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裝攝像頭監視孩子學習:監護權之下,未成年人不配擁有隱私?

2020-10-03 壹點靈

隱形懶惰式父母,正在用監控掩飾自己的無能


最近,父母在房間裝攝像頭監控孩子這事,屢次衝上熱搜。



先是一位博主分享,某媽媽通過監控,隨時「喊話」女兒:坐直一點!怎麼又在看動畫片?

還提高音量,對智能音箱大叫:XXXX,暫停!



這實在也太恐怖了,還有一點私人空間嗎?好好的家,本該是最放鬆、最舒適、最能卸下疲憊的地方,這下直接變成了「全景式監獄」。

圍觀者紛紛吐槽:

「我有個同事也是,有時大家在忙手頭的事,突然她吼一嗓子XXX(她兒子的名字),說你幹嘛呢?別說她兒子了,我們都跟著嚇一跳.....」

"換位思考,想想你上班的時候,老闆也裝一個攝像頭,時不時吼一句,你感受怎麼樣?」

「現在怎麼對孩子,孩子將來怎麼對你!希望有些家長明白,您擁有的是監護權,不是監視權。」


據某網絡調查,絕大部分孩子,都不能接受父母在家安裝攝像頭。面對父母把自己當賊一樣看管的做法,孩子表示:自尊全無。



通常,父母是偷偷裝上監控的,並沒有告訴孩子。可能要過段時間,或某天夜裡,孩子沒開燈時會突然發現攝像頭:


「真的,那一瞬間感覺所有舉動被惡鬼盯著,寒毛倒立,害怕恐懼...」

「無時無刻被監視,真的很壓抑,自己學習不好只能認命了,手機也不許設密碼,一點隱私都沒有.....」

「當場拆穿他們放監控的事實時,我媽面不改色,說我未成年之前她都是我的監護人,她有權利....」


孩子們哭訴無門,只能報警維護自己的權益。江蘇一14歲男孩,近日向警方報警稱:父親在房間安裝攝像頭,侵犯了自己的隱私權。



警方趕來後,父親非常氣憤地質問:「你有多少隱私?我是你什麼人?不可以監控你?」



他背著手,一一細數自己的「苦衷」:兒子沉迷遊戲,疏於學習,自己又常年在外做生意,無暇照看。眼下只有這個方法,才能督促他學習。

是真的只有這個方法嗎?

這種粗暴簡單的手段,是不是父母在掩飾自己在教育上的無能和懶惰?

有一種父母,叫作「隱形懶惰式父母」。

他們表面上為孩子操碎了心,花費大量的時間、金錢,積極往返於各大教育機構,卻不願聽聽孩子的想法。

他們用錢,堆出了一條幻想中的捷徑,指望用這條捷徑彌補自己的缺位。

裝監控也好,看聊天記錄也罷,實質上,都是一種「偷懶」的教育方式。看起來不得已,其實恰恰是不捨得花時間,走近孩子的內心。

如果父母只會刷抖音和淘寶,又憑什麼要求孩子會刷奧數和KET呢?

心理學家霍克教授說:「不要以為只有在教訓孩子、命令孩子的時候才是教育,父母在生活中的每時每刻,甚至不在孩子身邊的時候,也是在教育。想知道孩子正在經歷什麼的最佳方式,是讓他們自己告訴你。


隱私權和監護權,到底該怎麼分界?


《未成年人保護條例》第39條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私自開拆或查看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記、電子郵件、網上聊天記錄、手機簡訊等個人信息,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

18周歲以下的孩子,要求維護自己的隱私權,是合情合理、更是合法的。

但父母這時往往會舉起監護權的大旗:「如果我完全不了解孩子的聊天信息、消費記錄,他接觸了有害的信息或交了不良的朋友,我是尊重了他的隱私權,但我的監護責任盡到了嗎?失職怎麼辦?.....」

似乎父母們出於想保護孩子,也左右為難。

但這條保護的邊界,到底在哪裡呢?

中國的大部分孩子,在1歲前,都是跟媽媽睡一起的,或至少是在一個房間的。這時,父母擦屁股、換尿布、洗澡,沒人會指責是侵犯隱私。

到2-3歲,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發展,學習區分「我」和「他人」是不同的個體。

這個時期,也是依戀形成的重要階段,通常孩子晚上需要哄睡,父母也會享受這種被依戀的感覺。

孩子再大一點,到4-5歲,對於隱私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比如,上廁所時,會要求關門;自己的糗事被別人討論,會感到害羞;也不願意全裸出現在別人面前…

舞蹈家金星曾分享過一個故事:一名攝影師去她家拍畫冊,當時5歲的兒子剛洗完澡被保姆抱出來,她想和兒子一起拍張照送給攝影師作紀念;

於是她脫掉了兒子的浴袍,但兒子立即條件反射般得擋住了自己的隱私部位,還順手打了金星一巴掌。



金星才意識到,兒子已經有了保護隱私的意識。

這個階段,父母要提醒自己,學會尊重孩子的隱私,也要給孩子獨立空間,開始分房睡了。

在《愛的藝術》中,心理學家弗洛姆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孩子必須長大,必須脫離母體和母親的乳房,成為一個完整、獨立的生命。母親的真正本質在於關心孩子的成長,這也就意味著關心母親和孩子的分離。」

對父母而言,孩子的成長,就是一個慢慢放手的過程。

所以,當孩子長到十二三歲,日記上鎖、手機設密碼、關房門打電話等等,都是應該要尊重的。

並且,在10-18周歲這個年齡段,法律規定上,孩子是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即便還不能像成年人一樣對自己完全負責,孩子也有一定的獨立能力了。

這時父母要提醒自己:手中的監護權,要逐步讓位於孩子的隱私權了。

除非在某些情況下,比如發現孩子與可疑的人交往、逃課、抽菸、瀏覽黃色網站、夜不歸宿、偷竊違法等,父母有合理充分的理由,懷疑孩子有不良行為、可能誤入歧途、危及安全甚至生命,父母才能搜查物品、了解情況,正當地行使監護權。

否則,借監護權之名,要求孩子什麼隱私也不能有,就是侵犯孩子的隱私權。


被尊重的隱私,才能說出口


現實中,大部分父母,即使孩子已經成年,也無法給與他們獨立的空間。

一個訪談節目中,時尚公關天天(小名)已是27歲的成人了,家中臥室、廚房還被媽媽逼裝攝像頭。



不僅如此,房間的大門,也被強迫給指紋解鎖。媽媽可以隨時隨地、出入無臾。



整個家,幾乎沒有天天個人的空間,只剩一個連著房間的狹窄過道,那裡沒有攝像頭。待在角落裡,天天覺得自己是在一個安全的狀態。



其實從小到大,天天就被各種被監視,幾乎活在一個透明的世界

門鎖被拆,洗澡時媽媽突然闖入;寫日記了,媽媽一定要看;網上聊天,各類社交帳號被媽媽破譯密碼.....



媽媽用這種方式,了解兒子的一切,並絲毫不覺得有什麼問題,一邊還很驕傲地說:「我很了解你」。

真的是這樣嗎?

天天說:「我每天活得像傀儡一樣。在外面工作要應付各種關係,回到家,還要帶著面具活,偽裝成我媽想要的樣子....」



相比《楚門的世界》,楚門是不知道自己的生活被曝光在鏡頭下,而天天,知道自己被觀看。

不管哪種方式,本質上都無異於屠殺一個人的精神生命。

被剝奪、被否定、被監控強行入侵,孩子的內心,在一次次被「殺」中,鮮血淋漓。

長大後,很多人也不敢伸展自我,害怕那種殺戮感再次襲來。


「小時候我爸就說,小孩要隱私幹嘛?小學起,他就一直翻我的書包、衣櫃,不允許我有任何隱私。現在我就特別沒有安全感,什麼東西都要密碼和鎖.....」

「我都二十幾了,現在聽到房門外有腳步聲,心跳還是會不由自主地加速,會把手機迅速扔一邊,拿本書在手裡。」

「現在我大四了,回家還是先要看一遍,已經成習慣了,甚至有一段時間,要每天晚上關著燈拿手機掃一遍(怕有那種針孔攝像頭),在房間裡待著覺得壓力很大,也疑神疑鬼的,寧可去外面學習,所以久而久之我變得不愛回家,上大學更喜歡住在學校的感覺。」


不被信任和尊重,孩子無法心甘情願地分享自己的隱私。

動畫片《小豬佩奇》中有個片段,豬媽媽給佩奇做了一個「秘密盒子」,讓佩奇盛放自己的秘密。

佩奇好奇地問媽媽:「我要放什麼東西進去?」



豬媽媽微笑回答:「你來決定放什麼,這是你的秘密盒子,不要告訴我。」

接過秘密盒子,佩奇興奮地手舞足蹈,把自己最想藏的秘密放了進去。



後來,佩奇因為感受到家人的信任和尊重,還向大家主動分享了自己的秘密。

一個人的隱私空間,只有在被允許安全存在的時候,才會主動願意與他人共享。強行突破隱私,只會讓隱私藏得更深,徹底成為塵封的秘密。


寫在最後

8090後也許還記得,當年不寫作業、偷看電視,一聽到外面有父母回來的動靜,就立刻關電視的場景....

有時還得計算好時間,提前用電風扇冷卻電視機後箱、精準還原每件物品的擺放位置,那時的我們,多麼快樂啊!

可如今,攝像頭伸進了孩子們的臥室,這一代人,再也體會不到這樣的快樂了。

有時想想,也正是那些偷偷摸摸完成的事情,才讓生活變得更生動、有趣,自己也成長為雖不完美、但卻豐富立體的自己。

願每個小孩,都有偷偷摸摸的快樂記憶~

相關焦點

  • 父母裝攝像頭監視兒子被報警:監護權和隱私權,到底誰該讓步?
    隱形懶惰式父母,正在用監控掩飾自己的無能最近,父母在房間裝攝像頭監控孩子這事,屢次衝上熱搜。"換位思考,想想你上班的時候,老闆也裝一個攝像頭,時不時吼一句,你感受怎麼樣?」「現在怎麼對孩子,孩子將來怎麼對你!希望有些家長明白,您擁有的是監護權,不是監視權。」
  • 媽媽偷裝攝像頭24小時監視女兒:「小孩子不配擁有隱私!」
    事實上,就有不少這樣的父母想要用監控來掌控孩子的行為。今天上午,一則#通過攝像頭監視女兒是否按時看書#的微博熱搜讓網友們直呼恐怖。不禁讓人想起,電視劇《小歡喜》裡英子的臥室牆上那個百葉窗,窗簾裝在透明玻璃的外面隨時可能被英子媽拉開,同樣的令人窒息。督促學習有很多種方法,這個母親卻選擇了最不理智的一種。網友們也紛紛譴責,這種做法太不可取,甚至會毀了孩子。
  • 媽媽偷裝攝像頭24小時監視女兒:「小孩子不配擁有隱私!」
    ,通過手機隨時監視小學一年級的女兒是否按時看書,坐姿是否端正,還冷不丁通過攝像頭的對講功能喊話,「坐直一點」「你在看什麼書啊?>熱搜裡的孩子才上一年級,還不知道該如何溝通和反抗,面對強勢的媽媽只能默默接受,每天在隨時都會被斥責的恐懼和不安中學習。
  • 家長在孩子房間安攝像頭,可行否?
    兩年前因擔心她沉迷手機,媽媽在客廳和她的臥室安裝攝像頭,監督她學習。優優表示理解媽媽,但不接受這種行為。直到現在她依然對攝像頭有牴觸情緒。類似「被監控」的事情也發生在南京一名14歲男孩的身上。據報導,該男孩為「反抗」父親,選擇了報案,而父親一句「你有多少隱私」的反問更是激起了網友反感。家長的監護權與孩子的隱私權,到底孰輕孰重?
  • 男孩報警被父親用攝像頭監控 監護權與隱私權衝突咋辦
    本文轉自【法治日報】;監護權與隱私權爆發衝突咋辦 14歲男孩報警稱被父親用攝像頭監控引發熱議 ● 翻看孩子的日記本、查聊天記錄、安裝監控監督孩子學習等做法容易破壞孩子的心理安全感,剝奪孩子的尊重需要,也失去了家庭教育的本意 ● 忙於工作的家長安裝監控監督孩子學習的初衷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沒有與孩子提前溝通協調好,那麼這種做法不僅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孩子的隱私
  • 「龍門陣」家長在孩子房間安攝像頭,可行否?
    兩年前因擔心她沉迷手機,媽媽在客廳和她的臥室安裝攝像頭,監督她學習。優優表示理解媽媽,但不接受這種行為。直到現在她依然對攝像頭有牴觸情緒。類似「被監控」的事情也發生在南京一名14歲男孩的身上。據報導,該男孩為「反抗」父親,選擇了報案,而父親一句「你有多少隱私」的反問更是激起了網友反感。
  • 男孩報警稱被父用攝像頭監控,監護權隱私權衝突咋辦?
    監護權與隱私權爆發衝突咋辦14歲男孩報警稱被父親用攝像頭監控引發熱議●翻看孩子的日記本、查聊天記錄、安裝監控監督孩子學習等做法容易破壞孩子的心理安全感,剝奪孩子的尊重需要,也失去了家庭教育的本意●忙於工作的家長安裝監控監督孩子學習的初衷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沒有與孩子提前溝通協調好,那麼這種做法不僅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孩子的隱私,還容易破壞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基本信任
  • 「父母在孩子臥室裝攝像頭」:偷窺孩子隱私是種病,該治
    「我在臥室裡發現了攝像頭」最近,我無意中刷到了這樣一個短視頻,那是一張臥室裡的攝像頭照片,配文是:分享一下父母在我房間安的監控。翻譯過來就是:「你一個小孩子要什麼隱私?」這樣的現象難道真的這麼普遍?我試著去淘寶搜了下家庭監控,當打出關鍵詞「監控孩子」時,監控孩子學習、隨身監控器等等推薦立馬跳了出來。
  • 男孩報警稱被父用攝像頭監控 監護權隱私權衝突咋辦
    視頻顯示:家長因長期不在家,擔心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成績下滑,所以為了督促孩子學習,安裝了攝像頭進行監控。孩子報警稱受到父親監控,父親反問孩子:「你有多少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控你?」  部分網友對這名父親的做法表示反對,認為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而是獨立完整的個體,擁有獨立的人格,這種做法不僅侵犯了孩子的隱私權,還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牴觸情緒,很可能出現叛逆或自閉。
  • 14歲男孩報警稱被父親用攝像頭監控引發熱議 監護權與隱私權爆發...
    近日,一段「14歲男孩報警稱被父親用攝像頭監控」的視頻引起社會公眾熱議。視頻顯示:家長因長期不在家,擔心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成績下滑,所以為了督促孩子學習,安裝了攝像頭進行監控。孩子報警稱受到父親監控,父親反問孩子:「你有多少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控你?」
  • 家長裝攝像頭監督孩子學習,算不算侵犯隱私?
    每隔十幾分鐘,吳女士就要對著攝像頭喊幾句,引得同事們陣陣發笑。疫情期間,她為了監督兒子上網課,特地在家裡裝了攝像頭,從此也多了一個和兒子隔空喊話的工具。最近,「通過攝像頭監視女兒是否按時看書」還上了微博熱搜。裝監控算不算侵犯隱私?
  • 家長裝攝像頭監督孩子學習,算不算侵犯隱私?
    每隔十幾分鐘,吳女士就要對著攝像頭喊幾句,引得同事們陣陣發笑。疫情期間,她為了監督兒子上網課,特地在家裡裝了攝像頭,從此也多了一個和兒子隔空喊話的工具。最近,「通過攝像頭監視女兒是否按時看書」還上了微博熱搜。裝監控算不算侵犯隱私?網友吵翻了,專家卻這麼說——鬥智鬥勇,遠程監控幫助孩子戒掉「遊戲癮」疫情期間,陳先生給兒子房間裝了一個遠程監控的攝像頭。
  • 家長裝攝像頭監督孩子學習 算不算侵犯隱私?
    每隔十幾分鐘,吳女士就要對著攝像頭喊幾句,引得同事們陣陣發笑。疫情期間,她為了監督兒子上網課,特地在家裡裝了攝像頭,從此也多了一個和兒子隔空喊話的工具。最近,「通過攝像頭監視女兒是否按時看書」還上了微博熱搜。裝監控算不算侵犯隱私?
  • 監護權與隱私權爆發衝突咋辦
    視頻顯示:家長因長期不在家,擔心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成績下滑,所以為了督促孩子學習,安裝了攝像頭進行監控。孩子報警稱受到父親監控,父親反問孩子:「你有多少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控你?」  部分網友對這名父親的做法表示反對,認為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而是獨立完整的個體,擁有獨立的人格,這種做法不僅侵犯了孩子的隱私權,還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牴觸情緒,很可能出現叛逆或自閉。
  • 【頭條】監護權與隱私權爆發衝突咋辦
    視頻顯示:家長因長期不在家,擔心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成績下滑,所以為了督促孩子學習,安裝了攝像頭進行監控。孩子報警稱受到父親監控,父親反問孩子:「你有多少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控你?」部分網友對這名父親的做法表示反對,認為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而是獨立完整的個體,擁有獨立的人格,這種做法不僅侵犯了孩子的隱私權,還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牴觸情緒,很可能出現叛逆或自閉。
  • 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監督孩子學習裝監控,你贊同這種做法麼?
    夫妻倆常年在外做生意,孩子在家裡不好好學習,沉迷遊戲,成績下滑的很厲害,於是就準備在孩子的房間裝一個監控攝像頭,方便檢查孩子是否在好好學習,看似對孩子特別關心的舉動,沒想到卻惹怒了孩子,孩子一氣之下竟然報警了,說他的父親要在他房間裝監控來監視他,侵犯了他的隱私權。
  • 兒子報警稱爸爸用攝像頭監控:當隱私權撞上監護權,父母該何去何從?
    可是我們是否應該站在父母的角度想一想,父母之所以要裝監控,是因為孩子已經因為玩遊戲耽誤了學習,想要用裝監控的方法來督促孩子的。 也許有人會說,不讓孩子玩遊戲方法有很多,為什麼一定要用讓孩子反感的方式呢? 可是我們有沒有考慮過,父母因為生計奔波,不能時時陪在孩子身邊的現實呢?
  • 男孩報警稱被父親監控,媒體談家長如何平衡監護權與隱私權
    視頻顯示:家長因長期不在家,擔心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成績下滑,所以為了督促孩子學習,安裝了攝像頭進行監控。孩子報警稱受到父親監控,父親反問孩子:「你有多少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控你?」部分網友對這名父親的做法表示反對,認為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而是獨立完整的個體,擁有獨立的人格,這種做法不僅侵犯了孩子的隱私權,還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牴觸情緒,很可能出現叛逆或自閉。
  • 裝攝像頭監控學習,是愛還是傷害
    近日,「裝攝像頭監督孩子學習」的話題備受社會關注。「千裡眼」下的小朋友,則一邊與攝像頭「鬥智鬥勇」,一邊抱怨自己像「囚犯」一樣被管著。其實,現在裝攝像頭監控孩子的父母,可能也有過被翻看日記、窺探隱私的童年陰影,他們未必不懂「千裡眼」可能破壞親子關係,未必不反感毫無隱私可言的「無孔不入的愛」。
  • 裝攝像頭監控學習,是愛還是傷害?
    近日,「裝攝像頭監督孩子學習」的話題備受社會關注。江蘇一位14歲少年報警稱被父親用攝像頭監控的新聞更是衝上社交媒體熱門榜。其實,現在裝攝像頭監控孩子的父母,可能也有過被翻看日記、窺探隱私的童年陰影,他們未必不懂「千裡眼」可能破壞親子關係,未必不反感毫無隱私可言的「無孔不入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