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珍惜糧食自然也是。但對於孩子們來說,「糧食很珍貴」、「粒粒皆辛苦」,只是抽象的名詞,不具體且難以理解。
這時候,我們可以請出我們的好朋友——繪本。通過畫面和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幫助孩子理解「為什麼糧食來之不易」。
繪本推薦
01.《小語種麥子》
畢淑敏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小語很喜歡吃小麵條,他很好奇小麵條從哪裡來。在媽媽的幫助下,小語種下了麥粒,他鬆土、澆水,直到麥苗長出、拔節、長出麥穗……當麥粒被磨成麵粉,被媽媽做成小麵條時,小語開始了與小麵條的對話,他們之間會有什麼精彩故事呢?
本書側重實踐教育,啟發孩子通過觀察、思考解答迷惑,讓孩子學會感恩自然,珍惜糧食。
02.《誰吃了我的粥?》
丹尼爾·豪沃斯
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小熊不愛喝粥,熊媽媽就把粥端到了樹樁上,讓「魔鬼熊」吃。每次,「魔鬼熊」都把粥吃得一點不剩,它究竟是誰呢?在「光碟行動」被大肆提倡的今天,被吃得一點不剩的粥,很符合當下的主題哦。
03.《謝謝你,好吃的麵包》
布麗吉特·威寧格 / 安妮·默勒
新星出版社
從一顆種子到一片麵包,需要經歷哪些步驟?這本繪本為我們還原了從播種、收穫到加工的全過程,讓孩子明白,原來平時常見的食物,也是要經歷如此漫長的過程,才能最終交付到我們手裡呀。
04.《怕浪費婆婆》
真珠真理子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怕浪費婆婆珍惜一切,各類「廢物」到了她手上都能被好好利用。不止是糧食,希望這本繪本能將「不浪費」的精神進一步在孩子心中延續。
05.《盤中餐》
於虹呈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打開繪本,去追尋一粒米的生命之旅,體味悠久的農耕文化。作者以雲南省元陽梯田為背景,以中國傳統節氣為記錄線索,分別用雨水、驚蟄、清明、立夏、小滿、大暑、立秋、秋分、寒露和霜降這幾個節氣為記錄結點,將農民種植水稻的幾個主要階段,通過日記敘述和畫面的方式為孩子們呈現了出來。
▼▼▼
沒有一樣食物可以輕而易舉
成為你面前的盤中餐。
讓我們一起努力,杜絕浪費吧!
資料來源:
1.book.douban.com 2.https://www.sohu.com/a/241996203_10001935;
3.https://www.youshenghuiben.com/guowaihuiben/plfpp0806.html;
4.科普中國