玩具、食品、好玩的活動等是否能進行有意識的控制;
面對選擇是否猶豫不決,是否具有果斷處理問題的品質;
對愛發脾氣的個性的控制,對依賴心理的控制,對學習過程中畏難情緒的控制等。
美國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曾說:
有一種品質可以使一個人在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這個品質不是天資,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想要擁有自律的品質,絕對離不開強大的自我控制能力。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趨甜避苦的本能,但他們並不知道今天的放縱會對未來有什麼影響,這時父母就該責無旁貸的站出來幫助孩子提升自控力。
1
為孩子建立時間觀念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孩子每天做作業十分費勁,一小時能完成的作業拖拖拉拉到睡覺才能做完,父母急得跳腳,孩子卻懵懵懂懂。
孩子也許不是想逃避任務,而是沒有明確的時間觀念。
當出現這種情況,父母就應該用簡單的概念來幫助孩子衡量時間,例如:約定一個具體的時間開始寫作業、吃飯的時間不能超過半個小時……
孩子漸漸對時間管理有了初步概念,這能讓他們在未來的行動和做事都能有所規劃。
2
與孩子做約定
著名教育家胡波提出——教育不是父母單方面的獨角戲,而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演繹的雙人舞。
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同樣如此,父母應該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不妨經常與孩子做約定,比如:媽媽晚上看書一小時,孩子也要學習一小時。
當孩子完成約定,往往能夠獲得極大的成就感,也就更願意執行下一次約定。
父母可以有意識地通過約定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孩子也在無形之中提高了自控力。
3
讓孩子獨自承擔後果
知乎上一位媽媽分享了自己與兒子的經歷:
兒子每天早上起床都要再三催促,為了改善兒子起床難的問題,
她前一天晚上和兒子約定,明天早上我不叫你,鬧鐘只響一次。
兒子完全沒放在心上,誰知第二天一早,孩子醒來便發現自己已經遲到,不斷懇求媽媽打電話給老師請假。
媽媽一點也沒心軟說:「我早就提醒你了,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要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
當天兒子被老師批評,還被罰值日,可從那以後,孩子再也不用媽媽叫起床,甚至在其他事情上也學會了自我管理,成績也有了進步。
父母幫孩子承擔後果,孩子永遠學不會自我約束,當父母大膽放手,孩子反而能張開翅膀,學會飛翔。
幫助孩子學會自控,他們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父母一味放縱,無異於折斷孩子的翅膀,孩子難以把控自己的前進方向,順利前行也無從談起。
隨意生長的樹苗不會長成參天大樹,樹苗只有控制自己不被外界的花草引誘,努力向黑暗的地下汲取營養,才能枝繁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