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教會孩子「打回去」更重要的,是先給孩子最安全的臂膀和安全傘

2020-09-17 考壹佰

【考壹佰導讀】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大人當著他的面打架,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不僅會把他們嚇哭,還會讓孩子感到不知所措,甚至會留下心理陰影,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那麼,大人當著孩子的面打架,對孩子有什麼危害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來探討這個話題。

在上海的一列地鐵上,因為只有一個座位,兩名孩子擠坐在上面,媽媽們覺得兩個孩子坐得太擠了,於是想讓坐在一旁的女乘客讓出一點位置。

卻不想,女乘客並未同意。遭到拒絕後,兩名孩子母親對女乘客從言語攻擊到肢體衝突,最後三人廝打在了一起。

這樣的場面,將其中一名孩子被嚇得嚎啕大哭。

看到這一幕,很多網友氣憤地說:

父母真是給孩子做了一個好榜樣。

覺得擠,可以讓一個孩子坐,憑什麼要求別人給自家孩子讓座?

看看這樣的家長,就知道會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了。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會以父母為榜樣,父母就是他們模仿的對象。

可若是父母這樣的行為被孩子模仿到,真的不敢想未來孩子會是什麼樣。

-01-

無獨有偶,前兩天一則新聞刷爆網絡。

在一輛高鐵上,一對夫妻與前排女孩子發生激烈的爭執,並大聲詛咒女孩:今後生孩子是殘疾,耳聾眼瞎。

原來,這對夫妻帶的孩子一起乘坐高鐵,但是在路上,孩子不斷用腳踢前排座位,孩子的行為讓前排女生非常不滿,於是在溝通的過程中,發生了爭執。

本是非常小的一件事,只要父母告訴孩子,踢前排座位是很不禮貌的行為,並阻止孩子,就不會發生任何矛盾。

可是孩子的父母,不僅不覺得孩子做錯,反而覺得女孩管太多,並說出了非常惡毒的詛咒。

我想,在他們不顧對孩子的影響而選擇惡語相向的時候,孩子一定會被他們的不當行為所影響。

看似孩子的父母在口舌上很厲害,罵贏了女孩。

但是贏的背後,他們輸掉的卻是對孩子的榜樣教育,以及孩子對教養的正確認識。

正如畢淑敏在《家問》中說:在紛亂和醜惡的氣氛中成長的孩子,是偽劣家庭的痛苦產品。

無疑這樣的孩子讓人又恨又覺得可憐。

正如那個踢座位的孩子,明明做錯了卻不以為然。

前幾天,去菜市場買菜的時候,碰見了讓人很無奈的一幕。

一位媽媽帶著3歲左右的女兒,一起在菜市場選菜。在孩子低頭拿蔥的時候,從旁邊走過來一位老奶奶,走的非常匆忙,沒看到地上的孩子,將孩子撞倒在地。

老奶奶嚇得連連道歉,並趕快放下手中的菜,去扶孩子,可是一旁的孩子媽媽,一把將老奶奶推出。老奶奶被推得踉踉蹌蹌,連退很多步,才勉強站穩。

而此時,孩子的媽媽邊扶女兒,邊罵老奶奶:你以為你老就可以隨意撞我女兒,你個老不死的。

老奶奶連連道歉,問孩子有事沒,孩子的媽媽卻罵個不停,周圍的人看不下去,有人出來阻止,老奶奶才順利離開。

也許父母以為不依不饒就是在幫孩子出氣,是愛孩子的表現。

但是我想,此刻孩子看到的一定不是一個溫柔的媽媽,而是一個兇狠的母親。

孩子感受到的一定不是愛,而是對他人抱有惡意,隨時開戰的處理問題方式。

無疑,在這樣的生活氛圍下,孩子一定不明白如何正確處理問題,因為她從父母身上看到的處理方式,是一味的謾罵和不講理。

洛克曾說: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犯,教育上的錯誤和配錯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補救,它們的影是終身洗刷不掉的。

-02-

知乎上曾有一個問題:父母錯誤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有一個高贊的回答是:

從小接受父母錯誤的教育,會破壞他們的三觀,讓他們誤以為錯誤就是對的。

他們不僅對身邊人都懷有惡意,還總覺得大家都不懷好意。

他們一旦步入職場和婚姻,就會非常痛苦,因為他們不能處理任何的一段關係。

父母在衝突面前,不懂得克制自己,最終失掉的是孩子的未來,這樣的孩子真的太可憐的。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名網友的分享。

有天幼兒園放學,後面的一個孩子嫌棄自己的女兒走的慢,故意在她腳後跟踩了一腳。

她接孩子的時候正好看到這一幕,並沒有著急去指責另一個小朋友,而是先問女兒是否踩疼了,孩子搖頭。此時她才對踩孩子的小朋友說:小朋友,你為什麼踩我女兒?

小男孩不以為然地說:她走太慢了。

於是她對小男孩說:如果你覺得她走太慢了,可以告訴她讓她走快點,或者可以告訴老師,但是你不能隨意踩人。

後來,小男孩和父母分別向她和女兒道歉了,女兒也原諒了小男孩,並提醒他下次小心點。

每一個孩子,他都會從父母的處理方式上,學到如何處理問題。

如果父母表現出來的都是惡,那麼孩子會誤以為他人都是帶有惡意的,孩子在處理問題的時候,也會用惡意的方式。

其實,每一個孩子天生都是善良的,如果我們讓孩子多感受一點愛,孩子身上的善就會被無限放大。可是當孩子感受到的全是惡後,時間久了,孩子的善良就會越來越少。

有人說:感受不到善良和愛的孩子,會對世界和周圍的人充滿戒心和敵意。

這樣的孩子,一生必定感受不到幸福,他們總將自己置於不確定中,他們會覺得這世上隨時隨地都是危險和惡意,於是他們的一生都充滿戒心和敵意。

有任何衝突,父母先懂得克制自己,並和平去解決,是父母在育兒路上的重要一課。

-03-

育兒先育己,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5月底,兒子在過2歲生日,我帶他去兒童遊樂場玩。

玩的時候,他看見了一輛空置的小汽車,於是開心地跑到小汽車旁,準備上車。一邊在玩積木的小女孩看見兒子要上車,開始推搡兒子。

但是兒子並未作出讓步,小女孩生氣地在兒子臉上抓了一把,兒子的臉頰被抓出了一道血印,雖然不深,但是依然流出了血。

看見這一幕後,我非常生氣,準備要責罵小女孩的時候,卻看到兒子委屈的眼神中帶著淚光,看向我。我雖然很生氣,但更心疼兒子,於是放下自己氣憤的心情,抱起兒子安撫他。

同時女孩的奶奶也看到了這一幕,走過來在女孩的手背上打了一巴掌,並開始教育孫女,說這樣不禮貌,並要求她對我家孩子道歉。

最後,女孩對兒子說:對不起,我不該抓你。

而已經被安撫好的兒子看到小女孩道歉後,示好地將自己手中的一塊積木給了小女孩,後來他們又在一起玩了起來。

很多人都會說:孩子被欺負了,怎麼辦?
打回來嘛?

可是,比打回來更重要的,是先給孩子最安全的臂膀和安全傘。

讓他知道他不是自己一個人,還有家人愛他保護他。然後再幫助他解決問題。

而且,很多時候孩子們之間的衝突只是一時的,解決後又可以和好如初。

所以,我們能夠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在衝突面前克制自己,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廝打,即使是為孩子出氣,也不可以。

父母要教會孩子正確的行為,而非粗魯蠻橫的處理方式。

既讓他保護好自己,也不要隨意傷害別人。

畢竟,每一個父母都不希望,孩子終有一天變為一個睚眥必報的人。

好了,這一期探討的內容就到這裡,希望能給您和孩子帶來幫助,下期內容不容錯過,請您持續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孩子被欺負,比打回去更重要的是......
    如果你孩子,在學校總被人欺負,你跟老師說,回來還是欺負,第二天跟老師跟家長說,還是欺負,難道只能轉學嗎?其實,這也是很多父母的困惑。孩子被欺負了,父母該怎麼辦?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說:「肯定要打回去,孩子不能欺負別人,這是家教問題。防止孩子被欺負,也是父母要教會的問題。」
  • 孩子受欺負被打,教會孩子做這三件事比「打回去」更有意義
    答案顯然是,不要打回去。但是父母要記住教會孩子:好欺負不代表懦弱,善良要有光芒。父母要明白,眼前的「受欺負」「被打」並不代表孩子永遠就是吃虧的一方,所謂傻人還有傻福呢,但是,不打回去也不代表自己就是慫的。在育兒路上,父母要懂得做孩子的「領路人」,而不只是「消防員」。當孩子遇到社交問題時,我們應該想想,該怎麼藉助這個機會教會孩子,學會更成熟的人際交往能力。
  • 孩子被打了,比起「打回去」更重要的是這些
    「孩子在幼兒園被別的小朋友打了,該不該教他打回去?」支持孩子「打回去」的媽媽,理據充分:並不是在意孩子一時吃虧,而是要讓孩子有捍衛自己權利的意識。否則孩子會在日後面對爭端時,都習慣退讓,更容易被欺負。而不支持孩子「還手」,更傾向於讓孩子跑開、報告老師的媽媽也有道理:當我們告訴孩子「打人不對」的時候,要如何同時告訴他「可以打回去」呢?這不是「以暴制暴」嗎?
  • 孩子被打,應該打回去嗎?比打回去更重要的是「還擊的智慧」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手心的寶,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孩子的打架事件,當孩子被打了,應該打回去嗎?父母正確的處理方式,將影響孩子一生。所以父母一定要教孩子正確的「還擊」。我們先來看看一般的父母常用的幾種處理方式,你認同嗎?第一種,教孩子一味的忍讓。
  • 孩子被欺負,別再教他打回去,教會孩子這樣做才是更有效
    導讀:孩子被欺負,別再教他打回去,教會孩子這樣做才是更有效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被欺負,別再教他打回去,教會孩子這樣做才是更有效!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當孩子被欺負時,不能一味的教孩子打回去,說這些話更重要
    >他欺負你就打回去,他怎樣打你就怎麼樣去打他。其實這一做法是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說過:如果自己的孩子被打了,一定要教孩子打回去。我們不去欺負別人,這是我們的教養,但是也不不能被別人欺負,這是我們的能力。
  • 孩子被打 該不該打回去?
    自己的孩子被別的小朋友打了,該不該打回去?這個應該是現在媽媽們很頭疼的一個問題。自從孩子上了幼兒園,這樣的事情出現的頻率越來越多。鼓勵打回去吧,好像助長了孩子打人的錯誤行為;不打回去吧,又怕孩子軟弱總被別人欺負。我們家長們該怎麼做才合適?
  • 孩子被欺負,比「打回去」更好的方法,是家長教會孩子這樣做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在育兒過程中,直接教授經驗與讓孩子自己選擇用哪種方式處理問題,雖然大多時候表面上的結果一樣,但是內涵卻完全不同。小孩子很容易把成人的做法看成絕對正確的真理,會不假思索地遵守、模仿,這也就失去了獨立探索的機會。孩子被打這件事也是一樣,家長最好不要唆使孩子「打回去」之類,而要把覺得怎麼做的機會留給孩子,這樣能夠讓他在生活實踐中學習、積累經驗。
  • 孩子被欺負後,父母第一步要告訴他「勇敢打回去」,第二步更重要
    但如何教孩子自我防禦並不只是在教授單純的技能,也不是教「打回去、把玩具搶回來」那麼簡單,它更關乎影響孩子一生的性格和意識塑造。父母的一句「沒關係」,很可能只會把孩子越推越遠!:告訴他「勇敢打回去」李玫瑾教授說,我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 孩子的安全無小事,家長要做好安全教育,教會孩子懂得自我保護
    最近,經常報導關於兒童安全的事故來,也受到了大家的關注,畢竟孩子對於每個家庭來說,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而父母要教會孩子的最重要的一課便是人身安全是第一要任。培養孩子的安全教育是每個家長的責任,這才能讓孩子學會珍愛生命,保護自己。而對於孩子來說,學會自我保護要從三到六歲開始,從這階段孩子就已經開始就應該知道自我保護的意義,同時應該學會相應的應對方案了。
  • 孩子被打後,打回去,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
    後來她看了一個育兒專家的講座,說一定要教會孩子「打回去」,於是就給孩子灌輸這種理念,想著這下不會再被人欺負了吧?結果,隔三差五被老師「請家長」,說她兒子在幼兒園又打小朋友了。問起來,孩子的理由也各種哭笑不得,比如誰誰不理他了,誰誰拿他玩具了,誰誰拉他胳膊了……即便是不小心碰到了他,也會成為「打回去」的理由。
  • 孩子容易被欺負怎麼辦?比「打回去」更重要的是這幾件事!
    1.安撫孩子受的傷這裡說的「受傷」並不只是外傷,更重要的是內傷。很多家長發現自己孩子被欺負了,往往自己的怒火先被點燃了,卻忽略了孩子委屈、難受的心情。2.先了解孩子是怎麼想的最後我們來討論一下,孩子被欺負,到底要不要讓他打回去。
  • 孩子被打要打回去嗎?如何讓孩子具備自我保護的力量,不被欺負
    他這樣的表現,很自然的就被媽媽貼上了「懦弱」的標籤,不管是當下心疼孩子被打,還是害怕將來孩子被欺負,哈尼媽媽都覺得,必須教會孩子反擊,不然就只有被欺負的份兒了。他回我說:媽媽說過,不可以打人,就算被打了也不能打回去。(其實我告訴他的是,不可以打人,如果有人打你,也不要打回去,我們可以先嘗試用溝通來解決,先告訴他,不可以打人、打人是不對的。
  • 孩子被打,應當打回去嗎?實際上比打回去更關鍵的是智慧打回去
    孩子被打,應當打回去嗎?實際上,更關鍵的並不是教孩子打回去,只是來教孩子有著「還擊的智慧」。,父母肯定是十分惱怒的,此刻大家應當先管理方法好自身的心態。假如讓孩子打回去,最先想一想:我的孩子能打勝嗎?孩子自身想打回去嗎?此刻,父母們應當去掌握事兒的前因後果,隨後請教師同意幫助解決這一惡性事件,或是和另一方父母商談。2、評定孩子的性情一些父母儘管很強悍,可是孩子確是很柔和。
  • 孩子被欺負不回手?家長該怎麼教育?比打回去更重要的是這5點
    後面兩人被分開後,還聽到爸爸在教育女兒:「別人打你,你就打回去,別這麼沒用。」……孩子被打後該不該教孩子打回去,總是可以聽到很多不同的聲音。有的家長會像上面的爸爸一樣,教孩子打回去。他們認為被欺負不還手,孩子會越來越懦弱,要讓對方知道自己不好欺負。
  • 孩子被同學打了,父母是否要教孩子打回去?
    請觀看帳號:貧民奶爸,這期相關的視頻節目)一、判斷 首先先讓孩子去判斷對方是不是真的在欺負自己還是在打鬧嬉戲,例如:告訴孩子如果被打後感覺不疼,同時看到對方打你時,臉上笑容滿滿,歡笑無比,這多半就是對方在鬧著玩,同時告訴孩子也可以用同樣的力度,同樣的方法,打對方同樣的身體部位,同時也用滿臉帶笑的表情去玩耍打鬧回去
  • 孩子被打,教他「打回去」沒用,下場會更慘,高情商的家長這樣做
    孩子被打,教他「打回去」沒用,不敢再對孩子下手,但若輸了,孩子面臨的將是打人者更嚴重的報復,孩子的下場會更加悽慘。與其同時,父母需要給孩子提供自信和底氣,讓孩子明白無論遇到什麼事情,家長永遠是孩子堅強的後盾,讓孩子更加自信和勇氣去面對和解決問題。
  • 秦昊談女兒被欺負瞬間崩潰:孩子被欺負,比打回去更重要的是……
    ——出自《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為人父母的,最不能忍受的,當然是看到孩子被欺負,被排擠。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的正確做法是什麼樣的呢?之前秦昊在節目中,因為女兒米粒被欺負而落淚。身為父母,我們把孩子帶到世上,是希望他們有美好的人生,而不是讓他們受欺負的,也不是讓他學會總是以暴力反擊。我們要讓孩子擁有不打人的教養,但更要有不被欺負的氣場。 伯爵書院認為,面對孩子被欺負這件事情,我們父母能做的,該做的,應該是防患於未然,教會孩子可行的解決方案。你決定不了別人,但你可以保護自己。
  • 教會保護自己很重要,培養孩子安全意識,家長試試從這些地方著手
    文丨崔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孩子雖然還小,但是為他們建立起一定的安全意識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很多時候孩子們可能也會獨自面臨一定的危險。看到這樣的數據,相信很多家長都會不寒而慄,因為他們或許還沒有意識到危險,或許真的每天都潛伏在孩子身邊。家長們如果想要正確地幫助孩子屏蔽掉這種傷害,就應該先意識到安全意識對於孩子的重要性。
  • 秦昊因女兒被欺負落淚:父母這樣做,比教孩子「打回去」更重要
    無意中聽到嗯哼在學校被同學打了之後,她特別震驚和生氣,差一點就對他說「那你就打回去啊」。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李玫瑾曾在被問到「如果孩子被打,是否支持孩子打回去」時說,肯定支持孩子打回去。但是這個「打回去」,是指用一定的技巧去回擊。那麼,當孩子面對欺凌事件時,究竟如何正確地「打回去」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